关于当前形势下食用菌生产的几点建议

关于当前形势下食用菌生产的几点建议

刘庆洪1甘炳成2 周廷斌3 魏银初4 魏云辉5 刘宇6

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保鲜储运岗位/中国农业大学

2、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成都综合试验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唐山综合试验站/唐山市农业科学院

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驻马店综合试验站/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5、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南昌综合试验站/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北京综合试验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目前正值疫情发生期,也是食用菌行业早春生产的关键阶段。受疫情干扰,食用菌生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的各个环节有可能因此发生变化。鉴于目前的现实情况,为了更好地维持和推进食用菌生产的顺利进行,综合生产的多个环节可能的受影响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食用菌菌种生产

受疫情影响,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与供应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一是食用菌生产过程的中断,二是食用菌菌种的终端使用量可能会出现短期下降。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提出下列针对性的建议:

1、在尽快恢复菌种生产的基础上,调整菌种培养基质配方,增加能够为食用菌菌丝快速利用的速效原料。培养基里的速效成分及加快基质利用的元素,具体包括单糖、寡糖等碳素营养,铵态氮、尿素、氨基酸以及短肽等氮素营养,促进木质纤维素基质利用效率的锰离子等成分。

2、改变培养条件,提高菌丝的生长速率。提升菌丝生长的通气量,适当降低培养料填装的致密程度;接种后,尽量满足菌丝快速定植的温度条件以及菌丝后期生长的温度要求。

3、减少培养中含水量,在原有正常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基础上,适度降低2-3%,保障培养中的氧气的顺畅供应。

4、正在发菌的菌种,可根据不同地区的菌种需求情况,适当改变培养温度条件,调整菌种生产的速度,保证菌种的质量和有效供应。

5、已经发满菌种瓶(袋),可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菌种的低温保藏。特别注意的是,栽培菌种的保藏温度,要根据当地食用菌的生产情况对菌种保藏温度进行适度调整,以满足菌种恢复生长的质量要求。

二、食用菌菌棒生产

菌棒生产受限于人员流动不顺畅,产业员工复工率低等原因,可能导致菌棒生产开工不足。受疫情控制影响,菌棒生产原材料的物流可能不能及时到位,也会导致菌棒生产发生滞后现象。有鉴于此,对菌棒生产提出以下建议:

1、在保证生产人员不受疫情威胁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当地人工资源,进行现场培训,快速培训熟练工人上岗。

2、以小规模,多批次,倒班作业,保证人员不过于密集的状态下,满足菌棒产能的多方式恢复。

3、重新设计生产周期,以出菇的时间为基点,倒推安排生产季节,确定菌棒的生产量及生产时间。

4、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寻找并利用当地可替代的菌棒生产原料,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及林木业枝杈资源。

5、根据不同的地区生产季节安排,调整菌棒的物理和化学组成成分。对于木腐型食用菌,可通过改变木屑的粒径大小,调整菌棒的生理成熟时间;对于草腐型食用菌,可通过充分利用原来发酵料(堆肥)在后期发酵过程中的添加量,来保证堆肥发酵的时间安排。尤其注意的是,在利用动物粪便发酵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动物粪便的暴露时间要足够,以保证对人体造成伤害的病毒性病原微生物的充分灭活。

6、针对培养基质的完善,适当控制调节菌丝生长速度的辅料添加比例。如欲延迟出菇,推后菌丝生理成熟时期,可降低促进菌丝快速生长的速效养分的添加量。如欲提升菌丝生长速度,可在原有适宜配方基础上,适当增加促进木质纤维素利用的锰等微量元素,以及其它提升生长速度的安全可靠的酶促反应调节因子。

7、调整菌棒的规格,以满足生产调节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可通过改变菌棒的大小,调整菌棒中菌丝的生理成熟阶段到达的早晚,进而保障出菇时间的有效控制。针对草腐型食用菌,可通过改变菌种接种方式及接种量的多少,控制出菇时间。

8、调整菌棒发菌的环境因素,满足生产的实际需要。改变菌棒发菌的温度,适当降低温度,减缓发菌速度;或适当调高温度,促菌种早定植,快速发菌。调节通风通氧和二氧化碳/氧气比,改变菌丝生长速度。完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比,改变菌棒中菌丝生理成熟水平,调节出菇时间。通过湿度的控制,加速或减缓菌丝出菇的时间。

三、食用菌出菇管理

受疫情影响,生产单位和市场之间的衔接有一定的障碍,这就限制了出菇后食用菌的消费量及消费需求标准,也直接影响了出菇时间的安排。针对这种变化,生产单位的出菇期控制宜结合当前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1、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对出菇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疫情发生期间,市场需求量相应有一定的调整。在新鲜蔬菜供应受阻的地区,基于逆境促进出菇的生理原理,可通过改变温差刺激方式,以及湿度、氧气的水平,提早出菇,或缩短潮次之间的时间间隔。在蔬菜供应相对充足,外销受阻的产区,通过降低温度、湿度和氧气等适宜出菇的环境因素水平,降低菌丝的营养消耗,延缓食用菌出菇时间,等待合适的出菇时间再行催菇生产。

2、基于目前的状况,改变食用菌采收方式和采收标准,适应消费需求。对消费需求旺盛的地区,在保证产业效益的基础上,综合社会效益,可通过采收适度规模的小菇,缩短采收时间和潮次周期,及时保障市场需求。对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和外运能力受限的地区,可采取以采收优质菇,增加单位产量的效益的方式,调整采收标准,延长采收时间和潮次周期,进而达到止损保效。

四、食用菌产品保鲜

食用菌鲜品供应渠道因疫情管控,交通运输能力受阻,以及销售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食用菌采收量较大的地区,鲜品存量可能会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鉴于目前的现状,食用菌鲜品的保鲜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启动各类现有保鲜资源,保障食用菌鲜品的有效储存。结合各地情况,对闲置的鲜活农产品保鲜库进行适应性改造,从温度调节、湿度控制和通气方式等有关方面进行完善,形成适宜于食用菌保鲜的基本条件,满足食用菌保鲜的基本要求。

2、改变采收方式,提高食用菌鲜品的货架期。受制于采收人员数量和抵达消费市场时间的限制,结合各地情况,对食用菌采收方式进行调整。可通过减少采收前出菇环境的相对湿度,以及采收后食用菌鲜品短时脱水,降低食用菌鲜品的含水量,延长食用菌鲜品货架期。

3、完善保鲜方式,增加食用菌鲜品的储运时间。结合现有设备,对采收的食用菌鲜品,通过快速预冷尽快降低食用菌鲜品的代谢速率,降低食用菌鲜品品质下降的速度。通过保鲜储运环节的二氧化碳浓度调整,以二氧化碳气体填充,或者简单化学反应增加二氧化碳等多种方式,控制保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1%-4%,进一步提升保鲜效果。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协调控制方式,尽量保证食用菌鲜品的保鲜储运效果,降低损失,保证质量和效益水品。

五、食用菌产品加工

目前疫情的发生与发展,催生了食用菌产业加工形式及内容的变化。具体表现在食用菌加工方式的前瞻性布局是否适应,食用菌加工产品的市场匹配程度,以及食用菌内在营养与生物活性的深度理解等诸多方面,这在国家新冠病毒疫情控制方案的后几版中有明确的体现。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在现实情况下,对食用菌产品加工提出如下的建议。

1、一般性食用菌产品的简单处理加工 由于疫情发展现状,部分食用菌鲜品难以尽快进入市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适宜进行干燥加工的食用菌种类,充分挖掘可利用的适宜烘干设备,进行普通烘干、红外烘干、微波干燥等进行分级分类加工。

2、一般性食用菌加工普适原料加工 短时间加工出来的加工品以能够普适应用的为主,能够有短时处理加工的规模为佳,且能够在未来应用于多种食用菌后续加工产品过程利用。具体而言,以食用菌粉碎加工方式形成食用菌粉,以颗粒状或者丁状为主的切细加工,可在后续应用于面食、饮料、方便食品配料等多种加工行业。

3、食用菌生物活性成分的加工 以食用菌中广泛存在的免疫调节物质为主线,开发并加工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特殊食品,除满足一定当前急需以外,也为食用菌行业的深度加工开辟一个新的领域和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