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商汤推迟7.5亿美元IPO,转向私募市场

就在新型冠状病毒突发重创市场的同时,有着“融资机器”之称的商汤科技推迟IPO的消息,也在近日引爆业界。

传商汤推迟7.5亿美元IPO,转向私募市场

据外媒最新消息称,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商汤科技推迟了今年在香港进行高达7.5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转向私募市场。

而在此之前,誓据传要拿下“中国AI第一股”的旷视也遭遇窘境,原递的资料失效,还需要二次提交IPO招股书,并需更新最近半年的财务数据,“AI第一股”悬而未决。然而,被称为“AI芯片独角兽”的寒武纪,在业界看来更有望成为“AI芯片第一股”。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让各大传统行业措手不及,也影响了资本市场,让原先就小心翼翼的AI独角兽们,再次放缓了迈向资本市场的步伐。

商汤推迟IPO计划,或进行IPO前融资

成立于2014年的商汤科技是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算法服务商之一,也是中国科技部指定的 “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是公认的“国家队”。

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称,预计该公司2019年的营收将增长200%至7.5亿美元。考虑到其投资计划,该公司的现金流仍为负。但据了解,商汤过去几年的年收入增长率均为400%。

知情人士称,“如果我们等待,我们的上市结果会更好一些。此外,目前的形势实际上已经关闭了IPO市场一段时间。”

对此,商汤科技既没有证实也没有否认筹款计划。相反,该公司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现阶段我们没有任何新的财务计划或信息可供分享。”

事实上,该公司去年开始与中国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合作进行IPO,但由于美国将包括商汤科技在内的八家中国公司列入黑名单,其IPO计划受阻。

自今年1月中旬的高点以来,全球股市已经损失了近20万亿美元。由于投资者会议被取消,潜在的IPO申请者不得不推迟计划。Dealogic的数据显示,香港是去年全球最大的IPO市场,2月份新股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减少了93%至4900万美元。与此同时,2月份只有3家公司在香港上市,而去年同月有9家。

鉴于目前情况,知情人士补充说,商汤科技可能会考虑从现有和新的支持者那里筹集5亿至10亿美元,或者进行IPO前的融资。

商汤科技不仅是目前国内人脸识别技术的领军企业,而且其“惊人”的融资速度而备受关注。自2014年成立至2019年,短短5年时间,就累计融资了超30亿美元总融资,背后的投资者有阿里巴巴集团、高通和软银集团等。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商汤科技估值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位居CV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榜首。

传商汤推迟7.5亿美元IPO,转向私募市场


IPO一直在路上,何时落地仍未可知

2019年一些AI头部公司已经摩拳擦掌准备上市,“CV四小龙”、智能语音及AI芯片等相关初创公司均有过上市传闻。

其中,最大的热门当属旷视科技。去年8月20日旷视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一时间被称之为“AI第一股”。2019年11月下旬,据外媒报道,由于香港监管机构要求提供更多信息,导致旷视科技未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当时,旷视科技对外回应称:该消息不实。而今年2月24日,据港交所官网信息,旷视科技的申请状态又为“失效”。

看似十分坎坷的上市历程让潜在投资者们和AI从业人士都捏了一把汗。

好在,旷视并没有放弃,其实自递交招股书之日起至2月24日,于2月24日超过半年有效期,旷视回应称,上市进程仍在正常推进中,正在更新材料。并且,据知情人士爆料,旷视已于去年通过聆讯。公司在2018年实现扭亏为盈,且毛利率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同为“CV四小龙”的云从科技在申请科创板的消息也已经敲定,云从科技孵化自中科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因此业界也称之为AI领域的“国家队”。

基于这样的背景,云从科技临时转向在科创板上市也更符合其身份。日前,从天眼查上获悉,广州云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变更为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知情人士告称,云从科技完成股份制改革后,计划在国内科创板上市,上市时间可能会在2020年底。

另一条“小龙”依图科技, 去年年中时曾有内部知情人士透露说,目前已实现收支平衡,但具体盈利状况不方便透露。另外,如果要选一个地方上市的话,“大概率是会在科创板”,“一方面由于上海市政府对依图大力扶持,另一方面由于依图TO G的业务,如安防、医疗占了较大比重,不出意外会上科创板”。

不过,目前消息仅仅限于依图去年9月3日晚间对寻求科创板上市的报道做出的回应。该公司回复记者称,“我们重视资本市场,也在积极评估各种机会中,目前没有明确计划”。

与此同时,云知声已经与中金公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拟在科创板上市。云知声是一家专注于智能语音技术的人工智能企业。2019年7月16日,中金公司已经向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报送了辅导备案登记材料。但是此后一直无新进展,AI报道从知情人士获悉,云知声近期可能会递交材料,但具体情况还无法告知。

2月28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官网晚间公布,2019年12月5日,中科寒武纪与中信证券签署A股上市辅导协议,将开启科创板发行上市的进程。

据IHS Markit发布的数据,到2025年,AI应用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428亿美元激增到1289亿美元。有业内人士认为,“寒武纪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款AI芯片,在舆论上已经多了很多技术以外的东西,因而相关部门会一路绿灯,IPO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寒武纪科技顺利登陆资本市场,按当前25亿美元的估值,势必会成为“AI芯片第一股"。

中小企业命悬一线,头部AI企业成行业“晴雨表”

从2016年人工智能闯入大众视野,并一路获得热钱追捧时,就有相关从业人士为一个问题而困扰:AI领域的泡沫会不会破裂?

自2018年以来,资本开始变得冷静,关注点转向AI的落地能力。2019年,更是直接开始把焦点对准AI公司们的赚钱能力。

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5日,2019年人工智能公司融资笔数共400笔,相对2018年全年的739笔融资,降幅接近46%;从融资额度而言,2019年总融资额度也出现回落,从2018年的1240亿元降至2019年的797亿元,降幅达到36%。而且,投资正越来越向头部公司集中。

传商汤推迟7.5亿美元IPO,转向私募市场

人工智能投融资趋势图(来源IT桔子)

“只有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一直在裸泳”。有业内人士分析道,由于人工智能行业周期长,变现慢,需要大量钱去研发、试错。但是2019年人工智初创企业面临的情况是融资难、落地难、赚钱难、周期长,同时面临巨头的吞噬。在今年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的当下,日子也并不好过。

中科院资本执行董事李明认为,整体来看,疫情之下,各家AI企业的反应速度都很快,“但回过头来说,这些场景下新增的功能和产品并不是决定AI企业发展最关键的东西。疫情对所有产业都会是一次大洗牌,模式落后、产品单一、财务状况不过关的企业都会被淘汰。这次疫情是一个催化剂,但企业光有催化剂是发展不起来的。大浪淘沙,考验的反而是中小AI企业。”

一直以来,商汤、旷视等头部AI公司正如行业的“晴雨表”。此次商汤科技被曝放弃售股计划、旷视历经半年多IPO的悬而未决等事件的背后,都给AI初创企业的资本运作蒙上阴影。

疫情之下,可见AI独角兽们如何在资本市场上“捞到真金白银”,仍然需要拿出更多实际行动以及更大的诚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