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實力可比肩五虎,為什麼只能排到地煞之列?

迷彩小兵哥


病尉遲孫立的實力足可比肩五虎,題主說得沒錯。此處,舉一個戰例來支持一下題主的觀點。

《水滸傳》第五十四回“高太尉大興三路兵,呼延灼擺佈連環馬”,孫立被派去打第五陣。前面四陣的主將分別是秦明、林沖、花榮、扈三娘。這五員戰將中,除了扈三娘外,其餘幾位戰力相當,恰是呼延灼的對手。


戰陣一開。林沖首先與呼延灼打了五十個回合,不分勝敗。孫二孃不知高低,叫住花榮,接戰呼延灼。兩人只打了不到二十合,呼延灼一鞭打在扈三娘刀口上,嚇得一丈青趕緊敗走。此時,孫立出場。病尉遲一見呼延灼用雙鞭,就把自己慣用的那管長槍帶在手腕上,綽起竹節鋼鞭,迎戰呼延灼。

孫立單鞭對雙鞭,而且,手腕上還掛著一把長槍,可謂單臂鬥呼延。這二人一番大戰,三十餘回合不分勝敗。兩人打得非常熱鬧,一旁觀戰的宋江不住的喝彩。

孫提轄上陣,慣用槍而極少用鞭,等於是拿自己次一級的武藝,與慣使雙鞭的呼延灼殺了個難分難解。更為厲害的是,孫立一隻手還帶住一杆槍,這樣都能與五虎將第四名戰平,難道孫提轄不夠五虎將的水準?

武藝是夠條件了,但孫立其他方面怎麼樣呢?他為何就進不了五虎將,甚至連三十六天罡榜都未能擠進?其中大有緣故。

孫立被下放到地煞行列

話說大宋宣和年間,孫立、楊志、李進義(玉麒麟)、林沖、王雄(楊雄)、花榮、張青(清)、徐寧、李應、穆橫、關(必)勝十二個指使結為兄弟,一同押運花石綱。途中,孫立落後,楊志便在潁州等候他,其他十個兄弟先期到達汴京繳令。楊志苦等孫立不來,天降大雪,阻斷歸路,楊志不得不變賣寶刀,然後,在潁州城殺了一個糾纏的惡少。

楊志殺人後,便被官府判充軍衛州。押解途中,孫立來了。孫立一見楊志被充軍,立即趕到汴京,邀集了所有兄弟,趕到衛州途中,殺瞭解差,與楊志一同去太行山落草為寇。後來,晁蓋劫取了生辰綱,上梁山後,感到實力單薄,便力邀太行山的孫立等人入夥。

這是《大宋宣和遺事》中孫立的故事,施耐庵據此在《水滸傳》中寫了這個人物,但卻做了很大的改編。除了故事而外,最大的改寫,就是把孫立從三十六人名單中劃拉了出來,降格為七十二地煞。

《大宋宣和遺事》中有一份梁山三十六人名單,但是,這份名單說的是三十六人,實則有三十七人。因為,它把“鐵天王晁蓋”也列進去了。後來,綜合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的三十六人名單,施耐庵從《大宋宣和遺事》中拿掉了四個人,補充進龔開名單中的四人進了三十六天罡。被拿掉的四個人中,就包括病尉遲孫立。

與孫立同時遭到降級處理的,還有摸著雲杜遷、火舡工張岑、鐵天王晁蓋。而晁蓋不僅被剔出三十六人之列,地煞中也沒了鐵天王的位置。這四人被請出之後,誰又補了缺呢?水滸迷都知道,其中兩人分別是兩頭蛇解珍、雙尾蠍解寶。另外兩個是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

解珍、解寶及阮氏兩兄弟兄弟雖然不在《大宋宣和遺事》的三十六人名單中,但龔開《宋江三十六人贊》卻有解氏、阮氏兄弟的大名,也屬於三十六天罡級別的人物,絕不是他們將孫立擠出榜單的。因而,宋江以解氏兄弟打壓孫立一說,根本就不存在。

孫立原本就在三十六天罡之列,無論施耐庵所據那種藍本,病尉遲都毫不例外的佔據一席。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孫提轄被打入七十二地煞,且只排名第三呢?

孫提轄有病

我絕不贊同宋江有意打壓之說,也不同意孫立出賣師兄欒廷玉而導致排名靠後。孫提轄失去天罡資格,首先一條原因,與他的綽號有關。

有人將“病尉遲”解讀為賽過尉遲敬德,這是不合理的。還有觀點說,“病”通“並”,說是病尉遲可與真尉遲並列,一樣厲害。“病”就是病,不與“並”通假。所以,施耐庵在描寫孫立的形象時,說他:談黃麵皮,落腮鬍須。這不是有病嗎?演義中秦叔寶,也是淡黃麵皮,最終真的是病死的。而且,中晚年後經常吐血,患病是家常便飯。

與孫立同樣是“淡黃麵皮”的,卻有一位天罡人物,病關索楊雄。此人真的有病,沒上梁山時就得病了。楊雄實則“楊偉”。因為楊雄有病,潘巧雲便與裴如海勾搭上了,無性婚姻害慘了潘氏。與王押司那麼多年夫妻,潘巧云為何沒有紅杏出牆呢?

然而,楊雄有病,可以進天罡,孫立為何不能呢?何況,楊節級乃一步將,上陣打仗還真的不如孫提轄。

當然,“病”也有其他義項,比如毛病等。孫立也有可能因為出賣師兄欒廷玉而遭到詬病,但梁山上比出賣兄弟還壞的事也有人幹過,比如董平強佔程小姐殺掉岳父,秦明秒忘夫妻情義,等等,都堂而皇之的位列天罡。

孫立祝家莊做內應,也不是其降格為地煞的原因。

孫立上應地勇星

三十六天罡悉數到齊,施耐庵便塑造了七十個地煞人物,總共一百單八將。這個數字,正應紫薇大帝北斗七星群中的天罡地煞星宿。施耐庵把梁山好漢一一對應北斗七星群的星宿,給每個人都上了星號。位居地煞系列的孫立,自然對應地煞系列,得配“地勇星”。

孫立槍法、鞭法、箭法俱佳,七十二地煞中第一人毫無疑問。而且,孫提轄雖然身在地煞,卻經常幹著天罡的活,被宋江吳用當做八驃騎,甚至五虎將用。從其武藝、戰績來看,無愧一個“勇”字。

但是,天罡中的“勇”卻被大刀關勝佔去了。《大宋宣和遺事》中,有大刀關必勝,也是孫立的結義兄弟,押運花石綱的十二指使之一。而在《宋江三十六人贊》的名單裡,大刀關勝與《水滸傳》一字不差。龔開給關勝的贊詩是這樣寫的:

大刀關勝,豈雲長孫?雲長義勇,汝其後尾。

關雲長是以“義勇”名傳千古的,這就佔去了一個“勇”。儘管龔開對關勝自稱關雲長的嫡派子孫表示質疑,稱他根本無法企及關公的義勇。但是,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卻認定關勝就是關羽的後人,義勇傳家。醜郡馬宣贊在介紹關勝時,是這樣說的:

此乃是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嫡派子孫,姓關,名勝;生得規模與上雲長相似,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為大刀關勝……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

關勝篤定是要進天罡系列的,“天勇星”也非他莫屬。《水滸傳》中,梁山泊第一戰將絕對不是盧俊義,而應當是大刀關勝。綠野老道曾反覆辨析,盧俊義武功被嚴重高估,施耐庵筆下的盧員外,能夠排進梁山武功前十五名就算不錯了。

因而,關勝領銜天罡系列戰將,孫立則對應關勝,為地煞系列的頭號勇將。

道家認為,北斗七星群中,天罡地煞聯合降妖除魔,地煞太弱,豈能聯手?因而,貼滿道家符碼的《水滸傳》,大有以孫立進地煞,以增加這個系列的分量,使天罡地煞相對平衡。

這也是孫立進地煞系列的一大原因。

孫立招安後的故事

施耐庵的《水滸傳》是一部殘本,只講到梁山好漢排座次,便被萬曆年間的容與堂腰斬。現在通行版本,後五十回書不應當叫《水滸傳》,而應叫《徵四寇》。在《徵四寇》中,孫立打完方臘便全身而退,帶同兄弟孫新、顧大嫂,並妻小,自依舊登州任用,至於是否升了官,不得而知。

而上文提到的楊雄,則應了其綽號,在征討方臘途中病故。同樣有“病”的孫立,卻安然無恙。這就把施耐庵老先生的故事寫偏了。為何?

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關於孫立的贊詩是:

尉遲壯士,以病自名。端能去病,國功可成。

這四句話講得很明白,孫立就是有病。施耐庵寫了他狀貌上體現出來的病,是否還有其他方面的“病”呢?以龔開所言,假如孫立真的能夠去掉“病”,就可以為國建立功勳。大概是孫立因病,最終沒能建功,於是,就只能屈居地煞系列了。這樣講,是不是很牽強呢?

《水滸傳》一開頭就講了妖魔的故事,孫立與梁山兄弟一樣,是道家放出來的妖魔。全書中,九天玄女、羅真人、智真長老,以及昇天後的晁蓋,他們都能預先知道梁山好漢對應的星宿。這些人物,可謂先知。既然是先知,那麼,梁山好漢一生的故事便都在掌握之中了。

因而,智真長老預見了魯智深的一生,羅真人牢牢掌控著公孫勝的未來。而九天玄女更是厲害,梁山好漢的出路都在她的法旨中。孫立最終的結局,恐怕會是他從天罡下放到地煞的重要原因。

這麼講,是不是涉嫌宿命論呢?

孫立結局之猜想

施耐庵作書,絕對是有整體構思的,因而,他以諸多神秘的事件和人物,為梁山好漢的結局伏線。而在所有的伏線中,上述提到的兩大人物和故事藍本,將是其重要的參考依據。

《大宋宣和遺事》中,只講了孫立前半部分的故事,宋江按照天書聚齊三十六人後,便不再“記載”孫立以及其他好漢的事蹟了。但是,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卻以四句贊詩,給孫立的結局提供了一絲線索。比如,最後兩句:“端能去病,國功可建”。也就是說,孫立因“病”未能為國建功。

以孫立未能建功為線索,也就能得到其他梁山好漢建立國功的結論。這一點,李若水的《捕盜偶成》可以佐證,這首詩中有一句“三十六人同拜爵”。梁山好漢在招安後,兩個藍本中的三十六個人都得到了朝廷的封賞。《大宋宣和遺事》也有這方面的記錄,說的是:

有那元帥姓張名叔夜的,是世代將門之子,前來招誘宋江和那三十六人歸順宋朝,各受武功大去誥惠,分注諸路巡檢使去也。

只有建立國功,才能得到封賞,孫立未能建功,大概就不能得到拜爵的待遇了。綠野老道考證,宋江等人被張叔夜擒獲併成功招降後,便去打方臘了。而三十六人的拜爵,應當是在擒獲方臘之後。這樣,也就有可能推測出施耐庵在寫這段故事時,讓孫立“因病”未能隨軍出征。至於是什麼樣的“病”,不得而知。

孫立假如是這樣的結局,也不全是施耐庵安排的,龔開的贊詩起到了關鍵作用。既然是未能建國功,那就不得“拜爵”。而其他資料又明確的講到了“三十六人同拜爵”,不能少寫一人啊。

於是,施耐庵就有可能提前將孫立下放到七十二地煞之中。

但是,孫立又是與關勝、林沖、楊志等人一併起事的十二指使之一,武功當然不能弱了。這樣,《水滸傳》就出現了孫立武功很高,但卻排名很低的一大怪狀。

諸多水滸迷為此糾結不已,誰也說不明白孫立這件事情。綠野老道一直在探索《水滸傳》被腰斬的故事,有此心得與各位同好分享,也算是一種另類的觀點吧。正確與否,敬請討論。


綠野萍蹤01


豆子來回答。憑心而論,孫立排到地煞,是有些不公平。但說他能比肩五虎,就有些過了。大家不能因為替孫立打抱不平,就肆意誇大啊。

孫立的出場

孫立的出場是在《水滸傳》第四十九回,“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書中有一首對孫立的贊詩,是這樣寫的:

孫提轄下了馬,入門來,端的好條大漢,淡黃麵皮,落腮鬍須,八尺以上身材, 姓孫,名立,綽號病尉遲,射得硬弓,騎得劣馬,使一管長槍,腕上懸一條虎眼竹節鋼鞭,海邊人見了,望風而降。有詩為證: 鬍鬚黑霧飄,性格流星急。 鞭槍最熟慣,弓箭常溫習。 闊臉似妝金,雙睛如點漆。 軍中顯姓名,病尉遲孫立。

嗯,贊詩寫的非常威風。再加上孫立是登州兵馬提轄(雖然宋史上並沒有這個官職,是施耐庵想當然臆造的),顧大嫂、孫新、樂和、鄒家兄弟這些人都以孫立為尊,妥妥的登州幫老大。這就給了看官們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此人著實了得,差不多和秦明是一個等級的。

孫立在祝家莊扮演的角色

孫立一行人來到梁山,聽說宋江正與祝家莊鏖戰,自獻臥底之計,他說:

欒廷玉那廝,和我是一個師父教的武藝。我學的槍刀,他也知道;他學的武藝,我也盡知。我們今日只做登州對調來鄆州守把,經過來此相望,他必然出來迎接。我們進身入去,裡應外合,必成大事。此計如何?

說實話,當年我讀到這裡,就斷定此人要涼。當然,梁山上做下傷天害理之事的頭領很多,比如大家罵的最多的吳用,為了賺人上山,著實害了不少無辜。但是,梁山最講究的是兄弟之誼。所以無論害了多少良善,一句為了兄弟相聚,都能遮掩過去。可從未有人敢像孫立這樣,為了立功,明目張膽害自己師兄的,這是犯了梁山大忌。

欒廷玉是孫立師兄,而且據孫立描述,應該相處時間不短,不然也不會雙方武藝盡知。結果孫立張口就稱“欒廷玉那廝”,實在令人心寒。

最終祝家莊被破,眾頭領都來獻功,宋江的第一句話卻是:

“只可惜殺了欒廷玉那個好漢。”

是宋江惜才嗎?當然不是,宋江如果看中了敵將,都會囑咐兄弟們手下留情。所以這句話,就是說給孫立聽的。

至於很多自媒體寫欒廷玉沒死,我覺得是過分解讀了。欒廷玉沒這麼重要,施公並未多著筆墨,看看同為地方豪強教頭的史文恭就知道了。

另外,書中也沒看出欒廷玉有過人本領。只是捶打歐鵬,然後與秦明鬥了一二十合不分勝敗,很多人就覺得欒廷玉能和秦明比肩了,作為一個師傅教出來的孫立應該也差不多。這是什麼邏輯?

孫立大戰呼延灼

很多人認為,此戰是孫立武藝比肩五虎的重要證據。但在我看來,這一戰水分太大。

戰孫立之前,呼延灼已經連戰林沖、花榮、扈三娘,一口氣都沒歇。更重要的是,兩位副將韓滔戰敗,彭玘被捉,呼延灼方寸已亂,以致十餘合拿不下扈三娘。要知道扈三娘剛剛生擒了彭玘,消耗也很大。孫立在這種情況下接替扈三娘,與呼延灼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實在不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

反觀呼延灼與魯智深、楊志相鬥,先與魯智深四五十合不分勝敗,歇了口氣,主動出馬再戰楊志,又四十餘合不分勝敗,打的呼延灼心中暗道:

怎的那裡走出這兩個來?好生了得!不是綠林中手段!……指望到此勢如劈竹,便拿了這夥草寇,怎知卻又逢著這般對手!我直如此命薄!

看看,魯智深、楊志這才叫比肩五虎,孫立還是差了點。

當然,孫立此戰還是有亮點的,就是與呼延灼以鞭對鞭。但是很多人覺得孫立如果用槍,肯定更厲害,此言差矣。孫立出場時的贊詩說的明白:“鞭槍最熟慣”,鞭還在槍之前。不過孫立確實武藝全面,這在與寇鎮遠一戰中表現的更為明顯。

孫立大戰寇鎮遠

此戰發生在徵遼一役,確實堪稱精彩。孫立盡展槍術、箭術、鞭術、馬術、心計,一頓騷操作將寇鎮遠斬於馬下。相比之前史進對戰瓊妖納延的拙劣表現,孫立的確更勝一籌。

但是,也僅僅只能說明孫立比史進強。而史進在八彪中也就是中下水準,為什麼比他強的就能比肩五虎了呢?

孫立的真實水準及排名

寫到這,相信大家心裡都已經有判斷了。孫立的水準應該是八彪中游,不及楊志這樣的強八彪,但要比史進、穆弘強。這也符合書中“石秀的武藝不低似孫立”的評價。

既然孫提轄有如此水準,那排進地煞自然是屈才了。至於原因嘛,首先就是孫立在祝家莊出賣師兄的表演,讓宋江心生寒意。想想孫提轄連一起學藝、朝夕相處的師哥都能說賣就賣,那宋公明哥哥,又能比親師哥強到哪去?還是那句話,在梁山上害誰都行,直接害兄弟的,孫立是頭一個。

其次,各位分析的打壓登州幫,也是有道理的。有人覺得登州幫除了孫立,其餘皆不值一提,用不著打壓。我倒覺得不是這樣,原因如下:

  1. 說登州幫實力不強,那宋江的江州幫又有多強?李俊、二張是水軍,影響力有限。戴宗就是個跑腿的,這種功能性頭領,與安道全、金大堅有什麼區別?他能進天罡就是因為和宋江關係好。李逵是無腦打手,穆弘是最沒存在感的天罡,其他還有誰拿得出手?這裡面又有誰比孫立強?

  2. 登州幫眾人之間的關係,是親戚套親戚,極難分化。三山幫雖然強悍,但還有與魯智深交好的林沖做緩衝,宋江與武松也有些情分在。登州幫卻獨立於所有派系之外,本身又團結,這種小團體怎能不防?

  3. 登州幫為孫立馬首是瞻,不像別的派系,幾個頭領都有一定的話語權。

  4. 孫立害死欒廷玉的舉動,更會讓宋江覺得登州幫不得不防。

所以,將老大孫立排進地煞,將二號人物解家兄弟提上來,正是針對登州幫極高明的打壓手段。

綜上所述,孫立武藝比肩五虎是不可能的,但混個八彪中游沒問題。而之所以排進地煞,確實是因為孫立害了欒廷玉引起了宋江的防備,刻意打壓登州幫。


文眼豆子


在三打祝家莊時,孫立立了大功。要不是他裡應外合,祝家莊是很難拿下的。而在這之前,他是登州的軍馬提轄官。他弟弟孫新說:‘幾番草寇臨城,都是他殺散了,到處聞名。’‘海上的人見了,聞風而逃。’可見他武藝高強,威鎮一方。後來是因為解珍解寶被陷害入獄,他被顧大嫂們逼迫無奈,為了救解珍解寶只好一起反上了梁山。正好遇上攻打祝家莊,為了得一個進身之階,他主動請纓用計智取了祝家莊。

他和魯智深一樣是行伍出身。行伍出身比起草莽出身畢竟是有些優勢的,因為經過了正規訓練,又有實戰的經驗。在青州,呼延灼與魯智深、楊志交手時就曾感嘆:哪裡走出這兩個來?好生了得!不是綠林中手段!

孫立是行伍出身,手段自然不是一般草莽可比,而且又立了大功,可是他的排名竟然沒能進入天罡星。真要論功夫他恐怕和楊志不相上下,比那楊雄和石秀、穆弘、燕青等都強很多。為什麼呢?而他的兩個兄弟解珍解寶卻被排入了天罡星行列。

解珍解寶只不過是兩個獵戶,無論是出身、資歷、武藝及功勞哪一樣都不能和孫立相比,又為什麼會進入天罡星呢?

其實也不難理解,孫立雖然立了大功,可是他出賣了師兄欒廷玉,利用了師兄對他的信任,這樣的行為就有了‘賣友求榮’的嫌疑,是為人所忌諱的。說白了,你今天能出賣他,明天說不定就出賣了我。這樣的人讓人無法相信,也不能託付。

不只是排名靠後,事實上在後來梁山上重要的戰事,給他安排的也很少,他是不能委以重任的。

但又為什麼把解珍解寶排入了天罡星呢?孫立帶來的一幫子人馬也不能小看,一但有人帶頭鬧起了事,也很難對付,搞不好會形成內亂,讓梁山元氣大傷。把解珍解寶排入天罡星,可以起到分拆制衡的作用,孫立即便有意見,他一個人也掀不起什麼風浪。這應該是宋江、吳用的智術。

從孫立的故事中,我們應該得到些啟示,學到一些做人的根本。信義二字從古至今都是很重要的,象孫立那樣為貪一時之功,置信義於不顧,如何取信於人?尤其是在梁山這個以信義為主流思想的群體中,怎麼能接受一個沒有信義的人呢?





柔情浪子520


《水滸傳》中梁山一百單八將,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說。這三十六天罡,據《宋史》《東都事略》《大宋宣和遺事》所述,山東宋江起義有三十六人橫行河朔,官軍莫敢攖其鋒,時號京東巨賊。所以,此三十六人乃是正史有載,野史有傳,二百年間牽強附會愈壯其形者。而七十二地煞,竊以為是施耐庵作者本人憑空虛構,共三十六天罡以成一百單八之天數,以應古人天命之說。

三十六天罡正將之中,如林沖、魯智深、武松、李逵、楊志、石秀、劉唐、吳用、公孫勝等人即使不用本姓本名,但總能在梁山故事二百年流傳過程中找到其歷史原型。隨後讓擅長說部話本的民間藝人潤色加工,到施氏這裡才算正式定型。而七十二地煞在《水滸》成書之前的歷史背景中無法找到人物原型,倒更像是比對三十六天罡中人物複製克隆出來的變體。施耐庵撰三十六天罡模七十二地煞,應是本著江湖杆棒類話本小說三分實七分虛的寫法。否則,如何激發讀者的閱讀熱情呢?

既然是虛構,當然是可以天馬行空蕩開筆墨。天罡眾將也不是肯定在武藝才能上完勝地煞群星,作者是按一實對二虛、一主領二僕的安排,而不是按照能力定座次。事實上,地煞中諸多好漢的武功遠勝天罡之屬。賽仁貴郭盛端的身手凌厲(金庸據之而演《射鵰》),轟天雷凌震使火藥天下無雙,神機軍師朱武智謀還在吳用之上。只是英雄眾多有主有次,作者豈可兼顧?否則,恐失創作之本心。由此可見,病尉遲孫立雖具五虎之能,卻因作者杜撰而難入天罡之數,其理應是作者巧設安排。


手機用戶詩意棲居


孫立做事,太過分了,比鎮三山黃信還過分。

在梁山上,論功行賞總是錯不了的。那麼,為了論功行賞,一般來說除了落草戰中之外,落草的武將總是要乾點牛X的事情,這才能接著混對吧?

比如林沖上山,把老主子王倫殺了,確立了晁蓋的領導地位;

呼延灼上梁山後——把關勝抓了;

關勝上梁山以後——把索超抓了;

至於秦明,各種身先士卒……

那麼問題來了:孫立上梁山以後,幹嘛了?

啥都不幹,真的啥都不幹。

所以排五虎將——孫立或許武藝不夠,沒被驗證過;

排行八驃騎——孫立功勞不夠;

最後孫立的職位是: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二名。

第一名是鎮三山黃信……倒數第一是小霸王周通。

而孫立之所以能夠並肩五虎,完全因為孫立徵大遼打方臘的時候,孫立戰鬥力直接爆表。

說白了,孫立就懶的跟梁山那群好漢玩,有官當誰沒事幹土匪啊~

我們再從宋江的角度上說,大家難道沒發現,馬軍八彪騎有倆好漢很奇怪嘛?沒遮攔穆弘和美髯公朱仝。此前沒有任何戰績表明這倆人騎過馬……事實上,就是因為這倆位置本來就是黃信和孫立的,奈何倆哥們真的一言不發啥都不幹。。。只好放棄


酒騎風


孫立是《水滸傳》中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至今關於《水滸傳》作者是誰也存在不少疑點,如果說《水滸傳》作者是一個人的話,那麼只能說在寫孫立這個人的時候,作者有點分裂了。

為何這麼說呢,孫立在水滸裡屬於高開低走最後成為人生贏家這樣一個角色,可謂是一波三折,最後孫立可以繼續回老家做官,是梁山好漢裡少有的可以回老家頤養天年的存在。


然而,如果看孫立的生平,一直到梁山排座次這一段,就會覺得作者似乎有些不待見孫立。為什麼這麼說呢,孫立本來是登州府兵馬提轄,登州府附近的強盜都被他消滅的差不多了,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提轄這個詞在水滸裡不算罕見,比如大名鼎鼎的魯智深原本也是個提轄。

後來孫立被自己弟弟弟媳坑害,只能無奈落草,成為登州一派的領袖人物。當他們來到梁山後,孫立為了站穩腳跟,就開始不停的出謀劃策,他利用自己師兄欒廷玉在祝家莊當教頭這個便利,主動請纓去當祝家莊當臥底,為梁山成功拿下祝家莊立下了汗馬功勞。

所有這些,無論是孫立的出身地位,還是他立下的功勞,亦或者是他的武藝,妥妥就應該安排在天罡,但是孫立偏偏就是地煞,而且還不是地煞第一名,地煞裡面都有幾個人在他前面。看到這裡真是為孫立感到不值。特別是孫立本來的小弟解珍解寶成為天罡,簡直要目瞪口呆了,這就類似於自己的下屬居然爬到自己頭上,看著相當彆扭了。


這就有些奇怪了,作者為何要這麼寫孫立呢。如果說要把孫立往低裡寫,其實沒關係,可以給他介紹一個比較悲催的出場,比如說是登州府裡一個不被重用的公差,然後他也不是登州幫的老大,只是一個類似樂和一般的存在,然後武力值也一般,最後排在地煞這就十分正常了。

可是呢,作者偏偏給了孫立一個很好的出身,兵馬提轄,讓人誤以為他是跟魯智深差不多的存在。又讓他立了很大的功勞,最後還提拔了他的小弟進天罡,卻讓他自己成為一個地煞,難不成作者跟一個叫孫立的有仇,故意這麼寫出來整他嗎。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為孫立抱不平,覺得他應該入天罡,甚至還有人說他有著五虎的水準。但是等到最後,卻發現作者又變了:梁山好漢打完方臘以後,病死的戰死的遠遊的佔據了其中大半,就算宋江、盧俊義這些首腦人物得到很大的嘉賞,最後也被高俅等奸人害死。而孫立呢,則幸運多了,不僅他沒有戰死,他的弟弟和弟妹一樣都好好的,最後一家人回登州逍遙快活去了。

這樣一看,作者似乎對孫立又格外關照,難道之前孫立面對的種種不公就是因為作者想磨礪一下孫立,而最後賜予孫立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就是為了對以前的不公待遇做個補償嗎。具體怎麼想的,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了。

孫立整體來說,在作者筆下表現的都是不錯的,在我看來,他有著八驃騎的水準,但是跟五虎將比起來,還是差點火候的。五虎當中每一個都有著絕對的實力,無論是出身還是自身本事都無可挑剔。而孫立除了車輪戰跟體力疲乏的呼延灼戰平以外,再無跟五虎交手的經歷,單憑這個說明不了他有五虎的實力。

在水滸裡面,梁山好漢從出身來說,是分了許多山頭的,比如二龍山、揭陽嶺、桃花山、登州幫等等,大部分山頭的首領都可以位列天罡,特別是揭陽嶺、二龍山等山頭,更是有多個頭領位列天罡。偏偏登州幫的老大被安排在地煞,兩個小弟卻成了天罡,如果實在不願讓孫立上位,把解珍解寶也放在地煞啊。只能說筆在作者手裡,他願意怎麼寫就怎麼寫。


一覽眾河小


梁山好漢的排名的確有一些不公之處,有的好漢明明能力、功勞兼具,但偏偏排到了靠後的位置;而有的好漢明明表現平平,卻排到了相對靠前的位置。

比如林沖,作為梁山的元老級人物,武藝不在關勝之下,而且功勳卓著,可他竟然排在關勝之後,究其原因,是宋江為了打壓林沖,因為林沖曾經弒主,這讓宋江很不放心。當然,林沖雖然排在關勝之後,但整體排名並不低,所以問題不大。

要說爭議較大的,是孫立的排名。孫立人稱病尉遲,“病”是“超過”的意思,是說孫立的武藝超過了唐代名將尉遲恭,這個說法並不過分。孫立本是登州兵馬提轄,正規軍出生,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在當地頗有名聲。孫立實力到底如何,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

第一,他跟欒廷玉是師兄弟,武藝不相上下,欒廷玉是個狠角色,能打敗秦明那樣的猛將,可見師兄弟都不是泛泛之輩,兩人都是高手。

第二,孫立曾跟呼延灼那樣的頂尖戰將交手三十回合不分勝負,沒有足夠的實力,豈能有如此表現。

第三,在梁山四處征戰的過程中,孫立的表現也可圈可點,遼國元帥寇鎮遠、田虎大將方瓊、方臘大將雷炯等人盡皆命喪孫立手下,而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良將,可見孫立確有大將之風。

第四,徵方臘結束後,孫立作為倖存的好漢之一回京受封,可見他具有超強的戰場生存能力和應變能力,不然恐怕早就戰死沙場了。

綜合以上四點,不難看出,孫立的確有比肩梁山五虎的實力。如果按照正常排名的話,孫立的排名往前挪十個位次不是沒有可能。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能力非凡的孫立被排擠到地煞之列呢?

首先,孫立為了向梁山邀功,出賣了他的師兄欒廷玉。宋江是個很看重義氣的人,孫立這樣的行為顯然是為他不所容的,今天孫立既然能出賣同門師兄,說不定明天就能出賣梁山。

其次,孫立上梁山的意願不夠強烈,因為他本身是登州提轄,身份正統,輕易不可能落草為寇。孫立之所以上梁山完全是受顧大嫂挾持。既然孫立不樂意,宋江干嘛把他排到前面呢。

最後,宋江為了打壓登州派系,不得不把孫立排到後面。登州派系有足足八人,人數不少。領導者最恨拉幫結派,對於登州派系,宋江只能採取打壓政策。所以才把登州派系的首腦孫立排到地煞之列,而登州派系中的解珍解寶兄弟卻被莫名地排進了天罡之列。

通過一番分析下來,我們終於弄清楚了能力非凡的孫立被排到地煞之列的原因。那麼,對於這個問題,你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兵哥哥名著說


前面的回答說的都很詳細了,基本都認同,我補充一點,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的一個方面就是孫立有個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一個夠份量的投名狀!假如說如果頭領中有誰是朝廷的臥底,那麼孫立的可能性最大!

祝家莊不是嗎?是,但是分量不夠,我的意思很簡單,孫立手上沾的血太少了,既沒有過多的得罪朝廷也沒有過多的被朝廷得罪,你不殺人如麻我怎麼把你當心腹?後路留的越寬,在梁山的發展就越受限,如果真的相當天罡,打破幾個城池,殺幾個官員,或者屠個莊子,很容易的,相比較,董平為什麼要殺父截女,殘忍暴虐的很合時宜,僅此而已!相比較孫立還是太仁了


用戶84904406121


孫立上梁山時就是不小的團伙,孫立本身是提轄,武藝、謀略不差(與呼廷PK不落下風,戰到到最後登州頭領也只損2人),登州團伙頭領解珍、解寶、樂和、孫新、顧大嫂、鄒潤、鄒淵都緊密團結在孫立身邊,還有好幾百嘍囉算是帶槍投靠立馬建大功,再排高位會出現老大壓不住場子。


171188


孫立武值怎能比五虎,水滸傳哪有介紹孫立武比五虎,武值能比五虎的只有楊志,魯智深,花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