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曹軍趙雲面無懼色,為何面對少年姜維年卻大驚?

佳寧姐姐說歷史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取南安、安定、天水三鎮。諸葛亮率軍先取了南安城,活捉夏侯懋,讓蜀兵假扮魏兵,帶著夏侯懋的書信,分別到安定、天水求救,等援軍出城,諸葛亮計劃一方面派軍攔截,一方面派趙雲和魏延各帶兵五千,前去奪取天水、安定二城。安定太守中計,派軍出城救援,安定城被魏延乘勢攻取。趙雲攻天水時,卻發現天水軍不但沒去救援,反而在城外四面埋伏著等待趙雲。趙雲率軍攻城不成,反受包圍,沒辦法趙雲只好率兵硬衝。這時城裡閃出一位少年將軍,直取趙雲。趙雲挺槍便刺,不想那少年將軍槍法精妙,與趙雲鬥了幾合,精神倍長。趙雲大驚,只好收籠人馬,奮力突圍而去。為什麼能讓趙雲大驚呢?原因有三:其一其人竟能識破軍師妙計。諸葛亮自出山以來,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借荊州,取益州,奪漢中,平五路,徵南中,可以說軍師妙計計計奇妙,計計得成,罕有被識破。諸葛亮在趙雲心目中,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不想今天按丞相計來取城,竟被如此年輕少年識破,怎能不讓趙雲吃驚?其二少年武藝精湛,不懼趙雲。自從出道以來,趙雲罕逢敵手,與他對敵的敵將,都是戰不幾合,不是一槍被刺,就是順手就擒,曾挑高覽,敗張郃,長坂坡在曹操萬馬軍中如入無人之境,殺死曹軍有名上將五十餘員。趙雲名滿天下,就是張郃、徐晃雙雙遇上趙雲,尚且心怯敗逃,趙雲威名,驚寒敵膽。今天這位少年遇到趙雲,不但不逃,竟挺槍聚馬,直取趙雲。行家一接手,就知有沒有。趙雲和少年一交戰,就感到了少年槍法精奇,交戰了幾合,少年竟精神倍長,這讓本想幾合就槍挑少年的趙雲大吃一驚,知道短時難取勝,只好放棄率軍突圍而去。其三窮山僻壤出奇才。天水本是曹魏邊塞之地,人少地僻,不是經濟文化繁榮之地,竟能出現如此人物,怎能不讓趙雲吃驚?正是由於這三方面的意想不到,才讓常勝將軍趙子龍大吃一驚。


sunjin72976689


提起趙雲,相對應的便是常勝將軍,不敗戰神,長坂坡於千軍萬馬之中,七進七出,如履平地。他在長坂坡,面對數萬曹軍,面無懼色,猶如戰神降臨,大殺四方,斬殺曹營五十餘戰將。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出入曹營千軍馬萬之中如入無人之境的趙雲,為何面對一個少年將軍卻大驚呢?

在蜀軍第一次北伐時,趙雲雖然年邁,卻不減當年之勇,向諸葛亮請命上戰場。蜀軍兵出祁山之後,趙雲奉諸葛亮之命,攻打天水郡。按照諸葛亮部署,將天水郡守軍引出,由張翼和高翔負責半路劫殺,趙雲帶領五千精兵,負責攻城。

趙雲自以為丞相諸葛亮之計得逞,到達天水城下時,大喊道:“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你們知道中計了吧,還是早早投降,獻出城池,免遭殺身之禍。”令趙雲驚訝的是,城牆上的守將梁緒不但沒有聽從自己的勸降,反而大笑道:“你們都中了參軍姜維的計策了,可笑的是,還不知道,真是悲哀。”

趙雲大怒,正要下令攻城,城內出來了一個少年將軍,騎著戰馬,挺槍殺奔趙雲而來。他就是梁緒口中所說的姜維姜伯約。趙雲看到竟然還有人敢和自己動手,動手的還是一個少年將軍,頓時大怒,準備教教他如何做人。

然而,趙雲和這位少年將軍大戰數合,沒有打敗,姜維反而越戰越勇,沒有絲毫落敗的跡象。趙雲大,心中思考著:“沒想到天水如此偏僻地方,還有如此人物。”趙雲和眼前的少年將軍打鬥了一番,這才知道眼前之人,雖然歲數小,卻不一般。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雲恰待攻城,忽然喊聲大震,四面火光沖天。當先一員少年將軍,挺槍躍馬而言曰:“汝見天水姜伯約乎!”雲挺槍直取姜維。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雲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

趙雲首先佩服這位少年將軍的武功,竟然能和自己大戰數合,不落下風,還越戰越勇。因為趙雲在三國24名將之中排第2,僅次於天下第一的呂布,自從呂布殞命白門樓後,能勝過趙雲的幾乎沒有了,即使能和趙雲戰成平手的人也不多,一隻手能數得過來。

大部分和趙雲交過手的都非死即傷,很少有人能夠在趙雲的龍膽亮銀槍下走過數合而不敗。現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將軍竟然能和趙雲打成平手,精神備長,趙雲焉能不驚訝。

其次,更令趙雲大驚的是這位少年將軍的謀略,竟然能夠識破丞相諸葛亮的調虎離山之計。這才是令趙雲最驚訝的地方。在趙雲的眼裡,軍師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給自己三個錦囊保護主公劉備進入江東將孫權之妹娶來,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等等。總之,趙雲活這麼大,還見過比諸葛亮更聰明的人。

現在,趙雲在天水郡竟然遇到一個識破諸葛亮妙計之人,焉能不驚。此時,前不久出城的馬遵、梁虔帶兵殺回來了,和姜維聯手夾擊趙雲。趙雲首尾不能相顧,陷入危險之中。幸好張翼、高翔兩路軍及時趕到,接應趙雲,安全撤離。

趙雲回到大營之後,向諸葛亮覆命,說明自己中了敵人埋伏。諸葛亮聽了之後,也是大吃一驚,連忙詢問道:“此人是誰,怎能識破我的妙計?”蜀軍中有南安本地人介紹道:“剛剛趙將軍說的就是天水人姜維,字伯約,父親早亡,對母親非常孝順,文武雙全,乃是當世的大豪傑。”趙雲補充道:“這個少年將軍姜維槍法出眾,和別人不一樣。”

諸葛亮聽了本地人和趙雲的介紹後,也感嘆道:“吾今欲取天水,不想有此等人物。”諸葛亮自知蜀漢缺少姜維這樣的人才,心中有了將其收為己用的心思。這才有了諸葛亮設下巧計,令姜維歸順蜀漢的後文。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趙雲歸見孔明,說中了敵人之計。孔明驚問曰:“此是何人,識吾玄機?”有南安人告曰:“此人姓姜名維,字伯約,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雙全,智勇足備,真當世之英傑也。”趙雲又誇獎姜維槍法,與他人大不同。

結語

雖然趙雲身經百戰,曾在長坂坡曹營之中七進七出,還順利救出甘夫人及小阿斗,毫無畏懼。現在,他遇到少年將軍姜維,卻大吃一驚,驚訝這兩點,第一驚訝姜維的槍法,第二驚訝姜維的謀略,竟然能識破丞相諸葛亮的妙計。

(本文純屬三國演義,與正史無關。)


魁哥說歷史


要看趙雲是啥情況下大驚的。趙雲碰到姜維的時候,已經老了,但是也沒把普通雜兵放在眼裡。雜魚就是雜魚,趙雲自認為還能在雜魚塘裡自由自在地打個對穿玩玩。本來趙雲自己玩得好好的挺開心,忽然冒出來一個姜維,居然能和自己單挑半天,自己居然一時半會拿姜維沒辦法。瞬間覺得自己老了,驚的不是說怕自己打不過姜維,而是數種感情瞬間交錯在一起的驚:1,臥槽,俺老趙成名數十年,即使當世名將,看到俺老趙也畏懼三分,這個毛頭小子居然不怕俺?!2,這小子無論武藝還是行軍打仗之謀略,都有自己的套路,今後一旦俺老趙不在了,俺們蜀漢估計沒幾個武將能治他!3,唉!這種傢伙,要是是俺們蜀漢的就好了!

所以趙雲和姜維打了一架,算是個平手(畢竟趙雲老了,姜維還在巔峰期,一時半會弄不死姜維,也不太想弄死姜維了),回去立馬和諸葛亮說:老亮啊,我特麼今天碰到個小赤佬很不錯啊!你看看,想想辦法把他挖過來!所以後來諸葛亮自己跑去一看姜維的行軍佈陣,覺得確實是個人才,所以挖牆腳把姜維挖到蜀漢。


老實人188000828


趙雲面對數萬曹軍面無懼色,為何面對少年姜維卻大驚?

個人認為以下原因:

一是年紀的問題,趙雲武功排行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姜維排第24名,雖然排名版本不同,但是趙雲排前列,姜維排後面是不可否認的。當面對數萬曹軍時趙雲正年輕武藝在巔峰期,渾身是膽、七進七出面無懼色,而碰上姜維此時趙雲已經老邁七十多歲,姜維才20多歲。竟然能戰平(之前趙雲殺了韓德父子等諸將)對姜維的武藝認可。

二是面對曹軍數萬時趙雲未領軍,說一句俗話“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沒啥好怕的就是拼武藝拼命,到後期碰上姜維領軍作戰了不僅僅要顧全自己還要顧全自己的士卒,而且姜維識破了自己計策還讓自己中了埋伏,沒想到在這小地方還有文武雙全的青年才俊。

綜上所述原因數萬曹軍趙雲面無懼色,而面對少年姜維卻大驚。

(圖片採用網絡)


閔遊記


趙雲在劉備集團中相對低調,沒有關羽的“威震華夏”之名,也沒有關羽“傲上而不辱下”的脾氣,沒有張飛鋒芒畢露的性格,更沒有張飛動輒鞭撻士卒的暴躁。武藝不凡,性格穩重,幾乎沒見趙雲動怒的場合,就憑這一點,在五虎上將中,趙雲的戰力絕不可忽視。

趙雲早年隨劉備四處奔走,其中長坂坡一戰斬殺曹軍將領無數,因曹操愛才,意圖生擒趙雲不放冷箭,不想趙雲竟殺出重圍,還救回後主阿斗,劉備為表關懷無以為報,還做出把阿斗摔在馬前的動作,聲淚俱下地說“為此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可見趙雲實在是世所罕見的良將。

另外還有單人匹馬截江奪阿斗,不了不說氣概非凡。對二次單人對戰數萬曹兵是營救黃忠,當時曹操驚懼感慨“當年長阪英雄尚在”,趙雲橫槍立馬,大開營門,一己之力嚇退曹兵,劉備稱他“一身是膽”,也是這個成語典故出處。

我有過分析姜維武功“將才的天花板,帥才的地平線”,姜維遇到諸葛亮和趙雲大概是二十六七歲,曾識破諸葛亮調虎離山之計,實在是少年英才,因此也得到諸葛亮高度認可,傳授衣缽,這是後話。

姜維和趙雲之間的一次較量正是姜維識破諸葛亮調虎離山計之後,突然出現在趙雲面前,當時趙雲是年過七旬的老將軍,武藝高強身經百戰,姜維不過二十六七歲青年新秀,初生牛犢,雙方交手不分勝負,趙雲自然吃驚姜維作為後起之秀實在是可造之材。

另一層吃驚是感慨竟然有人能識破諸葛亮計策,而且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當時趙雲信心滿滿前去挑戰,不想竟然反中他人算計,自然又是一驚。

所以說,面對曹兵只是衝鋒陷陣,以力退之即刻,趙雲身經百戰,自然毫無懼色。遇到姜維,一來驚訝他能識破諸葛妙計,二來驚訝他武藝不凡。所以後來在諸葛亮面前特別推崇姜維,心胸寬廣令人佩服,從這方面來說,趙雲也不失為姜維的伯樂!








維摩詰de花雨滿天


大將趙雲,在劉備集團不顯山不露水,可以說比其他幾個相對要低調許多,趙雲比較聽話,好管理所以深得劉備的喜歡。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位漢中王之後,只封了前後左右四位將軍。雜號將軍趙雲是沾了陳壽的光,因為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把關張馬黃趙合為一傳,這才有了蜀漢“五虎上將”的說法。趙雲雖然只是個“翊軍將軍”說白了就是劉備所發明的“牙門將軍”官職雖然不大,但是劉備卻把身家性命交給了趙雲,可見對趙雲是多麼的信任。



根據小說《三國演義》說法,長坂坡之戰趙雲七進七出,他為尋找在亂軍中走失的糜夫人和劉備的兒子阿斗,在百萬曹軍中殺來殺去,七進七出,最後護著後主劉禪,不但成功突圍還殺了曹操幾十員大將的事情。

劉備接過趙雲血懷中的孩子,氣憤的往地上一丟。

說道:“為此豎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趙雲忙接住,感激的痛哭流涕,從此對劉備死心踏地。



那麼問題來了,趙雲為什麼面對曹操的百萬大軍面不改色心不跳?而面對少年姜維卻大驚失色呢?

大家都知道曹操是個愛才之人,他對人才是求賢若渴,當他看到一個年輕人在自己的軍中肆意的廝殺,威猛無比,心中漸漸起了一絲漣漪,他就問旁邊的人,這人大將是何許人也。

這時候只見趙雲振臂高呼:“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曹操一聽頓時起了愛慕之心,他吩咐手下人只能活著,不能傷及趙雲一絲一毫。手下人也不敢動粗,只能儘量活捉趙雲,這麼一來怎麼能捉住趙雲呢?最後還是讓趙雲逃跑了,曹操看著趙雲遠去的背影,只能暗自神傷。



當曹操吩咐手下人的時候,趙雲是聽得一清二楚,他知道曹操是個愛財之人,不會對他怎麼樣,更不會傷及他性命,所以他對曹操是有恃無恐,再加上他心中只想著救小主阿斗,和兩位夫人,心中更無半點懼怕。趙雲的威猛,也讓曹操手下的人聞風喪膽,對他懼怕萬分。

當趙雲第一次跟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了,但是趙雲依然主動,請請應跟隨北伐。趙雲力斬五將則是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率大軍從祁山進軍,趙雲此時已年過七旬,依然是先鋒。魏國派大將韓德在鳳鳴山迎戰趙雲。趙雲老當益壯,先將韓德的長子韓瑛一槍刺死於馬下,由於韓德的二子、三子戰了數回合。



其實在演義裡也根本就沒有寫趙雲懼怕姜維之說,只是描述趙雲和少年姜維大戰幾個回合便對他另眼相看,那時候的趙雲已經是一個年過七旬的老人了,而姜維是一個20多歲當打之年的年輕人,姜維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趙雲在感嘆自己老了,覺得姜維後生可畏而已,而絕對沒有懼怕之說。


佳寧說歷史


【曉史馬車伕】獨特觀點:

趙雲面對數萬曹軍能夠做到面無懼色是因為:敵眾我寡,大不了就是一死。此時已經將生命置之度外,拿什麼來談恐懼不恐懼之說。若面對姜維的話,無非就兩個情況:你死我活,活下來的概率各佔50%。所以呢,吃驚是說明,這個姜維確實挺厲害的,敢跟我抗衡。

首先,作為一名軍事將領,姜維的軍事才能表現為驍勇善戰。

戰爭是軍事才能的最直接體現,在《三國志》中,縱觀姜維一生,主要的戰役集中在平定少數民族和北伐上面,並且以勝居多。

  1. 平定叛亂,隴西首戰;
  2. 千人遊擊,智抗郭淮;
  3. 再攻西平,不勝而退;
  4. 三出隴西,斬首復仇;
  5. 兵出狄道,斬敵數萬。

在智取三城時,安定、南安二郡皆被孔明用計順利攻取,但奪取天水時卻遇到了挫折,原因是年輕的參軍姜維的出現。

姜維識破了諸葛亮的計策,將計就計讓常勝將軍趙雲吃了敗仗,令諸葛亮大吃一驚。等諸葛亮親自趕到天水,又被姜維伏擊

此後諸葛亮利用夏侯楙的輕信無知,使馬遵等對姜維產生猜忌。

姜維出城劫糧遭張翼、王平夾擊後,欲回冀城,冀城已被魏延偷襲,姜維等殺開血路單槍匹馬趕到天水城下,太守馬遵疑心他是叛徒下令放箭,姜維又飛奔上邽,梁虔也不納。

這樣,一方面顯示了姜維的傑出才幹,勇可勝趙雲,智可敵孔明;另一方面展示姜維任職曹魏時的忠誠突出了諸葛亮的求賢心切和高深智慧。

反襯了馬遵、夏侯楙等人的愚鈍,並解釋了姜維歸蜀是迫不得已。

姜維的歸降,使諸葛亮喜出望外。首次交談,就推心置腹地表示

“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見伯約,吾願足矣。”

“吾放夏侯楙,如放一鴨耳。今得伯約,得一鳳也!”

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為此後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繼續北伐大業設伏。

最後從《三國演義》小說中絢麗多彩的武將形象,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

  1. 威猛型,有張飛、許褚、典韋、夏侯惇等;
  2. 膽識型,有趙雲、甘寧、張郃、馬超等;
  3. 謀略型,周瑜、陸遜、司馬懿等;
  4. 將帥型,徐晃、曹仁、呂蒙等。

從以上的分類來看,後面的三類姜維全部都符合。

小說中還有“蜀軍中姜維之計”、“姜維戰趙雲”等故事情節,又借南安人民之口,反覆強化他“事母至孝,文武雙全,智勇足備,真當世之英雄”的過人之處。所以說趙雲見到姜維吃驚也是符合常理的。

—END—

【曉史馬車伕】始終相信:“上知天文,下知歷史,就是馬車伕的代名詞!”

我是【曉史馬車伕】,洞察細微,分析有道。如果你覺得我的建議有用,希望【關注】點贊、轉發分享,讓更多的人看到!


曉史馬車伕


趙雲面對姜維大吃一驚的原因不是打不贏他,而是因諸葛亮安排下賺城的巧計被姜維識破了,趙雲感到意外。自諸葛亮為軍師以來,無論是博望坡火燒夏侯惇,還是火焚新野,取南郡,賺荊州,草船借箭,七星壇祭東風,亦或東吳招親三個錦曩妙計,再到取漢中,定南方,七擒孟獲。諸葛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算無遺策,穩操勝券,從無失算過。可天水關竟出了一個姜伯約識破了諸葛孔明的計策,此地竟有這等人物出現,可謂蜀漢之勁敵,怎能不使趙雲大驚失色啊?


天山月3


小說為了編下去只好這麼寫。

按照小說的描寫,年輕時的趙雲可比年輕時的姜維強之百倍,不論是武功、謀略還是政治見解。

可惜趙雲跟孔明同輩,孔明託姜維以大事實在是沒辦法了,蜀國無人啊。就一個魏延還像點樣,結果還有反骨,還得有勞孔明死後除掉魏文長。

天水之戰,算是姜維的一個頂峰,跟了孔明之後平庸的很,出過幾個主意,但都是雕蟲小技。孔明死後姜伯約詐降鍾會是迴光返照。


縣東巷


一身是膽的趙雲可謂是粉絲無數,受演義的影響大家對趙雲的事蹟都已經瞭然於胸,那句吾乃常山趙子龍讓多少大好男兒熱血沸騰。趙雲面對曹操百萬大軍毫無懼色,單騎殺入百萬陣中斬殺曹操數十位戰將,讓曹魏陣營膽寒。可是隨著演義的發展我們發現一個疑問,數萬曹軍趙雲面無懼色,為何面對少年姜維年卻大驚?

首先我們要知道演義三分虛七分實,正史中並沒有趙雲大戰姜維的記載,同樣也沒有諸葛亮以計收姜維的故事,這些只是演義杜撰而來的故事。

在演義中趙雲一直是常勝將軍的存在,或許除了勇冠天下的呂布之外沒人是趙雲的對手,後期隨著天下名將戰死的戰死,逝世的逝世,能與趙雲大戰百回合的上將可以說鳳毛麟角。諸葛亮北伐中原之時,曹魏陣營算是無力抵抗蜀漢的大軍,以諸葛亮的智謀,趙雲等武將的武藝,曹魏之中基本上沒有人能夠勝過兩人,伐魏大業勝利在望。

既然天下在武藝上已經沒有趙雲的對手,趙雲雖是文物雙全或許也有小覷敵將之心,從趙雲只是輕率五千精兵,徑投天水郡城下可見一般。當然這件事也不能怪趙雲輕敵,主要是趙雲事先得到消息,天水郡只有屈數可指的文官鎮守,趙雲才有如此之為。趙雲率軍來到城下,大喊道:“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汝知中計,早獻城池,免遭誅戮。”

以趙雲的名號、城中只有文官鎮守兩種因素,在趙雲看來此城已是囊中之物,誰知道城中兵士並沒有太過在意,而是說出中計者乃趙雲爾。面對這種情況趙雲領兵進攻,誰知四處突然火光沖天,姜維率先殺出與趙雲戰至一處。兩人大戰數合趙雲拿他不下,雖然此時的趙雲年邁,年齡並沒有影響趙雲勇冠天下,可是此人對戰趙雲竟能旗鼓相當,還有越戰越勇之勢,令趙雲心驚。

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細節,趙雲對戰姜維產生心驚之態主要是趙雲想不到小小的天水城中竟然有這樣的將才,不但武藝非凡智謀也非泛泛之輩,並不是趙雲無法戰勝姜維,而是姜維的文武造詣讓趙雲心驚之下產生愛才之心。隨後趙雲被張翼、高翔兩路軍士接應回到蜀漢營中後,趙雲更是對姜維讚不絕口,從這一點也能看出趙雲的愛才之心,以至於出現後來的計收姜維。

趙雲的行事雖然以低調為主,但遇到姜維讓找雲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當年趙雲初出茅廬大戰河北名將文丑,與現在姜維大戰勇冠天下的趙雲如出一轍。不但如此,姜維如此年紀竟能識破久經沙場老將之計,並想到破敵之策怎能不讓趙雲另眼相看呢。

雖然這些只是演義中的情節,通過情節也不難發現演義的巧妙,以趙雲年邁不減當年之勇作為前提來襯托姜維的武藝,用趙雲心驚來表達姜維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其實從中我們也很容易發現真正讓趙雲吃驚是姜維的謀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