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何对儿子曹丕不喜,是因为曹丕抢了甄宓吗?

清山雅舍


曹操是盖世英雄,是个经历许多生死苦难,心怀苍生,不殉私的人。

个人以为,这也就是在汉末,汉祚四百余年,根基太深,又遇刘备,孙权等人亦是英雄人物,曹操不能统一天下,若是晋末,唐末,曹操未必不能一统天下。

而且曹操一直心怀天下老百姓,打压腐败官僚们。毫不手软。曹丕之政治取向却与曹操不同,曹丕为了自己早早登位,一再拉扰士族集团,做事又阴刻,曹操自然很不待见。可曹丕有一天然优势,就是大哥曹昂去世后,自己成了嫡长,这在礼法时代,嫡长只要无太大错误,必要接班的。曹丕人也不笨,

不让曹操抓一丝把柄,曹植又太仁义且放荡,根本不适合乱世立身做事业。所以曹操不得不传位曹丕。

曹操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服无二色,足不二履,就是常年一双鞋,身上衣服不变颜色,不但自己这样,而且下令官员们都这样,目的便是勤俭节约,因为他深知百姓乱世谋生太不易了。

曹植的夫人,是崔琰的侄女,有一天就因穿了件彩衣,等于违犯了曹操禁令,曹操立码下令赐死。毫不偏袒小儿子,也给天下人做表率,同时对汉末士族一再打压。若曹操在有生之年统一中国,也许就不会有晋朝士族们那些悪象。

曹丕登基后,让陈群拟的九品中正制度,本身就是拉拢士族们的。曹操若在天有灵知道了,会气得从棺材里蹦出来。


默玄吟雷


三国演义大家都不会陌生,三国的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在曹操的一生中,总共孕育了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小时候上过的课本里就有讲到曹冲称象的故事,觉得曹冲非常聪明,居然这么小就能想到有船去称大象的重量,实在是太聪明了。

也一定会认为曹冲一定会成为像曹操一样的大人物,可惜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曹冲在他7岁的时候就患病去世了,至于是怎么死的,后人猜想很多。但最多的还是表示是由于曹冲锋芒外露,得罪了了他的很多多哥哥么,被害死的。


后来的很多道理,也证明了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最有可能害他的就是他的哥哥曹丕


首先曹丕人设决定了曹操不喜欢


曹丕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曹丕虽然聪明伶俐,文武双全,通晓百家学说,但是曹丕本性凉薄,阴狠毒辣,因为曹操就是有这样的性格的人,也是曹操最不喜欢的性格,所以从小曹操对于曹丕一直是不喜欢的。

所以,曹操并不希望这样的人继承大统,于国于民都是不利的。


其次,通过兄弟之争,也让曹操明白,曹丕没有人情味。

  • 曹操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曹操对曹丕唯一的期冀,是希望他称帝后,能给自己一个“文”的谥号,因为“武”是开国皇帝的谥号,曹操自认为当不起,也怕背上“篡逆”汉朝的骂名,但曹丕偏偏给曹操加了一个“武”的谥号,所以,这也印证了曹操的猜疑。


所以,曹操到死都没有明确表示,将位子传给曹丕,只是造化弄人,继承曹操大业的偏偏就是他最不喜欢的曹丕。


所以综合来看,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不对,

曹操对儿子曹丕不喜欢,和因为曹丕抢了甄宓一点关系也没有。



西语世界


话说袁绍的二儿子袁熙有一个倾国倾城的妻子叫甄宓,长得是国色天香,曹操和两个儿子都对她非常感兴趣。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展开了一场战争,名为官渡之战,最后以曹操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曹操胜利后,下令封锁袁家府邸,目的是为了将甄宓据为己有。可是这时候曹丕美色熏心,不顾曹操的军令,擅自进入袁府并将甄宓弄到了手。曹操知道后,非常生气,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只得看着自己的儿子娶了甄宓。

曹丕虽然得到了甄宓,但是却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埋下了隐患。自此以后,曹操开始不待见曹丕,本来按当时的继承制度,应该是传位给自己的长子,曹操的长子曹昂已经战死,按顺序应该是次子曹丕。曹操几度想立曹植为世子,就是因为曹丕抢了他的女人。





火马影院


个人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个人情感,自己喜欢的甄氏被曹丕先下手为强,做父亲的也不好说什么。二是曹植才华确实比曹丕高许多,有天下才十斗,曹植曹子建独得八斗之说;此外曹植性情豪爽,这点颇似曹操,而曹丕喜算计为曹操看不惯。最后就是曹操本人是相术大师,知道曹丕寿显不长,怕江山后继无人。


山在水常流


纵观三国,曹操本人是一个军事家,政治家,爱惜人才,做事谨慎。 但是曹丕属于虽然能忍,但是不会权谋(政治能力不行), 从魏国长远考虑,这就是曹操本打算把大位继承给曹冲的原因。


成杰


一代枭雄的心思、怎么会是咱们小老百姓、可以猜测的。我认为曹操如果如此小心眼,也成不了一世枭雄。


高高兴兴地


曹丕表面威严,内心恐惧。


九兕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曹操一直对自己的二儿子曹丕不喜,这里确实有曹丕和老爷子抢甄宓的原因,但也有兄弟竞争的原因。

有利的位置和不利的形势

我们知道曹操的长子曹昂战死于征伐张绣的宛城之战。于是,二子曹丕就成为了实际上的长子。按说,曹丕所处的位置很有利,毕竟我国自古就讲究优先立长子。

可是,实际的情况却有些不理想。老曹家的基因太好了,曹丕受到了来自兄弟的挑战。曹操最爱的两个儿子是谁?一个是曹植,一个是曹冲。先说曹冲,这是个小弟弟,自幼聪明伶俐,深讨老曹欢心,充分体现出小儿子的受宠是多么的天经地义。不过,他十三岁就病逝了,算是早夭之人。若是他能成长起来,恐怕才华不在曹植之下,又是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再说曹植,这可是曹丕一直的对手,由于受到曹操的偏爱,曹植曾经一度把曹丕压得喘不过气来,只是后来自己犯错才让曹丕翻了盘。曹操对曹丕的不喜由此可见一斑,但凡有一个像样的儿子可培养,都随时准备替掉曹丕。虽说后来曹丕艰难地赢了夺嫡之战,但是走上王位的曹丕也是熬干了半腔心血,这也导致他后来早早便病逝了。

那么曹操为何如此地不待见曹丕呢?

妄争甄宓

甄宓是三国中远近闻名的美人,曹植的《洛神赋》就是为她而写。她后来嫁给了袁绍二子袁熙为妻。曹操当初攻破邺城时,俘虏了被留在城中的袁熙家眷,其中就有甄宓。

世上有“江南大小乔,河北俏甄宓”的传言,所以曹操一早就盯上了这个美女。

《世说新语》中有言: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

如《世说新语》中所述,曹操破城后紧急召见甄宓,但是身边的人说曹丕(曹丕时任五官中郎将)已经先去了。被儿子截胡,曹操有些遗憾地叹道:“今年击破袁绍正是为了这个女人啊。”

《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记载:时操破冀州,丕随父在军中,先领随身军,径投袁绍家,下马拔剑而入。有一将当之曰:“丞相有命,诸人不许入绍府。”丕叱退,提剑入后堂。

按《三国演义》的说法,也是曹操事先就打过招呼,任何人不可擅入。可是曹丕偏偏进去了,还把甄宓抢到手了。等曹操后面跟来,也不好再和儿子争风吃醋,贻笑大方,只得假惺惺地说了句“这女人适合做儿媳,不错”。

但是这事成了曹操心中的一根刺,这个儿子在他心中被打上了“妄为”、“不尊上”的烙印。因此,如曹操这般的雄霸之主如何还能看得上曹丕?当时十八岁的曹丕还是太气血方刚了,想必在成熟后他也是有过后悔之意的,这从他后期折磨漠视甄宓就可看出端倪。


三味翁童


其实曹丕的小时候还是很受宠的,从他的自述里就可以看出来,他从小就弓马娴熟,都是曹操手把手教出来的,很小的时候就陪在曹操左右,一起跟着上战场。

但这种受宠,是有一个前提,他的哥哥嫡长子曹昂还活着。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昂确实文武双全,友爱孝悌,几乎是继承人的典范。然而,宛城之战,曹昂和堂弟曹安民、大将典韦一起战死,反倒是当时年幼的曹丕侥幸逃的一命。

从此以后,曹操看曹丕的眼光就变了,不再是从小让人喜欢的二儿子,而是自己名义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了,会自然而然的把两位继承人进行比较。

曹丕从小就不是个守规矩的人,喜欢击剑、弹琴、下棋、打猎,当他不必继承家业的时候,他凭借父亲、兄长和各种夏侯、曹姓叔叔们的宠爱,他可以随意任性。但作为嫡长子继承人,他必须要矫情自饰,心机深沉,喜怒不形于色。

比不过哥哥曹昂,曹操心里自然痛心那个为了给自己让马而战死的长子,怎么看曹丕都不顺眼。

同时,曹丕的弟弟曹植非常像年轻时候的曹操,比阴沉矫情的曹丕真性情多了。曹操小的时候想当一个征西将军曹侯,游侠放荡,跟袁绍一起做了很多荒唐事。而曹植年轻时同样放荡自负其才,与曹操如出一辙。曹植又像自己,又才华横溢,所以曹操自然更偏爱曹植。

曹植的文章里充满游侠之气,向往憧憬仗剑策马的燕赵豪杰之士,性情潇洒放达。而曹丕虽然同样也很有才华,但却阴柔的多,矫饰阴暗,与曹操大气豪迈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慷慨悲歌相差极大。

一个像自己,聪明有才。一个不像自己,才气虽然过得去,但是差前一个很多。作为父亲的曹操偏爱前者也是人之常情。

至于曹冲,是一个天生的神童,可惜早死。虽然小时候就有仁爱之心和聪明睿智,但毕竟死的时候还没有成年,不好说成年之后会不会有什么变化。虽然和曹丕、曹植比,曹操明显更偏爱可爱聪明的曹冲。所以曹冲死的时候,曹操哭着对曹丕说:这是我的不幸,是你们的大幸!

等到日后曹丕登上了皇位,他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也自己承认: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家兄说的就是曹昂,而仓舒就是弟弟曹冲。


智源4131


曹丕性格阴沉,猜忌多疑,气量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