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平叛亂,東漢度尚用“餿主意”激勵士氣,結果大獲全勝

為平叛亂,東漢度尚用“餿主意”激勵士氣,結果大獲全勝

度[duó]尚,字博平,山陽湖陸(今屬山東金鄉西部)人,生於漢元初四年(公元117年),與張邈、王考、劉儒、胡毋班、秦周、蕃向、王章等人並稱“八廚”,這裡的“廚”不是廚子的意思,指的是能夠以財產救人,仗義疏財,慷慨解囊幫助他人的名士。

《後漢書》記載:度尚出身寒微,年少時不喜歡讀書,也不刻意修養德行,因此,父親去世後,他雖然非常孝順母親,卻沒人舉薦他為孝廉。

因為家境貧困,度尚只好幫助同郡的宦官侯覽看護田產,因此得以躋身官場,最初任職山陽郡的上計吏,即負責向朝廷上報各類報表的官吏。

因為精明能幹,後升任郎中,不久出任上虞縣令。

東漢漢安二年(143年),度尚擔任上虞縣令的時候,縣裡有個孝女叫曹娥,她的父親曹盱在江邊祭祀伍子胥,不慎溺水死亡,好幾天找不到屍體。

年僅十四歲的曹娥晝夜在江邊哭號,十七天後,也就是五月廿二日,曹娥也投江了,五天後,人們發現曹娥的屍體抱著父親的屍體浮出水面。

為平叛亂,東漢度尚用“餿主意”激勵士氣,結果大獲全勝

度尚親自主持為孝女曹娥立碑,並命門生邯鄲淳作誄辭,頌揚曹娥的美德。

度尚對孝女仁慈,卻嫉惡如仇,為官執法嚴苛,常常指責別人的過失,揭發很隱秘的不法行為,很多人都認為他很神奇。

度尚轉任文安縣令,當地發生自然災害,糧食漲價,很多人捱餓,度尚打開官倉,賑濟災民,使很多百姓獲救。

延熹五年(公元162年),長沙、零陵等地發生叛亂,朝廷任命度尚為荊州刺史,征討叛賊,度尚招募蠻夷僱傭兵,大破叛軍,“降者數萬人”。

桂陽叛賊卜陽、潘鴻畏懼度尚,逃入深山,度尚窮追不捨,攻破三個山寨,獲得了諸多珍寶,分給手下將士。

度尚打算一舉殲滅叛賊,但是手下這些僱傭兵被奪取的珍寶所吸引,喪失了鬥志。

度尚對他們放鬆,這些士兵就不願出戰,若逼迫他們,這些士兵則紛紛開小差當逃兵。

為平叛亂,東漢度尚用“餿主意”激勵士氣,結果大獲全勝

《資治通鑑》記載:無奈之下,度尚想出一個“餿主意”,燒燬自己繳獲的珍寶。

度尚對手下的僱傭兵說:“卜陽、潘鴻作賊十年,習於攻守,今兵寡少,未易可進……”

——卜陽、潘鴻當匪徒十年了,善於攻防,如今敵強我弱,不可輕易攻入山中,等到其他州郡前來馳援,聯合攻打方能取勝,隨即下令,士兵可以解散,去山中打獵。

士兵們大喜,“大小皆出”。

度尚密令親信暗中潛入軍營,縱火焚燒了所有的珍寶。

將士們打獵歸來,發現珍寶被燒燬,“莫不涕泣”,度尚一個一個安慰,並引咎自責。

度尚對眾人說:“卜陽等財寶足富數世,諸卿但不併力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卜陽、潘鴻等反賊還有很多珍寶,你們若得到了,幾輩子都花不完,可是諸位不竭盡全力去攻打如何得到?如今毀掉的這些珍寶不足掛齒,何必太在意呢?

這些僱傭兵一聽說叛賊還有很多珍寶,立刻眼睛發亮,嗨!來勁了!

一個個擦拳磨掌,紛紛要求立即攻打反賊。

度尚下令準備糧草,次日天明時分,出兵攻打反賊。

卜陽、潘鴻等反賊認為巢穴深固,沒有設防,度尚率部眾很快擊敗了叛軍,平定了叛亂。

“尚出兵三年,群寇悉定,封右鄉侯。”

度尚以三年的時間,平定了境內的叛亂,因功受封右鄉侯。

不久,度尚轉任桂陽太守,晚年任職遼東太守,曾擊退騷擾邊境的鮮卑人。

為平叛亂,東漢度尚用“餿主意”激勵士氣,結果大獲全勝

延熹八年(165年),度尚被召回京城洛陽,當年,荊州有個叫朱蓋的士兵,因為守衛邊境多年,沒有得到賞賜,心生怨恨,聯合桂陽人胡蘭糾集黨羽三千多人,攻打桂陽,沿途燒燬各郡縣的官衙。

桂陽太守任胤棄城逃亡,叛軍發展到數萬人,轉而攻打零陵,零陵太守陳球率部眾死守城池,朝廷任命度尚為中郎將,率兩萬六千人馳援陳球,同時派遣長沙太守抗徐調集諸郡人馬與度尚匯合,共同征討叛軍。

度尚指揮聯軍,一舉擊潰叛軍,斬獲胡蘭等反賊三千五百人的首級,朝廷賞賜度尚百萬錢。

延熹九年(166年),度尚辭世,享年五十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