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取西北、西南,而要直接打南边?

wqlhai


导语:

个人认为曹操不取西北、西南,而是直接攻打南部很大的原因是西北、西南对曹操够不成威胁,而南部则是虎视眈眈。


西北、西南的势力

西北、西南最大的几股势力是刘璋、张鲁、马腾、韩遂等人。众所周知的刘璋手握天府之国却昏庸无能,刘璋曾派遣张松向曹操乞降,结果被曹操无视;汉中张鲁更是没被曹操放在眼中,大军兵临城下张鲁就顺势投降归顺了曹操;马腾、韩遂等人在曹操眼中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关中一战马超、韩遂等势力了进攻曹操,曹操确说:“来的人马越多越好,一群乌合之众省下我许多时间逐一讨伐。”因此个人认为这些人在曹操眼中都不足为虑。



南部势力

曹操在官渡取得胜利以后,当世能称之为对手的不过刘表、孙权二人。刘表虽然手中有十万甲士但是一直持有观望的态度。刘表帐下谋士在官渡之战时曾劝说刘表要么答应袁绍结盟夹击曹操、要么接受曹操的招降归顺曹操助曹操北伐袁绍,手握扭转乾坤之力却敷衍两方,一旦曹操、袁绍分出胜负必然攻打荆州。结果曹操胜出后不久便出兵征讨荆州。

曹操得了荆州以后便和江东的孙权形成对立之势,迟早要有一战。孙权最大的倚仗就是长江天堑和水军,一旦曹操大军成功击溃东吴水军越过长江那么东吴肯定会被猜猜吞并。击溃了南部的刘表和孙权,西北、西南两处只能望风而降完全够不成威胁。

总结:曹操攻打南部西北、西南未必会配合南部袭击曹操,但是反过来曹操先攻取西北、西南就有很大的可能受到袭击。因此曹操在战略方向上选择的没有错。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取西北不重要。取西南却十分重要。如果曹操在取得荆州之后,暂不打东吴,而是移兵去取汉中和益州,湖南`贵州、,然后从水陆两面夹击孙权和刘备,那么,曹操很可能获得成功,在其有生之年,统一中国。

曹操的优势在陆军,他的军队在陆上作战,可以说所向无敌。而当时的汉中张鲁和益州刘璋,都是平庸之辈,以曹操之英武和曹军之精锐,倘取川、汉,必势如破竹,定能成功。然后以陆军为主,迂迴击吴,则吴必败无疑。倘曹操取此策,纵然诸葛亮和周瑜再有本事,在当时形势下,也很难扭转乾坤。

曹操之所以未取此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低估了孙权和刘备的力量,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所谓"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

历史不可改变。后人可以为鉴。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因为西北人烟稀少,地处地处芳沫,又容易受到匈奴的骚扰,不如暂时不取,等到平定南边再去取西北,不然就要两线开战,首尾不能相顾。西南都是高山,丛山峻岭相连,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南边只有长江天险阻隔,只要打过长江,就一马平川,无效可守了。所以曹操的战略方向没有错。



一鸣惊人影视城


原因很简单,时不我待啊!

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平定北方的曹操回到了邺城,开始为一统天下做准备,当时天下较大的割据势力如下:西北马腾韩遂、汉中张鲁、益州刘璋、荆州刘表、东吴孙权。

从官渡之战开始到曹操北征乌桓,连年征战,尽管曹操的地盘急剧扩大,但是士民疲敝,北方的经济基础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所以在平定北方后,曹操的本意是一边休养生息,一边为未来的统一战争做准备。

关于西北问题

马腾和韩遂已经成为仇敌,二人连年征战。为了进一步消除西北的的威胁,曹操派张既忽悠马腾入朝为官,马腾最终答应,留下马超统领部队,自己带着家眷去往许都,西北边患暂时得以解除;

关于汉中和益州

张鲁其人,缺少野心,且与刘璋对峙,不敢贸然行动。至于刘璋,太过于懦弱,一个张鲁他都搞不定,更别提进取中原了。所以这二人无法对曹操构成威胁。

关于荆州

曹操平定北方的当年春天,孙权发动了对刘表的江夏之战,一举消灭了黄祖,继而准备征服荆州,刘表老迈昏聩,根本不是孙权的对手,曹操担心孙权做大,日后不好处理,故而不得以提前发动了南征。


聊聊过去的人和事


首先,南下夺取荆州是必要的。荆州的地理位置,对于坐镇者来说很尴尬,因为属于典型的“四战之地”,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这也是刘表坐拥荆州,但是始终没有太大发展的原因之一。

但是,对于已经统一北方的曹操来说,占领处于九州通衢位置的荆州,是进一步向外发展,统一全国的必要之路,无论是入川还是南下,没有比荆州更合适的位置。而他在北方已定的情况下,荆州的战略缺陷也小了很多。

其次,荆州的刘琮和以及当地蔡氏、蒯氏的直接投降和归附,等于曹操在没有遭受任何实际损失的情况下,还获得了荆州力量的平空加入。尤其是获得了顺长江而下的地利优势和水军资源。实际上,最后西晋灭吴,也是走长江。所以拥有军事和政治优势的情况下,趁势拿下江东,并且消灭实力尚且孱弱的刘备势力,对于曹操来说是好时机。

第三,西北和西南地区,当时的开发状况还比较落后,地理环境也要艰难得多,劳师远征兵不划算,还要时时提防背后江东势力发难。实际上,曹操在后来扫平凉州、张鲁,取得汉中之后,都没有贸然入蜀,也是担心孙权一旦北进,自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处境。


闲聊三国


因为西北人烟稀少,荒凉,平定南边再去取西北。曹操战略方针没错。


东方京川


你去问曹操吧


平小山


太荒凉了,要资源没资源,要人口没人口,环境还很恶劣


神板经典剧场


根据裴松之在《三国志·马超传》里面引用的《典略》的记载,“(建安)十三年,他叫魏伟。腾子见自己老了,就去了招待所。建安十三年是公元208年,也就是赤壁战争爆发的那一年。另一方面,曹操在208年第一个月返回邺城,7月南下,8月死亡,刘表病,9月到达新野,刘琮投降,战争爆发和赤壁的火灾都发生在12月。从这个时间线来看,应该是马腾先进入政府,然后是曹操南下。或者最多同时。你的老板们都来找我了,把你的几个儿子留在了西北。更令人惊讶的是,我认为西北已经在我手中了。马超会直接抛弃自己的父亲并发动叛乱。


小呆哇书


西北本身原先就是董卓起家的地方,董卓倒后自然有些散兵游勇回到西北。加之后来曹操为应对西凉马氏一族的事破费周折,可见曹操为什么不打西北打西南。

而西南当时为刘璋,算是汉室宗亲,加之荆州刘表。两者虽未怎么往来,但是两者属地经济军事算是稳当。容易让东吴乘虚而入直捣大本营。

至于淮南袁术就是一盘散沙,袁术袁绍不合是事实,袁术和孙家关系也不好,至于西南刘家就更不用说。加上袁术没有多少谋略,对百姓又不怎么好。偏偏地盘经济资源不错,自然而然就成为曹操首选对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