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书法作品距离中书协水平还有多远?

书之道


这样的作品,距离中书协的水平有多远?我还真的不能够确定。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中书协的水平,到底是怎样的?无疑,有些真的是比较高的。但有些就不见得了,和市县级的那些书法协会的会员都没得比!另一个是,你的作品,有正文内容,有落款,有印章,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了!但是是一幅书法作品,还是一副练字作品,还得要推敲!

我们按书法作品的角度来欣赏,总体上一些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处理好。不过可以肯定,你是下过一番功夫的,写字的功底是很深厚的。哪些东西没处理好呢?我提三点:第一点是没有选好毛笔。这个很关键,笔不好,在书写过程中就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象这幅作品,收笔的时候,就有不少的地方开衩了。如图一所示,象"事"的最后一笔,象"足"的长捺等。

第二点是,没有考虑好布局编排(章法)。一幅书法作品,在创作之前,就要想好正文的内容统一用哪种字体!而这几幅作品同时有楷书,行书,草书。怎么处理这个布局?都是一个“难"字。如图二所示。

第三点,将字一铺而开,毫无变化。从中间画一条线下来,左右两边的字基本对称。如图三所示。

从细节上看,也存在不少的小问题。简要地分析一下,这三幅作品的用笔和用墨。

我们知道,无论哪种字体,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笔法。但离不开起笔,行笔,收笔!通用的笔法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但很明显,这几幅作品有很多的笔画,起笔用的不是逆锋,行笔用的不是中锋,收笔的时候也没有回锋。我将第一幅比较明显的地方圈了出来,如图四所示。同时,我们笔法里,还要讲究笔画的粗细,笔画的方向等等。

在用墨方面,一幅作品一般浓墨、润墨、燥墨兼而有之,而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浓淡相间。这几幅作品基本上用的都是浓墨,看不到浓淡变化!更加难体现首次为浓末字为枯了。如图五所示。

还好,你能把作品晒出来,你肯定是想把书法学好的。有这么深厚的写字功底,提高书法水平并不难!我提两个小小的建议,好不好?第一:临帖,认认真真地去临帖。临到一定的水平了,再去创作。第二:拜师。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老师指出你的不足,点解你的迷津,你会进步更快,更大!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误入歧途,和书法渐行渐远!

话粗理不粗。一番肺腑之言,与君共勉!







小房在练字


我也发一个。不知道这个作品参加国展能不能入围,请老师们指教



小民辣瓜


刚才看到了你的作品,你的问题是这样的书法作品距离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水平还有多远?这个话题我们先不谈,我们先谈谈你的笔法,以下都是个人拙见,希望有说不到位的,多多谅解。

我个人感觉你的笔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感觉到用笔没有达到精细,特别是转折之缺少用笔的基本用法,调峰捯峰和换面。

第二个问题,我们再看看你的墨色变化,是没有变化的,就像我们唱歌一样是一个调子下来的,这样没有显出墨色的变化。

第三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看你的字法取法不是很明确特别是里面的个别字让看不出你的出处是哪里?

第四个问题,从章法上来看,问题很大,所有的字中线一样,就像糖葫芦一样,这样的排列,王羲之曾说过都如算子,乃不是书法。

以上简单述说了一下,你是咸阳的,咸阳有很多书法家比如说陈天民老师、唐永平老师都是获过兰亭奖的,还有刘志霞老师,米鹏老师、姜志检老师、徐曼娜老师都是获得国展的他们都是中国书法家会员,你可以把你的作品拿过去,请教一下他们,这里就不多说了。下面我发几副十二届国展作品你可以欣赏一下。








书法镜子老宋


我看书法,先看章法,再看气韵,三看笔法,四看细节。

以这一幅书法为例:先说章法,也就是布局。在行、草书中,特别讲究字与字之间的大小搭配,而这一幅,“到”是草,"泰"是行,“高”是楷,反正啥都有。这个局就不好布了。有朋友反问,郑板桥的行书中还有隶、篆呢,我这样不行吗?真心不行。郑是把隶篆笔意融入到整个作品的每一个字笔划中,而不是像这一个草,一个行,一个楷。你这些都是单个的和郑不同。

再看气韵,气韵是笔划与笔划,字与字之间的气脉律动。你看惊这幅,若论行书,你没做到笔断而意连,没交待出笔划的来龙去脉。你的这幅书法整个看气韵不畅,有种断裂的感觉。

气韵可以让字与字之间协调,整个布局协调。看下图,哪怕他写的东一个,西一个,只要气在,就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三看笔法,真草隶篆笔法不同,你这幅作品笔法凌乱。

四看细节,字的结构不太好,没有给人一饱满的感觉。笔划呢,如“人”的一撇,请细看,那一撇的末端方向不太准确,再看“心”要把上面那一点再写髙一点,是不是比现在好看?是不是显得整个字饱满?

我从这四点看,能加入县书协就很不错了,中书协吗?你有理想,我支持你,但路途还很遥远。


天中照心


看了您发来的书法作品,总的感觉,作者具有一定的书写能力和书法素养。但是,从作品总体看,缺乏神韵和气势。用笔,结字和章法上略显生疏,书写还不够自如,章法过于呆板匠气,笔法缺少变化和“”技术含量”,无论是书法的气韵,力感,意境等都有待于提高。

根据目前的现状,我想倚老卖老或好为人师的口气忠告:如果您想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您必须准备在这条道上走很长的路,别把眼晴总盯着中书协会员的牌牌上,尽管这牌牌挺唬人,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和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功利诱感,多临、多写、多思、多看,广泛涉猎以书法为主要内容的方方面面,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为此而痴迷,处处留心皆学问。自学书法的最大敌人,是懒惰和缺乏韧劲。所以,我告诫这位朋友,忘掉“中书协”,牢记“”学书中”。

远离功利,您将于书法的本源越来越近。

我虽是近黄昏的老人,但自信心态还在二八妙龄(笑)挺喜欢在网上同众多青老年书友们交流学习,希望提此问题的朋友以后多联系,多交流,以期共同进步!

以下是我近期创作的部分作品,请您和广大书友们指教!








申正义文


这幅字仅是一个初学写毛笔字者的水平。不能称为书法作品。整幅字无一亮点,即无起伏也无变化,只是写字者按着自己习惯写法平铺直述地用毛笔写出了一首诗而已,和我们平常在本子上写文章或作诗的稿子一样,即无立意也无美感。至于提问者所言:与中书协的水平还有多远,我不能确切地说。因为我不知道中书协究竟有怎样的水准。如果一幅书法作品仅仅用中书协的水准来要求岂不贻笑大方。



宁静致远19541110


回答了:这样的书法离中书协水平多远?

首先,纠正你一个观点,中书协并非是一道标杆,不必为了所谓的“书协”水平去刻意追求。

单从书法层面来讲,三幅作品黑人第一感觉“有临帖”,这是很关键的,也就是说并非“丑书”。但是为何不耐看,细细品味会发现大有问题,这是为何?原因在于“笔法”!看似“形神兼备”,实则笔法很弱,无力枯燥,所以看起来不那么“正规”。

像第二幅“风”字,略显江湖气。还有一点如果作者是初学者或者学习不足一年,能写到这样很不错了!如果是学习数年余,那么就有点差强人意了!

最后,奉劝作者一句,学书法练书法多临帖,多思考,切莫选错标杆,误入歧途!谢谢!!





书画之道


没有帖味,如果真喜欢书法就静下心来从临摹古帖开始。如果想尽快加入书协,那就按照捷径临写展览体流行风。



朱建国472


[祈祷][祈祷][祈祷]

说句实话,我到现在连一本最低级的会员证都没有。

偶尔写几个破字发到头条上想显摆一下,还被人家说成是江湖,丑书,垃圾。

就我自己的老花眼观看了你的三幅大作,可见,你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是真真正的临了帖,並且想出帖,形成自己的风格的。

顺便问一句,你的创作都是坐着写的吧?若方便,请告知。











杨炳升66


实事求是的说,写的水平与中书协水平一样。

欣赏这几幅创作。首肯写的很好。书协会员属于自愿,如果你想入进,可以加入。

楷书写的生动。笔意取晋唐,功力不错。

实际上中书协不一定写出如这般笔力,另一方面,须方方面面的书法知识。仅仅楷书还是不全面的。

加入中国书协,需要入选作品,一级一级的甄选遴拔。精中求精。

另外可以参加书协考级培训班,获得毕业证书,成为一名合格书法书写者,水平便是中国级别。

有的人为之奋斗一辈子也难以迈步进入这个高级别组织。

最为致命的是,书法的水平,缺少伯乐。也就写的一手好字被埋在土里,成为一名民间一份子,在一个很小的环境中,值得尊敬与大家赞许。

仅仅楷书的水平有高,不单单是能够写的出驰鹜的狂草。

因此作为书法爱好者,能够在整饬严谨中陶冶情操,足矣。

以上胡说八道!

原谅我的胡说八道,皆因了对淡墨的狂喜,才有情性表现的不羁放纵爱自由长话絮絮叨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