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慕虛名而處實禍”

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在其《十二月己亥令》中有一句名言:“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寓意為不要貪圖莫名的虛榮,這樣會讓你陷入災難當中。人如果貪圖虛榮,真的會帶來災禍嗎?古往今來無數個人間悲劇,早已作出肯定的回答。

“覆水難收”這句成語,就是對“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的生動詮釋。“覆水難收”的意思是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表示事已定局,不可挽回。其來源於宋·王桃《野客叢書》,太公取一壺水傾於地,令妻收入。乃語之曰:“若言離更合,覆水定難收。”商朝末年,有個足智多謀的人物,姓姜名尚,字子牙,人稱姜太公。姜太公曾在商朝當過官,因為不滿紂王的殘暴統治,隱居在陝西渭水河邊一個比較偏僻的地方。為了取得周文王的重用,他經常在小河邊用不掛魚餌的直鉤,裝模作樣地釣魚。他的妻子馬氏嫌他窮,沒有出息,不願再和他共同生活,要離開他,儘管他一再勸說別這樣做,有朝一日生活會好起來,但馬氏無論如何不相信,執意離去。因其貪圖虛榮和享受,造成夫妻關係破裂。後來,姜太公終於取得周文王的信任和重用,又幫助周武王聯合各諸侯攻滅商朝,建立西周王朝。馬氏見他又富貴又有地位,懊悔當初離開了他。便找到姜太公請求與他恢復夫妻關係。姜太公已看透了馬氏的為人,不想和她恢復夫妻關係,便把一壺水倒在地上,叫馬氏把水收起來。馬氏趕緊趴在地上去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漿。於是姜太公冷冷地對她說:“你已離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塊兒。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難以再收回來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難舉出因貪慕虛榮而帶來災禍的例子。據某地警方披露:林某某家裡條件還較為不錯,父母有正當工作,其大學畢業後找了一份售貨員的工作,但因其貪慕虛榮追求享樂,覺得太累又不掙錢,沒幹多久就辭職了。後來,跟著別人做起了微商,收益很一般,於是又“專心致志”地做起了網絡平臺主播。為了更快地聚集“人氣”使自己成為“網紅”,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夥同他人利用互聯網、移動通訊終端等製作、傳播淫穢視頻共計31部,註冊會員達1100人以上,獲利達七萬五千餘元,其行為已構成製造、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並處罰金10萬元。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愛美不能貪圖虛榮,否則將會變得醜陋,甚至做出惡行。某市一個部門工會主席,為圖“青春永駐、光彩照人”,在案發前經常出入高檔美容會所,從一週一次到一週兩到三次,有的時候去外地出差,回來時直接拿著行李去美容會所,自己的錢不夠用,就用所轄部門工會的支票來支付美容費用,4年累計金額400多萬元。本人是顯得年輕了,但觸犯了國家法律,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深陷牢獄之中,斷送了美好人生,這是罪有應得。

以上所舉案例,雖然都是個案,不具有普遍性,但非常典型,教訓極為深刻。全體社會成員都應引起重視,謹記“慕虛名而處實禍”的古訓,自覺做到不慕虛名,避免“實禍”。

要克服攀比心理。有慕虛名的行為,必然是受虛榮心的驅使,這種虛榮心往往是由於不當攀比造成的。有的人總在自覺不自覺拿自己跟生活條件比自己優越、工作環境比自己優越、家庭狀況比自己優越的人進行比較,越比越感到憋屈,越比越感到沮喪,覺得別人永遠是幸福的,而自己永遠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別人永遠是充滿陽光的,而自己永遠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總是倒黴透頂。一些人凡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心裡就不舒坦,就感到壓抑、不爽,哪怕是自己的工作、收入、家庭條件都已經很好,只要認識的人中有超越自己的,就會產生很強烈的己不如人心理。凡事都要進行比較,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心態,不能正確看待得與失,多與少,高與低,貧與富,就不可避免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若是由此導致心情鬱悶,時間久了會傷身體;如果為圖虛榮而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來,災禍臨頭不可避免。

要防治嫉妒心理。嫉妒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它有一個重大的特徵就是“指向性”,即嫉妒是有條件的,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才會產生,是指向一定對象的。換句話說,不是任何人在某些方面超過自己都會產生嫉妒,比如某運動員獲得世界冠軍,某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我們只會羨慕而不會嫉妒。妒嫉這種感情一般容易在朋友、同學、同事等比較親近或者很熟的人之間產生。有超強虛榮心的人,通常還會伴有非常強烈的嫉妒心理。有的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上,只要看到有比自己生活過得舒坦或在事業上比自己前景更為廣闊的同事,精神上就會莫名其妙地產生出強烈的嫉妒心理。要麼憤憤不平、要麼落井下石、要麼“麻雀落在墩布上——愣充大尾巴鷹”。或者自以為是,七個不含糊,八個不在乎,事事能耐梗,處處充好漢:或者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知天高地厚,好大喜功,謊話連篇,性喜招搖;或者扮酷裝大,在網絡上炫富、曬酷,醜態百出,甚至違法亂紀。存有嫉妒心的人,通常都會在表面上表現出不屑一顧,其實,在其心裡無法熄滅著的正是嫉妒之火。假如這種嫉妒大到無法控制的程度,很有可能發生極端的事情。因此,要注意防治嫉妒心理。可主動溝通,贏得理解,即“我”不容易;適時鼓勵,不吝相助,即“你”也可以,我會幫你;以情感人,以愛化妒;適度示弱,以讓息爭;內強素質,以才德服人,等等。

要戒掉貪婪心理。虛榮心強的人,一定最在乎自己的得失,而不去顧及別人的感受。只要對自己有利,就會不計後果,動用一切手段爭取自己最大的利益。由此可見,貪婪自私是愛慕虛名、貪圖享受的罪魁禍首。這種心理危害極大,必須加以戒除。在《山海經海內南經》中早就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在屈原的《天問》中也有“一蛇吞象,厥大何如?”的描述和感嘆,把“人心不足蛇吞象”刻畫得淋漓盡致。人不能貪得無厭,私心太盛,把名利或金錢看得太重,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要戒掉貪婪自私心理,不僅要有知足常樂的心態,更要弘揚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傳美統德。“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這些都是我們這個民族珍貴的品質。這種思想不僅物質不富裕的時候需要,走向繁榮昌盛之時也需要。一個沒有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個沒有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作支撐的國家,難以發展進步。我們要傳承好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列夫·托爾斯泰有一段精闢的論述:“虛榮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這種感情在人類天性中是那麼根深蒂固,連最沉痛的悲哀都難得把它排除掉。在悲哀的時刻,虛榮心表現為希望顯得傷心、不幸、或者堅強。我們並不承認這種卑鄙的願望,但是它們從來,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離不開我們,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並非美德和真誠。”正因為如此,我們還是要戰勝自我,遠離虛榮心,追求一個“實”,腳踏實地、真心實意、樸實無華、實至名歸、春華秋實……,切莫“慕虛名而處實禍”。

版權聲明:“大美湖湘”頭條號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目前本平臺尚未實行稿費制,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您通過私信進行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或依法處理。投稿/糾錯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