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红军烈士陵园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

陵园正大门


威信县位于云贵高原腹地的乌蒙山区,在云南省的区位是滇东北的边缘地带,北与四川省接壤,西南与本省的镇雄、彝良相连,东与贵州省的毕节毗邻,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幅员面积1397平方公里,辖3乡7镇,是一个边远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县境中部偏南,属县政府驻地,海拔1192.5米,距昭通市275公里,距有航空通道的沪州市和宜宾市各200公里,成都、重庆、贵阳均可朝发夕至。

威信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是为缅怀中央红军长征集结扎西及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和云南游击支队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纪念建筑物。初为扎西红军烈士纪念碑,1977年奠基,1978年落成。1984年扩建为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4.67公顷,是“扎西会议旧址”景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属云南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唯一的国家级烈士陵园。1988年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1995年民政部批准为“全国百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2011年11月中共威信县委、威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党史教育基地”。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建有碑体高12.26米、边长2米、占地1189平方米的柱形“红军烈士纪念碑”一座,纪念碑南北两面分别刻有毛泽东书体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碑文,从东、南、西、北四面台阶皆可步上纪念碑。四周种有塔柏、雪松、白玉兰、万年青等花草树木,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建有红军烈士个人生平事迹碑83块,有序排立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周围,隐现于花草丛中,整洁优雅,庄严肃穆。还建有仿古亭、台、楼、阁、廊等六座建筑1500多平方米,公共活动场所12000多平方米,陵园绿化达37000平方米,兴游其间,绿荫敝日,曲径通幽,但闻人语,无分远近。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


从1935年初到1947年春长达十二年的艰苦卓越的武装斗争中,红军开辟了方圆数百公里的游击区,终因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孤军奋战,纵队和支队领导及多数同志均在反“围剿”的战斗中牺牲,英勇悲壮,可歌可泣。对敌斗争中,川南游击纵队师长曹德钦、政委徐策、张凤光、龙厚生、参谋长曾春鉴、特派员李青云及云南游击支队大队长以上干部殷禄才、陈华久、阮光明、易德胜、刘少成、邓登山、杨世龙、曾子云、殷禄坤、孙德龙、张占彪、张慧成、董玉清、陈宏、张治高等147名红军官兵牺牲在威信这块土地上。但看烈士生平,联想产生于上一个世纪的红军,为中国革命铸就的辉煌,红军长征精神令人叹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由省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电视剧《残阳如血》、电影《扎西1935》,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伟大而壮丽的历史事件。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

毛泽东题词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

英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