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物价走势将会呈现出怎样的态势?

浮云财经观


金融危机也称作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或者多个国家与地区金融指标快速,超预期的恶化。金融指标包括银行利率,货币资产,房地产等。金融危机可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金融危机的特点及表现。

就是人们对经济预期更加悲观,整个区域内货币大幅贬值,经济总量与规模出现损失,经济增长倒退。

生产大幅下降,企业开工不足,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甚至会大量企业倒闭,出现大量失业人员。

物价飞涨,资产缩水贬值,尤其是货币资产,信用制度被破坏,常规的调控手段无法解决。严重会出现社会动荡,乃至国家层面出现动荡。

如果发生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资产会缩水贬值,但是有一种资产是升值的,这就是黄金,黄金在历次的金融危机,经济学危机时候,都出现大幅度上涨。最近一次的就是美国的次贷危机,黄金价格从每盎司700美元涨到每盎司1000美元。

单说物价的话,大多数情况是物价飞涨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有少数情况物价并没有大涨。

早上你2元钱吃个烧饼,然后出去找工作,工作不一定能找到,但晚上回来再吃烧饼,一个就要4元钱了。








孙铭键投资


金融危机发生时,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必然是下跌的,包括资产价格下跌和生活用品价格下跌,也许在部分情况下,会有生活用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但是必然是与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同时进行的,

现代社会的货币属于信用货币,货币的发行是通过债务进行自我放大的过程,政府,企业,居民从银行负债都会增加货币发行,而这个过程不可能是永远膨胀的,有可能因为利率水平的上升,或者实体经济的难以为继而中断,如果债务问题处理不当或者用力过猛,出现大面积债务违约,这就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就是债务的出清,让许多坏账核销,因此债务规模缩小,因此货币供应量也随之缩小,这样全社会的物价水平自然随之下降,比如股价下跌,房地产价格下跌,债券价格下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居民生活用品价格下跌,

历史上发生的金融危机都是伴随全社会整体物价下跌,尤其是金融资产价格下跌,比如次贷危机,日本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风暴,近期的土耳其和阿根廷的轻微金融危机是资产价格下跌和生活用品价格上涨,但是这是轻微的金融危机特有现象,如果是严重的金融危机,必然是所有物价下跌,原理非常简单,货币供应量大幅缩水,自然是价格下跌,

至于,委内瑞拉似的通货膨胀,不属于金融危机的范畴,金融危机主要是针对金融系统出现混乱,所造成的连锁反应,而委内瑞拉属于整个经济系统的混乱,远远超出金融系统的范畴,仅仅是金融危机,央行提供流动性既可以稳定局势,而委内瑞拉的问题不是金融手段可以解决的,



万事皆空70


金融危机,我国还没有经历过国内所谓被官方定义或者认可的金融危机,而我经历过的类似金融危机,主要有94年前后的高通胀,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13年的所谓钱荒,15年股灾和18年股灾。

从这些经历来看,物价对这些所谓危机的感受不大,没有所谓金融危机应有的特殊反应。但是从金融角度看则有一些有意思值得后世研究的现象。

首先说,94年前后的高通胀,我记得那时,通胀水平达到14-15%(官方数据),因此,那时的三年五年以上的存款和国债,基本上都有所谓的通胀补贴,且补贴的水平非常高,应该有10%左右。在80年代倒是有所谓的长期通胀,那时我们还小,只是记得家里经常买家电,比如冰箱,彩电等大宗电器,开始我们以为家里有钱了,后来才听大人说,钱要是不及时花,以后就不值钱了。这是我对通胀第一次深刻的感受。

而13年的钱荒,则是隔夜拆息利率保持在13-18%,最高达到27%,记得当时的央行行长是周小川,他发言如下,为了给一些对流动性重视不足的金融机构一个教训,甚至是深刻的教训,暂时不会出手挽救流动性危机,其言论在国际尤其是央行的年会等相关国际组织上引起轩然大波,国际纷纷批评央行失去基本的职能定位,不能为了惩罚市场而坐视不理,后来国家窗口指导四大行中工农建紧急提供流动性而缓解,那时,沪指跌出1849的低点就是由此而来。

而08年金融危机,导火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即以房利美和房贷美为首的次贷和住房按揭贷款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和坏账率暴涨导致国际大量抛售两房债券,其中,中国持有两房债权达到2000亿美元的规模水平。美国出现连续一天跌幅一千点的暴跌,国内股市则在05-07年指数由1664涨到6124的疯狂水平后在08金融危机中暴跌到1664点回到起点,指数跌幅80%个股跌幅在90%以上比比皆是。

而18年股灾,则是股权质押风险集中爆发,其背景是15年股灾前后,市场大量的增发外延收购和股权质押,员工持股救市,经历三年指数持续下跌和多数小创个股持续暴跌以后,股权质押风险和资管到期强平出局以及信托资管频繁群体性爆仓引发国家高层震动,从而出现救市。

因此,物价角度没有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冲击的体验,但是金融市场尤其是股市的体验多次,感受深刻,值得后世长期研究。

而15年的股灾,相信大家都应该清楚了,在人日所谓的“四千点是牛市起点”的错误舆论引导下,叠加了配资杠杠和融资杠杠,市场出现疯牛,半年不到的时间,从的3288点涨到5178,随后,前任肖刚为了控制市场上涨过快的风险,以紧急抽楼板的方式,强力要求配资在限期内出局,导致市场资金供给失去平衡,大量融资配资账户爆仓,先后以1:5以上的杠杠爆仓,1:3接下来是1:2,在接下来是券商两融爆仓,整个市场全部失去对手盘,加上券商为自保加入做空,以及配资资金提供方为自保加入做空,指数持续千股跌停,一直到国家定调出手救市,后面又出现熔断,指数再次三天持续大跌,连续五天千股跌停的人间惨案。


屠龙刀fei0598


金融危机发生后并不能很好的预测出物价的走势,比如日本,其物价一直是下跌或者稳定,那种温吞水的态势快持续30年了,而美国,每一次危机之后,其通胀总是从紧缩到再通胀循环。实际上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物价态势,取决于货币政策的选择。至今,我们未见遇到危机不宽松的国家,也就是任何国家看到危机都会采用宽松政策。甚至于没有危机,有些国家也尽量宽松,并为宽松找大量的合理性说法。比如稳定就业,比如稳定增长率。

当然,我们不应该否认各国央行有稳定就业和稳定增长率的义务,一个简单的举例,如果一个人因为懒惰失业,那么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你很难获得同情。而如果一个人因为经济周期失去了工作,那么这个人的聪明才智可能会被浪费。宽松货币实际上是增加债务,也就是让未来的钱来帮助现在的人,让这些被耽搁和浪费的人,在此时此刻有用武之地。这就是货币宽松短期考虑的问题。这就好像财政提升人民福利,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本质上,是围绕着发挥一个人的人生来看的,如果这个人得到教育,他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率,而如果这个病人延长了生命或者改善了体力智力,那么社会可能因此受益。这本没有任何问题。问题是不能过度的宽松,因为央行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币值稳定。

所以物价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呈现出多种态势,这源自于央行在维护币值稳定的前提下,能够有多少施展的空间。诸如日本,1987年其已经将利率从5%降低到2.5%。而当1990房地产泡沫开始展现颓势的时候,实际上其已经没有更多的宽松空间,大量债务违约使得整个日本平成时代大家都在谨慎小心中度过,日本的老人不管你怎么宽松,不管福利多好,多老有所依,他们依然不会去花光储蓄。所以很多日本老人是抱着储蓄死去的。物价在这种谨慎氛围中不是上升,而是持平甚至于下降(通胀是一个整体的状况,由于日本物资匮乏和当年物价基数高,你也许会觉得日本通胀应该很高,实际上日本通胀率一直非常稳定)。

但是对于美国次贷危机,情况并不相同。政府接盘了几家公司,接不了的倒闭,但是整体上,那一次金融危机美国的准备是充分的,2004年至2006年,美联储的利率从1.25%提升到5.25%,并且当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并不庞大。所以在次贷危机后,美国的经济在复苏,通胀在温和上升,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房租似乎增长很快。

但是,个人认为美国如果今明两年内发生大型危机,则很难恢复,因为美联储逆周期的紧缩政策尚未到位。当然,这是未来需要探讨的其他问题。

物价走势,其实就是货币币值的走势,如果宽松过度,货币会贬值,物价相对上升,如果紧缩过度,那么货币升值,物价相对下降。而长期来看,货币应该是随着商品数量缓慢增长,衡量货币发行是否合理,在美国的指标叫自然利率,或者中性利率,他就是没有政府货币干预的时候应该存在的利率水平。这个时候,货币借贷价格适中(利率),经济通胀温和。


凯恩斯


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先有资产泡沫,在资产泡沫破裂之后,通过金融危机表现出来。

资产泡沫

无论是荷兰郁金香泡沫,还是1991年的日本房地产泡沫,都有漫长的过程,直到把所有人都席卷进来才会破裂,因为过程中,参与者不断地加杠杆,最后所有的穷人都勉强挤上了房地产的车,中产阶级在通胀的威胁下超额购买了房产,有钱人加杠杆买入了房产。在所有人都开始等狂欢时刻的时候,音乐声突然停止,因为已经没有购买力支撑了。

物价将面临不断上涨

在房地产开始失去上涨动力后,超发的货币就将开始冲击通货,因为房地产已经无法吸收流动性,所以资金开始转战通货,囤积通货牟取暴利。通货是指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消耗品,消耗后必须要补充的。

物价开始是缓慢上涨,在央行加息抑制物价后回落,但是很快又会卷土重来,以中速上扬,央行此时考虑到加息会打击实体经济,所以已经是左右为难。只有当物价到达难以忍受的地步才会再次加息抑制物价涨幅。

这时候,物价上涨已经形成上升通道,即使短暂回调整理都无法改变其运行轨迹。所以在物价盘整后会发动快速上扬,演变成恶性通货膨胀。

当年的日本

1991年的日本央行为什么选择主动加息刺破房地产泡沫,就是因为不想等到房地产自发式泡沫破裂,而选择快速加息,直接把通货膨胀抑制住,保住民生。

但是当年的房价下跌带来数量超过3000多家银行和房地产公司破产,日本付出了惨重代价,上班族失业率、自杀率狂升,很多中年妇女因为家庭破产而离婚,大量女毕业生进入色情行业。很多日本名校毕业生因为负债过重选择自杀,走入富士山下的原始森林青木原,就再也没有走出来。

经济危机后,房地产泡沫破裂,但是主动刺破泡沫保住了日本实体企业,他们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下功夫,精益求精的生产成为了全球企业学习的典范。日本实体企业全面复苏,即使在泡沫破裂的1990年代和新世纪初,大到汽车,小到随身听,日本商品依然风靡全球。

江湖路远,欢迎关注,后会有期,我是“天下会会天下”。


天下会会天下


对于全球来说,当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物价一般要经历大跌与大涨两个阶段,之后物价才会渐趋平稳。但是地区性与个别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物价情况可能会略有不同。

金融危机会严重破坏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的稳定。之所以称为金融危机,那肯定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遭到严重打击,譬如说银行倒闭、股市崩盘、国债收益率飙升等等现象会相继产生,这会导致市场的资金链断裂,从而引发企业与个人大规模破产,失业率大幅攀升,消费则快速下降,企业则会产能过剩,社会供需将会严重脱节,国际大宗商品由于供大于求,价格必然会大幅下挫,由此带动社会整体物价下沉。当然由于风险对冲等原因,贵金属等价格会大幅上涨。

金融危机一般来的都比较猛烈,所以市场常说金融风暴,由于短期破坏力太强,各国就要拿出非常规手段来应对,而这些手段综合起来就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通过降息、降准、发行基础货币、央行购买国债与企债、降税与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等一系列手段来应急,这时市场的流动性会改善,如果宽松货币政策过猛就会出现货币超发现象,这时物价就会由跌转为急升,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通胀现象。

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当年国际原油价格就曾出现暴跌,以美原油指数为例,2008年7月最高时为147.94美元/桶,至2008年12月,美原油指数最低下探到40.67美元/桶,暴跌之惨烈可见一斑。而同期,铜等有色金属、铁矿石与煤炭等各种资源价格,以及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类大宗商品,都出现了价格大幅暴跌的局面。之后随着各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行,各类商品价格又一拥而起,多数都于2011年左右创出历史高点。

在经历了价格的暴跌暴涨之后,2011年全球物价开始回落,2015年左右基本达到了平衡,最近几年基本保持了相对的平稳。

金融危机的产生一般是在经济过热或者资产泡沫过于严重时产生的,所以金融危机的前期对于物价的打击会比较大,譬如次贷危机中,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折损大半,其他商品的价格自然可见端倪。而金融危机中后期随着政策救市的不断出台,物价又会出现过激的反应。因此经济危机周期容易出现过度投机现象,容易导致商品价格出现极端化倾向。


馨月说财经


这个分为整体危机和局部国家危机。

当金融危机全面发生,一般来说,前期因为危机爆发会很突然,这种情况往往先是需求端出问题,因为需求端的突然反应,导致供给端不得不降价进行售卖。所以一时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物价下降的情况。

当供给需求再次平衡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供给端由于不赚钱过度反应,很多工厂,经销商,门店等等倒闭。又会使得再次物价飙升。就像次贷危机时候的美国!

以上这种说的是全球危机的情况下,如果国外没什么事,而纯粹的国内发生危机。因为很多国家大量原材料等都是靠进口过来的,所以因为发生危机,本国货币贬值。使得进口原材料成本飙升。一时间造成国内输入型通货膨胀。国内商品物价飙升。就像今天的委内瑞拉!


老丁是个生意人


危机的爆发看好了是国内还是国外引起,国外引起的一般是出口不畅,国内生产出口产品的商家严重亏损。一般是产能过剩造成的,还有汇率升值引起的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解决方式转移到劳动力便宜地方生产,或者是转型。如果是国内消费和生产不对路引起危机,立刻停产消减生产能力。供需严重失衡造成的,能引起本国币值的贬值,解决问题是加大就业机会,增加公共设施基础建设的投入,基本上是保持就业人员吃饭问题。等待危机慢慢消失,重新开始。应对危机的措施是多方面的,保就业是忘记中最好方法,就是增加公益事业用工人数。


wtq1234


金融危机发生后马上会转换成经济危机,会有大量人口失业,生活必需品肯定会价格飞涨,而非生活必需品肯定会暴跌,像股市,房产等


门氏仙草


对比一下,2008年的香港金融风暴,港币贬值,对老百姓来说,手里的钱贬值,肯定不是什么好事。物价隐形上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