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白巖松作為央視著名的新聞主持人,深受觀眾們的喜愛,業務能力沒的說,而他作為一個父親,也非常的成功。白巖松的兒子白清揚不僅從小成績優異,還是全科學霸,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世界名校。

白巖松: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並且愛好廣泛,性格也十分獨立。這都要歸功於白巖松夫婦的教子有方,他們的教育理念就是充分放手,讓孩子吃該吃的苦,只有靠自己努力打拼,才能夠有一方天地。

在一次訪談節目中,白巖松談起如何教育孩子,就說過這樣一段話: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缺錢的苦、失敗的苦、讀書的苦。

白巖松: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俗話也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而現在的父母往往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百依百順,培養出了許多“溫室花朵”,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淋,承受不了挫折磨難。所以,父母們,是時候該讓孩子吃吃這些苦了!

白巖松: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1、吃缺錢的苦,才能有正確的金錢觀

現在有一種很諷刺的社會現象,越富有的人,越是注重讓孩子從小吃缺錢的苦,窮人很多則把孩子養成了“富二代”。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裡,富爸爸的教育方法,就是讓孩子從小去賺錢,體會缺錢的苦。富爸爸讓7歲的兒子到雜貨店裡打工,每天工作10小時,只能得到很少的工資,孩子每天累得精疲力盡,知道了每賺一分錢都很不容易,並且從中學會了儲蓄和投資。

白巖松: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而現在很多經濟條件一般的父母,則生怕孩子吃一點點苦,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什麼,自己不捨得吃穿,卻給孩子買一身名牌,孩子吃的、用地也得是最好的。與其名曰“富養”,其實是把孩子慣壞了。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認為自己是理所應當,所以,從小沒吃過缺錢的苦,長大後也難以形成正確的金錢觀。

白巖松: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2、吃過失敗的苦,才能獲得成功

白巖松曾經在給兒子的信裡寫過這樣一段警告兒子的話:“考試不準考第一”。白巖鬆解釋道:第一名的人,內心是非常累的,一旦他們哪次不是第一了,會是非常嚴重的打擊。可見白巖松十分注重培養兒子的“逆商”,就是經歷失敗、承受打擊的能力。

白巖松: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美國的職業培訓師保羅·斯托茨提出了“逆商”決定成功的理念,因為只有經歷失敗和挫折,才能夠培養面對逆境、超越逆境的能力,最終走向成功。從小讓孩子經歷失敗,可以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意志力,讓孩子學會直面逆境、勇於挑戰,對將來的人生是一筆財富。

白巖松: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3、吃讀書的苦,才能選擇自己的人生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從小不吃讀書的苦,長大以後後悔也來不及。很多成年人都會感嘆:如果自己在該讀書的年紀再努力一些,現在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自古以來,讀書都是改變命運最直接也最有效的一條路,現在也一樣,只有努力學習,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否則,就要被無情地拋棄。

白巖松: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讓孩子從小學會吃讀書的苦,長大後才能更好地立足於社會,才能對自己的人生有選擇權,不會為了生存而吃很多生活的苦。

白巖松: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孩子小的時候可能不理解父母為什麼非要逼著他們讀書,可是等他們長大之後,就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也會感謝父母逼著自己用工讀書。不要相信什麼“讀書無用論”,世界在逐漸走入人工智能時代,很多職業將會被機器取代,如果你從小不讀書,以後連工作都很難找到,生存都將成為問題。

白巖松: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取決於父母從小的教育。讓孩子吃過缺錢的苦,才能學會正確的使用和管理金錢;讓孩子從小吃過失敗的苦,才能有強大的內心;讓孩子學會吃讀書的苦,才能有好的未來。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學會讓孩子吃苦,給孩子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白巖松: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出息

小月亮分享給大家兩套寶寶好品質、好習慣繪本,在給孩子打好閱讀基礎的同時,讓孩子養成受益終生的好品格、好習慣,孩子長大之後會更有出息,並且會感謝你現在為他(她)所做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