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作家方方和六六?

沧州侠客行


俩人都还可以,俩人的文章都只是浅浅掠过,没有太深印象,不过也不是谄媚作家,所以说不上坏印象,我以我笔记我心,都不错。


越想77


我想应该是问两人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现吧。


先说六六吧。


据说六六奔赴武汉是为了创作抗疫故事。但她到了武汉之后,居然写出这样的话:“幸亏我来了,再不来素材都没了。”这么多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么多武汉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对于她来说竟然只是“素材”,还“幸亏”来了。我不想骂她,因为骂她是对汉语的侮辱。


再说方方。


方方的情况比较复杂一些。因为封城之后创作的《武汉日记》,方方既获得了极大的赞誉,也收到了巨大的批评。赞扬者谓她是鲁迅,批评者却认为她只是祥林嫂,可谓两极分化。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方方的《武汉日记》呢?我觉得,赞扬者把这日记的意义无限夸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隔离政策,方方其实和你我一样,这段时间也一直待在家里,活动区域最大也就是在小区(文联大院)内。她的日记的大部分素材,来自她的朋友和公开报道,也不是亲眼所见的。我相信方方不会造假,但是给她提供信息的朋友是否可靠,我无法判断。

但批评者中有很多人,也是为了批评而批评,并不讲道理。到目前为止,武汉累计病亡2480例,很多人的亲人或者朋友没有能挺过去。再加上那种紧张氛围,那段时间对于身处武汉的每一人来说,恐怕身心上的感觉都是负能量居多。所以,方方日记里所谓的“正能量”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实,方方的《武汉日记》只代表本次疫情的一个小侧面,是她本人对本次疫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只是一个样本,而非全部事实。可惜的是,很多人把方方的日记当成了疫情的全部,并无限加以拔高,要把方方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殊不知,他们也把方方给抬成了箭靶子。


牛皮社


只知道方方大概说过:一个社会的进步不在于它有多少豪华汽车,不在于科技多么发达云云,而在于对弱势群体的的平等关注。我觉得这次国家抗击疫情真正彰显了不分穷富、不分阶层、不分权位高低的平等,让弱势群体得到了一摸一样的救助等等。但是国家没有40年的经济、科技、教育、体制、法制等的大幅度发展,你觉得这种平等能实现吗?缺物资就立刻就补上了,缺钱立刻就拨了捐了,缺医护立刻就空运去了,要会诊就立刻连线了,要健康码立刻就生成了,要网购一点就到了......我坚信国富民强了才可谈真正的平等,我们绝不要六、七十年代酸穷酸穷的平等。


一叶舟之港湾


当祖国给予我们如此之多,我们除了骄傲自豪之外,永远要想想能为祖国做些什么?能力有大小之别,但真诚没有高低之分,忠诚报效,遵纪守法,力所能及,积极向上,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努力吧!朋友!

这段话是涂磊老师发的推文,想必也有很多人可以看到。我想这两位作家是否可以看到呢?如果她们也能看到,他们会不会反思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歲月無痕125827008


红尘内外的两位作家——两个女人


作家方方和六六,是两个睿智的女人。

不过应了两人的笔名,一个淳直较真,在某些人眼里显得太硬而方,注定成为有人喜欢有人讨厌的“争议”人物;一个洞明世事,深明哪些是该讲的哪些不该讲,晓得哪个层面的人喜欢听啥,哪些是他们不喜欢听的——于是在市场和敏锐之间,踩出了一段又一段漂亮的钢丝绳之路:名利俱获,活的又顺又溜。六六这个笔名,套句网络语言就是“简直定位得不要太好!”


这次疫情,方方的日记向大家提供了一个在印刷体上看不到的平民视觉……但在网上却引起两极评论:非议的说是“用错误的逻辑搅动着消极的情绪”,喜欢的说她“凸显了知识分子对灾难的反思”。

作为也欣赏和追看过方方的日记的人,个人觉得并没有被“搅动”出了啥。尽管也对疫情前期的一些现象有不满和质疑,也赞同应该“反思”的说法,也希望通过反思,今后避免重复SARS前期的遗憾、避免再现本次疫情前期的遗憾。但感情也好思路也罢,最终还是归结于方方日记中说的这句话“纵观整个疫情过程,自国家倾力救湖北后,抗议所采取的种种措施,相当有力也相当有效。做到这一步,也不容易。”——该总结的总结,该点赞的点赞,就这么简单。总想听好话,未必是件好事。

所以,“消极的情绪”何来?相信对每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力的人而言,又岂会被谁谁轻易地带偏?


六六本次是“衔命”而来拍纪录片的。但却因其3月10日公号文章《六六:武汉第二天》中的一句话:“幸亏我来了,再不来素材都没了。宣传能进驻的时候,基本都已经到收官时刻。最后一家方舱明天休舱。”——显露出姿态的轻佻,而被批评。

就如一位网友所说,“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破碎的家庭,那些抗疫一线的勇士们为此做出的巨大牺牲,在六六的眼里,都成了“素材”……在六六那里,不是欣慰于疫情终于看到了曙光,而是庆幸及早赶到,抢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可能是她的这种“陶醉于自我感动的姿态颇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上帝视角’”刺激了大家。


写此文前我特意去看了现在仍挂着的六六公号文章,其实文中也表达过类似方方的“情绪”,“……我是其中一个。在LWL死的那一天,我的愤怒爆发到顶点,到今天朋友圈也不删”

六六显然是有“洞察世事”的精明的——各方面她都想讨好。但却又似乎在“漫不经心”中流露出了自己的“上帝视觉”般的自得?


方方和六六,一个率真直接,体现出了作家在灾难面前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一个则精致顺溜,化笔作快刀,去切灾难这块“豆腐”,结果两面光的“效果”没有起到,反而引来一通骂。

看来公众也并非愚氓啊,是非面前,其主流总是爱憎分明的哟。

又岂能轻易被谁谁带偏节奏?


林武师de文散打


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估计你不敢给我点赞[捂脸]


元草堂生物


件家方方日记疫情没有胜利,只有结束,解放军医疗队及全国赶来武汉的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了无数生命,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武汉胜,湖北胜,全国胜,不管付出多大代价,当然是胜利了。方方作家的言论,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