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举措,让“鱼米之乡”更强大

“最江苏”导读

江苏省政府日前出台意见,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的乡村产业体系,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省、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区、乡村产业振兴排头兵。“最江苏”公众号本期“关注江苏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深度聚焦乡村产业振兴的江苏实践。

江苏坚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近年来培育发展了200多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射阳大米、高邮鸭蛋、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南京盐水鸭、洞庭山碧螺春茶等品牌均享誉全国。

在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江苏共有12个区域公用品牌首次入围,占全国的4%,位居全国第一。盱眙龙虾、射阳大米、海门山羊、长荡湖大闸蟹、洞庭山碧螺春、洪泽湖大闸蟹、宜兴红茶、溧阳青虾、靖江香沙芋、如东狼山鸡、东台西瓜、丁庄葡萄均榜上有名。

2020年,江苏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品牌。未来,江苏将以地理标志使用和保护为主攻方向,打造一批江苏地理标志高端品牌,深挖地理标志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

作为“鱼米之乡”,江苏进一步放大农产品品牌优势,做强重要区域公用品牌,实施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培育重点市场竞争主体,同时打造重点产业发展平台,强化重要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做强品牌,保护标志

南京盐水鸭、宜兴紫砂、阳山水蜜桃、邳州大蒜、镇江香醋……这些耳熟能详的土特产,有个共同标签:地理标志。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领域的独特内容,是一个地区产品独特品质的“质量名片”,也是体现该地区人文和自然风貌的“文化名片”。
截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拥有地理标志406件,连续八年稳定增长。全省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超过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年总产值的五分之一。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这些地理标志又发挥着怎样的独特作用呢?一个地理标志,背后就是一个产业。地理标志是与“三农”联系最密切的知识产权,产业带动作用非常强,不仅有助于富民增收,还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据不完全统计,地理标志注册后,会带动产品价格平均提高50%以上,居民增收超过30%。


苏州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名远扬国内外。2019年以来,苏州市领导就研究部署有关阳澄湖以及阳澄湖大闸蟹保护工作,召开了4次专题会议。经年审认定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证使用权单位、品牌企业年均超过550家,每年都要对专用标识进行重新设计和制作,2019年首次施行了专用标识有奖查询。
保护是关键,管理是根本,发展是目标。目前,江苏苏州、无锡、镇江等地立法出台了一系列地理标志保护办法,初步建立了行业自律、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体”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

关注江苏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 重点举措,让“鱼米之乡”更强大

沛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积极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培育牛蒡、沛县大米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沛”字号区域公共品牌、知名企业品牌和名特优农产品品牌,为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沛县2019年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15个、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8个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目前,沛县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2个、有机食品11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建成2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麦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获批创建江苏省绿色优质小麦、水稻基地30.1万亩,全县合计绿色优质农产品面积62.49万亩。

“沛县大米”“沛县牛蒡”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敬安4万亩辣椒小镇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制种基地,江苏徐垦湖西有机大米获江苏省首届“稻米博览会”江苏好大米优质农产品称号,“洪福渔”获批江苏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产品,“陈油坊”葡萄、沙河“印象”果品、“沛公”蔬菜、“沛县”红喜蛋等一大批区域品牌市场知名度也不断提高,市场不断扩大,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江苏正在进一步做强重要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每年支持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影响力。支持各地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产品资源,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对通过认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予以奖补。支持各地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

打造平台,突出优势

2019年3月,江苏香如食用菌公司又一批成熟的杏鲍菇被采收,此后的分拣、打包和装运有条不紊,45万包鲜菇随后即通过物流系统分送京津冀及陇海铁路沿线各大城市。在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类似食用菌采收配送画面每天都在上演。

灌南县具有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近年来,该县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并坚持以园区为龙头,采取政策引导、推进大项目建设、引进新技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等举措,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8年,该县鲜菇总产量达60万吨,实现产值超55亿元;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大批农民就业,食用菌产业为返乡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约2万余个,农民增收约8亿元。“小蘑菇”已成为该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富民增收的大产业。

灌南县搭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整合平台,把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予以推进,统筹整合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中央财政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等2063万元,重点支持食用菌、设施葡萄、规模养殖、设施蔬菜四大产业发展,培育各类经营主体60余家。

关注江苏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 重点举措,让“鱼米之乡”更强大

在宿迁洋河新区郑楼镇的玫瑰园内,美丽的风光吸引许多游客前来欣赏。由该镇精心打造的“玫瑰小镇”是江苏省确定的105个农业特色小镇之一,也是市洋河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龙头项目。项目总投资3.6亿元,规划面积3万亩,其中核心区6000亩。截至2019年12月,已建成4000亩玫瑰种植区、1000亩文旅核心区,同时致力于推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现已引导农户合作种植玫瑰1000亩。

“玫瑰小镇”以水系田园为生态基底,以玫瑰文化为核心特色,以生态富民为发展导向,坚持三产融合、农旅结合的模式,项目建设分为种植生产区和主题功能区两大板块。种植生产区主要开发玫瑰精油、玫瑰酒、玫瑰茶等系列产品;主题功能区以玫瑰文化为主题,打造花海观赏、风情体验、婚庆活动、休闲度假和活力运动五个功能区。

玫瑰小镇项目建设分为三期:一期为产业培育阶段。重点以玫瑰种植和玫瑰产品研发为主。二期为旅游策划及开发阶段。构建三产联动、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三期为品牌创建阶段。以省5星级乡村旅游度假区为创建目标,不断壮大玫瑰产业,做足旅游特色,激活发展动能,努力将玫瑰小镇打造成为市洋河新区独具特色的地标品牌。

宿迁市洋河新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在玫瑰小镇等项目中,植入“企业+经纪人+农户”“土地租金入股+保底分红”“农户返租土地+企业统一回购”等富民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洋河实际,具有洋河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江苏依托重点产业发展平台,整合各级各类财政资金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另外,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向农业产业倾斜,每年支持创建一定数量的农业特色小镇,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富民。

抓住关键,强化支撑

2019年2月,盐城大丰区中农批·沿海冷链物流智慧城等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15亿元的中农批·沿海冷链物流智慧城项目集智能化多功能多温层冷藏中心、一站式展示交易中心、电子商务双创中心、食品安全智慧谷、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等于一体,构建“全链条、网格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冷链物流是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关键环节。该项目是大丰区推进“四大经济”“3+3+3”产业体系发展的重大成果,对进一步优化提升大丰区现代服务业、城市经济、农村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等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关注江苏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 重点举措,让“鱼米之乡”更强大

2017年,太仓市被列为江苏省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和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应用工程示范创建项目首批试点市(县)。列入试点以来,太仓市突出重点示范基地和重点蔬菜品,以璜泾镇现代农业园为基础,建设400亩露地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和150亩连栋大棚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区,形成两套(四个品种)生产技术规范和机具配备方案。

为推广机具的引进与示范,太仓市还先后投入145万元,引进了高登尼拖拉机及配套旋耕机、精量播种机、蔬菜移栽机及配套育苗设备、无人植保机、菠菜收获机、自走式搬运机、粉碎机、包装机及多功能堆肥机等一系列国内外先进机械装备,并建设蔬菜废弃物堆沤设施240平方米,通过蔬菜生产设施化与机械化同步发展,从而降低田间作业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实现“机器换人”目标。

太仓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建设成为全国样板。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152个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太仓名列其中,位列江苏省11县市(区)之首。

江苏注重强化乡村重要产业支撑体系。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覆盖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实施设施农业和绿色环保农机示范推广工程,支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要求高效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60%左右。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新华日报、徐州日报、沛县日报、宿迁网、大丰日报、太仓新闻网、苏州日报、交汇点、中国江苏网、连云港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