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可以解決,根本沒有做過的事


最近我寫的文章,都是來源於被提問,因為被提問,所以我會認真思考,我很享受認真思考的過程,對我而言是一個鍛鍊思維,鍛鍊邏輯的好機會。

今天我被問到,如何做專業知識結構分析?

我為什麼可以解決,根本沒有做過的事

說實話,我沒有做過知識結構分析的學習,也沒有分析過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那怎麼辦,我總不能說我不會吧,既然請教到我這裡,總歸要給個答覆。所以我首先想既然是專業知識結構,它應該是個系統,結構化的系統,既然是結構,它應該是個圖形化的東西,會是個什麼樣的圖形呢?

我想到一個人的專業知識結構應該有個“核”,這個”核“就是你自己的核心知識和技能,足以讓你在職場上生存下來的。

在這個”核“的外面是其他的專業知識,這裡面的知識有些是輔助核心知識和技能的,有些不是,可能只是你出於興趣所學。

所以它應該是個圓圈圖,中間是核心專業知識,外圍是輔助知識,類似這樣子:

我為什麼可以解決,根本沒有做過的事

思考到這裡還不夠,這只是個大框架,還要繼續深入分析,分析什麼呢?

我想到了四點:

1、首先要確定你的專業知識中哪一個是你的”核“,如果你的專業是人力資源管理,未來也希望從事HR工作,那麼人力資源管理知識就是你的核心專業知識,是你要著重深入研究學習的知識。

2、然後分析,在這個核的外圍,你還習得了哪些專業知識?這些知識是什麼?其中哪些知識是做一個HR必須具備的,對HR工作有幫助的,比如人際溝通、情商、性格學、管理、領導力等等知識,到這裡可以畫出一個結構圖了。

3、接著,這些知識在你的專業知識系統裡的比重是怎麼樣的,你可以從你學習的時間、學習成果、學習深度等維度做個預估,這時候就可以做個排序了,或者畫出柱狀圖,比較清晰來看,哪一塊知識是你的短板,哪一塊是你的長板,這是基於你的內部分析。

4、再進一步,做一個外部對比。如果你的職業方向是HR,對比一下優秀HR的專業知識結構,你就知道下一步你應該重點學習提升哪些專業知識,然後根據這個差距,做一個自己的學習計劃,有的放矢的開展學習,這裡面運用的是差距分析法。

你看整個思考過程就是這樣,我對專業知識結構的分析就做出來了。

最後我收到了提問者大大的贊。

我為什麼可以解決,根本沒有做過的事

後來,我專門去找了知識管理的書看,驚人的發現書裡講的知識結構體系與我的思考基本是一致的。

一般知識體系可以分為四個層級:核心知識,輔助知識,無關知識和常識。

我為什麼可以解決,根本沒有做過的事

-核心知識

一個人擁有的專業領域的知識,俗稱“吃飯的手藝”。


-輔助知識

輔助知識是來支持核心知識的,一個人為了掌握核心知識必須學習的知識。隨著對輔助知識的深入學習,這些知識未來可以發展為核心知識。


-無關知識

無關知識在核心知識與輔助知識之外,與它們都不相關。無關知識未來有可能發展成為核心知識或者輔助知識,也有可能不會。


-常識

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包括生存技能(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勞作技能、基礎的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等。

我為什麼可以解決,根本沒有做過的事

我為什麼要把這個思考的過程寫下來?

第一,我想告訴大家專業知識結構分析的方法。

你學了那麼多的知識,真的應該找個時間好好對你的知識結構做個分析,把你自己的知識體系逐漸有序的構建起來。

第二,當你做過足夠多的獨立思考訓練,它會轉化成一種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在,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超強,很多我不會做,甚至根本沒有做過的事,我也能很快列出一二三四點的解決方案,這些都得益於N多次的獨立思考鍛鍊。

我開發過100門以上的原創課程,每一門課程的開發都是學習知識,規劃邏輯,梳理提煉,鍛鍊思維的好機會,當然前提你還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最後,知識是可以遷移的,思維是可以訓練的。付出的時間一定會回報你。


總結

1、把你自己的知識體系逐漸有序的構建起來。
2、知識是可以遷移的,思維是可以訓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