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今年十岁,特别喜欢看课外读物,可为啥他的语文成绩不见好呢?

野孩YH


十岁的小孩应该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了,有如此的阅读兴趣,的确是难能可贵。对于具有阅读兴趣的学生,一般来说,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在语言方面,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表达能力也是十分出色。可为啥他的语文成绩不见好呢?我们从试卷上就可找到答案。语文试卷的考题内容基本上是两大版块。一个版块是知识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是考核学生关于字词句段的基本知识内容,主要是看平常的日积月累,如果是百分试卷,分配大概是五十分,对于记性好,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是不会丢分的。而粗心大意,又贪玩的孩子往往丢分较多。另一版块是能力部分,这一部分内容又分为阅读和作文。阅读以理解能力为主,也综合了基本知识的应用。分配在阅读方面的分数大概是二十分。对于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来说,理解方面不会丢分,而基本知识应用方面就有可能丢掉一些分数。习作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核,一般分配的是三十分,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学生,这是他们的强项,可以得到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分数。一个十岁的孩子,又特别喜欢阅读课外书,这就难免分散了他的精力,语文基本功就不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因此,在屡次语文测验中就很难看到了他的高分了。我认为这大可不必担心,只要孩子保持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基础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生活经验的日积月累,随着阅读量的增大,慢慢地也就补上了,到了中学阶段语文成绩就一定会有起色。我记得我小时候,老师讲多位数除法,我当时总也听不懂,总也学不会,后来不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吗?就这个道理,别着急。但还是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陈诗均


我孩子初二,我以对他们班孩子几次语文考试成绩的观察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孩子班上有几个酷爱阅读,作文特别好的孩子。我曾经读过这几个孩子的作文,文笔好,感情细腻真挚,文章结构详略得当,孩子的写作技巧很高超。

每次孩子学校的文艺汇演,基本都是这几个孩子负责撰写主持词或串场词。

但很奇怪,这几个孩子中除了个别孩子,语文成绩其实并不是太突出。

这次期末考试,孩子班上语文成绩第一(93/100)、第二(91/100)的两个孩子,课外阅读量一般,平时作文表现也一般。其中一个孩子60分基础分,几乎拿到了满分。

为何会如此呢?

以100分的试卷为例,60分为基础分,40分为作文分。

40分的作文分中,36分以上为高档分数,32分为中档分数,30分以下为低档分数。绝大多数孩子作文分基本都集中在32分中档线上,因为从小学到初中,作文考核的套路化模式非常明显:基本都是正能量故事,歌颂友情、亲情、坚韧等思想主题的故事,孩子们一般只要准备几套作文模板,考试都能套用的上。

这种考核就导致作文分其实不是拉分的关键,基础分才是。

而爱阅读,作文好可不必然与基础知识好能紧密联系。语文基础知识很琐碎:标点符号、病句修改、文学常识、阅读理解等,好多只涉及语文的基本功,这需要对基础知识的熟谙于心。另外,中国从小学到初中,语文的应试化套路化思维很明显,语文的阅读理解只要顺着那些答题套路去回答,基本都差不离。

阅读量大,作文好的孩子思维很容易天马行空,其实是不适合局限在一个小圈圈里做文章的,而语文考试要求的是界限,你必须在这个界限里,不能越雷池半步。

这就导致作文好,阅读量大不一定与成绩高挂钩,比如我,很擅长写作,但读初中高中的时候语文成绩其实一点都不突出。

所以,要应对中国的语文考试,光靠阅读和写作文还不够,必须回到书本回到基础做文章,方为正道。

以上,供参考。


思并快乐着


我儿子六年级,上学期马上期末考试了,图书馆借书有457本了,家里买的,新华书店看的,估计近一千本有了,现在喜欢看历史名著,近两年看得都是原著。语文成绩一般,大概93分左右,目前考试没有帮助到成绩,希望以后能起到作用?



宏红ll


我小时候没怎么看课外书,四大名著都没有完整的看过一本[捂脸],但是从一年级到高三语文一直很好,小学初中基本满分,我都是把课内知识学好了,语文考试从来不复习(除了要求背诵部分),高中语文课也睡过觉,考课外的,也不怕,高三最多也考过134分含作文。


小屁孩的mami


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呢。我家男孩,9岁,喜静。特别爱看书,科学类,文学类,历史类,红色书籍,问题就是看图写话真的是不会写。去朋友家,看见朋友老公摆在床头的悬疑类也看,看完还规规矩矩得放回床头柜。朋友看了,说这么规矩,还这么认真看书,肯定学习好。问题是一年级,二年级,都处于中游。我也是很不明白


Yunyun86tang


别急,还没到开窍的时候。引导他把看书和做阅读理解题有效的贯通起来使用。。我女儿三年级时语文考试阅读题大量扣分,并不是她不喜欢阅读或不爱学习。而是三年级开始才接触到正经的阅读题并不知道怎样的套路去回答。四年级阅读题就没问题了,老师昨天还拿她的阅读卷做答案给学生讲解。。一定要让孩子坚持每天阅读。。


幸福就是抱紧你


那我自己举例子来说说你说的这个情况。

我理科生,但看过很多书。高中的时候语文作文一直是我的薄弱环节。语文作文什么水平呢?就是能做到不离题,字数够,但语言一直都是平铺直叙,作文分数也一直处于平均水平,拿不了高分。

其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课外书上很多很好的词语及成语我都知道,但写作文的时候不会用。

我想写作文也是有技巧的。比如,我的同学中就有语文作文一直拿高分的,就很会用比喻啊,排比啊等,她的作文中也有很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这应该是她掌握了句式的含义及应用。

再比如,读大学的时候我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里的。在图书馆里看各种书籍,有散文有传记有小说等。总之,那些比较有名的书籍都看过。我在大学看过这么多书应该写作一点都不会难了吧?错,对于我来说依然很难。从我来今日头条就可以体现出来。

今日头条有图文创作有悟空问答,这两种都是文字创作居多的,要求有写作功底,特别是图文创作。刚开始的时候,我也进行了图文创作,但收效甚微,我也知道我的文字功底确实有待提高。

从上面我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看书数量的多少和语文成绩没有必然的联系

语文成绩要想考得好得掌握基本的知识比如一些字词、古诗等。该背的得背出来还要能写出来。还有要掌握一些句式的含义及会应用。当然还有写作技巧等方面,这些该记的该背的该掌握技巧的知识都掌握好后语文考试就能取的不错的成绩。

当然,看书的多少与语文成绩高低不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看书多,如果有意注意积累书籍中好的词语、句子甚至段落,对语文考试文章的阅读及作文的写作是有帮助的。所以,孩子看了这么多的课外书有没有有意去摘抄并背诵一些词语或句子呢?如果看课外书就仅仅是看书,没有特意留意书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应用,对语文考试就不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孩子的语文成绩与看课外书的多少没有很大的直接的关系,但看课外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语文成绩提高。


化学姐话教育


我儿子也是这样,我发现他看完之后有的没理解,需要看几遍之后才行,但是他喜欢看的感觉,看的时候应该也能体会到乐趣,但是只是表面含义的理解,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还是得不到高分,我就买了阶梯阅读,每段文章也就三五分钟(二年级),读完了就会有一些问题,让他思考,这段小文章的意义,他也还会答错,为了考试我觉得每天练练就好了


同名太多


孩子才十岁啊,虽然喜欢阅读,但是好多东西他还领会不了呢。别着急,慢慢来,阅读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等他长大一点,他读过的书会成就他的。我也爱读书,但是我初中一开始两次月考语文都不及格,但是到高中时,我不听老师讲课语文都能到120分。当然这个不可取[笑哭]


大宇妈


喜欢看课外读物与语文成绩不能划等号,一般来说具有辅助作用,但是语文考试重在字词句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精准把握,对于作文更是要讲究章法。课外读物就像语文学习的一种辅料,并不能作为主食,用得好才可以让考试锦上添花。

我出身农村,从小学到高中没有买一本课外读物,也遇到一些学生特爱看书。特别是我的高中同桌,一有空就钻进了书店,可是发现他们的语文成绩并不是很好。我和他们的成绩差不多。特别是高二以后,我的语文成绩凭空突飞猛进,就在于研究了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看了作文比较好的同学的写作特点。当然,字词句的扎实基本功必须要有的。

我真正喜欢课外阅读是大学毕业走上工作的时候。买了智能手机,读书非常方便。当然我看的都是经典好书,常常废寝忘食,比电视剧还过瘾。即使拿起曾经学过的语文课本的文章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常常泣不成声,鼻涕眼泪掉下来。这是小时候上学读书的我感觉不到的,那时候读语文课本和数学一样,冷冰冰没有任何体会,只是机械的记忆和学会考试。

说了这些不知道大家明白了什么?我觉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是缺少现实生活的深入体会的,看再多的书,在理解和体会上是很肤浅的,喜欢课外读物甚至痴迷对语文考试没有根本性影响,看看语文考试的内容就知道了。我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几乎没有碰过课外读物,在重点高中,有一次还考了全班第一,让很多同学羡慕不已。主要在于找到了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和方向,其实我也不懂,对于作文也是这样,内容不变,只是写作结构,排版,字体稍微追求一下成绩就好许多了。

现实就是这样,你拼命的读书,不如人家随便学学考考。很多人认为数学是这样的,其实语文也是这样的,对于会考试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课后完成作业足矣。当然,想要锦上添花是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的。

总之,语文考试考查的是字词句的扎实基本功,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起不了决定性作用。我是这样想的,大家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