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當初不願放棄自家冒黑煙的航母,為何卻放棄了220艘核潛艇?

耀華河馬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之所以放棄大批核潛艇,一是養不起,二是失去了和美國進行戰略核武器對毆的需求。冷戰後,核大戰很難再發起已經成了基本共識,美俄正是意識到這個,才進行戰略轉變,不斷精簡核武庫。作為海基核打擊的載體,核潛艇存在的價值自然受到削弱。



俄羅斯949a型“託木斯克”號核潛艇

核大戰時代,戰略核潛艇比航母管用的多。但一旦置身於常規戰中,二者的地位就要翻轉過來。航母作為現代水面艦艇的巔峰,本身就是一個戰略意義非凡的存在。一支航母戰鬥群,在現代海戰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比戰略核潛艇大的多。
俄海軍現役唯一的“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母


正處於船塢翻修中

以美國航母戰鬥群為例。從海灣戰爭開始,美軍在近20年間發動的幾場戰爭,航母戰鬥群都充當了絕對主力。從尼米茲級航母上起飛的f/a-18“超級大黃蜂”艦載機,預警機,反潛巡邏機,無人機等,讓美國在跟對手的作戰中,佔盡了便宜。冷戰時期,蘇聯航母發展的就不如美國,蘇聯解體後核大戰打不起來,俄羅斯自然就不可能再重蹈覆轍,把所有的寶都壓在戰略核潛艇上。
航母成了美軍發動戰爭的“殺手鐧”

大型航母是俄羅斯目前最想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俄羅斯規劃“暴風”級航母已經多年,滿載達到10萬噸以上,原先考慮核動力,後來因為核動力技術遲遲無法突破,於是變更為常規動力。除了“暴風”級,俄羅斯還推出一款新型常規動力航母模型,似乎放棄優先發展大型航母的策略,一步一個腳印,從中小型航母開始追趕。


俄羅斯10萬噸級核動力航母“暴風”號模型

俄羅斯新近推出的中型常規動力航母模型

目前制約俄羅斯海軍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經費不足。俄每年四五百億美元的國防軍費開支,壓根無法支撐如此龐大的造艦計劃。空有雄心,奈何沒錢,這正是俄羅斯海軍面臨的最大尷尬之處。


兵者詭道也


為什麼俄羅斯寧願放棄220艘核潛艇也不願意放棄百病纏身的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從1958-2018幾十年間,蘇/俄共計建造了17個級別29個型號255艘的各型核潛艇,

而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在是無力支撐如此龐大的核潛艇部隊。並且大量潛艇已經服役三四十年了。也該退役了

更何況蘇聯在核潛艇方面是佔優的,並且淘汰掉嚴重老化的核潛艇,對於俄羅斯海軍整體而言,下降的不是太多。

至於俄羅斯為什麼死活不願意將俄羅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賣掉?



俄羅要知道當年的蘇聯可是有的兩艘莫斯科級載機巡洋艦(莫斯科,列寧格勒丿,四艘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基輔和明斯克號,新羅西斯克號巴庫號)以及兩艘庫茲涅佐夫級載機巡洋艦(庫茲涅佐夫號和瓦良格號)一艘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空母艦。


然後兩艘莫斯科級,4艘基輔級全賣了。瓦良格號和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俄羅斯也不願意繼續造的,就扔到烏克蘭了,養不起。

就留下,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了,畢竟俄羅斯好歹也是個大國,多少得留點顏面不是難不成一個大國兩艘航空母艦都沒了,丟人不丟人?

所以大不了多淘汰兩艘老舊核潛艇,也得養活一艘航母啊,




蘇俄建造的核潛艇的255艘分別是

7級11型92艘攻擊核潛艇、4級9型92艘彈道導彈核潛艇、4級7型66艘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及2級2型5艘輔助核潛艇。

這個規模看著就覺得嚇人。美國的核潛艇追到現在,在很多硬性指標上都沒超過蘇聯......(電子設備什麼的屬於硬傷)畢竟你要明白獨立,基本把科技全點到彈道導彈和核潛艇上的。


嘯鷹評


所謂的“冒黑煙的航母”,當然就是俄羅斯海軍的獨苗——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其實人家當初並不是冒黑煙的航母,而是一艘初出茅廬的嶄新航母,還是俄羅斯好不容易從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偷偷開回來的。蘇聯分家的時候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才剛剛服役,還處於返廠測試的狀態,烏克蘭原本打算將其扣留,結果俄羅斯海軍當機立斷,立馬開著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逃之夭夭。

俗話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俄羅斯卻永遠失去了滯留在黑海造船廠的另外兩艘航母,一艘是姊妹艦瓦良格號航母(後來成為中國海軍的遼寧號航母),另一艘是核動力的烏里揚洛夫斯克號航母。更重要的是沒有了黑海造船廠,俄羅斯再也無法建造新的航母了。因此碩果僅存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無疑是俄羅斯海軍最為重要的寶貝疙瘩,根本談不上願不願意放棄的問題。

至於核潛艇嘛,蘇聯建造和裝備核潛艇的數量絕對是穩居世界第一,直到蘇聯分家之前,蘇聯海軍依然擁有超過220艘核潛艇,而且全部被俄羅斯海軍所繼承,也沒有出現過什麼產權糾紛,按理說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但是如此眾多的核潛艇無疑是一隻只張著血盆大口的吞金巨獸,窮兵黷武的蘇聯都尚且不堪重負,俄羅斯那點可憐巴巴的軍費又怎麼經得起折騰?

再加上蘇聯長期以來在核潛艇領域奉行“重建造輕維護”的指導思想,龐大的核潛艇部隊戰備出航率和裝備完好率都是差強人意,在蘇聯分家前夕許多核潛艇的保養狀態其實都已經相當糟糕了,被俄羅斯接手以後更是遭遇斷崖式的全面崩潰。數以百計的核潛艇只能直接扔在垃圾處理場,等待著遙遙無期的拆解銷燬,成為一顆顆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的不定時核炸彈。

好在俄羅斯基本完整地保留了核潛艇的研製建造體系,慢慢消化掉了蘇聯時代遺留的存貨以後,還是可以著手開發新一代的核潛艇來實現更新換代。正可謂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大規模淘汰那些狀態不佳、性能落後的老舊核潛艇,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經費浪費。如今俄羅斯海軍雖然只有30多艘現役核潛艇,但是有超過三分之一都是蘇聯分家以後新交付的產品,新老交替正在穩步推進當中。

反觀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卻是前途堪憂,由於缺乏配套保障能力,僅僅服役了20多年就已經是老態龍鍾、百病纏身,一路黑煙滾滾也是因為鍋爐系統年久失修所致。在後繼無艦的情況下,也只得勉強堅持繼續站崗,因為一旦沒有了航母,俄羅斯海軍就不能再稱為是體系完整的大國海軍了。然而禍不單行的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在好不容易等到大修的過程中,不幸被倒塌的吊車砸出了一個大洞,根據評估有可能被迫退役,看來這一次俄羅斯也是被逼到牆角了。


晨曦談兵


俄羅斯的核潛艇有220艘,航空母艦卻只有一艘,總不能讓俄羅斯把僅有的這艘航母也給拆掉吧?

早期的基輔級航空母艦,其實起的作用不大,俄羅斯干脆就封存了,或者像戈爾什科夫號這樣的,就轉手賣給了印度。但是總得留一手啊,要知道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當初還是辛辛苦苦從烏克蘭搶回來的,怎麼可能輕言放棄?

俄羅斯沒有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那樣的航空母艦工業基地,今後如果要造航母,是非常依賴於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的。所以庫艦的意義,還不止是使用,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存在。

至於核潛艇,俄羅斯自己的技術已經很成熟,時至今日,亞森、北風之神這些核潛艇工程也還是能夠進行。那些老舊的核潛艇,年限到了讓它們退役也很正常。


白虎堂


黑煙航母能當鎮宅利器,廢鐵核潛艇只能被人看破手腳。

毛熊雖然看似粗獷,但是肚子裡小算盤打的特別的精。航空母艦就算不出海,也是大國的絕對象徵,就算黑煙滾滾的出去一趟,也讓整個歐洲緊張了大半個月,畢竟這就是威懾力。再不濟,再不行,帶著艦載機能出去投彈,你就是大國海軍。

但是,核潛艇就不同了。單艘核潛艇的維修單價其實相當高昂,如果艦艇建造成本和維護成本是1:10的關係,那麼核潛艇就是1:20,甚至要到1:30如此極端的情況。而且,就算俄羅斯人拍大腿說:“我不養了!全拆了!",抱歉,拆核潛艇,對核反應堆進行去化處理,仍然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這也是為什麼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出了這麼大個簍子,卻並沒有整廠全部停產,只是封存了那個出事的堆,到了2000年才徹底停止發電。

正是因為如此,從成本角度和威懾力角度多重分析,維護核潛艇跟維護航空母艦相比,核潛艇的性價比遠遠低於航母,所以俄羅斯就決定要繼續維持航母。至於那些已經廢棄的核潛艇,拆也沒錢只能留給後來人慢慢處理了。

這其實也給我們留下一個啟示,當年美蘇爭霸的時候,雙方都希望在數量上戰勝對方,因此有了造香腸一般的造導彈,煮玉米一般的造核潛艇,而最終忽略了運營時候的高昂成本。因此在面對造大艦、多造艦,而且一定要求新求快的呼聲時,看看如今的俄羅斯,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思路。

我是“頭條號:無名高地”,長期關注軍事裝備及相關領域,希望我的解答能給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無名高地


航空母艦和核潛艇都屬於戰略重器,但兩者卻有極大的不同,不能互相替代。簡單來說,俄羅斯之所以放棄了大量核潛艇卻保留了一艘已經嚴重落後的航空母艦,究其原因,就是核潛艇太多,航空母艦太少。

蘇聯時期的紅海軍和其陸軍一樣,講究的是火力致勝,內部發展核潛艇的聲音把發展航空母艦的聲音完全壓制住了。導致了蘇聯海軍自始至終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核潛艇上面,最多的時候各式核潛艇多達200餘艘,這是一支任何國家都會感到膽寒的水下核力量。反觀航空母艦,蘇聯早期發展的航母並不叫航空母艦,而是叫載機巡洋艦。雖然搭載固定翼作戰飛機,但卻配備的大量的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雖然火力比較強大,但卻顯得不倫不類,這樣一艘混搭的航母,實戰中有可能不用敵人攻擊,自己就亂了陣腳!



直到蘇聯第三代的庫茲涅佐夫級航空母艦,蘇聯海軍才算是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但這首航空母艦的甲板仍然保留了導彈垂直髮射系統!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分得了大量的核潛艇,而能用的航母卻只庫茲涅佐夫號這一艘。眾所周知,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面臨著西方國家持續的組團打壓,經濟一直沒什麼起色,壓縮軍備開支成為了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由此,大量的核潛艇和水面作戰艦艇被遺棄,但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即便是再困難俄羅斯也一直沒有放棄,就算這艘常常冒出濃濃黑煙的航母已經不堪重用!

而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被保留的原因,就是除了這艘沒其他的選擇,不保留,接下來的幾十年就無航母可用。如果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擁有數艘航母,也不會全部被保留,大部分還是要報廢處理。


鋒芒FM


昔日的美國在航母的發展上,起步比蘇聯早,技術成熟,這得益於二戰的洗禮。戰後的美國,對航母發展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二戰後的幾次局部戰爭,航母都發揮了其大國重器的作用,而且航母外交也被美國運用的爐火純青。反觀蘇聯,航母起步早,便另闢蹊徑,發展自己的核潛艇,將這種殺人於悄無聲息的利器作為抗衡美國航母的絕佳籌碼。其中的北風之神,更是這其中的佼佼者,排水量直逼小型航母。

我認為這也是蘇聯的無奈之舉,一個航母艦隊的造價即使是巔峰時期的蘇聯,恐怕也得掂量掂量。而核潛艇作為二次核打擊的主要依靠,使得他國的刀鋒無法劃破蘇聯鋼鐵般的天空。冷戰同時期的蘇聯和美國的經濟實力相差太遠,瘸腿的蘇聯的經濟被軍事一步步拖垮。這也是蘇聯大量建造核潛艇的原因。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大比財產,雖然使得俄羅斯依然是世界軍事第二強國,但無疑也使得俄羅斯不堪重負。此時的俄羅斯已無與美國爭霸的實力,軍事力量只求自保,無力遠圖。放棄大量的冷戰遺產成了必然之舉,這200多艘核潛艇,便被打入冷宮,但這批核潛艇定然也接近服役晚期,算是精兵之舉吧。而航母,不僅是軍事力量,也是大國榮光,稱霸北冰洋,逐鹿太平洋,依然是俄羅斯的強國夢。所以這艘航母更多的是象徵,象徵著俄羅斯的強國之心。




刀劍笑2020



聯合防務


因為俄羅斯只有這麼唯一一艘航母了,放棄了就沒有航母了,而航母是大國海軍的一個象徵。至於潛艇俄羅斯確實放棄了很多,還放棄了很多水面艦艇,但是這些都不是唯一的。

俄羅斯並沒有放棄核潛艇,相反大量的海軍資源都傾注到核潛艇的研發上,造成水面艦艇研發和裝備都非常緩慢,俄羅斯從蘇聯分家以來,就裝備了一艘1500噸的獵豹護衛艦,然後是950噸的10艘左右的21631型暴徒-M護衛艦,還有幾艘850噸的22800型毒刺蛛護衛艦,然後就是剛裝備了一艘4000噸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還有3艘正在建造。

而海軍的錢大量的往潛艇方面傾注,無論是核潛艇還是常規潛艇都得到了發展,比如俄羅斯正大力建造的“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目前已經有3艘進行戰鬥值班了,計劃建造8艘,還有拉達級常規潛艇也是俄羅斯傾力打造的一款常規潛艇。在資金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海軍更傾向於打造潛艇部隊。

而俄羅斯航母“庫茲涅佐夫”還是不可能被放棄的,這是俄羅斯大國海軍的象徵。不過這艘航母的命運實在太坎坷,在俄羅斯時期就因為經費不足常年待在港口裡,從來也沒有將蘇-33艦載機配備齊全過。而去年本來打算去敘利亞練練兵,順便在路上威懾一下北約,但是威懾提不上,笑話倒是一大堆,那一路的濃煙滾滾讓前來偵查的北約戰機老遠就看得清清楚楚,發動機已經快扛不住了。到了敘利亞外海,結果沒幾天就因為攔阻索問題,造成一架蘇33和一架米格29KR墜海,後來還被拍到蘇33降落在敘利亞空軍基地,實在是丟人丟大了。急匆匆回國後,俄羅斯終於下定決心為這個航母老爺子升級改造,結果維修完成了卻因為浮船塢下沉過程中斷電造成沉沒,浮船塢上兩臺塔式起重機一臺砸海里,一臺砸航母甲板上,航母再次報廢,而且不久俄羅斯自己無法維修這艘航母了。

這兩天傳出消息,俄羅斯準備來找大連造船廠幫忙,不知道是真是假,但無論如何俄羅斯是不會放棄這唯一的一艘航母的,一旦退役報廢可就真的沒航母了,這對大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狼煙火燎


放棄200多艘核潛艇是因為當時的戰略錯誤,這是對蘇聯時期的軍事戰略錯誤所做的糾正;而航母就不同了,這是蘇聯時期最成熟的一款真正意義上的航母,也是俄羅斯當前所需的。

當時的蘇聯海軍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那就是要讓自己的五大艦隊全都具備單挑美國大艦隊(美軍只有兩大艦隊,太平洋艦隊跟大西洋艦隊)的實力,所以蘇聯下足了血本,大量裝備海軍艦艇,所有海軍裝備的總數量疊加起來甚至超過了美國一倍。所以可以這麼去理解,蘇聯的軍事裝備大部分是無效國防(根本用不了那麼多艦艇),那不過是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虛榮心而已。因此在俄羅斯時期,俄羅斯國防部經過深思熟慮,裁汰了大量無效艦艇,讓他們提前退役,這是為了節約國防開支。

而航母就不同了!蘇聯前後共建了9艘航母,但是之前建造的航母都不是成熟技術,唯獨80年代後建設的兩艘航母(一艘沒完工),才是符合時代需求的航母,這是蘇聯通過30年時間才研製成功的寶貴財富,俄羅斯肯定不能輕易放棄了,否則蘇聯時期好不容易就研製成功的軍事財富就會付諸東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