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3月11日-3月13日,《2020国内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线上超级峰会》召开,直播观众遍布15省、累计观看次数60万+,其中42万+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传媒1号副主编浅度于这场特别的「云峰会」上,代表传媒1号品牌版块「1号招聘」做了《疫情之下,我们能为垂类招聘做些什么?》的主题演讲。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以下,分享本次演讲内容的干货实录。


今天,我的这个分享会围绕着两个关键词展开——

一是媒体招聘

二是垂类招聘

传媒1号首先是一个专业服务于传媒人的媒体。我们的内容,覆盖了包括电视、视频网站、直播短视频、综艺、网大、剧集、动漫、艺人等与传媒人息息相关的话题;我们的渠道,包括公众号、微博、小程序以及其他全媒体平台。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成立于2013年2月26日的传媒1号,经过7年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传媒领域首屈一指的产学研先锋新媒体,全平台拥有近70万的传媒领域垂直用户,主要涵盖传媒行业的学者、学子和业者。

正是基于这个产学研、高垂直的读者属性,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能为读者朋友提供更多维度的价值、帮助和服务。所以,2015年3月23日,传媒1号成立了免费日更板块「1号招聘」,旨在为搭建传媒行业招聘方与求职方的互通桥梁,五年以来,它始终承担着传媒1号版面的尾条位置,为中国成千上万的传媒公司、求职人士提供免费招聘服务。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因此,传媒1号做的「1号招聘」,不仅具有垂直属性,还具有媒体属性。

垂直属性在于,我们有垂直的订阅用户,我们有垂直的社群资源,是能够精准聚焦于「传媒人」的招聘服务。它不是大而全的,但可以是小而美的,可以做精选,可以做直达。

媒体属性在于,我们的「1号招聘」是具有内容力的,我们除了像是一般的招聘平台可以做发布招聘信息之外,还可以做「新闻+招聘」、「专访+招聘」、「群访+招聘」、「专题+招聘」等的内容,我们可以做成「系列」、「特稿」「主题季」等的形式,所以,我们可以依托自己强项的内容力,变幻出非常多品类的「内容+招聘」模式;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而这样的内容招聘是具有传播力的,它不再是传统招聘只有一次性打开、浏览、关闭,面对的不是独立使用的「用户」,而是能够帮忙传播的「热心读者」,因为这样的招聘是有话题的、有热度的、有新闻性的,所以它会递增读者参与传播的动力,因此,对于在1号招聘上选登的企业而言,他们的招聘信息就有了二次传播、二次曝光的概率。

以下所有分享,我都会围绕这两个核心属性具体展开。回归正题,我们也将聚焦于这两个属性与疫情之下的招聘之间的联动关系。

我们已经为疫情下的传媒招聘做了什么?

我相信,疫情的发生一定是普遍影响到各行各业的,我们仅以我们所熟悉的传媒行业来作为一个剖面,检视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策划的是一个「在1号,战疫情」的一个宏观的大系列,涵盖了很多个不同面向的子系列,关照疫情下的学子、关照一线抗疫的新闻人、纪录片人,而关照疫情下的招聘,也是其中一个面向。

我们首先联合了「1号学者联盟」,邀请了各大传媒院校的院长,给传媒学子尤其是应届毕业生们,为他们的学习、求职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接着我们联合了「1号数读联盟」,邀请了6大数据方,调研了一系列疫情影响下的传媒行业的数据真相——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91%的网友对传媒未来的发展持消极态度;商业广告缩减26%;票房损失近60亿元。除了电视行业的数据逆势上扬、视频网站的发展因此提速,包括电影、广告、文旅、线下演出、艺人经纪等等传媒领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我们于是接着想,是不是可以借此发起一个「1号招聘联盟」,做一个针对疫情下的招聘的特别系列?

所以,我们构架了一个集「社群联盟」「社会普查」「专题系列」「特别版面」四位一体的疫期服务传媒人招聘的大型整合计划。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首先,我们根据自己运营「1号数读联盟」以及「1号学者联盟」的经验,通过邮件联系五年间来在传媒1号刊载招聘的单位、通过在传媒1号发布「1号招聘联盟」征集令。

只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工作范畴涉及传媒招聘,二是个人实名入群、单位资质认证,就可以加入联盟,既可以在社群中跟其他联盟成员互通有无,也可以享有联盟成员的其他服务与帮助。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其次,我们借由《传媒1号》以及《传媒1号》特稿号《之媒》,双号发起一轮大普查。问卷中,涉及了包括您所在公司是否裁员?您所在公司是否降薪?您认为有无应对疫情更好的人事处理办法?等的问题,希望借此全面了解中国传媒业减薪、失业的真实情况,同时帮助业界交流,让企业和人才的损失能够降到最低。

这个问卷调查,目前仍在继续,如果在线观众朋友的行业是于传媒相关的,我们也邀请您参与调研,献计献策。

再次,我们还在双号开辟了一个合集5篇文章的专题系列,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与传媒行业招聘相关的校方、平台方、用人方、协会方,做了一次全方位的主题式「云采访」。比如北师大院长胡志峰老师,以及电广传媒人力总监成娟老师、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老师、中国视协的张连生老师,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丁雪峰。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呈现的形式既有把各位采访嘉宾的文章独立成章,也有集各家观点做的一篇特稿,让读者在同一篇文章中看到四个不同代表方的意见,有一个更为全面、整体而真实的对疫情影响下招聘的认知。

最后,我们还在「1号招聘」公告了一则特别版面计划的声明——

对于招聘方,只要招聘规模大于5人的单位经审核,1号将免费提供专访与专题版面,驰援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帮助应聘者了解招聘方的企业文化、用人需求、提高招聘成功率;

对于应聘者,提供1号模板简历、录制公开求职视频,1号将精选每日「1号招聘求职之星」,发布1号招聘,让更多求职单位看到求职者的风采与能力,提高入职成功率。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我们还能为疫后的传媒招聘做些什么?

然而,这一系列动作,仅仅是一个起点,一个触发事件,它启发了我们要进行一系列更大力度的扶持计划,尤其是看到读者说,「真心感谢1号,编导专业的毕业生感同身受」这样的留言。我们觉得,既然我们有资源、有条件,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变成了,疫情之后,我们还能为的传媒招聘做什么?

因为,疫情带来的影响,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除的,疫情过后,还会有一长段时间,影响到从业者、毕业生的择业、就业问题。我们认为,大家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招聘岗位这样的刚需,也有关于心理建设的、新闻风向的、观点参考的、数据分析的需求,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种内容型的、媒体型的招聘可以发挥所长的。

首先,我们会继续力挺用人单位——

凡招聘人数大于5人的公司,为其做免费的独家专访+招聘信息发布。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在上半篇的专访中,企业文化、公司环境、用人理念、人才培养、发展前景;在下半篇的招聘信息中,我们则会发布企业的招聘需求。它的特点是,以专访赋能招聘,让人才深度理解公司,让招聘更有人文色彩;让招聘从信息变成内容,从内容转向传播。

对于企业,它既能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日常情况下,提供这样的专访和版面,1号是会收取1.75万的费用的,但是现阶段是完全免费的;它也能产生间接的品牌价值,不但能够帮助用人单位更好的找到合适的员工,也能帮助企业塑造口碑、品牌、企业文化,就是我们传统宣发中所说的PR、口碑营销。疫情期间,当销量、产值受到影响,波动之下,我们更主张这一阶段需要更注重企业的品牌营销,这是一种蓄势,在疫后可能会带来具有后坐力的回报。

其次,我们也将继续扶持传媒校招——

一方面,这周开始推出「1号招聘校招特别周」,我们会全方位地提供应届毕业生所需要的政策、新闻、技巧、心理疏导、求职理念以及最关键的,适配于他们的招聘信息。

为了做好这个服务,我们也发起了「1号招聘校招特别周」问卷调查邀请,通过调研同学们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得到更好的招聘内容。在此,我们也呼吁,如果您是应届毕业生,如果您有这个需求,请参与我们的调研,让我们更好地帮助您。

另一方面,我们也将联动「1号学者联盟」,尝试与全国各大院校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合作,帮助建立传媒应届毕业生、招聘平台、用人单位的三方联动。

最后,我们也将继续加大1号招聘改版力度——

从原本简单的招聘信息发布,我们将全面调整成为「内容+招聘」的媒体型招聘平台,从周一到周日都会规划出不同形式的「内容+招聘」版面——

疫情影响之下,我们能为「史上最难招聘年」做些什么?

周一,1号独家企业专场| 专访+招聘信息;

周二,1号校园招聘专场| 应届毕业生集合;

周三,1号招聘之星专场| VLOG视频求职;

周四,1号主题招聘专场| 本日招聘新闻+某一职位合集;

周五,1号地域招聘专场| 本日招聘新闻+某一地域合集;

周六,1号话题群访专场| 本周话题群访+某一职位合集;

周日,1号「云招聘」专场| 传媒1号X特约招聘平台。

当然,这个改版绝非一蹴而就的,但传媒1号会努力达成、尽快达成。

1号结语

这次的疫情,我认为它给「媒体+垂类」招聘带来了一个思考的维度。

我们会把这种招聘形式,划归为两个状态时期不同的应对方案——

比如这次的疫情,就是一个应急状态,我们要做的就是有话题的「事件型招聘」,要第一时间跟上舆论、第一时间做读者关心的内容,以事件带动话题,以话题帮助招聘以及更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

另一种状态,则是日常状态,我们要做的就是有干货的「内容型招聘」,比如招聘新闻、招聘专访、招聘政策、招聘话题、招聘技巧,可以提供给读者朋友切实有用且时效性高的内容,因为我们这个板块做的是日更,就可以第一时间提供当日的最新招聘政策、新闻,就可以发表当天最热的招聘话题的观点,参与议程设置,所以,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疫情终将过去,事业终将回春,希望「1号招聘」能伴随每一个传媒人事业的起步、转型与高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