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中的帝王之恋

大明宫,大唐帝国的正式皇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最初是李世民为父亲李渊所营建的避暑行宫。不过随着李渊的离世,工程停工,并与贞观九年正式更名为大明宫。直到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才开始继续营建,并于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基本建成,整个工期仅为十个半月。

大明宫中的帝王之恋

大明宫含元殿

至此,大明宫正式成为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先后有十七位皇帝在此理政,历经两百余年。而这座伟大宫殿最后顺利的诞生,却同一个女人息息相关。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是谁了吧。没错,正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帝王生涯”

众所周知,唐朝与公元618年代隋而立,仍然以长安为都,以隋文帝时期营建的太极宫为新王朝的皇宫。只不过,这看似美好的安排却隐藏着巨大的麻烦。由于大唐皇室男子普遍患有“风痹”之症(风湿病),而太极宫的位置恰好是长安城的一片洼地,潮湿闷热。这对于患有风痹的大唐皇帝来说,简直是噩梦。到了唐高宗时期,被疾病折磨的李治,终于下定决定,继续营建太极宫以北,尚处在停工状态的大明宫。

而这其中,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应该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因为,此时的她,对于那座富丽堂皇的太极宫,同样有着逃离的愿望。至于原因,除了对于丈夫李治的爱,恐怕要从她登上皇后这个宝座的历程说起。

“望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皇帝李世民驾崩于翠微宫。作为他后宫的一份子,年仅二十五岁的武则天,按照惯例前往感业寺出家为尼。然而,青灯古佛的生活,却难以压抑住她内心对于新皇帝李治的爱意。这段开头的四句诗,道出了她在感业寺里对李治的思念。终于,王皇后出于制衡萧淑妃的目的,将与李治有旧情的武则天接回了太极宫。

大明宫中的帝王之恋

《大明宫》武则天剧照

再次入宫的武则天,早已褪去了当初的不谙世事。一番明争暗斗之下,成功登上了皇后的宝座,将王皇后和萧淑妃二人送入了冷宫。当然,她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传说她曾经亲手掐死了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并嫁祸给王皇后。高宗震怒,这才不顾群臣反对,废王立武。

或许是为了报复王皇后和萧淑妃二人,武则天居然效仿当年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将王皇后与萧淑妃二人做成“人彘”。不过,发泄了心中的恨意后,武则天的内心却并没有就此平静下来。这偌大的太极宫,仿佛一入夜便成了即将吞噬自己的梦魇。加之自己的丈夫,高宗李治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担心一旦李治病故,只怕再没有人能保护自己了。于是,同李治一起“逃离”太极宫,便成了唯一的选择了。

新的宫殿,也在大唐强盛国力下迅速落成。这座大唐的新皇宫,大明宫,名字的来源,与西汉的未央宫一样,出自于《诗经》。在《大雅》中的《大明》篇:“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老实说,烽火在幼年时第一看《大明宫词》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还以为是明朝的事情呢)

只不过,在大明宫尚未完全落成的时候,便匆忙搬入新家的李治,却并未在这座宫殿里终老。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李治在东都洛阳驾崩。而此后,武则天直到称帝,也没能再回大明宫。直到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七十八岁的武则天才回到了大明宫,直至去世。可以说,大明宫成就了她的帝王之志,同时也是她作为普通老人的归宿。不知在她弥留之际,是否会想起当年与李治在这座庞大宫殿里生活的场景呢?

长恨歌的起点

偌大的大明宫,终于在唐隆政变之后,迎来了他真正的主人。他就是大唐帝国的新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也正是他,在这座举世无双的宫殿里,将大唐盛世推向了巅峰。江山在手,事业有成的李隆基,可能自己也想不到,他将会遇到一个女人,将改变他的一生。

大明宫中的帝王之恋

《大明宫》李隆基与杨玉环剧照

杨玉环,大唐帝国最为人熟知的女性之一。他与唐玄宗李隆基之间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们改编成各色各样的文学戏曲作品。但是,历史上真正的她,与李隆基之间究竟有哪些纠葛呢?

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的美貌自然是毋庸置疑。就连诗仙李白也为之倾倒,留下那首著名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而李隆基与她的第一次相见,后者却是以他儿媳妇的身份出现的。早在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杨玉环便被册立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直到三年之后,李隆基宠爱的武惠妃去世,唐玄宗悲痛不已。虽有后宫佳丽三千,却依旧郁郁寡欢。这时候,便有人向李隆基说起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

于是,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年仅十八岁的杨玉环这才第一次被李隆基召入宫内。这也是他们两个人的第一次正式见面。那一天,五十二岁的李隆基对年轻貌美的杨玉环一见倾心。不过,碍于二人的身份,李隆基无法直接将杨玉环纳入后宫。于是,鸡贼的李隆基下敕昭告天下,宣称为了成全杨玉环对故去窦太后的孝心,批准她去当女道士,道号“太真”。

大家可能觉得,李隆基这样“抢”儿媳妇的恶劣行为,难道寿王李瑁没有意见?其实,那是不了解那个时代皇权的地位。身为大唐帝国的皇帝,李隆基拥有着至高的权威。即便是他的儿子,同样也是臣子。这就是封建社会大家长制下,身为臣子的悲哀。

于是,唐玄宗李隆基让杨玉环“出家”作道士的同时,也在着手准备为李瑁物色新王妃。于是,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李隆基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这才册立杨玉环为贵妃。李隆基作为父亲,就这样给自己的儿子送上了一顶绿色的帽子。

不过,这样的事情在开放的大唐,其实并不算什么大事。所以,后人们也只记住了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的那段“忘年恋”。却很少有人会想起寿王李瑁再次面对杨玉环时“老婆变后妈”的尴尬。

大明宫中的帝王之恋

《大明宫》李隆基剧照

然而,富丽堂皇的大明宫,不但见证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千古恋情。也目睹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无奈。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而来,李隆基带着已经成为贵妃十几年的杨玉环仓惶逃出大明宫,前往蜀地避祸。马嵬坡下,宛转蛾眉香消玉殒。待到李隆基再度回到大明宫,早已物是人非。孤家寡人的他,早已丢掉了皇位,也失去了最心爱的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