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以色列在東南亞或者東亞地區建國,它能成為地區一霸嗎?

範文海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可以探討。對以色列獨立的問題也是這個邏輯。


木叔談三個話題:

1)猶太人為什麼要在巴勒斯坦復國?

原因其實很多,最重要的是兩點:歷史和宗教。

第一,猶太人有一大部分是猶太教徒,他們的聖地是耶路撒冷。歷史上猶太人就圍繞耶路撒冷建國。

所以猶太人如果離開耶路撒冷建立的國家,都被視為不是真正的以色列,也不被猶太人承認。

(歷史上的以色列十二支派建立的王國範圍)

第二,歷史上猶太人的國家就在巴勒斯坦,只不過後來被滅掉了。

這有點類似於我們古代的大金國被滅掉,結果幾百年後在原地清朝開始發跡,最終建立後金。這在某種程度上延續了金。

以色列復國也類似,都是同一個民族,用同一種文字,有同一種文化,也在同一個地方。

2)曾有幾個亞洲復國的方案。

大家知道有個河豚魚計劃,是二戰時日軍想利用猶太人的金錢在東北建立一個猶太國家的計劃。

但也只是計劃,還沒實施就胎死腹中了。

這個之所以不成,除了違反了希特勒的清除猶太人計劃之外,更是因為以上木叔說的這裡哪有耶路撒冷啊!也不是猶太人祖先的土地。所以日本人的想法根本不現實。

但如果成了的話,這片土地要比巴勒斯坦富饒的多,猶太人可能發展的會更快。

另外二戰時國民政府的孫科曾提議,在我們雲南靠近緬甸的地方劃出一片區域,接收被納粹驅逐和逃離魔爪的猶太人。這裡成為一個猶太聚居區,既可以保護他們,又能發展當地落後的生產。

只是這個計劃也沒有實施,因為國民政府自顧不暇哪有空管猶太人?

但要是這個計劃實施,當地條件肯定也比巴勒斯坦那邊好,猶太人的發展應該也很快。

3)甚至還有以色列在非洲和南美復國的方案。

當年英國人控制巴勒斯坦,曾想出一個把猶太人移民到烏干達的計劃。

納粹還制定過把猶太人移居到南非附近的馬達加斯加島的計劃。

一些猶太復國主義者還提出過是不是可以去巴西和阿根廷建國。

其實這些方案都不現實,還是那句話,都沒有耶路撒冷。

然而這些地方基本條件都比巴勒斯坦要好,土地面積也大,這當然可以促進猶太人發展。

但另一方面,沒有巴勒斯坦那麼危險,猶太人還會不會居安思危?能不能發展成強大的軍力和科技實力?是不是就安於享樂了?

這樣反而不會有多大出息。

這也是個問題。


木春山談天下


很多人不明白,當初以色列為啥要在是非之地建國呢?非要在中東這塊土地上搞一個國家,本來中東的國家為了什麼遜尼派和什葉派吵得不可開交。但是最終以色列還是選擇了在這個地方建國。


人的選擇是具有隨機性的。但是從宏觀來看,在某種程度上又是確定的。以色列大概裡是不可能選擇在東南亞或東亞建國的。當初,以色列的建國問題是國際上的大事情,據說有好多方案 :美國劃一個州,就是猶他州或夏威夷等,澳大利亞把南部或北部給以色列。因為以色列反對佔用非洲的土地建國。還存在一個原因是猶太人復國主義的目標非常強烈,他們想回到祖地—-迦南地區的巴勒斯坦。猶太人認為他們祖先生活過的地方是上帝賜予之地,在這片土地建國是必須的,佔領巴勒斯坦領土也是理所應當的。所以,什麼東南亞、東亞都是臆想,猶太復國主義目標非常明確。



如果以色列在東南亞或者東亞地區建國,是否能成為一霸呢,這個也不好說。其實東南亞或者東亞地區與以色列的文化沒吻合性,如果他的民族到不了規模,給再大的地又怎樣?他的民族特性和當地土著格格不入。


如果放在東亞,以色列人囗太少了,猶太人才六百多萬,既便能勝個幾次,頂天了也就北朝鮮水準,而且東亞民族都有天蠍座因子,報復心理極強,國家太小,還不懂收斂,就是遲早被耗死的結局。還有就是韓國的存在,韓國經濟是以色列的五倍,韓國人口是以色列的六倍,韓國經濟結構不比以色列差,韓國也是全員兵役制,所以以色列也不一定能超過韓國。就算以色列是韓國的位置吧,但是日本就相對中立了,美國也不可能支持以色列,以色列肯定會被擠兌。現在美國是以色列的靠山,還不是因為以色列的地理位置好,美國才願意幫它。這麼看來,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煮酒話事


如果以色列在東亞建國,它將會被絞殺的連渣渣都不剩下。


東亞地區是世界上地緣政治最為險惡的地區,沒有之一,之所以說“沒有之一”是因為在這個地區裡面,即便是擁有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都只能作為三流角色。


其實韓國的軍事能力真的不低了,韓國有自己開發的K2坦克,韓國實行義務兵役制度,所有男性公民都必須服役,韓國陸軍空軍和海軍其實都不差。


韓國有3個野戰軍,11個軍即單位,39個師和19個旅,擁有4850個坦克/裝甲車,10774個炮兵武器,7032個各式導彈,13000件步兵支援武器。


韓國陸軍擁有M48巴頓坦克,K1和KA1A1主站坦克2350輛,其中K1和K2坦克是放置於美軍的艾布拉布斯坦克,擁有2700裝甲車輛,5900門火炮和火箭炮,韓國海軍擁有6萬8千人,擁有艦艇170艘,有艦艇170艘,有12艘驅逐艦,12艘潛艇,32艘護衛艦,75艘巡邏艇,海軍第6航空兵擁有70架作戰飛機,海軍陸戰隊有400輛履帶式車輛。


韓國陸軍有54萬人,日本陸上自衛隊也僅有15.2萬人。

韓國還有超過400萬的預備役。


從表格上可以明顯看出,韓國的軍事力量拿到中東,那簡直就是一霸,不比以色列差。


奈何韓國他就在東亞啊!


韓國北部是世界上第二大軍事力量俄羅斯,西部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東部是世界上第三大經濟體日本,韓國的地緣政治,是差的不能再差了。不是說韓國弱,把韓國丟到中東,妥妥的是世界一霸,但是就是因為在東亞地區,韓國龐大的軍事力量反而被人所忽視。


不是韓國弱,是周邊的國家太BUG了啊


以色列為什麼強?是因為建立在中東一票的弱雞的基礎之上的,以色列不過才800多萬人,這800多萬人不管怎麼能力高上天,斷然是不能和東亞這種級別的國家相抗衡的,不客氣的說,別說以色列,即便是把韓國放在中東,也是毫無疑問的中東一霸,然而韓國很憋屈,在眾多大國的擠壓下,儘管韓國國力一點都不弱,但是始終處於一種戰略防禦姿態,進攻?那是妄想了。


以色列放在東亞,那隻能成為弱雞一般的存在,韓國5000萬人口只能做到這樣,以色列人均GDP並沒有比韓國高到哪裡去,以色列憑藉的是美國的資金和技術支援,然而以色列能做到的最大極限,也不過如此了。


阿拉伯國家最大的問題在於內訌,然而這個問題在東亞地區完全不存在,東亞地區擁有世界上最惡劣的地緣政治環境----------沒有之一,對比東亞地區,歐洲地區簡直是“和平典範”了,沒有 一個國家能在資源上百分之百的壓倒其他國家,即便是歐盟霸主德國,在軍事上明顯落後於法國一等。


以色列如果搬到東亞,它將會是最小的,而且是最不引人矚目的國家,以色列之所以看起來強,是因為它在中東,而中東的國家普遍都屬於菜雞,看起來以色列好像就戰無不勝了。


但是別忘記了,以色列僅僅打敗過阿拉伯人,而東亞地區,很多國家都有和美軍直接作戰的經歷,俄羅斯人和美國冷戰,中國和美國的朝鮮戰爭,日本也在二戰時期和美軍打過,哪怕是東南亞的越南軍隊,都曾經讓美軍吃不了兜著走。


以色列如果在東亞或者東南亞,日子絕對不好過。


李建秋的世界


如果當初以色列在東南亞或者東亞地區建國,不要說能不能成為地區一霸,首先連建國的可能性基本都沒有。東南亞和東亞是兩個地理單元,分別找一處給以色列建國的備選地,先說簡單的。

【以色列的位置】

東亞地區。本地兩大政治勢力:大陸國家和島國日本,兩大外來政治勢力:美國和蘇聯。以色列建國時間是1948年,當時日本已經戰敗,美蘇開始冷戰,東亞大陸還在打仗。總體看,確實沒有適合以色列的選址,一方面,相對於以色列來說,東亞地區國家體量巨大(蒙古地廣人稀、但是屬於蘇聯陣營),稱霸的事基本不用考慮。另一方面,日本已經成為美國對抗蘇聯的橋頭堡,以色列在東亞地區建國的戰略意義大大降低。

【亞洲分區】

東南亞地區。當時有三大外來政治勢力:英國(英屬緬甸、馬來亞、新加坡、北婆羅洲),美國(美屬菲律賓),法國(法屬越南、老撾、柬埔寨)。另外兩個外來勢力發言權較小:荷蘭(荷屬東印度)、葡萄牙(葡屬東帝汶)。當地唯一獨立國家:泰國。以上6個政治勢力都屬於西方陣營。列強扶植以色列建國,不可能出於同情猶太人遭遇的原因,肯定摻雜自己地緣政治博弈的目的。地理上,東南亞地區可以分成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個地理單元,最具戰略價值的地點基本鎖定新加坡(大英帝國作為數百年曆史的殖民帝國眼光不會錯),但是,英國在這個遠東的戰略據點已經經營多年,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的族群結構已經形成,猶太人再加入,即便倫敦方面同意,操作難度也相當大。如果在其他地點選址,荒地有、荒島有、戰略價值無。

【以色列國土變化】

綜上,以色列在英屬巴勒斯坦地區選址建國,一方面能發揮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價值,另一方面,對手太弱(以色列建國後歷次中東戰爭打遍周邊阿拉伯國家無敵手),操作難度相對比較小。以色列綜合這些優勢,才能成為地區一霸。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在東南亞建國以色列還有一線生機,地區一霸基本等於做夢。在東亞建國,以色列連存在的可能性都沒有,至於地區一霸連夢都沒得做。

能欺負幾個中東國家,只是對手太弱,不是以色列太強。放眼世界,以色列也就能在中東、非洲作威作福了。

沒有西方支持,以色列打不過中東聯軍

我們要承認五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人頑強的戰鬥意志和以色列指揮官高明的指揮能力。但是這些都無法彌補他們和中東聯軍數量上的的差距。

以色列建國的時候只有64萬人口,3萬軍隊,到今天以色列也才800萬人口。人口不足已經徹底制約了以色列的戰爭潛力。


如果沒有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以色列的大力支持以及動不動拉偏架,中東聯軍耗都能把以色列活活耗死。以色列之所以能在中東待到現在,最大的功臣是美國。

在東南亞,以色列絕對打不過越南

東南亞只有一個國家能夠稱霸這就是越南,以色列想要稱霸必然和越南發生衝突,但是在越南眼裡以色列軍隊根本不夠看。

美國1965年親自參戰前後共投入了65萬的美軍,還有親美的南越政府的支持,就這樣美國以死傷5.8萬人的代價,灰溜溜的逃出來越南。越南的戰鬥意志和軍事實力可見有多強。


連中東聯軍都打的磕磕絆絆的以色列,有什麼資格能打贏越南。再加上東南亞的熱帶氣候,叢林、水網密佈。西方給以色列提供的先進裝備並不適合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

越南本身也有9200萬,現在人口800萬的以色列就是頭破血流也不會讓這個國家傷筋動骨。東南亞人口上億的國家就有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這兩個國家就是在弱,憑人口都能拖垮以色列。

東亞怪物房,以色列沒有生存空間

東亞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蒙古五個國家。因為蒙古是中俄的戰略緩衝區,以色列沒有可能染指這裡。

至於剩下的四個國家,以色列一個都打不過。另外三個以色列是絕對打不過的,朝鮮則是真的有核武器,以色列誰都得罪不起。以色列最驕傲的先進戰機F35,日本、韓國都有。中國還有兩款自己研發的隱形戰機。


讓以色列做夢,它都不敢夢到這個區域來。還稱霸?日本、韓國都沒有資格在東亞稱霸,以色列也配東亞稱霸?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猶太人曾經有在東北建國的計劃,但是該計劃最終流產了,猶太人在二戰結束之後在中東建國,不僅在各國的攻擊下堅持下來,領土面積甚至越來越大,如果以色列位於東亞和東南亞,還會成為小霸王嗎?


二戰前期,德國對待猶太人的態度一天不如一天,並且產生大規模排猶運動,猶太人再次產生獨立建國的想法,準備與日本人合作,在東北建國。東北地區資源豐富,土地肥沃,遠比中東沙漠好得多,而且日本人也支持猶太人。

截止1939年,超過10萬猶太人來到東北地區,他們懷著滿腔熱忱,但是最終卻發現,日本人只是想要猶太人的技術和資金,隨後遭到日本人的驅逐和迫害,而德國和蘇聯之間的關係緊張,切斷了歐洲猶太人進入東北的通道,建國計劃宣告失敗。



如果猶太人在東北建國,最終也必定被吞沒,中國、蘇聯和日本,任何一個國家的實力都碾壓猶太人,即使猶太人建國成功,也會成為內陸國,最終被困死。

如果能在東南亞建國,以色列仍然會成為霸主,東南亞地區沒有類似於中國、俄羅斯這樣的巨無霸國家,更多的是越南、泰國、老撾等中小型國家,它們的實力不如以色列。


1948年以色列建國,而此時大多數東亞和東南亞國家還沒有從二戰的破壞當中恢復元氣,只要以色列能夠在東南亞地區站穩腳跟,憑藉先進的技術和來自於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的援助,以色列仍然有能力成為霸主。

不過如果以色列位於東南亞,將不會得到美國的全力支持,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在東亞已經有日本和韓國兩大軍事基地,可以滿足美國控制東南亞的需要,因此沒有必要扶植以色列。

由於東南亞環境整體趨於穩定,所以以色列的軍費開支會有所下降,拿出更多的錢發展經濟和科技,以色列絕不會淪為落後國家。

以色列位於中東地區,由於遭到中東國家的排擠和孤立,因此以色列必須徹底投靠美國,成為美國最穩定可靠的盟友,因此給予以色列全力支持,包括武器裝備和技術、資金等,以色列能夠在中東屹立不倒,美國起到了關鍵作用。

猶太人重視教育,只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國土,就可以發展成為強國,至少也是經濟強國,如果教育和制度跟不上,怎麼發展都沒用。



視野新觀


題主的問題是:如果當初以色列在東南亞或者東亞地區建國,它能成為地區一霸嗎?

全世界的猶太人加一塊到現在也不到1500萬人口,就算是這些人口全都來到東亞也是當地的少數民族。

所以,很難成為一方的霸主。估計這樣人口規模的國家只能排在蒙古國前邊,位於倒數第二的位置。


但是,如果以色列在東南亞建國的話,別看他們人少,在當地也能混出個小有名頭,甚至比在中東地區混的還要好!

個人估計,如果以色列在東南亞地區建國,估計會成為當地軍事力量第一的國家。

做一個假設,直接把以色列目前的這個800人口的國家搬到東南亞地區。

以色列目前有800萬人口,GDP是3600多億美元,軍隊數量17萬,戰爭時期可以快速動員50萬人參戰。

(在以色列不僅大部分男性當過兵,女性也是一樣)

人口上,只有老撾、文萊、東帝汶和新加坡比以色列少。但是,論起經濟規模來,只有印度尼西亞和泰國超過了以色列,但泰國超過的也不多,也就多個三分之一,可泰國人口卻是以色列的9倍來的呢。

論起工業水平,東南亞一個能打的國家都沒有,現在也就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工業還可以。可惜,新加坡太小了,而馬來西亞只是比東南亞其他兄弟強,比以色列還差點意思。馬來西亞工業產值大約是1000億美元和以色列相當。不過,以色列的工業品可是以高科技產品為主,而馬來西亞大多是低端產品,從科技含量上不可同日而語。

例如,以色列有發達的化工廠、製藥廠、國防工業,尤其是國防工業極為發達,就連印度、越南等國家都從這裡購買了大量的武器裝備。據統計,以色列在2006年的時候武器出口份額曾經達到了世界的十分之一!

(以色列產的無人機)

而馬來西亞,主要產品是橡膠、棕櫚油等輕工業產品,高科技產品的出口乏善可陳,軍火工業就更不行了。

軍事實力方面,以色列目前有正規軍16萬,可以快速動員50萬人,所以在戰爭開始一週之內可以武裝66萬大軍。

東南亞地區的人口大國不少,但是爆兵能力卻比不上以色列。印尼總兵力30萬,總人口2.8億;菲律賓正規軍12萬,總人口1億;越南正規軍48萬,總人口0.96億;泰國兵力33萬,總人口0.7億;馬來西亞總兵力11萬,總人口0.3億;緬甸總兵力49萬,總人口0.55億;這幾個是人口比以色列多的國家軍隊概況,兩個國家兵比以色列都少,兵多的國家也不見得能打,因為沒錢、沒技術、沒工業,他們的武器不僅落後,武器大多數靠從海外購買。所以,打起仗來不說爆兵,現役軍人的武器能夠保證經得住消耗就不錯了。

(例如緬甸的坦克還以T-72為主)

所以,就算沒有美國幫助,以色列也不懼東南亞的這幫菜雞。

周邊局勢更是有利於以色列,這裡並沒有像中東地區一樣宗教信仰單一,當地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錯綜複雜,所以很難形成一股強大的軍事聯盟,以色列在東南亞地區一定會如魚得水。

而且,以色列在這裡可以找到一個盟友,那就是屬於儒家文化圈的新加坡。

新加坡國家小,人口少,文化和周邊國家也不一樣,所以這個國家擁有很強的危機意識,剛建國就和以色列建立了軍事合作,新加坡的軍事建設也完全是模仿以色列的模式。

(新加坡士兵)

假如以色列也位於東南亞地區,這兩個國家很可能結成攻守同盟,在東南亞地區形成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周圍的菜雞們就更不行了。


歷史風暴


關於這個問題,越南表示:一霸?不存在的!

1948年,在經歷了重重的磨難後,猶太人終於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國名以色列。

但幸福的日子只持續了一天,以色列就被周邊阿拉伯國家群起而攻之,史稱中東戰爭。而這樣的戰爭前後共進行了五次,雖然以色列越打越強,但曠日持久的戰爭還是讓交戰雙方的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都很心累。

那麼,以色列為何非要在巴勒斯坦建國?如果以色列在東亞或者東南亞地區建國,它還能存活下來併成為地區一霸嗎?靜夜史認為這當然不可能,因為以色列在東亞和東南亞建國,既沒有基礎,也沒有機遇。

這該如何理解呢?靜夜史認為:

1、東方雖大,但難容猶太小國

東南亞和東亞的面積加起來面積達1400多萬平方公里,但絕不意味著能夠容得下猶太人國家,哪怕這個國家很小。

今天的東亞和東南亞,幾乎都是佛教的勢力範圍,這個宗教雖然勸導民眾慈悲為懷,但卻在傳播進程中異常強勢,我國古代的“三武一宗滅佛”就是佛教與我國皇權激烈衝突的寫照,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反映了佛教與我國本土宗教道教的爭端。

而猶太人,信仰猶太教。

作為猶太人的信仰,猶太教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維繫著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確保了猶太人不會被世界各地的民族“同化”。而猶太教也使得猶太人幾乎不為世界任何宗教所容,他們在歐洲的遭遇就是明證。

今天的東亞,雖然伊斯蘭教隨著民族融合影響了我國西北地區,但終歸不是佛教的對手,特別是經歷了清末陝甘回亂的動亂,伊斯蘭教在我國遭遇了巨大挫折,因此直到今天,東亞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仍然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天下。

數千年以來,東亞和東南亞都是我國的朝貢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受中原王朝影響,這些地區對佛教以外的宗教相當牴觸,所以基督教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傳播步履維艱。

而猶太教和基督教同宗同源,這就決定了猶太教必然難以在東方生存下去。雖然我國在抗戰時期前後接納了4萬多猶太難民,但並不意味著猶太人在古老的東方有適宜的生存空間。

而東亞和東南亞,自古以來就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猶太人想要在這裡立足,需要的是大量的人口。而直到今天,全球的猶太人總數也不過1600萬,想要在動輒上億甚至上十億的東方國家中間建國,即使猶太人很能打,背後的靠山美國很給力,最後也註定要被吞噬。

2、我兔雖慈,但拒絕出頭之鳥

猶太人建國的最好時機是二戰後的1945年,此時的東亞和東南亞百廢待興,美國幾乎主導了這一地區,如果猶太人願意,以色列分分鐘屹立於東方的土地上。

但經過爭分奪秒的籌備,以色列1948年5月14日才建立,彼時的東亞已經明確了美蘇對峙的陣營,且我國的解放戰爭已經逐漸明朗,我國即將告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屈辱時代。

以色列即便做好了做美國附庸的準備,也已經錯過了在東方建國的最好時機。

今天的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在中東戰爭中存活下來並越打越強,歸根結底是因為對手太菜,自己後臺太硬,以色列周邊,根本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強國。雖然土耳其很有野心,但上帝也附贈了他們二哈的智商。

反觀東亞地區,且不說開始走向復興的我國,單說被美國徹底打殘的日本,面對以色列時就表示毫無壓力,而且日本在二戰後的後臺也是美國,在面對中蘇這兩個巨大威脅時,對美國而言被打服的日本明顯比精明的猶太人更好控制。

再者,自1949年開始,雖然蘇聯和美國的影響無處不在,但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最強實力就只剩下一個,而這個國家雖然對周邊小國抗擊帝國主義的正義戰爭進行了大力支持,但當自身周邊安全受到威脅時,這個國家會毫不猶豫予以扼殺,以自衛的名義。

所以,除非以色列選擇在遠離東亞和東南亞大陸的馬來群島上建國,而這又意味著以色列戰略地位的下降,失去美國的傾力扶持,如此反而無法做大做強。

所以不要說成為一霸,單說能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生存下來就難於登天。

20世紀30年代,日本人曾推出一個“河豚”計劃,宣稱幫助猶太人在我國東北地區建國,但事實證明這只是日本覬覦猶太人資本的手段,而這也說明了,自古以來東亞地區的勢力就遠比中東強大,根本就沒有猶太人發揮的空間。

相比之下,動盪不安的中東反而是最安全和建國難度最小的。於是自19世紀下半葉開始,猶太人不斷髮起回遷巴勒斯坦的浪潮,並最終在美國的支持下於巴勒斯坦成功建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決定一個國家發達程度有三個因素,第一就是地緣,良好的交通,優越的環境讓發展事半功倍,第二就是人種素質,高智商的人民非常有利於建設和創造,第三就是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先進的價值觀可以凝聚國民,提高效率,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猶太裔諾貝爾科學獎人數眾多,同時猶太人同樣接受普世價值,實行民主制度,那麼可以說只要給猶太人一塊地方,肯定會搞的有聲有色,以色列不管是自然環境還是安全環境都不好,然而以色列卻是一個發達國家,地區小霸王,在中東想轟炸誰就轟炸誰,

那麼猶太人在東亞和東南亞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

在東亞,以色列同樣會成為發達國家,而且會更富裕,因為東亞與西歐,北美是這個世界上最發達的三個地區,同時社會穩定,以色列是如魚得水,盡情施展才華,不過以色列不會成為小霸王,因為其他東亞國家同樣聰明,

在東南亞,以色列會與中東類似的情況,既發達又是地區小霸王,不過這個小霸王只是潛在的,一般不會打仗,這一點拿新加坡說事就行,新加坡以華人為主,是個城市國家,發達程度傲視群雄,如果新加坡也擴展到以色列的幾萬平方公里,是妥妥的東南亞霸主,而猶太人的智商與華人不相上下,必然會上演同樣一幕,


萬事皆空70


以色列於1948年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儘管《聖經》上說巴勒斯坦是流著奶和蜜的地方,但實際上這裡更多的只是沙漠和荒原,以色列的立國環境不可謂不惡劣,但猶太人就是在這樣一片貧瘠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一個發達富裕的國家,可見以色列國民的素質和創造力都是很高的。
(以色列地圖)


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自然條件和氣候環境整體都比巴勒斯坦地區好不少,所以如果以色列能夠在東亞或者東南亞的某個地方獲得一片跟巴勒斯坦地區面積差不多的土地,那它肯定也能夠成為一個比較發達富裕的國家,只是以色列在這些地區建國未必能夠成為這一地區的小霸王。以色列稱霸東南亞或許還有可能,但它在東亞地區則只能算是一個弱小的國家,畢竟東亞地區的韓國、日本和中國對於以色列而言都是巨無霸。

以色列之所以能夠成為中東地區的小霸王,這也是因為中東地區的國家普遍都保守落後,儘管阿拉伯人對猶太人的敵視情緒很嚴重,但是如果沒有強大的軍力作為支撐,它們也還是不能拿以色列怎麼樣。當然,以色列軍力的強大一定程度上也是被那些阿拉伯國家給逼出來的,因為自己的地緣政治環境糟糕,所以以色列唯有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才能夠自保,否則它從一開始就可能已經被扼殺在襁褓當中。
(以色列軍隊)


中東地區跟以色列交過手的國家也就數埃及的體量和軍事實力最強大,當然埃及就算是放在東南亞地區也算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東南亞地區由於戰火比較少,各國很少參與實際的戰爭,所以它們的整體軍事實力並不是特別強,至少目前東南亞地區還沒有哪個國家的軍事實力能夠超過以色列。以色列雖小,但是它在東南亞做一個小霸王應該問題不大。

不過東亞地區的情況跟東南亞就大不相同了,首先東亞各國的體量都很大,中國的人口總量接近14億,領土面積超過960萬平方公里,以色列在這樣龐大的國家面前實在是顯得太弱小,更別說稱霸的事情。另外日本的軍隊規模雖然只有23萬,但是它經濟發達,軍費支出是以色列的數倍,並且日本擁有可怕的戰爭潛力,以色列自然是無法挑戰日本。實際上即便是韓國的軍事實力也要比以色列強很多,所以以色列在東亞地區當小霸王是不可能的事情。
(日本自衛隊)


當然,對於以色列人來說,當不當地區小霸王其實並不重要,猶太人只是想要維護自己國家生存的權利,他們要保護自己民族僅有的一個家園,由於被強敵包圍,所以以色列必須強大。如果當初以色列在另一個比較和平的地方建國,由於不用面臨太大的安全壓力,以色列的軍事實力或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強大。戰爭從來都不是目的,戰爭只是以色列人保衛自己國家的最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