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葱种出大产业

红葱是一种耐干旱的沙生植物,缺水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田老庄乡套塘村位于同心县东部干旱带,这里干旱缺水,全年气温较县城低5摄氏度左右,是一个真正靠天吃饭的地方,套塘村的大部分耕地都属于沙化土壤,正适合于红葱的生长,这里是全县红葱的主要产区。

44岁的马树荣是同心县田老庄乡套塘村的红葱种植大户。近年来,马树荣积极探索红葱种植技术,将种植经验传授给乡亲们,成立了红葱种植合作社,带动更多的群众通过种植红葱找到了一条致富增收的好路子。

小红葱种出大产业

市面上,村里种植的鸡大腿红葱是最抢手的,价格稍微高一些。马树荣是套塘村最早开始规模种植红葱的人,这些年,靠种植红葱,一家人的日子发生了大变化。在他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靠种植红葱增加收入,红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9年,套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850元,增加到目前的7500元。

为方便村民晾晒和储藏红葱,马树荣带领合作社成员自筹资金,2019年5月,在村上建设了300平米的储藏室和10000平米的晾晒场,这样村民就可以把自己秋季卖不完的红葱集中储藏起来,进行反季节销售,增加收入。

小红葱种出大产业

品牌就是发展的底气,为了将本村的红葱产业做大做强,2018年,在村两委的扶持和协助下,马树荣带头成立了同心县润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就地吸纳劳动力,不断的扩大红葱种植规模,引进全新品种提高红葱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了红葱种植效益。

今年在疫情防控期间,马树荣带头办理了绿色通行证,为全村的老百姓出售红葱30000斤,在他的带动下,全村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日子逐渐富裕起来了。2020年,套塘村将着力规划“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小流域综合治理,为群众推整土地,进一步扩大红葱种植面积、进一步拓宽市场,为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