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宝黛真爱,为何宝玉从未在家长面前提及非黛不娶?

元元的天下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并非真爱,不但不是真爱,而且是根本不爱。

一、贾宝玉不爱林黛玉

实例1:

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黛玉中暑。贾宝玉不时来骚扰。不但不让她静养,而且趁机以黛玉说错话为借口,故意和她吵架。直气的黛玉浑身颤抖、吓得战战兢兢,把吃过的药一口一口的都吐了出来。

世间有哪个神经病会趁着自己的爱人生病时与他大吵?还摔砸与性命有关的东西?

如果你是女孩子,有一个男人这样对你,你会觉得他爱你吗?如果你是男人,有一个这样的男人“爱”你妹妹或你女儿,你能保证自己不会把他揍死?


实例2:

晴雯死后,贾宝玉总希望让林黛玉与晴雯合二为一:

首先,贾宝玉把去吊唁晴雯说成去看黛玉;其次,贾宝玉在读完《芙蓉女儿诔》之后,直接对黛玉说你俩“亲厚”,诱导黛玉的悲伤情绪(实际上林黛玉与晴雯一点都不亲厚)。

最残忍的是,贾宝玉给晴雯写祭文,竟然照着黛玉的样子去写:

眉黛烟青,昨犹我画;指环玉冷,今倩谁温?

这句里竟然有黛玉的名字!

芳名未泯,檐前鹦鹉犹呼;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

这一句里面不但有黛玉的鹦鹉,而且直接诅咒黛玉将要死了!

贾宝玉怎么会爱林黛玉呢?这分明是想杀死黛玉呀!


二、林黛玉不爱贾宝玉

宝黛初会,贾宝玉给黛玉留下了油嘴滑舌、暴躁易怒的印象,所以林黛玉不可能对贾宝玉一见钟情。

在一起生活之后,因为贾宝玉不断地欺负黛玉,黛玉越来越看清了他的真面目,那就是贾宝玉是一个又坏又傻的白痴加神经病。

实例1:

贾宝玉把《西厢记》带到林黛玉面前,告诉林黛玉:“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但是又故意的藏了一下,用来推卸责任(坏)。意思是可不是我让你看的呀,是你非得找着要看的呀!

林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给我瞧,好多着呢。”

这哪里是妹妹说哥哥?分明是一位老姐在说小弟弟。“好多着呢”,这是人们哄傻子的时候常说的一句话。

随着黛玉渐渐长大,他对贾宝玉越来越失望。


实例2:

清虚观打醮之后的五月初六,史湘云来贾府。贾宝玉因要去会见贾雨村,而追上了林黛玉(贾宝玉倒三、混乱)。

贾宝玉抬手要替林黛玉擦泪,林黛玉赶忙后退,责备他“要死”。

贾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到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可怎么样呢?”

这时候贾宝玉急得一脸汗,筋都爆起来了。(怕黛玉向他要金麒麟,因为他曾说过金麒麟是为黛玉留着的)

一般的正常人这时候都会说,“金麒麟我是要送给你的呀!”但是贾宝玉不会说,因为他不会送给林黛玉,因为他原本就是要留着金麒麟来气黛玉的。

林黛玉此时已经看透他了,又是给他擦汗,又是给他陪笑,赶忙哄他,“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

实际上,还是像哄傻子一样哄贾宝玉。


贾宝玉之所以不向家长提出非林黛玉不娶,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爱林黛玉。

大家请看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一回,宝玉只要求不让林黛玉走,并不提出要娶林黛玉。他在紫鹃面前信誓旦旦,说什么活着一处活着死的时候一处死,也并不一定是要紫鹃做他的姨娘,做他的丫鬟或者不出贾府都是在一处!

贾宝玉当然也是懦弱的,但是即便再懦弱,如果他真心喜欢林黛玉,即便是说秃噜嘴的时候,他还是会说一句要娶林妹妹的。他之所以从不要求娶林黛玉为妻,主要是因为不爱。

贾宝玉不但不爱林黛玉,实际上他谁也不爱。


十点书妆



薛蟠对林姑娘一见倾心想娶黛玉,薛姨妈和宝钗都知道,但薛姨妈并不认可。

薛蟠中意夏金桂二人两厢情愿,薛夏两家母亲也乐意,“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也就成了。
宝黛二人都从来没有向贾母表示过个人意愿,为什么呢?

个人以为:首先就是“金玉初识”抢占了先机,或者说是因为宝钗的到来和“金玉良缘”在贾府中的影响逐步形成,催生出了“宝黛爱情”。可以说“宝黛爱情”从萌芽开始就处在了“一年三百六十五,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了,先是王夫人薛姨妈姐妹、之后甚至元妃都很可能有意的“金玉”,然后是贾母暗示的“金麒麟”,再后来是贾母独宠详问“八字”薛家小妹宝琴,让“宝黛爱情”一直处于逆境之中。如果宝黛二人向贾母明确提出“木石姻缘”的愿望,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吧!

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宝玉七、八岁、黛玉五、六岁两小无猜,何来爱情?

第五回、薛宝钗初进贾府十二、三岁的青春少女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实力碾压心高气傲的九、十岁女童林黛玉。

第五回、贾宝玉十岁、十一岁年纪初入青春期,与侄儿媳妇儿秦可卿“梦中云雨情”和贴身丫鬟袭人姐姐“初试云雨情”经历了异性之间的性启蒙。

第七回、贾宝玉与秦钟一见倾心,同窗共读、同床共枕基友情深,经历了同性之间的性启蒙。

第八回、十一岁青春少男宝玉和十三岁青春少女宝钗“金玉初识”,宝钗身上的“冷香丸”异香扑鼻而来,宝玉闻香要讨“冷香丸”吃,十岁女童黛玉吃醋含酸,此时宝玉“见了姐姐,忘了妹妹。”。

第二十回、秦可卿秦钟姐弟先后去世,黛玉丧父扬州归来,婷婷玉立林家妹妹初长成。十二岁少女林妹妹情绵绵玉生香,黛玉的青春女性魅力“香玉”之香终于吸引了宝玉。

第二十二回、 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黛玉又是当众吃醋。

第二十三回、宝黛“共读西厢”初定情,“宝黛爱情”在第八回”金玉初识”三年多之后才有了雏型。

第二十五回、宝黛“共读西厢”几天之后,凤姐调侃黛玉“吃茶”,宝玉凤姐立即被魔魇了。凤姐宝玉生命垂危,“双仙”来到贾府持颂“通灵宝玉”显灵救命。

第二十七回、凤姐宝玉刚刚康复几天,晴雯不给黛玉开门,黛玉悲作《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五、风霜刀剑严相逼。”、“三月香巢已筑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感受到自己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孤立无助,黛玉为刚刚萌芽的“宝黛爱情”而焦虑不安。

第二十八回、黛玉悲作《葬花吟》元妃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贾府的“四个女孩儿”黛玉和三春姐妹次一等。黛玉向宝玉抱怨说自己没有“什么金什么玉的”是“草木人儿”。

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后,贾母为宝玉指出“金麒麟”,黛玉当场失态。之后宝玉摔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贾母说“不是冤家不聚头”。
第三十回、宝黛和好,宝黛遭宝钗讥讽“负荆请罪”。

第三十二回、黛玉为了“金麒麟”吃醋,宝玉“诉肺腑”说“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挨着。”

第三十四回、宝玉“诉肺腑”才两三个小时之后就挨打了。宝玉让晴雯送旧帕子给黛玉,收到“定情信物”黛玉作《题帕三绝》,“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焉得不伤悲。”,此时“宝黛爱情”终于确立了。

第三十五回、黛玉作《题帕三绝》后第二天,贾母在怡红院中与宝钗互赞,并且帮宝玉求宝钗“叫莺儿来给宝玉打络子”,宝钗配金线络上了“通灵宝玉”。

在第三十五回之后,不管是贾母还是凤姐都再没有了关于宝黛二人兄妹关系之外的任何说法。

从“金玉初识”到元妃赐下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的三年多时间里,随着“金玉良缘”的逐渐推进的步伐,催生出了“宝黛爱情”,两小无猜的表兄妹宝玉和黛玉成大了,宝黛“共读西厢”十四岁的少年“老司机”宝玉和十二岁的纯真少女黛玉之间有了小儿女“私情”。

宝黛二人农历三月“共读西厢”,两个月之后端午节刚过宝玉赠旧帕子、黛玉作《题帕三绝》“宝黛爱情”有了定情信物正式确立,第二天贾母便在怡红院中夸赞“我们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都比不上宝丫头”。

半年多之后,贾母先详问宝琴八字、后“掰谎”痛斥“私情”为“贼情”。然后黛玉病了、紫鹃为了“宝黛爱情”试玉,宝玉发痴病了。薛姨妈同情宝黛“苦恋”在潇湘馆放风愿意为“宝黛姻缘”保媒,然而直到前八十回结束贾母凤姐等都再没有了关于“宝黛姻缘”的任何表示。

部分读者认为贾母是力挺“木石前盟”到底的,可是认真阅读原著后会发现宝黛二人对于贾母能否支持“木石前盟”是根本没有信心的。

第三十二回、黛玉本人就想得很明白“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可见在黛玉内心第二十五回凤姐曾经说过的“吃茶”不过是调侃,在第三十五回贾母当众夸赞过宝钗之后,连凤姐的调侃也变成了想要为宝琴做媒了。而之前贾母在第二十九回唯一说了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连黛玉本人也并没有对贾母能否为“木石”主张有任何信心。

在第三十五回贾母赞了“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之后,贾母更是详问宝琴八字,接下来又“掰谎”痛斥“私情”,然后就是王夫人请宝钗协理大观园。“金玉”与“木石”正如黛玉在第二十八回元妃赐下端午节礼后所说的“我没这么大福气禁受,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草木人儿罢了!”。

事实上“木石”在贾府从来都没有正式进入过“宝二奶奶”的候选人范围,贾母表态明示和暗示过的两个“宝二奶奶”候选人是“金麒麟”史湘云和薛家小妹宝琴。第三十二回黛玉因为“金麒麟”醋意十足“他不会说话,就配带金麒麟了。”,可见黛玉对贾母向宝玉指出“金麒麟”而自己“无人为我主张”的焦虑心态。

如果真的有贾母替“木石”主张,黛玉又何至于湘云都已经有人家相看了,还要怀疑宝玉会因为“金麒麟”可能与湘云做出“不才之事”呢?

第三十二回宝玉对着黛玉诉肺肺腑“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这分明就是因为“木石”是大逆不道的“儿女私情”见不得光的呀!第三十六回宝玉说“金玉”和“木石”也是在梦里说的“什么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在现实中第五十七回宝玉因为“紫鹃试玉发了痴病时都没有说出“木石姻缘”的话来呀!可见“木石前盟”这样见不得光被黛玉称为“无人替我主张”的“儿女私情”,宝玉在发痴病的情况下都能控制住自己不要说出来呀!

如果真有贾母力挺“木石姻缘”,宝玉又何至于真的这样“挨着”挨出痴病来都不敢讲出口呢?


阿丹151014015


提过的,只是作者没有明说,所以大家都没意识到。

宝玉开始不提是因为没必要,根据二十五回的书中批语,早期在贾府中人人都知道宝黛未来会结婚,两人就是一对准未婚夫妻,只等大了就完婚了,水到渠成,现在年龄尚小,急切的表白既无意义,又会被质疑二人的人品,自然不会跟长辈提及。我把批语截图放在下面,可以看一看。

后期提了自然是因为有了变故了,长辈们不再支持二人,这时逼着黛玉和宝玉都各自表明了一次立场。

由于黛玉的那一次争议颇多,我们就先说宝玉这次。这一次发生在元宵家宴之后,黛玉又病了,宝玉探视,紫鹃跟宝玉说林姑娘要回苏州嫁人,然后宝玉得了急病,忽然失心疯。当时他当着贾母王夫人明确表示,谁都不能接走黛玉,凡接林妹妹的都打出去。这个就已经很直白了,林妹妹永远不可以离开贾家,那她的身份只能是做宝二奶奶。因为宝玉不可能明说,我喜欢林妹妹,求求老祖宗让我们结婚吧,这种方式基本就是废,还败坏了两人的名声,就是现在恋爱自由的时代,赶上家长不同意,你用这方法也几乎没用,这是最软弱的一种方式。所以你看宝玉他一上来就拼命了,直接就把贾母王夫人给打懵了,贾母吓得立即表态,谁都不接黛玉,接的都打出去。

那么前文也说了,宝玉黛玉原本是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舆论支持的,她们基本不用操心,静等长辈给她们定亲就行了,为什么忽然这么激进,先是黛玉要回苏州,以退为进逼宝玉表态,然后宝玉又用了近乎自残的方式予以响应,是什么让她们二人感到恐慌。那么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紫鹃,她在服侍宝玉的最后一夜给出了答案,

紫鹃笑道:“果真的不依?只怕是嘴里的话。你如今也大了,连亲也定下了,过二三年再娶了亲,你眼睛里还有谁了!”宝玉听了,又惊问:“谁定了亲?定了谁?”紫鹃笑道:“年里我就听见老太太说要定了琴姑娘呢,不然,那么疼他?”

这就是最根上的原因,老太太看重宝琴,甚至要求聘宝琴,黛玉慌了,黛玉紫鹃都没底了,摸不清老太太的心思,其实在宝玉这次反击之前黛玉也有一次,就是在元宵家宴,但是失败了,随即黛玉就病倒了。所以你看宝玉之前说,你都是因为不放心的缘故弄了一身的病,和尚说要想病好就不要见外姓亲友,我们一直以为指的是宝玉,以为不见宝玉不动情就不会死,其实不是,宝玉是拼了命保护黛玉的,让黛玉放心的,黛玉还给宝玉的泪不是因为宝玉三心二意,辜负了黛玉而流的,而是为了二人痴心不改却终不能嫁给宝玉才流的。谁不让她放心呢,谁不让她嫁宝玉呢,是外姓亲友。



蓝铃花般的火苗


这个问题大概要分几个方面来谈。

从社会道德礼仪来说,宝玉不能轻易跟父母说自己要娶黛玉。在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私情是被视为绝对不可接受的。所以黛玉连收到宝玉赠怕都要觉得可怕,要是私情被家长知道,黛玉就只有寻死了。

有人说薛蟠就可以跟母亲说自己想娶谁,可是薛蟠情况不同,薛家是商人,不是世家大族官宦人家,并且薛蟠父亲去世了,他自己是一家之主。

宝玉是自己经济还没有独立,学业无成,他拿什么去跟父母谈条件?我们看到薛蟠十六岁已经娶了香菱为妾,贾珍十六七也有了贾蓉,而宝玉,直到八十回时也十七岁了,却连给袭人转正都不行,因为他事业学业都不行。

从当时情形来说,宝玉也觉得没必要去说。凤姐曾开玩笑说黛玉要给贾家做媳妇,兴儿也说宝黛将来是一对儿,可见上下舆论如此。

宝玉自己觉得白胖膀子长在黛玉身上自己是有福摸的,说明他自信将来黛玉必定是他的,他又曾有黛玉袭人这俩人是可以同死同归的念头,说明他心里觉得黛妻袭妾是将来板上钉钉的事。

既然如此,何必非要说出来呢?说出来早了,他就得被搬出大观园。因为未婚夫妻是不能见面的。

从个人品性上说,宝玉也不会说。因为宝玉虽然爱黛玉,却并不渴望结婚。通常人们结婚只是为了满足爱人厮守和生理需要,宝玉的生理需要有袭人碧痕等丫鬟,而黛玉又住那么近,基本上可以朝夕相处,何必非要结婚呢?

况且宝玉最爱的生活不是与黛玉的婚姻,而是与众多姐妹丫鬟共处大观园。一旦结婚,作为成年男子,他就只能见到黛玉及各自的丫鬟,像宝钗岫烟妙玉宝琴李纨香菱等人及其丫鬟就都不能见到了,这对宝玉来讲是不可承受的打击。

他当然知道姐妹们最终都得一个个嫁出去,但是他希望自己是最后结婚的一个,这样,当人家都一个个嫁掉了,剩下黛玉了,他才能死心结婚。

再有就是,宝玉在心底是抗拒结婚的,因为结婚了就是成年,需要承担家庭义务,需要去谋生和应酬,需要生儿育女,平衡妻妾,这些都让他觉得麻烦。他只想享受,不想承担责任。希望在童年状态越久越好,所以他也有点故意拖延结婚的意思。

如果宝玉也像贾珠那样十四岁进学,他十六七的时候就可以娶黛玉了!黛玉的《秋窗风雨夕》《桃花行》恐怕都没机会写了。

可是宝玉的无能和不作为导致了夜长梦多,日久生变,黛玉的健康也被消耗掉了。最后俩人天人永隔。

只能说,根本原因还是宝玉不那么爱黛玉,他更爱自己。在爱情中,他不肯作出真正的努力和付出。



凭栏翠袖


如果宝玉和王夫人提出要娶黛玉,王夫人不打死宝玉,也会堵死宝玉娶黛玉的路。

封建社会里两个少男少女互生情愫,私定终身,这是为社会所不容的,是不道德的。为什么大观园里的孩子不能读《西厢记》,就是因为崔莺莺和张生私定终身,会把少爷和小姐教坏了。

宝钗为什么让黛玉跪下,要审问她,就是因为宝钗抓住了黛玉读禁书的小辫子。黛玉之所以改变了对宝钗的看法,就是因为宝钗拿到黛玉的把柄后没有告发,所以黛玉认为宝钗是一个好姐姐,以前自己误会她了。

父母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订婚,但是不允许他们自由恋爱。

王夫人赶走晴雯后向贾母汇报,贾母敏锐的感觉到王夫人嫌了黛玉,怕宝玉和黛玉有除了兄妹之情外的男女私情。所以贾母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的,只他这种和丫头们好,却是难懂。我为此也耽心,每每的冷眼查看他。只和丫头们闹,必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所以爱亲近她们。既细细查试,究竟不是为此。岂不奇怪!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

贾母的话明显是为宝玉辩解,宝玉和丫头们闹着玩,和她们亲近不是因为他懂了男女之事,而是单纯的友谊,想必宝玉的前世是女孩子!宝玉最亲近的女孩子是黛玉,贾母告诉王夫人,宝玉和黛玉亲近,没有男女之事,只是兄妹之情,你不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连贾母都不敢承认宝玉和黛玉有情,宝玉更不敢承认了。

宝玉没有向长辈提出娶黛玉,不是他懦弱,而是他要维护林妹妹的名声。


润杨的红楼笔记


那是个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时代,男女别说不经父母成婚了,就连不经媒人成婚都不被世俗的主流社会所承认,这在古代婚嫁制度中有材料可以找到。

宝玉爱黛玉不假,至于找谁和他婚配,却由不得他,大家族的婚嫁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首先要门当户对。宝玉是宁荣两府实际掌权人贾母的心肝肉,金贵得不的了。而贾家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首。黛玉只是个寄人篱下的孤儿,条件不对等啊。

另一个就是一个八字相合的问题,从贾母到贾政其实就想给宝玉找个八字相合的,宝黛肯定不行,贾老太太其实也考虑过,可能也找人合过八字,一个金气重,一个木气旺,金木相克不成婚。这才综合考虑选择了既是四大家族,又与宝玉八字相合的薛宝钗。

贾宝玉薛宝钗,中心字宝字相同,贾宝玉林黛玉,第三字玉相同,宝在先玉在后,曹公在起名时已作了暗示。大家族之宝只能和大家族之宝婚配。


易知周


应该是提了,但曲折,贾母说二玉是前世怨家,怨家二字的含义人尽皆知的,凤姐说,二玉已经扣了扣了。这含义也十分明确。二玉的事,贾府上下尽人皆知。

贾琏的小厮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宝玉和尤三姐)。只是他(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朵朵佬爷


宝哥哥姐姐妹妹太多了,他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曹雪芹在那封建男权社会居然能如此看重女性实属那个时代异类,所以宝玉也是如此,他怜惜身边每一位女子,花袭人、晴雯、碧痕、秋纹、麝月、金钏、鸳鸯、尤家二姐三姐、平儿觉得哪一个都是好的,宝钗姐姐、湘云妹妹喜欢的太多都顾不过来,起始大家都小在一起只是打闹并没有多想,后渐渐通了人事才和袭人试云雨。

宝玉年长时一直未与王夫人提及黛玉一事,估计他认为贾母及王夫人都是知晓宝黛两小无猜心意相投之事,另外宝玉心思单纯也没往宝姐姐处想,一心只想以后只娶林妹妹。

宝黛虽性格不同,但是他俩有共同价值观,宝玉不喜从官从政,向往无拘无束、自由浪漫的生活,恰恰黛玉清冷孤傲也不喜官场丑态,他们精神完全契合,宝玉视黛玉为红颜知己。曹雪芹笔下向往的理想爱情,精神伴侣。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也不枉对黛玉好了一场,黛玉一生只为他一人喜悲,世间本无物,何处惹尘埃。







梅吉3882174592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些奇怪,是看古装言情剧看多了才问出来的吗?

在我的概念里,那个年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鲜有年轻人自己作主的。像贾府那样的大家族,就更是如此了。大户人家尤其讲究道德礼仪,年轻人自己选择配偶是不合规矩的,哪怕是在长辈面前主动提出来也不合适,除非是长辈询问。

以女性为例,现在不是有个搞笑段子吗?男方提亲,女方如果满意,就会说“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作主”,如果不满意,就会说“女儿还想多孝敬父母两年”,可见,即使对方是自己的意中人,女孩子也是要托词父母作主,自己“同意”,而不能直接说自己喜欢的,这才是合乎规矩和礼节的。

那么男生呢?男生照理应该主动一点没错。但在我的理解里,所谓主动也就是对长辈的决定有更深的参与。比如在开明的家庭,可能男孩本人拥有最终的决定权,或者在父母一开始计划婚事时男孩就参与,提出自己的意见。总之,父母作主这个程序是少不了的。在程序上,父母才是最终决策者。

所以,正常情况下,在年轻人的终身大事被长辈提上议事日程之前,年轻人是不会跟长辈讨论这个事情的。毕竟在古代,尤其是大户人家,一般没有婚前自由恋爱这回事。年轻人的结婚对象都由长辈挑选,提亲时“默认”双方都是首次协商缔结连理的可能性,而不是“默认”双方已经是一对,走走程序而已。

这跟现在社会,男女青年先确定了关系,然后才见家长,完全不一样。在古代如果这么做,家长会懵掉的:我做长辈的还没给你选对象,你自己先定了,几个意思?私相授受?有伤风化的啊。——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开明也就算了,都年轻过的,理解嘛。如果是死脑筋的呢,说不定本来还满意对方的,这下也不能同意了,有碍“名声”啊。

因此,古时年轻人如果要在婚前向长辈透露自己有心上人,那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因为这种行为在以前属于不当行为,弄不好还会把本来可能缔结的姻缘搅黄了。要不然,古代那些男女青年为了爱情私奔的戏码为什么会成为佳话?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件彰显勇气的事。

也有幸运的,碰上开明的家长,同意了孩子自己的选择,那就皆大欢喜。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少,毕竟古往今来,家长还是爱孩子的多,许多寻常人家也不必像大户人家那样死守礼法,人际交往会更自由和自然一些。但即便如此,家长同意之后,在公开层面,也还是要操作成“家长作主”的形式,有点类似于今天怎么都得领张证才叫合法。

说了这么多,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宝玉不在家长面前提及非黛不娶了。

一是没想到,二是没必要。

宝黛是真爱,这个没有疑问。但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恋爱是不符合当时社会的礼仪规范的。这就是为什么宝玉情不自禁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时,黛玉会说宝玉欺负她;当宝玉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时,黛玉干脆被气哭了;当宝玉饮了黛玉手中的酒时,会引来贾母“掰谎”掩饰,拼命说自己家不会出现这种才子佳人私相授受的事情。——婚前恋爱,在当时的社会是个禁忌,宝黛再怎么互相倾心,也不能公开承认自己在恋爱。爱护他们的贾母再怎么看出端倪,也不能承认他们是在恋爱。

既然不能承认有恋爱这回事,又何谈在家长面前提及非黛不娶?

那么,宝玉不向家长表达自己的决心,会不会影响他和黛玉的婚事呢?

从结果来看,宝玉娶了宝钗而不是黛玉,但我不认为这是因为他没有向家长表达非黛不娶的决心的缘故。相反,如上所述,宝玉如果说了,恐怕他和黛玉的婚事就更加无望。因为黛玉会背上和宝玉私相授受,“带坏宝玉”的罪名,这是王夫人最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宝玉没有说,是因为他压根没意识到他和黛玉的婚事会有阻碍。

贾府的最高领导是贾母,贾母最疼的两个孙辈是宝玉和黛玉,这在贾府几乎众人皆知。

就连贾琏的小厮都会说,宝玉将来的那一位早就定了,肯定是林姑娘,只不过现在还小,没现形迹,过两年贾母一开口,这事就准了。

一个小厮都这么认为,宝玉本人更是理所当然地觉得,将来家里的大人一定会作主,让自己娶了黛玉。看看第六十二回黛玉和宝玉闲聊,说自己闲时算一算,就知道贾府出的多进的少,如果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而宝玉的反应是“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就知道,宝玉平时毫无危机意识,不但意识不到家里的经济状况有问题,也意识不到自己和黛玉的姻缘并非自己以为的那么笃定。在他的概念里,他和黛玉是“咱们两个人”,默认的一对儿啊。他自己这么以为,他也以为别人这么以为。

所以,既然这桩婚事确定无疑,何必节外生枝跑去家长面前诉说非黛不娶,让大家都尴尬呢?

大不了,当家长提出的婚姻对象并非黛玉时,再来表明心迹也不迟啊。

实际上宝玉的心迹已经通过和黛玉口角摔玉、梦中大叫不认金玉良姻只认木石前盟、被紫鹃一通说辞吓出疯病等等行为表露无遗,效果也跟直接对家长说非黛不娶差不多了,要不然,通行本续书里,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安排一出调包计,还得趁宝玉病得昏昏沉沉认不清人才能成功让他娶了宝钗?可见家长们也是非常明白宝玉的心迹啊。

宝玉不是懦弱,他只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有人说整个贾府都在反对宝玉和黛玉的结合,但是贾母却支持他们,对此你怎么看?》——关于贾府对宝黛姻缘的认知

《宝玉为林黛玉饮一杯酒,算是失礼吗?》——关于宝黛爱情对宝黛姻缘的阻碍

《王夫人为什么撵走晴雯?》——关于王夫人对黛玉的厌恶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此问是以今天的视角来衡量古人了,中国在结束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后,一个最大的进步就是人的觉醒,独立的人的意识,充许表达自己了,可惜的是,《红楼梦》的时代完全不是这样的,个人的婚姻是完全受宗法制度制约的,自己不但没有选择的权力,连过问的权力都没有,尊从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相当于今天办理结婚证明,不经过这个,根本就是与全社会为敌。

让贾宝玉公开灼自由恋爱、自己选择伴侣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就算曹雪芹思想再超前,也还有时代的局限性。尤二姐算是自由恋爱的,可是看她的结局,以及曹雪芹左一个拖油瓶、右一个没品行的评价她就明白了。这注定了,曹雪芹的代言人贾宝玉,无论他多么的爱黛玉,不论他多么排斥金玉良缘,他都不可能直接去表达、去要求,那怕在最疼爱他的祖母面前。


不直接表达不代表没表达,作者让宝玉用了多种方式表达自已只要木石姻缘和坚决反对金玉良缘的态度,摔玉砸玉的形为已经算是很激烈了,梦呓算是更直接的表达,一听说黛玉要回家,直接病倒,差点丢了半条病。宝玉的这些行为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贾府里人人心知肚明,可他这些举动,在众人看来不过是疯话、傻话和病中的胡话,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宝玉很认真的去向长辈要求,敲定他与林妹妹的婚事,这是近代西方思想的产物,中华传统观念里压根没这个基因。你看曹雪节借贾母之口讲了一出《掰谎记》,直接批评那些青年男女私定终身的行为叫做: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



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彼此早已通了心意,但二人从无逾礼之处,就连宝玉表白、赠帕,黛玉要么阻止他,要么独自题帕,并没有与宝玉有实际的互动,只能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每个时代都有伦理、制度、公序良俗局限性,这就比如古人无比推崇的“小脚”现在看是变态和丑陋的一样,同样,我们不能苛求曹雪芹或者贾宝玉拥有我们今人的思维。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图片来自87版电视剧《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