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如果健康地活下来,结局如何?

杜留振


如果林黛玉身体健康,那红楼梦多少会减少点悲凉凄惨结局的感觉。至少“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必然的。

首先,贾母内心本来就是亲黛玉而疏宝钗的。一个是自己嫡亲女儿的孩子,一个是儿媳妇的侄女。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其次,黛玉是真性情,毫无掩饰的女子。在贾府那样的环境里做了少奶奶也影响不了谁的利益。比如凤姐当家的权利。黛玉即使做了宝二奶奶,也不会像宝钗那样善于管人,处事的。肯定也是只过自己和宝玉的小日子,其他一概不管的。所以其他人肯定也是乐见其成这样一个无城府,没野心的人嫁给宝玉。

其次,黛玉和宝玉是真爱。不掺杂任何目的。纯真的感情最美好。看闲书,俩人一块看,宝钗就会觉得不合适,会规劝。宝玉不爱读书,宝钗会跟他说科举,功名的话,黛玉从来不会约束宝玉,怎么开心怎么过。所以宝玉和黛玉在一起才是身心愉悦,无拘无束的。

后边也是通过哄骗,给宝玉说新娘子是黛玉,甚至让黛玉的贴身丫鬟紫娟扶着新娘子,让宝玉相信嫁给他的是林妹妹。即使这样,揭开盖头那一刻,宝玉还是失态了的。

所以,即使黛玉爱使小性子,多愁善感。可是如果她是健康的,她肯定会嫁给她心心念念的宝哥哥的。那样,她沐浴在幸福中,性子也会改变,会是很完美的结局。

可惜世事难如人意,人生没有完满的。黛玉得到宝玉忠贞不渝的爱情,却身体不给力,没有得到贾府里长辈的垂青。比起贾家嫡孙的终身大事,这个美满有才气的女孩的爱情算什么呢?他们肯定要选健康,会处事,同样美貌的宝钗了。





咕噜咕噜小猫猫


我觉得我们读小说,读者就是来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能力,这个假如就不应该有,是不存在的。黛玉必定得有这样或者那种病弱之躯和那种独特的个性。是作者要强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如果不是这样,写这本书,也不会那么出名儿了,红楼梦就不叫红楼梦了。



bjsenior


我也曾经想过黛玉如果活着,结局会怎么样?

甚至还写过一本黛玉和水溶的同人小说,因为觉得宝玉的性格太软弱了,他真的不能算是良配,也不适合来当同人小说的男主角。

一直写到结局,黛玉寿终正寝,也算是圆了我自己的一个梦。

在我想来,黛玉活着的话,很可能是要当皇妃的,嫁给水溶的,而且她随便算算,就知道贾府是入不敷出的一个状态,有管家能力,院子里的下人们又都安生不闹事,御下也很有方针,身体健康的林黛玉真的是个非常标准的大家闺秀,会过得非常好。

为什么,我会认为黛玉很可能会和水溶有瓜葛呢?

书里宝玉和琪官互换腰带,因宝玉换的腰带是袭人的,倒成就了琪官和袭人的一段姻缘。

最有趣的是,琪官第一次见宝玉和水溶第一次见宝玉的情节竟然十分相似:

水溶和宝玉说:果然如宝似玉

宝玉和琪官说:果然名不虚传

水溶摘下了腕子上的一串念珠: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

宝玉则说: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

更有意思的时候,水溶的东西是前日圣上所赐,宝玉说是昨日北静王给我的。

我认为曹公不会无缘无故的写这么两个雷同的情节出来的。

类似的初会,类似的礼物相赠,不同的是,袭人接受了,继而嫁给了琪官蒋玉函,黛玉则和宝玉说了一句: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我不要他。

而后来黛玉在宝玉过生日时,抽到了一根签,有人笑着说,咱们家难道还要出一个王妃不成?

以上种种,都让我一度觉得,宝黛虽然是注定了不能在一起,但因为宝玉一时失误,将闺阁姊妹写的诗作传了出去,继而黛玉才名远扬,被水溶盯上了也是有可能的,所以黛玉活着的话,能真的做王妃也是说不准的。

当然,有人说水溶早就娶了,但是不要忘了,曹公毕竟是活在清朝的人,那个时候王爷是有福晋和侧福晋的。

即使如此,即使如此,即使我这么写了一本同人,却又真切的意识到,黛玉就和《霸王别姬》里的虞姬一样,怎么演,都是个死。

第一,曹公说黛玉是为了神瑛侍者才下的凡,所以,黛玉的设定就是,只爱宝玉,而黛玉又是一个为爱而生的人,断然不可能向皇权屈从,不可能接受自己不爱的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第二,曹公说黛玉是要来还泪的,泪还完了,人就死了。黛玉是非死不可的。

不过我觉得非得让黛玉活着的话,应该是需要打破一下这个设定,就是黛玉还完泪后,让天上的某个仙人帮个忙,泪还完之后,把对神瑛侍者的情根去了,从新结缘,水溶也好,哪个相貌偏偏人品贵重的佳公子也好,只要能让这个可爱的小机灵鬼过得好就行。

哭唧唧,我其实真的很喜欢黛玉啊,所以我想得不是黛玉不死会怎么样,而是黛玉怎么才能不死。


南风剑子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作者设定为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为了报答赤霞宫的神瑛侍者的雨露浇灌之恩,来到尘世来以泪报恩的。当泪尽之时,就是离世之日。

那么,林黛玉就难免一死了。虽然存世只有八十回,还没有写道林黛玉离世的情况,可是从种种细节都透露了林黛玉去世的前景。比如说林黛玉向贾宝玉说自己的泪已经少了很多,这就是泪将尽的预兆。

还有在七十九回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晴雯的诔文,说道“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我们知道,晴雯是林黛玉的一个化身。晴雯的死,也就是以后林黛玉之死的翻版。贾宝玉说晴雯,实际上是在说未来的林黛玉。从这点来说,林黛玉会象晴雯一样,背着污名而死,只不过形式上有所不同罢了。正是林黛玉的死,才使得《红楼梦》这部书的悲剧主题得以升华。

正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个吃人的封建社会是多么的残酷。所以说,不管我们是如何的不舍,林黛玉最终也难逃一死。后世有无数的续作,大多是不愿意林黛玉死的。林黛玉在这些续作中,有着无数千奇百怪的复活之术。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林黛玉和贾宝玉喜结良缘。至于薛宝钗,好一点的,是和林黛玉双美侍夫,不好的也就一死了之。

这些续作都代表了普通大众的良好愿望,但是,都偏离了《红楼梦》的悲剧主题,不是作者的本意。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林黛玉不死的话,贾府会是怎么一番景象。

首先,如果林黛玉不死,那么王夫人夺回贾府控制权的企图就不会实现。林黛玉就是因为身体不好,才使得王夫人有借口拒绝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这样,才会有薛姨妈和薛宝钗来到贾府进行纠缠。

如果林黛玉不死,贾母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年龄到了的时候,出言主持一下,就名正言顺的成婚。那么,林黛玉就成为贾府的下一个接班人。薛姨妈和薛宝钗就只能黯然离场。

有人提出异议,说林黛玉不一定会和贾宝玉成婚。但据我的看法,他们的婚事是必然的。那就是,贾府吞了林黛玉的家产,不得不以婚事来弥补。林黛玉家不是没有家产,但林黛玉父母死后,就一直居住在贾府。她也是按照贾府的女儿一样待遇,可是却没有人提到林黛玉的家产之事。

后来,在建造大观园迎接元妃省亲的时候,贾琏对王熙凤说,要是能够发一注财就好了。可是,既没有看到贾府发财,大观园的用度也没有人提。这么看来,贾府很可能挪用了林黛玉的家产。

第二个,贾府可能会中兴,至少会维持小康的景象。林黛玉结婚之后,她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管贾府,在她的治理下,贾府会重新再现复兴的景象。有人认为,林黛玉就是个喜欢哭的女子,平日里尖酸刻薄,喜欢挖苦人。

可是,我们通篇看去,就会发现林黛玉的不凡。林黛玉的住所是大观园里管理最好的。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住所都是一团乱,有吵架的,有犯上的,有翻闲话的,只有林黛玉的住所却是静悄悄的。静就代表了秩序,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而当林黛玉不在家的时候,她去薛姨妈处,天将下雪,她的丫鬟就赶紧把手炉送去。而林黛玉借着手炉数落贾宝玉,她的丫鬟也明白事理的接受。可见,林黛玉培养的手下,也是精明强干。

而林黛玉也帮着王熙凤管理着贾府的事务。我们可以从几个地方都能够看到,林黛玉帮着王熙凤管账。她还提醒贾宝玉,贾府入不敷出的情况。更为难得的是,当老婆子来送冰糖和燕窝的时候,她言笑中就说出婆子们夜晚聚赌的事情。而婆子们也不避讳她。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对贾府的事情了如指掌,而且与贾府上下关系融洽,大家对她也很认可。

而薛宝钗扑蝶的一节里,小红和坠儿对她和林黛玉的评价,“要是宝姑娘听见还罢了。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克薄人,心里又细,他一听见了,倘或走露了,怎么样呢?”可以看到,那些心里有鬼的人,对林黛玉是何等惧怕。

还有抄捡大观园的时候,林黛玉堂堂正正让她们抄捡,而大家都回护她。而薛宝钗到第二天才知道抄捡的事情,双方的高下立分。

因此,如果林黛玉不死,她接管贾府,以她的才干,肯定会把贾府治理得井井有条,贾府会回到小康的轨道上来。可惜,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林黛玉虽然有心,可是由于贾府内部的倾轧,使得她无法去管,只有饮恨而死。

而贾府,最后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那些拼命去争夺权力的王夫人和薛宝钗一流,没有能力去挽救局势,也只有随波逐流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如果健康的活下来,那么,就如现在的父辈的生活一样,重复着相同的故事。

如果红楼梦有前传,讲讲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贾赦,贾政,贾敏等年轻时候的故事,跟现在十二钗和各位公子的故事情节差不多吧。

那么,当如今风华正茂的一干人都老去,他们也会按部就班的生活,文学作品之所以长久流传,让我们读起来怦然心动,就是情节曲折,并且有戏剧性的冲突,结局悲惨,让人印象深刻,久久难以忘怀!

如果一切风平浪静,人物都最后寿终正寝,这样的故事,我们希望是自己的人生,但是,觉得不愿意阅读!

好比,梁祝,如果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那么,我们很难记得住!因为他们化蝶了,所以,我们才一直流传着这个故事!

好好欣赏既存的名著,千万不要因为不喜欢这样悲剧的结局硬性去修改,最后可能毁了名著!



兰质蕙欣阅读成长


林黛玉是《红楼梦》里角色最鲜明的女子,聪慧怜利,才艺双绝,有绝代之姿色,是金陵十二钗之首。可惜,自小多病,身体怯弱不胜,忧愁多思,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黛玉父母双亡,寄居贾府,造就她多愁善感,不安忧郁的心情,即使和宝玉一见钟情,爱情却难有结果。

黛玉进贾府后,良好的身世,绝代的姿色,为贾母看好,是作为宝玉的妻子来培养的。可病弱的身子,孤高傲世、多愁善感的性情不为贾府中大多人喜欢,以至贾母慢慢打消了把她给宝玉作妻的念头。

如果黛玉身体健康,她的结局会很好,和宝玉双宿双飞,幸福美满的。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是天下最纯洁真心的爱情,两人爱得如痴如迷生生死死,双方为对方痴情,一日不见如三秋夕。如黛玉不死,宝玉定然会努力读书,科考扬名,为贾府争光。两人结成夫妻,定是神仙佳侣。黛玉一死,宝玉心神具失,对人生已绝望了,纵然娶妻宝钗,但心机强又做作的宝钗不是他的所爱,贾府被抄后,宝玉义无返顾的出了家。


我是伍洋


一、从大多数读者的愿望来看,都希望宝玉娶了黛玉,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然后,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即使黛玉身体健康,恐怕宝玉还是娶不了黛玉做正妻的。

二、黛玉进入贾府时孤苦伶仃,没有至亲陪伴,而宝钗进入贾府时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薛姨妈整日里不少恭维王夫人,而宝钗又是成熟有心机的人,黛玉怎么可能是他们的对手呢?

三、贵为德妃的元春,无论从哪方面,都会站在王夫人的立场上考虑宝玉的婚事,在赐婚的选择上,正妻的位置黛玉一点机会都不会有。

四、如果黛玉身体健康,她的心情可能会好很多,就不需要太多贾府对她的特殊照顾,她就不会觉得太亏欠贾家,至少不会那么早死。

五、如果黛玉身体健康,做不了宝玉的正妻,她会不会选择做妾呢?想必也不会的。黛玉自小就是个读书的胚子,满腹经纶,以她的立场和对爱情的理解,是绝对容忍不了给人做妾的。

六、如果黛玉身体健康,最好的选择也许是让贾府把她远嫁出去,再也不要和宝玉见面。





德馨先生


我个人以为,林黛玉如果身体健康,其结局仍然改变不了,仍然是悲剧的结局。主要原因在于,林黛玉不能嫁给宝玉,木石之缘输给金玉良缘,主要还不是她的身体原因所能决定的。

一、支持木石之缘的

我们知道,在贾府,贾母是最疼爱黛玉的,毕竟黛玉是她的亲外甥女,自己亲女儿的孩子,她当然是支持木石之缘,这在贾府上下也是众人皆知的,这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有暗示。而对于贾母来说,宝钗只是媳妇的侄女而已,孰亲孰疏,显而易见。

1、借王熙凤之口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

2、借下人之口

贾琏的小小厮兴儿说过:

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3、贾母亲口说

“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

4、借紫鹃之口

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这一句是个比较关键的暗示,预示了黛玉的结局。


二、支持金玉良缘的

从上文可知,原本贾府中以支持木石之缘的是占主导地位的,上下皆知。从贾母、王熙凤等人的态度可知。但宝黛二人尚未喜结良缘,不幸的是贾母却去世了,这成为了一个转折点。因为最疼爱黛玉,且在贾府地位较高的贾母走了,黛玉从此失去了依靠,没有人罩着了,只能受人欺负。尽管宝黛二人相互倾心,但已经没人给他们作主了。

贾母去世后,对于宝玉的婚事,最有话语权的就是他的母亲王夫人了。宝钗是王夫人的亲侄女,从她的角度,肯定是首先选择宝钗做儿媳的。再则,在当时的情况下,宝钗在贾府上下也是大得人心,为人处世及各方面可以说都是比较完美的。此外,与黛玉相比,宝钗是更为支持宝玉去追求功名的,这一点当时哪一个做母亲的不支持呢?所以,从她的立场和角度,是断不允许宝玉娶黛玉的。更别说黛玉没有母亲,自家更是破败,王夫人更是看不上了。于是在她的操办下,促成了宝玉与宝钗的婚事。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的话语权高过王夫人了。而宝玉,除了一千个不愿意,他又能如何呢?


综上,如果黛玉身体健康,最多是多活些时日,但改变不了自己的悲剧结局。别说黛玉的悲剧结局改变不了,从整个小说发展线索来看,就是整个贾府没落的结局都无法改变。曾经风光一时的王熙凤尚且落得个悲惨的下场,更何况一个无依无靠的,又失去了长辈疼爱、失去了所有靠山的孤女呢?


南一郎


依然不会幸福!

不能免疫世俗的尘埃,活在童话世界里的她就算身体健康,自然会如海子一样,选择离开这个纷扰的世界,而保持自己内心那份孤独的纯真!

内不能接受自己同流世俗的喧嚣,外不能接受宝玉多情的困扰。

诸多的不屑让她的孤芳自赏显得冷漠而高傲,残酷的现实又让她不堪一击的高傲瞬间灰飞烟灭!

所以,因病去世是最好的选择,保留了自己那份脆弱童话的美丽,也守住了完美世界的无尘。作家可谓用心良苦!

却原来,懂得黛玉真的是只有曹雪芹


阳光1973


既使林黛玉身体健康,结局也不会很好,一是她那种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她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坚贞不屈的,又不会耍奸。二是她娘家没人,孤独一人,寄人寓下,连贾母都保护不了她。三是她的对手薛宝钗·王夫人·王熙凤都是些强势而又见风使舵的人,林黛玉不是他们的对手,肯定是受到排挤打压。而她又不愿意同流合污,最后还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静士掩风流〞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