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2009年始於北美的H1N1大流行,美國CDC有三個教訓



很多人都在拿當下中國的新冠疫情,和2009年美國H1N1大流感作比較。


現在,就來回顧一下美國CDC(疾控中心)當年是怎麼防控疫情的。他們做對了什麼?又犯了哪些錯?

關鍵的第一週:美國人民全知道了!

美國CDC最早拿到國內首個可疑病例的樣本,是在2009年4月14日。


加州聖地亞哥縣一個10歲男孩,3月30日發燒、咳嗽、嘔吐,送到當地診所。診所使用一種快速檢測方法,發現一種很特別的流感病毒,之前沒遇到過。


診所一邊小男孩進行對症治療,一邊向當地衛生局彙報。


孩子在診所治了一週就好了;那一邊,衛生局按流程,把病毒樣本送到指定實驗室測試,結果顯示它是一種不明甲流病毒。


衛生局立刻向CDC彙報。CDC 4月14日拿到樣本作檢測,15日得出結論:這是一種新型甲流病毒,是北美豬流感H1N1病毒、歐亞豬流感H1N1病毒以及人類H1N1病毒的結合體。


4月17日,CDC又接到聖地亞哥鄰縣的一個9歲女孩的病例樣本,當天測出,是同樣的新型H1N1病毒。

之後,CDC立即啟動傳染溯源。但並未發現明顯的“豬傳人”證據。


4月19日,CDC向WHO通報病例;21日,把兩個兒童病例的研究論文,發表在權威期刊上,並透露這種新流感病毒可以“人傳人”。


媒體關注到之後,立刻要求採訪。CDC順勢借媒體對外宣佈:美國發現了新型的人傳人的豬流感病毒。


於是,整個美國,乃至全世界都知道了。

疫情持久戰

接下來,就是全國大動員。


當初,誰也沒想到,那場大流感能夠持續足足一年多——從2009年4月爆發,到2010年8月才解除警報。


第一波疫情,在6月下旬達到高潮,當時全美國感染人數達到100萬。


8月下旬之後,秋冬流感季開始了,第二波疫情再起,直到10月底才平穩下來。


到2010年1月,疫情降到普通流感季的平均水平以下。


最後的統計數字還是很驚人:CDC統計,2009年4月~2010年4月,美國感染人數6000萬,住院人數27.4萬,死亡人數1.2萬。

CDC犯過的三個錯

一是早期誤判。


2019年底至今這場新冠疫情中,很多人把新冠病毒稱之為“革命家病毒”,因為它有很多特性都出人意料。


2009年的H1N1流感病毒也一樣。思維定勢,是這樣誤導美國CDC專家和醫生們:


1、2009年4月大流感爆發前,全美上下嚴陣以待的是H5N1禽流感,生怕它在人群中爆發。而禽流感源於亞洲(最早發生在1997年的香港),所以沒人想到2009年居然爆發了豬流感。


2、北美的流感季,歷來都是在每年9月進入秋季開始,在冬季達到峰值。沒想到2009年是在春天發生。其實,當年早春,墨西哥就有很多人傳染了,但誰也沒往流感上聯想。


3、流感病例出現後,最初懷疑是“豬傳人”,所以花了很大精力去“追豬”,好在很快就確定並公佈了是“人傳人”。


4、以往流感的最大易感人群,是65歲以上老人。2009年感染最多的卻是青少年和兒童,老人偏偏感染得最少。


5、以往,流感患者大多有發熱咳嗽症狀。但那次,三分之一的住院病人,二分之一的門診病人,偏偏沒有發燒症狀。


綜上,人們對疫情的早期判斷,包括病毒、病源、爆發時間等,往往都會囿於過去的經驗。在新的疫情初期,極大地影響到決策方向。但如果保持公開透明,及時糾錯,初期的判斷失誤完全可以彌補。

二是“疫苗烏龍”。


CDC雖然早在4月21日就著手研製疫苗,但美國老百姓能真正全面放開接種疫苗,足足要等到12月底。


為什麼這麼久?


政府選的疫苗供應商水平落後——明明當時已經有細胞培育法了,但這些廠商還是用蛋來培養生產疫苗,速度非常慢。


6月份,衛生部首席疫苗採購官說,“每隻蛋能出產2劑以上的疫苗。最保守地說,也能產出1.4劑。”結果到了8月份,開始培養生產疫苗時,每隻蛋最高出產疫苗0.6劑,最低才0.2劑。


早前政府樂觀表態,10月下旬疫苗供應能到1.6億劑。而事實上,10月下旬供貨量還不到3000萬劑。


疫苗供應不足,嚴重耽誤了疫情控制。全美6000萬人感染,和疫苗有很大關係。

三是指南失誤。


CDC的一個重要職責是發佈防控指南。


早期,疫情很難把握。關鍵在於:病毒到底威力如何?說它不厲害,確實絕大多數人都是輕症,用抗病毒藥就治好了,或者是自愈。說它厲害,是因為傳染性極強,導致感染人數巨大,哪怕致死率很低,死亡人數的絕對值也很大。


這樣一來,CDC就很難作出指南建議了。比如:學校要不要停課?


4月28日,距離首例病例確診14天,CDC發佈建議——如果學校有疑似患者或嚴重的流感患者,可考慮停課。


後來,因為流感人數並不太多,而且絕大多數都是輕症。6天后,CDC又取消了停課建議。


這個決定對不對?從後來暴漲的確診病例數來看,顯然又錯了。


又比如,退燒後何時解除隔離?


CDC一度建議,如果患者退燒超過24小時,就可以復課或復工。後來發現,患者退燒後,還可能在未來一到三週內復發。於是,CDC又把愈後的觀察隔離時間延長。

2019年,美國CDC自己發表了一篇文章,回顧2009年大流感十年來的得失,其中有三點經驗教訓:


一,任何時候,都要向公眾保持高度透明——既要告知“你知道的”,也要告知“你不知道的”。


二,任何選擇,都是兩難的。一方面是疫情防控,一方面是公眾情緒、社會穩定與經濟發展。然而必須作出選擇,並隨時關注反饋,及時糾錯調整。


三,任何情況下,都要和一切可以交流的人溝通交流。千萬不要自己單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