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公筷調查:品牌店基本普及,小飯館不主動提供,倡議:讓公筷成為健康餐桌標配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國各地發生多起家庭聚餐或外出聚餐引發的病例,使公筷、分餐制的推廣再度升溫,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目前,通州一些餐飲企業對公筷的使用情況如何,市民接受程度怎樣?

通州公筷調查:品牌店基本普及,小飯館不主動提供,倡議:讓公筷成為健康餐桌標配

近日,記者走訪萬達廣場、京通羅斯福裡多家已經開放限制性堂食服務的餐廳,發現老字號、連鎖品牌飯店基本普及,會主動為食客提供公筷公勺;但燒烤店、麻辣燙、串串香等一些小吃店則是私筷混食“重災區”,很多小餐飲店為了節約成本,不會主動給顧客提供公筷公勺。

現象

品牌飯店餐館推薦分桌主動擺放公筷

在外婆家(萬達店),有顧客前來就餐時,店裡的服務人員在做好測溫、消毒、登記等防疫工作後,會主動建議顧客打包回去吃。對於在店就餐者,如果單人就餐,服務人員就會推薦顧客坐單桌;如果是兩位顧客,服務人員建議他們並排坐,不要面對面坐,如果超過三個人的話,服務人員就會要求他們分桌就餐。

通州公筷調查:品牌店基本普及,小飯館不主動提供,倡議:讓公筷成為健康餐桌標配

為了讓來就餐的顧客放心,眉州東坡酒樓也採取了很多細節化的措施:為顧客提供免費一次性手套、口罩、分餐勺、公筷,桌子間距要拉開至少1.5米以上。如客人對餐具不放心,餐廳現場還會提供再一次煮燙餐具的服務。“我們餐廳提供‘公筷’,建議顧客用‘公筷’夾菜。”眉州東坡酒樓工作人員說。

在西貝莜麵村,每一張桌臺上都特別放置了一個圓形餐碟,碟上放著兩三雙公筷和一個大勺子。記者觀察發現,服務員上菜以後,會主動為每一道菜放上公筷公勺。

小吃店節約成本多不主動提供

相比品牌餐館,一些小吃店意識則比較淡薄。記者走訪了西門金街二層三家快餐店,服務員均表示平日並無主動提供公筷的習慣,但是店內有一次性餐具,如果食客有需求可提供作為公筷。

在一家米線店,有一桌食客正在用餐,桌面上並無公筷。服務人員告訴記者,如果食客提出需求,店家可以提供消毒好的筷子做公筷。在一家燒烤店內,桌上並無公筷,記者特地叮囑服務員配雙公筷,被回“懟”了一句:“我們做菜是衛生的,來吃飯的人又沒病,每桌都加公筷,浪費,不值當的。”

調查

“不習慣、顯生分”難執行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越高端的餐飲門店,公筷的使用比率越高。提供公筷是作為餐廳服務的增值體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餐飲服務的成本。公筷公勺的使用可分為幾種類型,個人雙筷制、每菜一筷制、公筷定位制。

個人雙筷制,即餐廳為每位食客配置兩雙筷子,一雙作為私用,一雙作為公筷;每菜一筷制,即餐廳為每一道菜配置一雙筷子;公筷定位制,是個別餐廳為了簡單方便,在餐桌上設置2至3個點放置公筷。這3雙公筷用於夾取所有的菜品。

不過,目前公筷缺失比較嚴重的是中餐裡的正餐、火鍋和中式簡餐。在實際就餐過程中,公筷並不是人人都用。在隨機採訪中,多位受訪者表示,由於疫情,他們已開始重視並使用公筷公勺。還有的市民一直有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

市民劉女士說,她家嘗試過用公筷,但是經常會把公筷與自己的筷子搞混,效果不佳。郭先生對此頗有心得,他專門購買了不鏽鋼食品夾,用來充當“公筷”,外觀區別大,便於與各自的筷子辨別。不過,仍有一部分受訪者表示,一家人吃飯,又沒外人,若用公筷公勺,好像彼此嫌棄似的,也沒必要。

大多數受訪者贊成用公筷

針對要不要提倡使用公筷這一話題,記者在網上採訪了50名網友,進行了小範圍討論。其中,提倡使用公筷的有36名,反對者8名,還有6名中立者認為使用公筷利弊共存。

支持者認為,用公筷是一種很好的衛生習慣,呼籲媒體多加報道,餐飲企業進行明文規定,在餐飲場所張貼“提倡使用公筷”的宣傳口號,讓使用公筷這一舉措更加深入人心”;反對者認為,用公筷衛生很多,但是不太符合中國人的用餐習慣,傷感情。

倡議

推廣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

今年3月2日,首都文明辦聯合北京衛健委發出三點倡議,其中包括推廣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等;3月9日,北京烹飪協會、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聯合倡議北京餐飲行業推行公筷公勺行動,讓公筷公勺成為餐桌標配。

其實,這並不是人們第一次聽到呼籲使用公筷聲音。

2003年非典期間,專家就開始建議共同用餐時,除了要注意用餐環境通風、空氣新鮮外,還推薦市民使用公筷和公勺。

中國飯店協會曾制訂《餐飲業分餐制設施條件與服務規範》。規範要求:餐飲企業營業面積超過300平方米、同時接待100人以上筵席的,必須嚴格實行分餐制;小於300平方米的餐飲企業也應積極採用分餐制的用餐方式。

烹飪協會曾推出《關於在餐飲業推廣分餐制的條例》,規定有條件的飯店要向消費者提供公筷或公勺,如果沒有,消費者可以向服務員提出要求。但非典過後,這一問題就被大家慢慢淡忘了。

面對疫情,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傳統的餐飲方式無疑增加了疾病傳染的風險,分餐、公筷並不是見外的體現,而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保護。記者瞭解到,北京、廣東等多地提出推行公筷公勺、推廣分餐制倡議,獲得民眾的積極響應。八成受訪者認為推行公筷公勺制、分餐制很有必要。疫情之下,九成人表示若外出用餐會有意識地選擇分餐。如此看來,分餐、公筷並非不可行。當然,公筷的使用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我們倡議,從現在起,為了自己、家人及身邊人的健康,讓我們從加一雙公筷(公勺)並使用開始。

通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馮維靜

攝影 唐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