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抓住“数感”是关键,可很多家长忽视

上二年级的琳琳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妈妈一看,其他科目成绩都还不错,唯独数学,只有39分!这下把妈妈急坏了。关于琳琳的数学,妈妈总是有说不完的"苦":

"有一次让她去数一下家里的鸡蛋还剩下多少个,也就是20多个的量,她还是可以算错!"

"辅导她数学的时候,我说99可以是那几个相同的数字的和,她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

"数学成绩,就没有及格过,关于'数学思维',我感觉这跟孩子完全不沾边啊!"

对于数学,很多孩子确实是提不起来兴趣,学起来也觉得困难。每当家里的孩子对于数学把握不好的时候,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学不会的,而家长则会认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些差,认为孩子的思维方式偏向文科方面的,而不是理科方面的。

如果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和孩子自己都有这样的想法,那么数学就注定成为一门永远攻克不下的科目,也永远不会去对它感兴趣了。

其实,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能力也可以提升的。关于"数学思维",大部分父母都是认为培养其逻辑能力很重要,也会用一些有名的方法来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但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抓住"数感"是最关键的,很多父母却忽视这最重要的一点。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抓住“数感”是关键,可很多家长忽视

"数感"——"数学思维"的关键

1、 懂得"数感"

"数感",也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2、 "数感"有多重要?

(1) "数感"好的孩子可以有逻辑、多方法地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本身是很抽象的东西,"数学思维"如果没有实质的物品作为依托,也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数学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确实很实际的。那么"数感"在这个时候的重要性就表现出来了。

比如,当我们提出一个数:99。"数感"好的孩子会将这个数看作是"100-1"、"3个33相加",而"数感"较差的孩子,基本不会去这样想,或者可能只会想到"100-1"这一个。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孩子对于99有自己的"数感",我们让孩子去数99鸡蛋饼的时候,他就可以将鸡蛋数3份,一份33个,或者数10份,一份10个,最后再拿掉一个。这样的算法可以避免在数的过程中被打断,导致全部都要重新来数。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抓住“数感”是关键,可很多家长忽视

(2) 提升孩子的计算能力,促进理解力的提升,和养成主动思考的积极态度。"数感"不仅表现在数学领域中,也体现在更多的方面。

在很多时候,"数感"好的孩子,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会是多方面的,而不会单单从表面去看问题。因为"数感"会引导孩子从多个方面来分解同一件事,从而也就促进孩子对事物、问题的理解能力。当孩子思考的多了,他就更愿意去思考,更愿意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也能够培养孩子的主导思考的习惯。

在生活与教育中存在很多破坏"数感"的行为

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佳,或许父母和老师都有一定的责任。因为生活中存在一些破坏孩子"数感"的行为,但是我们却没有在意。

1、 机械性地背诵公式

有的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会让孩子去"背"。当然,数学公式背诵是没问题的,但是背"组成99的算式则是有很多大问题了。有一次一位妈妈就说,老师让孩子背诵并默写"组成一个数的算式的合集",孩子很难背下来,并且妈妈认为这样的作业没有意义。

确实,这样的作业,并没有多大的营养,没有逻辑关系,背诵起来也很难。很多老师也会犯这样的错,让孩子机械性地去背诵一些简单公式、一些问题答案合集等等。这样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因此,老师和家长都要重视这个问题,让孩子的"数感"真正建立起来。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抓住“数感”是关键,可很多家长忽视

2、 家长支持孩子用计算器

以前的孩子并不存在使用"计算器"这一环节,但是由于科技进步,每个孩子在计算不出来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去求助计算器。并且,有的孩子认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有计算器可以用,为什么还要那么麻烦,偏要自己来计算呢?

孩子在小的时候,依赖"计算器"是严重破坏"数感"的行为。不仅仅是为了得出结果,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懂得数理,懂得一些算法,而不是为了省事就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数感"的重要环节。

但是有的家长不仅不阻止孩子经常使用计算器,还支持孩子使用,孩子算不出来的时候,父母会让孩子用计算器来算。

"数感"可以这样来培养

1、 情境教学很重要

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测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培养孩子的"数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来进行是很有效的。

当孩子在家中玩玩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来感知这些玩具的数量:玩具的总和、玩具之一——小熊有几条腿、兔子有几条腿、一些玩具怎样平均分配给几个孩子,等等。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抓住“数感”是关键,可很多家长忽视

当父母带孩子去逛超市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感知商品的重量与价格。让孩子感受250克与500克的差异,一千克与500克的差异,可以让孩子来计算出商品的大瓶装与小瓶装哪个更划算。

带孩子去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让孩子感受50米,100米的差距,以及操场的长和宽以及面积大小,活动地域家的距离,等等。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抓住“数感”是关键,可很多家长忽视

总之,父母要读让孩子感知"数"的存在,以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建立孩子对"数"以及逻辑关系的感知。

2、 读懂数理才是最本质的

数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光靠背诵来解决数学问题是不可能的。

比如,有这样一个算法"25x44",通过对数字的感知,我们可以拆分开来,用"25x4+25x40"来解决,这样就比直接用竖式乘法来一步一步算容易的多。所以,在数学这一领域包括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都要让孩子懂得其中的理论,在数学中也称为数理,数理能够为"数感"提供理论依据。

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抓住“数感”是关键,可很多家长忽视

3、 多听的同时也要多练习

孩子在课堂上听完课之后,最重要的还是练习,在练习中找到这种感觉,加强逻辑关系的认定。在家中,父母在教孩子相关数学的问题或者让孩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时候,要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

比如,如果让孩子去数大量的鸡蛋,如果他在这个过程出现困难,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来解决,但是不要将自己的计算方法直接教给孩子,而是跟孩子讲清楚这些数量中的逻辑关系。比如,可以告诉孩子100个鸡蛋,可以分为几个鸡蛋托来装。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先将鸡蛋装在鸡蛋托里面,再去数总共有几个鸡蛋托。

4、 能自己算出来的,就不要用计算器

当前的科技发展,计算器确实高效又准确,但是我们让孩子计算主要是要培养其计算能力,而不是想要计算结果。所以,在家中包括在学校,要鼓励孩子多进行心算以及一些利用逻辑关系来计算的方法,让孩子少用计算器。

我是小B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