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之光、就業春風、“志”“智”雙扶 長安區扶貧交出亮眼成績單

  西安網訊:春天的長安,處處煥發著勃勃生機。漫步鄉村,農家院落乾淨整齊,與綠樹桃花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卷;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見證著“精準扶貧扶志扶智並重、開發式扶貧與保障性扶貧並舉”給長安帶來的鉅變。

產業之光、就業春風、“志”“智”雙扶  長安區扶貧交出亮眼成績單

  產業扶貧、就業幫扶、“志”“智”並舉,一項項精準幫扶的好政策,讓長安這片土地上的貧困群眾受益,紛紛走上增收致富路。

  2018-2019年,帶動2800餘戶貧困戶脫貧增收、1100餘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發放各類教育資助資金767.81萬元……這份成績單,正是長安區以實際行動和成效帶領貧困群眾共赴致富路的結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長安區將以《西安市長安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目標任務全部“清零”為目標,確保全區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圓滿收官。

  產業之光 照亮2800餘戶貧困戶致富路

  不需要遠離家鄉,在家門口就能成為一名產業工人,是塔段曉村貧困戶從未想過的好事。

  漫步國際花卉新品種試驗示範中心,溫室大棚區、花草栽植區,到處是復工復產的忙碌景象,舉目望去一片鬱鬱蔥蔥。在這裡,塔段曉村的貧困戶變身“產業工人”,或精細化噴施水肥,或眼疾手快地移苗補缺,人人幹勁十足,在忙碌的同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國際花卉新品種試驗示範中心,流轉塔段曉村土地240餘畝,建成了6萬餘平方米的現代化研發生產設施,長期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聘用安置涉貧村勞動力70餘人,按月足額髮放工資報酬,確保群眾嚐到了產業致富的“甜頭”。同時帶動牢牢鑲嵌在花卉產業鏈中的塔段曉村30餘戶、100多人從事花卉產業,穩定增收。

  

產業之光、就業春風、“志”“智”雙扶  長安區扶貧交出亮眼成績單

  “疫情當下,兩手齊抓、雙管齊下才能確保這條花卉研發、生產、銷售產業鏈,示範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路走穩走遠。”從事了30多年花卉行業的高戰武,深有體會講到。企業開足馬力的生產銷單產銷兩旺,幫助緊密銜接在產業鏈上的塔段曉村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的保值增效更加穩定持續。貧困群眾搭乘企業“產業致富車”,通過流轉土地、變身產業工人,高速行進在“致富路”上。

  農民要致富也必須要有產業作為支撐。近三年來,長安區累計投入產業發展扶持資金4072.8萬元,鑲嵌帶動2800餘戶貧困戶脫貧增收;積極推進“企業大戶帶動、扶貧車間吸納、公益崗位開發、自主創業扶持”等就業扶貧模式,1100餘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集中精力做細做實兜底保障,實行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相銜接,3867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納入低保、五保對象。

  就業春風 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能力和信心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身處貧困之境,渴望擺脫貧困的心理強烈。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村上給我跟媳婦都安排了工作,我在滻河當巡河員,我媳婦在村上當保潔員,一個月工資收入有1500元,流轉到花卉園區的1畝多土地每年能拿到1300元的土地流轉金,家門口就能上班掙錢,這樣的好事哪找去。”對比以前務農和外出打工收入,通過產業、就業等增收措施的疊加落實,讓鳴犢街道塔段曉村貧困戶李選利和老伴兒李院茹很滿足。

產業之光、就業春風、“志”“智”雙扶  長安區扶貧交出亮眼成績單

  解決“兩不愁”,穩定收入是“核心”,發展“兩業”是根本。長安區堅持把扶持發展特色產業、幫助實現轉移就業和強化社會兜底保障作為提升脫貧質量、穩定脫貧成效的重要抓手,及時調整完善產業扶貧政策,不斷加大創業就業支持,持續強化兜底保障功能,著力構建“一體兩翼”穩定增收精準施策格局,多措並舉增強貧困群眾“自我造血”能力和信心。

  今年長安區將持續推進就業扶貧政策落實,進一步摸清摸準全區貧困群眾就業底數,為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率打好基礎。鼓勵用工企業與貧困群眾開展勞務對接和定向招工,鼓勵各職業學校招收貧困學生。利用“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就業招聘活動,為貧困勞動力持續提供各類就業服務。加大“四員”崗位開發力度,確保未就業或就業不穩定的貧困勞動力上崗就業,確保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志”“智”並舉 助推貧困群眾物質精神“雙脫貧”

  “通過積分兌換的米麵油,他家這個月基本就夠用了。”看到76歲的徐青海老人拿著積分卡,在“愛心超市”兌換了一大堆的日常生活用品,灤鎮街道內苑村幹部胡小武說到。“通過組織貧困戶參與村內集體活動,發放愛心積分,讓貧困戶走出家門,用自己的雙手賺取積分,即幫助貧困群眾轉變了思想觀念,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樹立自我脫貧信心。”

  長安區堅持把扶志扶智思想引領、激發脫貧內生動力作為提升脫貧質量、穩定脫貧成效的重要支撐,創新拓展扶貧扶志載體,將“愛心超市”與村容戶貌整治、公序良俗引導、扶志扶智激勵等結合起來,鼓勵引導貧困群眾積極參加村裡環境整治、助人為樂、熱心公益等活動來賺取積分。截至目前,全區74家聯村愛心超市累計積分兌付物資金額420萬元,有效解決貧困群眾日常需求,有力助推貧困群眾物質、精神“雙脫貧”。

  “幹部上門常走訪,每次都是細細談;看看房屋漏不漏,摸摸床被暖不暖;……脫貧致富要發展,自主發力最關鍵;……住房安全人舒坦,脫貧致富在眼前。”灤鎮街道酒務頭村建檔立卡戶種忠老人,在全區脫貧攻堅“攜手奔小康·我們都是追夢人”文藝宣講報告會上,用自己的方式向鄉親們講述他的脫貧故事。

  長安區堅持創新扶貧扶志工作載體和途徑,圍繞“抓文化傳承、培育好家風,抓文明創建、培育好鄉風,抓移風易俗、培育好民風”主線,常態化開展“兩講一比”“扶志評星”等宣講活動,大力推進“樹三風、揚美德、建花園、促振興”主題實踐活動,每季發佈一次長安好人,注入脫貧攻堅元素,加大各類典型評選表彰,用身邊人、身邊事激勵引領廣大群眾向上向善、孝老愛親、自力更生、勤勞致富。

  今年將完成1015戶在冊貧困戶的脫貧任務

  除了這些,長安區還聚焦教育、醫療和住房“三保障”,拓展幫扶資源等,用更加豐實的民生成效,增強群眾獲得感,形成”五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長安區將合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將以《西安市長安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全部“清零”為目標,確保全區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圓滿收官。

  長安區今年將完成1015戶在冊貧困戶的脫貧任務、3495戶已脫貧戶的防返貧任務、27個脫貧出列村的鞏固提升任務、貧困人口的控新增任務。

  緊盯重點,抓實“兩業”,持續落實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政策,有效促進貧困人口持續增收,切實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率,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

  同時,全區各級各部門提高政治站位,切實負起責任,紮實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產業補助資金問題、扶貧小額貸款問題、危房改造建新拆舊問題、老人戶贍養問題這五個突出問題,補齊脫貧退出工作短板。

  此外,長安區將進一步完善鄉村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促進27個脫貧出列村向“花園鄉村”邁進;深入開展貧困戶家庭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使貧困戶的生活環境和質量真正得到改善。在交通扶貧方面,今年年底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客車。

  有房住、有產業、有學上、有病能就醫……這是貧困百姓的渴望,怎樣才能讓這種生活從渴望到可及?雪中送炭可以解一時之困,但並非長遠之策。如果要實現“常態化富裕”,需要長效的精準扶貧制度。

  在機制扶貧方面,長安區進行了積極有益探索,無論是扶持發展特色產業,還是加大創業就業支持、構建“一體兩翼”穩定增收格局、高度聚焦“三保障”…… 都顯示出勃勃生機。這些制度和政策春風化雨,有利於貧困戶樹立更足信心擺脫貧困,在致富路上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長安的實踐告訴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不但需要政府、社會共同“拾柴”,更需要貧困群眾自主努力,內外結合脫貧致富才能形成強大合力。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一系列脫貧創新實踐在長安落地生根,百姓的幸福日子也越來越有滋味。(通訊員 楊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