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白衣战士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


顺义白衣战士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


样品检验组成员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徐彦 摄

顺义白衣战士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


专家组仔细分析患者肺部恢复情况。李冬云 摄

顺义白衣战士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


疫情信息组成员统计当日数据。康迎节 摄

顺义白衣战士疫情面前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

就诊患者通过不同通道进入顺义区医院门诊大厅。康迎节 摄

庚子新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期而至,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波及全国。疫情发生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卫生健康系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出色完成阶段性战疫“双零”工作目标:10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零死亡”;我区没有医务人员感染病例、没有院内感染病例、没有“本土”病例,实现“零感染”。

逆行而上齐战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区卫生健康委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新冠肺炎的防控,卫生健康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日夜坚守工作岗位,用实际行动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践行着守护人民健康的初心与使命。

疫情当前,区卫生健康系统承担着极其繁重的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任务。区卫生健康委领导班子在武汉疫情刚出现时,对疫情形势进行研判,提前部署。1月15日,卫生健康委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领导小组成立,决定全区卫生健康系统全员停休。在顺义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后,领导小组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及时部署,建立医疗救治网络,在辖区内开设顺义区医院、顺义区中医医院、顺义区妇幼保健院、顺义区空港医院、顺义区第二医院5家发热门诊,其中顺义区医院为区级定点医院,重点做好确诊患者重症病例的集中收治,顺义区第二医院作为后备医院,重点承担发热患者筛查、确诊轻症病例的集中治疗工作,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重点接诊儿童发热患者。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落实入院人员体温监测工作,加强对发热患者的管理。区卫生健康委还研发了顺义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信息系统,于2月10日16时正式上线,采用网络直报的方式,实现新冠肺炎疫情医用物资、发热门诊、留观人员、密接人员、医疗废物动向等重要数据实时采集与上报,快速形成精准的统计数据与图表分析,为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全区形成了以区卫生健康委为技术指导、各镇街紧密配合的群防群控网络。区卫生健康委指导各行业、各类场所、不同人员科学规范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属地政府与医疗机构密切协同配合,对外地返京人员进行摸排,对异常情况联合监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面对疫情,区疾控中心打乱科室,将人员分为10个疫情处理小组,分别为综合协调组、流调访视组、密接管理组、消毒组、样品检验组、疫情信息组、舆论宣传社会指导组、技术咨询组、院感稽查组、后勤保障组。各小组齐心协力,昼夜无休,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

疫情信息组需要24小时监测疫情网络,汇总数据分析疫情变化趋势并实时上报最新动态,提出简要建议,以便相关部门结合防控部署及时推进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发挥衔接流调访视组、密接管理组、样品检验组的交通枢纽作用。每日2时、8时、14时、20时四次上报相关疫情信息,每日24时上报前一天的监测数据……

样品检验组直面病毒。自1月20日第一次开展新冠肺炎检测以来,实验室每天连续检测,共检测样本超过1000件,每日四轮检测频率位居全市第一,单样本检测时间中位数5小时,为病例防控及临床资源高效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面对着可能病毒含量极高的样本,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不能吃喝、不能上厕所,精神高度集中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复杂的实验操作,连呼气都不敢幅度过大,怕护目镜哈气模糊了视线。半天下来,脸上手上全是深深的勒痕。

舆论宣传社会指导组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数字化科普平台等多途径实时发布相关科普信息,印发海报折页发放到村、到户,广泛动员居民参与疫情防控。小组与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联系,通过现场、电话、暗访的形式进行指导,并走访社区及企业等,针对复工复产单位疫情防控需求,进行精准化的指导和服务。走访过程中,一位物业经理向他们咨询重点地区来京隔离人员的垃圾处理问题,因为不知如何处理垃圾已经堆积了好几天。工作人员立即指导该物业对垃圾进行消毒,随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正常处理。舆论宣传社会指导组成员张世伟介绍:“我们对全区25个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一企一策’社会指导工作培训,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水平,从而更好地为辖区各企业、各单位复工复产提供指导。同时要求各单位指导过程中,‘问题不过夜、整改不过天’,不合格单位及时进行再指导。”

严防严控“零感染”

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落实行业责任,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顺义区没有医务人员感染病例、没有院内感染病例、没有“本土”病例,实现“零感染”。

记者来到顺义区医院门诊大厅,大厅内的患者并不密集,自2月20日起,区医院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制度,患者全面实行网络、电话预约挂号,取消现场挂号(急诊、发热门诊除外)。记者观察到,来来往往的患者均戴着口罩,挂号、取药等窗口前患者自觉遵守地上“一米线”指示,保持安全距离。来到门诊大厅的患者都是已经经过医院“三道岗”的层层筛查,医院在东大门、门诊楼前预检分诊处、门诊大厅入口处设三次体温筛查和问询,并将预检分诊处分为孕产妇、本地人员、外地来京人员不同通道,通过扫描二维码确认患者最近两周内的旅居史。发热患者和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都将通过专用通道进入发热门诊进行筛查。区医院门诊办主任卢小峰表示:“通过严密的筛查流程,医院确保每一名患者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诊疗。”

按照防控要求,顺义区医院摘除门诊各处门帘,在医院各诊台、窗口、服务处、电梯设立“一米线”提醒患者保持距离。检验科成立“特检室”集中检验确诊和疑似患者的标本;放射科设置单独CT检查发热患者,安排专人引导;最大限度避免交叉感染,药剂科设置发热门诊专用药房;封闭相关出入口,并做好提示,达到职工与病患路线完全分开。区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会芳介绍:“我们为全院人员包括保洁、保安多次进行感染防控知识与技能培训,并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人员反复强化培训,现场考核,达到人人过关,保证院感培训工作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全院院感防控意识及传染病防控能力。”

顺义区各医疗机构设置专职院感稽查员,按照院感要求,院感防控稽查员在预检分诊、发热门诊、普通病区、隔离区、急诊等重点区域,对医务人员个人防护、预检分诊情况、患者健康宣教、人员培训、物资储备、人力调配、医务人员健康监测、医疗废物及重点生活垃圾管控等方面进行检查,坚持做到“整改措施不落实到位不放过、问题不解决到位不放过”。据统计,目前全区40家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已全部启动院感防控稽查工作,院感防控专项工作稽查员126人,兼职人员286名,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951个。

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把好每一关口,做实每一细节,切实做好院感防控工作。空港医院采用风险识别的管理工具Kaiser风险评估矩阵模型对院内风险防控进行梳理与评估,结合医院实际,运用Kaiser模型确定风险类别和项目,针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危害性、准备情况等建立风险评估表,梳理已知和潜在风险点,由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南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检分诊、发热筛查门诊、临时挂号收费处均设置在院外,医生、患者均有不同通道和病室入口,达到医患双通道。赵全营镇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发热筛查通道的警戒线换成金属隔栏,使发热患者和普通患者分流,“硬隔离”的方式得到了全区医疗机构的推广。

全部治愈“零死亡”

顺义区成立了新冠肺炎专家组,涵盖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检验科等,以及为完善后期治疗而集结的中医队伍。截至目前,全区10例确诊病例已全部治愈出院,确诊患者“零死亡”。

“新冠肺炎是新型传染病,可参考的东西不多,从国家卫健委层面上有诊断标准,但大多是一些条文,在此前谁也没见过这种病例,唯一可做内心支撑的只有2003年我在前线抗击SARS病毒的经历,我们边摸索边诊治。”顺义区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区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希胜说。腊月二十七,区医院收治了第一例发热患者,在诊疗的同时推翻了团队对SARS病毒的抗击经验,相较之前完全不同。

第一例病例到区医院就诊,通过起初的诊断标准以及传染病、流行病学史来看,确诊或疑似患者均为湖北武汉地区人员,其他地方还未涉及,虽然患者有发热症状,拍摄肺部CT后有阴影,但是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却没有明显问题,这个不典型的患病倾向,专家组医生一时无法确定其是否为疑似。“这个病人只是有一些症状,但他从外地返京,途中接触到的人员无法估计,所以我们警惕性很高。我认为他的发烧不可急于归为一般性的病症,就准备为他做更精确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陈希胜说。

核酸检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该病人的第一次检测结果为弱阳性,弱阳性与阳性的区别不大,需要更加精确地鉴别。取病人的咽拭子是一项危险性极大的工作,随着患者张口咳嗽的动作就会伴有病毒喷溅的危险。为他进行了第二次检测,结果还是弱阳性,随后在第三次的核酸检测中这位病人被确诊了。作为顺义区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对整个专家组的意义非常大。“第一例确诊病例虽只是一个普通发烧的患者,他没有呼吸不好、血氧低、心跳快等症状,但迅速、果断、准确的诊断也非常重要。”陈希胜说。

随着疫情开始肆虐,发热门诊由每天几十人的门诊量,迅速增至每天300至400人次,专家组也不光是诊治区医院的病人,同时还要面对顺义区中医医院、顺义区妇幼保健院、顺义区空港医院以及各基层卫生院的发热病人,会诊频率随之不断增加。“有时刚躺下2小时,就被深夜的电话铃声唤醒,用冷水冲醒后,我就立刻前往科室查看肺部CT影像,这已成为家常便饭,病症不允许我们丝毫怠慢。”陈希胜说。

期间,院内收治了一位女患者,焦虑、紧张、压力使她每天在病房中哭泣,医生与护士多次劝说都无果。“由于确诊病人在密闭房间中隔离,且自身对于病情充满恐惧,时间一长有的患者会有类似幽闭恐惧症的病症,也有的病人情绪焦躁,会间歇性发脾气,我们就请来精神科专家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表现形式对症心理疏导,用专业的治疗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陈希胜说。护士对患者的护理也很重要。“她与外界的交流都是通过医生、护士和手机看新闻,结合她自身病情,我们告诉她这个病的治愈率很高。我每天都陪她聊天,舒缓她的紧张情绪,她的心态慢慢转好。”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田雅利说。出院两周以后这位病人前来复查,核酸检测为阴性,且对各项治疗措施与药物吸收的都很好。

顺义区最小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仅2岁。顺义区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杨力生看着孩子在这个公共空间内吃不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没有玩具消磨时间,就自掏腰包拿出200元给他买来小零食和玩具,为他带来温暖,小孩子在看到新鲜事物后用最纯真的笑容感动了所有的医生和护士。

顺义区高度重视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每日安排医院专家会诊,专家团队24小时待命,随时进行会诊和指导诊疗。“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诊疗和护理,无论是确诊病例还是疑似留观,医院在医药、技术、人员、设施等方面都给予了全力保障。面对疫情,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无论面临多大的风险,我们都不会退缩。”杨力生说。

跟踪随访不放松

3月7日10时,顺义区确诊的最后3名新冠肺炎患者从区医院治愈出院,目前,顺义区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已连续超过一个月没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做好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后的跟踪随访工作,区卫生健康委制定顺义区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跟踪随访全流程管理工作制度,顺义区医院、区疾控中心、属地政府、基层医疗机构密切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实现全流程管理。

患者治愈出院后,基层医疗机构会指定专人负责患者出院后的跟踪随访、康复、复诊和健康管理。跟踪随访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实现全流程管理,有利于了解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病情变化并指导患者康复,也能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

记者了解到,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专门负责辖区内一名出院患者的跟踪随访,与其添加为微信好友,在为期四周的康复期内,每日8时和14时分别记录该出院患者体温,了解其是否有发热、干咳等身体健康状况,如有异常,马上上报,同时叮嘱其居所每日通风、消毒。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他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并督促患者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进行随访、复诊。当这位出院患者提出想要捐献血浆的想法后,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与区卫生健康委联系,并对他进行身体检查,各项指标评估合格后与区卫生健康委取得联系,积极推进捐献血浆事宜。

在隔离两周、四周时,出院患者需前往顺义区医院进行复诊,复诊时重点复查血常规、生化、氧饱和度,必要时复查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有肺炎的患者复查胸部CT影像学检查,了解肺部炎症吸收情况。在每次复诊检查后,家庭医生都会对其结果进行追踪,并告知这期间也要注意心理变化,有不舒服可以进行沟通等。

顺义区所有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均由专人进行健康监测,经四周隔离期且复诊结果正常后,出院患者可解除隔离监测,通过全流程管理,确保出院患者健康状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