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和他的狗,百年之後的故事(下)

接上篇,講巴普洛夫條件化的後續故事。( )

巴普洛夫和他的狗,百年之後的故事(下)

巴普洛夫條件反射實驗

阻斷(blocking)和去阻斷(unblocking)效應

還舉小明的例子,哥哥每週末回家都會給小明帶來一個好吃的草莓蛋糕,小明看見哥哥就會流口水。最近小明哥哥交了一個漂亮的女朋友,每週末都跟著哥哥回家。和以往一樣,每次哥哥回家小明都有一個草莓蛋糕吃。不一樣的是,如今糖果出現時,哥哥的女朋友也會出現。

巴普洛夫和他的狗,百年之後的故事(下)

假如有一天,哥哥來晚一步,哥哥的女朋友單獨先到。你猜,小明看見哥哥的女朋友會流口水嗎?


巴普洛夫和他的狗,百年之後的故事(下)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哥哥已經精準地預測了糖果的全部信息。直接忽視哥哥的女朋友,不會對小明的預測產生任何影響。因此,大腦沒必要再為此生成一條冗餘的神經連接,這就阻斷了哥哥的女朋友和糖果之間聯繫的形成。也就是說,先前的條件刺激阻斷了後來條件刺激的形成。

什麼是去阻斷呢?我們來考慮另外一種情況:假如哥哥單獨出現時只有一個草莓蛋糕,而每次哥哥和他女朋友同時出現,都會有兩個蛋糕。因為哥哥只能預測一個蛋糕,那多出來的蛋糕會被小明歸因到哥哥女朋友身上。


巴普洛夫和他的狗,百年之後的故事(下)


阻斷時,沒有學習發生。而跟阻斷效應相反,去阻斷時有新的學習發生,即多出來的蛋糕和哥哥女朋友之間的聯想學習。去阻斷的名字起源於阻斷,是阻斷效應失效的地方。

條件化記憶的消除(Extinction)和恢復(recovery)

小明的姥姥每次來看小明,都會帶來糖果。假如有一天,小明的姥姥破產了,再也沒錢給小明買糖果。久而久之,小明看見姥姥就不會再想到糖果,也不會再流口水。這就是條件化刺激的消除。


巴普洛夫和他的狗,百年之後的故事(下)

一年後的一天,小明姥姥踩狗屎中了五百萬彩票,她又有錢給小明買糖果了,恢復了帶糖果給小明的習慣。姥姥僅僅帶來兩次糖果,小明就恢復了看見姥姥流口水的條件反射,非常之迅速。

巴普洛夫和他的狗,百年之後的故事(下)

做一個對比,小明的舅舅,也就是小明姥姥的兒子,子隨母富,也跟著有錢起來,每次來小明家也都帶著糖果。你猜,舅舅帶幾次糖果才能讓小明看見他就流口水?等於還是大於姥姥的兩次?

答案是大於。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舅舅要在小明腦子裡從頭開始形成條件刺激,所需時間長。而姥姥卻有一定的記憶在那裡。也就是說,雖然姥姥無法再引起小明的流口水反應,但這並不代表姥姥和糖果之間的神經連接的徹底消失。相反,連接只是減弱,藕斷絲連,根基還在。條件合適的話可以很快生根發芽。

巴普洛夫和他的狗,百年之後的故事(下)

其實,條件化記憶的消除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消除,也是一種學習。當我們的預測和實際結果不一致時,學習就會發生。條件化記憶消除實驗中,小明預測有糖果獎勵,實際上卻沒有任何糖果,這裡存在預測誤差,這裡就會發生學習。

總結

巴普洛夫經典條件反射的結果,雖然已經發表了百年有餘,但如今依然是神經科學的研究熱點,其背後涉及的神經環路以及突觸、分子機制依然沒有徹底搞清楚。在巴普洛夫這棵大樹的庇護下,一批又一批的科學家茁壯成長,發現了許許多多大腦的工作機制。當然,這些工作機制不是侷限的,只在經典條件反射中起作用,而是廣譜的、通用的神經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