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之好背后的斗争,逼出了穆公霸业,打出了传统美德

引言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秦晋之好这个词,这个词语是中国的一个代表美好的词语,暗示着两人之间两个家庭之间的亲切关系。关于这个成语的出处,指的就是春秋时代的秦国与晋国的友好关系,因为在史书记载中,秦晋之间长达百年都相互通婚,有着非常密切的亲戚关系。人们通过对于情境之间的联合,以此来表达两个家庭之间的友好。但其实,我们只是了解到了他们表面上的友好,背后的那些阴暗比我们想的更多。因为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秦晋之好背后的斗争太多,曾经逼得秦穆公走上绝路,而且还逼得秦穆公完成了霸业。

秦晋之好背后的斗争,逼出了穆公霸业,打出了传统美德

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想要否认这个词的意义,而是想要描绘一下当年秦国与晋国之间幕后的斗争。要想要弄清楚这个事情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必须要回到当时的背景之下。根据司马迁老爷子的史记记载,在春秋时代曾经出现过五大霸主,其中就包括了秦国的秦穆公晋国的晋文公。当时的秦穆公年岁较长,作为长辈,他的成名较早,而晋文公是后起之秀,但同时也很快让晋国称霸。所以当年秦国与晋国表面上在相互友好,实际上在进行大国博弈。


01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点,那就是,春秋五霸并非是先后的顺序来称霸,例如当年的秦穆公与晋文公其实就是差不多的时候称霸。这两位霸主在同一个时空领域相见,并且还完成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情景之后,虽然看起来让人们觉得非常的庆幸,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杀机四伏。因为当时晋国中有秦国出关的道路,而且晋国的崛起,让秦国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他们根本没有办法进入中原。所以秦穆公一直都在想办法突破晋国的防线,要进入中原。

秦晋之好背后的斗争,逼出了穆公霸业,打出了传统美德

在史书记载中,秦国如果一直在晋国的阴影之下,那么他将慢慢的脱离中原的组织结构,慢慢的沦为蛮荒。要知道当年的秦国从匈奴还有义渠之间杀出来,那可是花费了太大的力气,好不容易拥有了一半的中原诸侯的特色,如果被晋国锁死,迟早会回到最开始的蛮荒的状态中,这是秦穆公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所以秦穆公想尽办法在与晋国周旋,在晋文公以前,还有一个晋献公,秦穆公就与之进行了战斗,并且还打败了他,但是为了向众人表示友好,他又把晋献公给送了回去。


02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历史记载明显的看出来,当年的秦国与晋国虽然相互通婚,并且还有秦穆公的春秋义举,但其实这背后都是在进行政治博弈。秦穆公就是想要通过婚姻来拉拢晋国,让晋国不要对秦国施加高压,而且当年秦穆公送晋献公回国,后来又送晋文公回国,其实就是想要让晋国成为秦国的一个友好邻邦,甚至让晋国君主做出让步,让秦国东出。

但可惜的是无论是晋献公还是晋文公,都是老油条,在关于秦国东出的问题上不让一寸土地,并且还对秦国进行了严厉的封锁。

秦晋之好背后的斗争,逼出了穆公霸业,打出了传统美德

王立群老师在解读史记中曾经这样评价,秦穆公用一辈子来与晋国周旋,从嫁女儿,到后来的战争放君王,还有帮助晋文公对外战争攻打郑国,一切的一切,都是想要用自己的举动,来获得可能东出的基础。但是,晋国君主死活不让步,秦穆公被逼入到了绝境,几十年的努力最终化为泡影。后来在晋文公去世以后,秦穆公发动了一场军事袭击,结果还是失败了。


03

但是,在绝境之中往往有转机,秦穆公既然无法打通晋国东出之路,于是就把重点转移到了自己的后方,他对戎狄展开了疯狂的进攻,结果居然在戎狄地区打出了大片土地,当时有史书记载,天子过来朝贺秦穆公,秦国版图扩大一倍有余,而秦穆公也因此成为了春秋霸主。王立群老师曾经对此感慨,秦国是一个非常坚韧不拔的国家,在秦穆公走到末路之际,还能够发愤图强,开辟新的道路,结果居然还完成了称霸之路,真的是一个非常有勇气有毅力的国家。

秦晋之好背后的斗争,逼出了穆公霸业,打出了传统美德

秦穆公画像

结语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秦穆公当年取得了胜利,但是秦国不管怎么获胜,他也无法走向中原,最终只会像楚国一样慢慢的被边缘化。不过历史还是很对得起秦国的,就在秦国无法外部消灭晋国的时候,晋国居然内部自己分裂了自己,结果韩赵魏三家分晋秦国就此东出。所以在回首当年的情景之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有双方表面上的和谐,其实暗地里有更多的政治博弈,秦穆公一辈子的努力都寄托在这4个字里面,不过虽然他失败了,但是上天却给予了他子孙机会,不得不说历史真的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