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現代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務今天的學校教育

時光荏苒,滄海桑田,這個世界每天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變化速度明顯驚人。就拿學校教育這塊來說吧,以前,師生要面對面的“傳道解惑”,今天學生通過網絡就可以獲取海量課程;以前,老師只能用黑板教學,如今高科技教學設備已經成為一些學校的“標配”……如何正確看待科技發展給教育帶來的影響呢?

讓現代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務今天的學校教育

去粗取精,傳統教學手段要繼承

傳統的教學手段,基本上是“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它最大的優點,就是準備簡單方便,開支節省,並能根據具體情況打破預設,隨時對教學進行調整。顯然,它既切合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又能抓住教學的幾個關鍵節點。所以,傳統教學的優點要繼承。

不僅繼承,有的甚至還要發揚光大。作為教師,你要傳道受業解惑,你就要鑽研教材、用心備課,你就要寫好粉筆字、說好普通話,你就要根據學生的基礎、課堂的情況運用你的教學機智……教師是課堂的主角,一個好教師需要幾十年的沉澱,教師的高度決定學校的高度,所以想“重教”必先“尊師”。

讓現代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務今天的學校教育

魅力盡顯,現代科技手段要引進

在信息化的今天,科技不僅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教學。過去,一塊黑板一隻粉筆就可以上課,但課程缺乏趣味性。但現在我們利用多媒體,使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輔助教學,可以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更具有趣味性、直觀性,並能實景模擬,把知識與現實連接起來。

面對今年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了傳統教學手段一個措手不及。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上上網課,教師進行直播。沒有線上課程的,只能靜靜地坐在家裡等疫情過去。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手段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教育互聯網化,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過程。相信這次疫情過後,教育行業必將會更多的引進和運用現代科技手段。

據說有人統計過,在傳統教育中,傑出的老師需要近三十年才能成熟。這導致優質教育極其稀缺,如何讓貴州最窮安順地區的鄉鎮教育跟北京相比,實現教育公平?智慧超人的創始人袁威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帶來解決的方法,因為用人工智能可以實現因材施教。

相得益彰,讓優良傳統與現代科技齊飛

一種教學手段好與不好,“實際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要看它能不能提高課堂效率,能不能提高教學質量。從辯證的角度看,現代化教學手段更適宜知識的傳授、智力的發展和課堂氣氛的營造,而傳統教學手段卻擅長品德、情感、審美的教育和技能、技巧的培養,因此,二者應加強整合、不可偏廢。

試想一下,未來的課堂將是多麼的神奇。假如我們講“我的祖國”,先用5D電影技術,將中國的各個名勝古蹟像放電影一般播放,同時解說員用純正的普通話進行解說,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讓新聞評論員從多個角度進行評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後佈置作業,學生可以現場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這樣,我們今天一直呼籲的“減負”、“高效課堂”是不是都能變為現實?科技融入教學,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別人都在努力,我們也要做最棒的自己。

讓現代科技手段更好地服務今天的學校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