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財,該拿的拿,不該拿的可千萬別拿!


君子愛財,該拿的拿,不該拿的可千萬別拿!

讀過《孟子》的人都知道,孟子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他剛正不阿,就像是一個憤青,逮到什麼都要簡單說兩句,可以說是完全做到了上懟天下懟地中間懟空氣。但令被懟的人絲毫沒脾氣的是,好像從來都沒有人能說得過他。沒辦法,誰讓人家孟子確實說得很有道理呢!哈哈,無敵就是這麼寂寞!

有一天,孟子的學生陳臻問孟子:

“老師啊,學生有一事不明,想了許久,還是不明,煩請老師提點一下我。”

“哦,是什麼問題?”孟子正襟危坐起來。

“之前齊王送給你一百鎰金子你沒要,後來宋國的君主送給你七十鎰你卻收了,再後來薛君送了你五十鎰你也收了。有這回事兒吧?”

“是啊,有啥問題嗎?”孟子大概已經知道陳臻想問什麼了。

“我就是有些想不通,如果之前的一百鎰金不該收,那後來的一百二十鎰收了就是不對的;如果後來的一百二十鎰收了是對的,那之前的一百鎰不收就是錯的了。不管是哪種情況,總有一次是做錯的吧?”

孟子聽完,嘿嘿一笑:

“你小子,一看就沒學過辯證法,不懂得通權達變。想知道為什麼,且聽為師慢慢道來。”

“之前在宋國的時候,我即將遠行。臨行前,宋君就說,送你點黃金作為盤纏吧。我正好缺錢,他的一番好意,我為啥不收?”

“在薛國的時候,聽說路上有危險,需要準備一些武器戒備。臨行前,薛君就說,送你點黃金買點兵器防防身。他擔心我的安全,我為啥不收?”

孟子又補充道:“這兩次之所以我都收了,是因為宋君和薛君都是真心禮遇我,覺察到我的難處和需求,都有正當的理由,我不收豈不是辜負了他們的好意?所以這兩次都是應該接受的。”

“但你再看我在齊國的時候,齊王送我黃金並沒有什麼正當的理由啊!沒有理由卻給我送錢,而且一送還送那麼多。那說明這個錢燙手啊,就不該拿,不該拿的錢如果我拿了那不等於被別人用金錢收買了嗎?你看老師我像是那種可以用錢收買的人嗎?你說,齊王的金子咱是拿還是不拿?”

陳臻一聽,茅塞頓開。原來自己之所以一直想不通,是因為入了形式邏輯的坑,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來還是老師厲害呀!

關於金錢,作為儒家學派創始人的孔子也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富貴都是人人愛的,來路不正當可千萬不能要。不過,前提是每個人都要具備能力去因時、因地、因人地判斷該不該,當不當。

通俗地說,錢是好東西!但君子愛財,該拿的拿,不該拿的可千萬不能拿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