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華夏族的人,都要去開眼角?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曆史、三千八百多年信史的國家。這期間,中國遭遇過多次外族入侵,但是,入侵的外族,或者最終被趕出中國,或者最終被同化,而華夏族群則得以延續至今。

這在世界歷史上也算得上奇蹟。而這一奇蹟,一定程度上也和華夏族群的特殊地理位置有關。古代華夏的北方是大漠和戈壁灘,再往北是古代人難以生存的北亞;東部和南部是茫茫大海;而西南則有青藏高原,西北也因為帕米爾高原和“帝國墳場”阿富汗的阻擋,而避免華夏族群陷入戰火。

難道華夏族的人,都要去開眼角?

較為封閉的環境下,保證了華夏族群主體上的基因發展,和其他族群有著較為特殊的進程。在千百年的發展中,華夏族群有了三大特徵,如果一個人同時具備這三大特徵,那麼就可以斷定這個人屬於正宗的華夏人。

眼內眥褶

所謂的眼內眥褶,指的是在眼的內角的皮膚,存在一個眥褶。這種眥褶以前被稱之為“蒙古褶”。不過,這和蒙古並無直接關係。

在人種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蒙古人種”,所謂“蒙古人種”,即俗稱的黃種人。人種學上將黃種人命名為“蒙古人種”,有說法是因為人種學起源於西方,對西方人來說,印象最為深刻的黃種人是蒙古人——因為蒙古西征給歐洲各國帶來的印象太過深刻,因此以“蒙古”來作為黃種人的命名。

關於內眥褶的產生,有說法認為和鼻樑有一定的關聯:比如有研究認為,高鼻樑的群體,很難產生內眥褶——比如歐洲人都是高鼻樑,但是,很多低鼻樑的人,並沒有因為鼻樑較低,而有內眥褶。

因此,對於內眥褶的產生,基因學者認為,這是一種強大的基因,華夏族群經過數千年的繁衍,這種基因不斷強化,最終,成為華夏族群的一個重要標誌。

鏟形門齒

鏟形門齒迄今為止,在人類學和生物學裡面,都是具備極大爭議的現象。

所謂鏟形門齒,指的是一個人的牙齒兩邊存在著明顯稜形,類似一把鐵鏟,因此得名叫做鏟形門齒。具備這種門齒的人,主體上集中在中國——其他族群雖然也存在這種門齒,但比例極小,不具備普遍性。

對於這種門齒現象,起初沒引起學術界的注意,但知道最近幾十年,這種門齒變得玄幻且富有爭議起來。

難道華夏族的人,都要去開眼角?

因為北京猿人的遺址,出土了鏟形門齒的化石,並且其他國內的古人類遺址,也存在這種化石。

如果順理成章認為,這是中國古代先民的特有基因,我們後世的人遺傳,似乎沒什麼問題,但問題是,華夏族群的原始祖先到底來自何方,迄今為止爭議不斷,並且,因為鏟形門齒的大量出現,導致事件真相更加迷霧重重。

關於當代中國人的族群起源主要有兩種看法。

一種認為“非洲起源說”,這種說法認為全世界的人類都起源於非洲,並且近年來隨著基因技術的升級,這種說法越來越被世界學術界所認可(但部分中國學者持反對態度)。而按照這種理論,北京猿人也好,山頂洞人也罷,並不是當代中國人類的直系祖先。

難道華夏族的人,都要去開眼角?

另一種則是本土起源論。認為華夏人的祖先,從始至終就發源於華夏本土,和非洲起源的人類壓根就是不同的起源。而鏟形門齒就是最好的證據之一。因為只有華夏族群起源於本土,和非洲起源的族群來源不同,才能解釋為什麼大部分鏟形門齒的人類都來自中國。但是,單獨依靠這樣一件物證,略顯證據不足。

並且,有學者認為,北京猿人、山頂洞人和現代人類存在生殖隔離——即雖然都是人類,但是基因角度存在分化,就像馬和斑馬那樣,是無法打破生殖隔離的——這似乎又意味著,現代華夏人並不是山頂洞人等先民的後裔。

不過,不管真相如何,鏟形門齒都是華夏族群特有的標誌。

難道華夏族的人,都要去開眼角?

青斑

華夏族群的新生兒,其臀部或者後背,都會存在一些與生俱來的青斑——當然這些青斑不等於胎記,因為胎記可以存在一輩子,而青斑會隨著嬰兒逐漸長大而逐步消失。

關於青斑的起源,有說法認為,這是嬰兒在出生前的胎兒階段的第五個月左右,黑色素經過一番生理變化,最終在真皮層沉澱形成的。

在華夏族群之外,這種青斑幾乎很少出現,因為,對於華夏族群的新生兒的臀部或者後背會產生這種青斑,迄今為止沒有公認的結論,不過,有學者認為,這或許是一個族群特有的基因所導致的。

難道華夏族的人,都要去開眼角?

三大特徵的產生

一般來說,一個人如果同時具備這三大特徵,就可以判斷出,這個人是純正的華夏人。

其實從基因學角度來說,這三大特徵的產生,很可能隱藏著史前的某些被遺忘的真相。

現代學者認為,當代日本人其實並非是日本真正的原住民,起初日本的原住民是一群矮黑人種,後來被來自大陸的征服者驅逐,而後來自大陸的征服者開始在日本繁衍。

同時,有學者提出這樣的認為:其實古代東亞大陸,其原住民也是矮黑人種,而現代華夏人的祖先,來這片土地以後,征服並驅逐了矮黑人種,最終成為東亞大陸的主宰。這種猜想當然也有實際證據證明:因為殷墟殉葬坑裡面,存在黑人和白人殉葬奴隸,這說明幾千年前,華夏大地確實存在黑人和白人生活。

難道華夏族的人,都要去開眼角?

因此有學者推論:華夏族群的始祖很可能起初是個規模較小但十分強悍的部落,這個部落來到東亞完成驅逐、征服矮黑人種以後,逐漸在東亞繁衍、壯大。這支部族由於青斑、鏟形門齒、內眥褶這些基因較為強勢,因此這些基因得以傳給後代,並且因為華夏的特殊地理關係而不斷強化,最終成為世界基因庫較為特殊的一支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