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多的寶寶愛上“撞頭”,是自虐還是缺營養?這幾種解釋最靠譜

文|橘媽育兒

前不久看到一張動圖,是國外的一個小寶寶,蹲在地上,一直用頭撞地板,得虧有地毯,不然孩子一定得疼哭。

下方有幾條評論說自己的孩子也愛這樣,感覺是在自虐。

1歲多的寶寶愛上“撞頭”,是自虐還是缺營養?這幾種解釋最靠譜

不知道你家寶寶有沒有這樣過……

有時候在床上對著床“咚咚咚”地撞,撞得輕就哈哈大笑,撞狠了就嗷嗷大哭……

你說孩子傻吧,他還知道哭,有擔心孩子有自虐傾向的,有擔心孩子是不是缺乏什麼營養素才出現這種“怪異”行為。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對。

關於缺乏營養素說法的解釋

從80後小時候開始,人們開始對微量元素重視,但是瞭解的並不深,只要孩子身體一有問題就往缺乏微量元素的方面去想,感覺好像補充微量元素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一樣。

關於自虐說法的解釋

孩子“自虐”的這種行為在美國兒科學會的《育兒百科》上有做解釋:

在寶寶6-12個月的時候就會出現打頭的行為,18-24個月的時候頻率會更高。有的寶寶這種行為會持續幾個月,有的則可能會持續幾年,不過通常會在3歲消失。

同時還說到:有20%的寶寶會有這種“自虐”的行為,而且男孩的比例高於女孩,大約是女孩兒的3-4倍。

1歲多的寶寶愛上“撞頭”,是自虐還是缺營養?這幾種解釋最靠譜

如果說寶寶是自虐傾向,那麼最多也就到3歲就會消失,並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

那寶寶為什麼會喜歡撞自己的頭呢?

其實從寶寶的心理層面分析才更準確更靠譜。

寶寶只不過通過自己的方式向爸爸媽媽傳遞著一些信息。

①我很興奮

有的寶寶興奮了就會撞頭,有的還會拍頭,通常比較有節奏們就像我們心情好的時候聽著音樂會打節拍一樣,就只是單純的表達自己高興、興奮。

②我不開心,在發脾氣

有時候寶寶因為餓了,媽媽有沒有及時餵奶,或者困了沒有被及時哄睡,會發脾氣,只不過有的寶寶是大哭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有的寶寶則會使用肢體動作,一邊大“啊啊啊”的大喊一邊配合撞頭的動作。

1歲多的寶寶愛上“撞頭”,是自虐還是缺營養?這幾種解釋最靠譜

③我有些不舒服

有時候寶寶如果出現耳部感染,寶寶表達不了自己的感受,只好用撞擊或者怕打自己的頭部來緩解不適。有的寶寶萌牙期時也會出現這樣的舉動,因為出牙的過程並不好受。撞頭的動作也可以分散寶寶的注意力,轉移疼痛。

④“媽媽看看我”

當你對寶寶關注不足的時候,他會採用一些方式尋求你的關注,有的發現哭的時候會把媽媽吸引過來,所以採用大哭的方式;有的撞過一次頭,看到媽媽擔心的樣子“誒喲!乖乖沒事兒吧?”

寶寶突然發現這樣可以吸引媽媽的注意,而且媽媽的反應還挺有意思,於是寶寶就愛上了這個動作。


如果你的寶寶存在撞頭、拍頭的行為,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先排出寶寶是否生病了

如何判斷是不是生病帶來的疼痛?

如果寶寶撞頭時露出痛苦的表情,媽媽一定要注意一下。

①聞一聞寶寶的耳朵,聞一下有沒有臭味,如果有聞到,多半是寶寶的耳朵有感染的情況,抓緊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②如果寶寶耳朵沒問題,平時是否有流口水的情況,而且還愛咬東西,如果是,那就是在長牙了。

1歲多的寶寶愛上“撞頭”,是自虐還是缺營養?這幾種解釋最靠譜

其次,分辨寶寶心境

①如果寶寶哈哈笑,一邊笑一邊撞頭,媽媽別擔心,寶寶這種行為只是高興,你可以放一些音樂,教寶寶跟著音樂節奏拍拍手或者跺跺腳,換種方式表達開心。

②有的寶寶搭個積木沒搭好,氣得撞頭啊啊啊的叫。寶媽應該多觀察寶寶的情緒變化。

他們說不出來情緒,只能氣得撞自己的頭,那麼媽媽應該引導寶寶。

“是不是剛擺好的積木掉下來太生氣了?”

引導寶寶表達情緒是最主要的,不過我這裡有個小建議。

1歲多的寶寶愛上“撞頭”,是自虐還是缺營養?這幾種解釋最靠譜

寶寶9個月開始教他向家長求助。

儘早教會寶寶向家長求助,這會少去很多的尖叫、大喊和哭鬧。可以先教寶寶說“幫”,當寶寶遇到困難又開始撞頭或者其他無理取鬧的行為時,對著寶寶多強調“幫幫我”這三個字,好讓寶寶下次再遇到困難的時候好用“幫”字尋求幫助。

除此以外,家裡的尖銳物品也要收起來,免得寶寶誤傷自己。

最後,如果發現寶寶為了吸引注意,那就不要反應過度

有些寶寶在第一次撞頭的時候可能一點都不疼,只不過媽媽很擔心的跑來詢問,等你又去忙事情的時候他又會去撞頭,這就明顯是刻意的了。

如果孩子撞到頭了,不要反應過度,先看孩子的反應,他要是沒有哭,那就說明沒事兒。

如果他經常這樣,從側面反映出媽媽在陪孩子的時候要專心一些了,放下手中的手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