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只知道人是什么 之我什么也不知道


昨天看完余华的《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想写一篇书评,却不知从何写起,那就随便扯几句吧。这本书学习写作的人看进去的话,是会有很多原来是这样的感悟的,但是有些地方还是会看的略难理解,比如那些外国名人的外国作品,举个例子就是


“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契诃夫,苏联时期还有帕斯捷尔纳克、布尔加科夫、肖洛霍夫,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在切瑟尔海滩上》莫泊桑的《一生》”


这还是有几个见过的,也还有许多没听过没看到过的作家的作品,这些地方我就略过了。总结就是你得熬过枯燥才会有回甘,若是一开始就有淡淡的甜,你后面就品不出味来了。


“我们这个世界充满了偏见,而且偏见都穿上了真理的外衣,我的意思是真理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件随时可以换掉的外衣,他们的衣柜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堂而皇之的外衣。如果你想去反驳偏见,你不会赢,因为你的话还没有说完,偏见已经换了外衣。有一个方法可以考虑,就是用彼得·汉德克学会的波斯尼亚语脏话“你家房子上CNN新闻了”去回击他们,这是很高级的脏话,用中国的俗话说,这叫骂人不带脏字。”


他这本书大部分都在说一些自己去不同的地方,说的一些话,像是把那些对各地的读者啊或者是人民的絮叨,给记录汇总一样。偶尔还会写一些自己的作品的经历,再顺便感谢一下那些想感谢的人。


余华的书,我看了好几本,从《活着》开始,《我只知道人是什么》也应该不是最后,但是每一本余华都没有让我失望,虽然可能会出现对当时那种社会状态的不理解,但没有对他的文字有抵触。


最近阅读效率有点低,本以为是看不完哪本书的了,没想到蜗牛群有人发起了这本书的共读,于是抱着捧场的心态打开了,然后就看着看着看完了。这就是所谓的看到了喜欢看的书就会不自觉看完的那种书。


余华的文字是那种很特别的,他和大多数的作家都不大一样,这也是他的书能够那么畅销的原因吧。


他说在别的国家有个同行,也是牙医也是作家,但那个牙医的作品已经很厉害了,还在写作同时从事着牙医的工作,他说起自己弃医从文的故事,并没有救国大志。


他说,“那时候中国城镇的工作都是一样的薪水,牙医和作家都是穷人,做牙医很辛苦,而在文化馆工作的人可以整天在街上闲逛,所以我要写小说,只要小说发表了就可以进文化馆去享受闲逛的日子,反正都是穷人,为什么不去做一个自由自在的穷人。”


他不做牙医而选择当作家是因为觉得写东西能够轻松一些,而不是说什么因为喜欢写作啊因为不写不行这样的话。


他回忆起牙医的时候,说了一个故事“我记得有个老农民拔牙之后才知道自己钱带少了,不够付医药费,向我借钱,我借给了他。这个老农民第二天专门坐轮船来把钱还给我,你们想想,对他来说一次来回的船票钱是很多的钱了,这就是当时的诚信。”


那时候是现在的人没法比的,所以 这就是当时的诚信。


他的人生笺言:

“每个人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感受,不是属于别人的看法。”


“那些立在潮头的人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更何况我们这些随波逐流的人。”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仔细想想,很多历史的改变确实是在不经意之处发生的,人生也一样,后来的壮举当初只是一个小小杂念,很多的成功其实是歪打正着。”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


令我惊讶的是,他和莫言是室友,和史铁生也是好友,要知道看他们各自的作品的时候,可是完全没有想过这回事呢。


尤其是余华在写《在细雨中呼唤》的时候,莫言正在写《酒国》,而史铁生曾经说会有朋友来看他,想不到朋友里面也有余华,这种发现有惊喜又激动,原来厉害的人都是扎堆的呢。


当年余华和莫言在寝室里,各自弄了一张桌子,然后中间拿东西挡起来各自创作,结果中间有个缝,总是能不自觉抬头就能看到对方,后来不知道谁拿东西堵了起来,这样才没有了尴尬的对视。


关于作家他说:

“我的经历告诉你们一个道理:做一个作家只要认识一些字,会写一些字就足够了,有文化的人能成为作家,没文化的人也能成为作家。作家是什么?用吉卜赛人的话来说,就是把别人的故事告诉别人,再向别人要钱的那种人。”


关于史铁生,他说:

“那一次在铁生家里,我们谈到了经验对写作的束缚。我记得铁生说,为什么要拧开瓶盖之后药才能够取出来?当时铁生说了一个假设,他说如果一开始人类没有这样的思维,而是另一种思维,就是药片可以自己从瓶子里面出来,不用打开瓶盖,那么现在生活中可能就是这样。经验对于我们的局限,先是局限了我们的思维,然后局限了我们的行为。这是当时我们两个人交谈的内容,现在已是我的一段美好回忆了。铁生去世好几年了,提到这个时我感觉他好像就和当年一样坐在我对面。那天铁生没有表演,只是对我讲述。铁生不会魔术,但是他的思想会魔术。”


有时候看书就是一个思想碰到另一个思想的过程。然而看余华却还碰到了更多的人的思想,真是个不错的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