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庭審”+“微法院” 沙區法院一天審結兩案

“雲庭審”+“微法院” 沙區法院一天審結兩案

3月4日上午12:00,沙區法院互聯網法庭進行著一次別樣庭審,法官張豔蕊帶領書記員運用“智慧庭審”平臺,在線連接雙方當事人,而新疆大學法學院的七名大學生及一名新疆法制報記者則通過向法院申請旁聽碼,手機上下載庭審客戶端通過“雲端”連線旁聽。

該案原告李某向被告韓某供應變頻器,原告依約向被告提供貨物,被告卻欠付原告41200元貨款遲遲未予還清,原告李某就欠款多次與被告協商未果後向法院提起訴訟,春節期間,被告回陝西老家過年,受疫情影響,被告無法按期應訴,為切實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法院在給被告電子送達訴訟文書並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該案通過網上開庭。整個庭審歷時半個小時,經過法官在線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並當天給付部分貨款。

新疆大學法學院學生丁雅倩:通過下載手機軟件輸入旁聽碼在線旁聽案件庭審讓我切實感受到科技發展為人民帶來的便利,也讓我對法院工作有了全新的體驗。

參加旁聽的新疆法制報首席記者武運波:第一次通過互聯網連線旁聽案件,庭審中原被告雙方的舉證、質證、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環節均在網上完成,整個過程畫面流暢,音質清晰,面對特殊時期執法辦案要求,沙區法院積極運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引導當事人通過網上立案、線上繳費、“雲端”開庭等方式參與訴訟活動,真正實現群眾從“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的便民、利民目標。

在線調解

“雲庭審”+“微法院” 沙區法院一天審結兩案

與此同時,沙區法院606辦公室內,李勇剛法官正在通過“新疆移動微法院”在線調解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這起案件從網上立案、掃碼繳納訴訟費到訴訟文書送達、在線調解到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僅僅半天的時間。李勇剛法官感慨道:“因疫情影響,一些已經排期開庭的案件因當事人無法到法院而不得不延期審理,現在通過新疆移動微法院小程序,為群眾提供了從立案到執行的‘一站式’線上辦理,不僅在疫情攻堅時期給群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是我們創新審判模式的積極探索和運用,開庭、調解“零接觸”為司法審判重新打開一扇門”。

“雲庭審”+“微法院” 沙區法院一天審結兩案

稿件提供/周娟

審稿/李長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