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發現3400年前的古屍,鑑定為混血人,山海經所寫是真?

羅布泊發現3400年前的古屍,鑑定為混血人,山海經所寫是真?

夏鼎象九州,山經有遺載。空濛大荒中,杳靄群山會。先賢歐陽修拜讀《山海經》,特意吟詩以贊之,足以說明其之魅力。許是多人將《山海經》作為一部奇幻之閒書,但卻不知此中記載,許多都有跡可循,並非全然憑空捏造。

《山海經》之奧秘

拜讀山海經,初印象便是書中之述寫,多是帶有神秘或神話色彩,因此許多人將其當做毫無依據的故事來品讀,看過笑過,隨之拋於腦後。

但事實中,《山海經》是一部影響深遠的重要古籍,現今流傳共計一十八卷,最早撰寫可追溯至戰國時期,後經多朝多人編撰修改,方成今日之定稿。那為何《山海經》令如此多人費心費力?如若僅是一部閒暇之餘的神話故事,斷然是無此巨大之魅力的,但《山海經》意義非凡。

羅布泊發現3400年前的古屍,鑑定為混血人,山海經所寫是真?

《山海經》中所記載內容可分幾大塊,包含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宗教學、歷史學、科學以及文學,此書是廣義上的海納百川,最終匯成一本記載了中國悠悠歷史的奇書無疑。

《山海經》中的民間傳說,包含了廣泛的山川地理知識,還兼之各個民族、各地物產、藥物、祭祀等等內容,截止今日依舊廣為人知的大禹治水等等故事皆來自此書。

此書對於國際漢學研究而言都是無價之瑰寶,如司馬遷、魯迅這等耳熟能詳的人物都曾誇讚。而今,《山海經》亦是學術界認可的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此書縱然在今日,依舊是一部旅遊和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根據統計,全書共計記載了五百五十座山、三百多條水道、百餘位歷史人物,以及四百多個神鬼精怪。其中囊括之時代,可謂貫穿古今,是以此書也被古時看作"史學家必讀"

羅布泊發現3400年前的古屍,鑑定為混血人,山海經所寫是真?

如此偉大的書籍,為何會被許多人誤解,其中根源亦是因為它的歷史性。因《山海經》創作時間久遠,斗轉星移,山川地貌隨時間而變化,甚至連稱呼都有了諸多改變。悠久的古時期山川名諱,要和現時代一一對照,也是一件工程量巨大且繁瑣複雜之事,並非一朝一夕可完工。

但無論如何,《山海經》中蘊含的奧秘,值得眾人細細品讀,慢慢體會。不停翻閱,再對照現實,或許能從那些光怪陸離的故事中抽絲剝繭,獲得意外之喜。例如專家們在羅布泊發現的3400年前的古屍,便能和《山海經》有所對照。

3400年前的古屍

"幼澤"便是《山海經》中對於羅布泊的稱呼,現今世人更習慣稱呼其為"地球之耳",其坐落於中國新疆東南部,古樓蘭便是因此湖得以繁衍生息。而專家們對於羅布泊的探究,從未停止。

2005年,國內一支考察隊深入羅布泊所在沙漠地域,意為考察研究。在尋訪過程中,他們意外發現了數百具保存完好的古屍。

這些屍體因為羅布泊地區的自然風力因素,得以風乾保存,這於專家們而言,乃是意外之喜。後期經過走訪當地百姓,考察隊才得知此處荒漠曾經有數千具如此的乾屍,但因自然地質等各方因素,最後只餘下這數百具了。

羅布泊發現3400年前的古屍,鑑定為混血人,山海經所寫是真?

為了探究這些乾屍的身份,亦是處於科研的考慮,考察隊在乾屍群中取了些許樣品,打算帶回實驗室進行實驗。後經過碳14測定,還原乾屍的面貌,專家們都十分的驚訝。因為這些乾屍面部同時具有歐洲人和亞洲人的特徵,換言之,這些乾屍顯然是亞洲人與歐洲人的混血兒,並且距今已經3400年之久。

乾屍的身份有所指向之後,專家們翻閱各種書籍,想要尋求得知這些乾屍的來歷。但從古至今如此多的史書閒談翻閱下來,眾人只在《山海經》中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山海經》中記載,公元前15世紀,也就是3400年前左右,曾在幼澤附近出現過一群長相怪異的士兵,他們集結於此,想要強佔土地,於是當地人與其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自此以後,這群士兵恍若人間蒸發,再未出現。

所以,這群長相怪異的士兵,是否是今日躺在羅布泊這片荒漠地區的乾屍呢?《山海經》之記載是否為真?這些不解之謎,無人能夠準確解答。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屬實太少,查證之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未解之謎太多,距今3400年的乾屍身份便是其中之一。按照時間推算,3400年前,中國正處於夏商時期,最早期的文字記載已經存在,但是關於這場羅布泊地區的戰爭,只能在《山海經》中尋到隻言片語。所以,乾屍身份依舊是個未解的謎團,這場戰役亦是。

羅布泊發現3400年前的古屍,鑑定為混血人,山海經所寫是真?

而在《山海經》中,是有對夏朝的記載的,其中包括了夏朝國力最強盛之時征服西亞,發動多國戰役,無數枯骨埋葬於羅布泊附近,其身份亦無法一一查證。但根據僅有線索進行合理的推測,或許可以為這些乾屍的身份得到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

因為夏時期的大部隊征戰,帶來人口流動,加劇了當時西歐和亞洲的交融,於是造成了西歐和亞洲混血兒的存在,而這部分人在身份上無法被兩個地域認可,只能流亡。

長時間的流亡使得他們迫切希望安定,便將目光投注到了羅布泊這片曾經富饒的地域。於是,原住民和混血種的戰鬥開始了,可混血種們兵敗逃竄,最終死在了羅布泊。

這樣的推測,從前往後,也算圓了《山海經》的記載,樣貌怪異是因為混血,人間蒸發是因為死於羅布泊。但是,此種推測,僅是發揮想象的產物,真實性如何,距今也未尋到文獻佐證或是反駁。

羅布泊發現3400年前的古屍,鑑定為混血人,山海經所寫是真?

關於《山海經》,其中描述許多皆是可以尋到真物的。例如《北山經》中的"飛鼠",便是鼬鼠,其狀如兔卻長鼠首,還有飛翔的"文鰩魚"便是飛魚,鳥喙蛇尾的"犰狳"便是中美和南美地區的瀕危動物。

關於迄今3400年的羅布泊混血乾屍,是否可以佐證《山海經》所寫真實性,這真的不得而知。但從中可以知曉的表示中華五千年悠悠歷史的博大精深,不能一言以蔽之,無法一書以述全。願所有人尊重歷史,正確品讀《山海經》等歷史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