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艾灸,艾灸能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因素是接受艾灸的最大障碍?

老吴艾国潮


首先,谢谢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实在需要一篇客观一些的文章了。

只所以这么说,因为关于艾灸,有一起不同的态度和问题,影响了艾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先从中医自身说起,先正己身吧!

其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灸法万能说

针灸针灸,有针必有灸,两者都是以经络穴位为基础的刺激方法,都是为了治病,古时并不区分谁治疗谁保健。现代医事管理,针法为侵入皮肤的方法,且针及不同脏腑组织,不同深度角度,有风险存在,学习练习时间较长,需要对解剖熟悉,为医。而灸法(准确地说是间接灸)因其方便、安全(这个要辨证的看,操作不当烫伤的也不少,不一定烫伤就是好事,不是所有的烫伤都是化脓灸瘢痕灸哟!),操作易学、耗材便宜而受众者广,除医疗中使用外,更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尤其近些年借科普宣传之功,和民众向往健康之风,艾灸极大普及,甚至催生了灸疗这一保健行业,从业者颇多。

注意,这些从业者,也许并未系统学习过中医,所以不应列入中医队伍当中(少数民间中医除外),当然他们的所做所为,也就不代表着中医。但那些总是挂在嘴边上的中医词汇(虽然经常是曲解的),却使大众误认为这就是中医,也给许多中医黑子们以口实。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被经常挂在嘴边上的这句话,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这句话,经常被解释为“针都干不了的事,咱灸可以”,于是给患者盲目的信心与期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者在网上问我问题的方式都是:请问我这几种病、这么些个症状,十几年的病史,中西医都看了,看不好,请问您看我灸哪儿可以好?令人无语。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出自《灵枢·官能第七十三》:审皮肤之寒温滑涩,知其所苦;(古人要求我们要触诊,前面还提了望诊,请参考原文之前文)。膈有上下,知其气所在。(心肺居于膈上,脾居于中州,肝肾居于膈下,这说的是病位,即病气所在) 。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通过体表望诊触诊,诊病气所在后,判断经脉之变化,谓道,然后根据经脉变化而用针,针少而散其表,针深而留其里,不同情况不同用之)。大热在上,推而下之;从下上者,引而去之(所谓高者抑之,外者发之,邪在不同位置,治则治法不同)。视前痛者,常先取之(谓治病先求本)。大寒在外,留而补之;入于中者,从合泻之(寒在肌表,可留针补中气以拒之,寒入于中,则针合穴以泻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凡病有针所不当用者,则用灸以治之)。

什么情况下,其病是针所不当者呢?

杨上善注曰:“脉之陷下,是灸之所宜,不可针也。”此为经脉中气血不足的情况,提示临床中灸法多用于虚证,而且是人体物质层面的不足时,才宜用灸,不宜针刺。

换句话说,灸法是有其适应范围的,即使是后世不断拓展其应用,但也无法取代于针。试想,针有粗细长短,浅可针一分二分,深可达2寸3寸,或平刺扫散松解,或斜刺扎跳肌肉,或深刺触及骨膜,灸之热力怎么可能渗透达于穴下的各个层次?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灸法温通作用明显,有补益之效(激发促进身体相关机能的作用,看灸在哪儿了),但对一些敏感体质或体内有热(本有某种功能亢进,例如有炎性反应,或有肿瘤)的人来说,易加重内热,出现口干、烦躁、多梦、口疮、心悸等症状,甚至加重原来的病情。虽有引火归源的说法,但实际中的确有很多问题出现,前几天还接诊一位湿疹年轻女患者,大夏天还穿着长袖,卷起袖子一看,湿疹已控制但上肢皮肤发黑而厚,自述在养生馆用灸后,由一小块儿皮损,逐渐扩大,而施灸者一再强调,这是排毒的好现象,让其坚持,她也听话,一直坚持到全身湿疹遍布...

所以,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我不想否定灸法的作用,因为我认为现在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够,见下面这一节中内容。


其二:灸法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即使是近代如此广泛用灸,如何推崇用灸,甚至不容得说灸法有不足的地方(我前说了,先正己),但真正会用了吗?未必。

灸法是一种体表刺激方式,为术。驱术必有道。灸法之道,实为经络。可惜的是,不明经,乱用灸,实在糟蹋了古人留给我们这么好的方法。

先看看古人是怎么用经络诊病治病的。

《灵枢·经脉》篇中,记载了十二经的经脉病候,学过者会知道其中有“是动则病...是为某厥”,出现在每一条经脉的病候中(少部分经脉病候中只有是动则病,没有是为某厥,其原因详见我在《中国针灸》上发表的相关论文),这指是是临床中的经脉诊断,就是要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经脉循行经络之所,寻找特异性的“动”,就是在体表经脉路径上看到的、触摸到的异常变化,如皮损、条索、结节、温度、自我异常的感觉等。而后面一段“是主所生病”,则描述了如何治疗,其治疗部位往往就在刚刚发现“动”的地方。

这种诊断点即是治疗点,是针灸的独特诊疗模式,只可惜,我们现代太多医生只号脉扎针了,而忽视了体表经脉的探查触诊。

按照这个思路,不论用针还是用灸,都要先做经络诊查,都要找到那个“动”的地方,如果那个“动”的地方是陷下的,则必用灸,以使经脉气血旺盛、充盈,才能发挥作用,才能祛邪外出。

那么,不是陷下,能否用灸呢?

当然可以,因为从灸法朴素的本质上说,它是一种温和、持久而渗透的热刺激,与炙的烤肉感明显不同。实验表明,用真艾好艾,其温度可恒定于42度左右,不冷不热,施灸时间当控制在20-40分钟左右,20分以下,热力未能有效渗透,40分钟以上,热力易过,导致“温水煮青蛙”的低温烫伤(看看很多患者的肚子上的花瓜纹理吧)。

在适宜的温度下,穴下浅层的筋膜(肌肉外面的一层保护性结缔组织)和各骨连接外层的膜连接,就会松弛疏张,使得其上的信息更好的被传递。这信息包括肌肉骨骼之间的力学关系(经筋),包括微循环中的血液淋巴流动与渗透压平衡(络脉),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中说不清的共同介导物质的功能发挥(经脉),总之我们习惯地称之为“疏通经络”,而特别有意思的是,往往灸时出现循经感传现象(或冷或热或麻或痒的多种自我感觉循经出现)的位置,是我们发现“动”的地方,换句话说,是在“动”的位置施灸,会有更佳的治疗效果。

在过度用灸的情况下,穴下浅层本来舒张的筋膜及膜连接等薄薄的结构,就会被炙成挛缩,甚到瘢痕,影响了经脉气血的流通,人为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经脉不通。

如果说,灸可以治百病(万病不敢说哈),甚至某些本不宜灸的病症,亦有神奇有效的例子,那全都是因为我们找到了经脉之“动”,这个“动”恰恰是解除这个病痛的关键钥匙所在,亦或说,很多时候,是误打误撞,找到并解决了问题。

所以结论不言而喻,真心想用灸的人,就会去认真系统地学习经络,寻“动”求道。图省事,一知半解的人,抱着无知者无畏的态度,仍然在片面夸大地用灸。


想真正的感受并掌握灸法的神奇吗?开启经络学习之旅中吧!


程氏针灸程凯


艾灸现在越来越被大众接受,艾灸主要解决风寒湿瘀等问题。现在大多数人都有体湿体寒和瘀堵问题,而艾灸属于一种绿色安全且可以深入骨髓的调理方式。古语云,针之不至,必灸之。则说明了艾灸的无法比拟的优势。

艾被称为地之阳,具有自动找病的特殊功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且一穴可通全身。

目前艾灸遇到最大的问题便是艾灸的时间局限性,艾灸比较适合白天9:00-17:00之间,而最好是晴天,无风。可对于上班族来说,只有周末才可能有空闲时间,每周短暂的休息时间还要扣除刮风下雨打雷等天气,扣除农历十五,时间太有局限性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便是艾灸的排病反应。艾灸过程中可能会有酸麻困痛凉等感觉,有些人受不了这种感觉,或者感觉不到,灸会认为艾灸不好。而且艾灸有自动找病功能,当你在艾灸腰部时,可能艾热会传到有病的膝盖,引起酸困感,有些人会粗暴以为艾灸会把病情加重。不知道其实是艾灸在调理腰部的同时,也在调理膝盖问题。

所以艾灸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不断更新,最好能提供在办公场景就能艾灸的有效产品。

希望我们的艾灸技术普惠更多家庭,能给更多人带来健康和幸福。


大象爱养生


艾灸非用不可的15个理由!👇👇

1.艾灸可以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驱寒除湿,消肿散结的作用。

2.艾灸功效不胜枚举,凡虚实寒热均可灸之。——《红炉点雪》

3.艾灸可以增加白细胞、血红素、红细胞数量和白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应变抗病能力。

4.艾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5.艾灸可使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散之。

6.艾灸是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刺激**道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扶补阳气,散寒止痛的作用。

7.艾灸能有效调理男科、妇科各类炎症及病症,可治疗不孕不育问题。

8.艾灸对儿童感冒、积食、不消化、增高、免疫力低下有调理作用。

9.长期艾灸对120种常见病症有防治作用,即中医讲的“治未病”。

10.艾灸能有效调理颈肩腰腿痛,如:颈椎病,腰椎病,关节风湿等。

11.艾灸可使男士肾气旺盛,增强肾上腺素的调整,使机体精力充沛,缓解疲劳,释放压力。

12.艾灸对女性有暖宫散寒、止痛调经、温养气血的功效,可有效恢复宫腔内部气血循环,使毒素排泄,防止**早衰,让气血充盛,重塑女性健康、美丽、年轻活力。

13.艾叶燃烧产生的红外热能其渗透力是普通红外的3-4倍,非其他热源可以相比,故有“灸不离艾”之说。

14.艾灸可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15.艾灸一个月症状明显缓解改善;艾灸一年发现自己很少吃药,很少光顾诊所和医院,心态变得积极乐观;艾灸三年会发现周围朋友对您的体能,气色与容貌充满了无尽的羡慕感;艾灸十年您可以自豪的说我依然年轻。


ein30922902


艾灸的流行,基于扶阳派的兴起。

黄帝内经云:奉阴者寿。好多扶阳派都是穷兵黩武,除寒务尽。认识高一点的知道引火归元,导龙归海,却不知阴既已虚,阳何以藏。

阴虚者不宜艾灸,扶阳派认为阴虚者百难一二,实则阴虚者十之八九。

养津液以藏阳,勿使阳越于外。医者当常置案头心头。


中医临证心法


因为艾灸是中医五术之一,属于中医技法。

艾灸,以温经通络为主攻,偏补法。

作为工具,前提是掌握中医思想,入中医之道,以道御术,这是最难得,也是懒人放弃的,所以,多数情况有了工具也不会用。


养生的智慧


疗效实在,可见!


无缺


古人云:三年之病求七年之艾,说明效果很慢。


盛德峰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艾叶的性味归经。艾叶的采集应该是每年5月5日早上不见阳光为好,也可以是每年的清明节,时间都是阴历。三年病需要5至10年的陈艾叶,这是临床疗效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