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国际航班机长空姐:带锅在酒店煮面,因乘客发热遭隔离

北京时间3月16日,机长李琛驾驶的飞机在巴黎落地,这将是他近2个半月内唯一一趟航班。19日飞回国后,他和全部机组成员都要集中隔离14天。

按照民航局发布的第三版疫情防控技术指南,航班分为高、中、低三级风险,李琛此次驾驶的就是高风险航班,他前往的目的地法国截至17日已累计确诊7730例。

随着海外疫情蔓延,外防输入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航班和机场无疑变为拦截境外输入病例的两道重要“关卡”。

作为直接接触未知风险的国际航班机组和空乘,他们又将如何抗疫?

自带电锅在巴黎酒店煮面吃

“我们飞也是压力很大,但很多往中国境内输入的,不可能完全停航。”李琛坦言。

李琛是国内一家民航公司的客机机长,正常情况下,他常飞的航线有美国旧金山、纽约、加拿大多伦多、伦敦、巴黎、法兰克福、东京等,这些多数也都属于高风险区。不过受疫情影响,很多航班都已停飞。此次飞巴黎是他在家休息近一个月后的首飞。

“我这两个月也就飞一班巴黎,以前一个月可以飞三班国际。”与以往相比,疫情期间李琛的航班任务减少了80%以上,这也意味着工资的大量“缩水”。李琛告诉南都,他们的工资收入最大头的就是靠飞行,飞多拿多。

“说实话,飞的时候也会担心风险。”李琛直言,“如果我们不飞,你让回国旅客怎么办。”

李琛现在在巴黎的酒店里等待19日飞回国。以往他都会在酒店吃饭,但这次来的时候带了电锅,自己在酒店房间煮面条吃。

“国外现在形势比较严峻。”他昨天去超市买了很多食材,看到现在巴黎街上基本没人戴口罩,大概只有百分之五的人会戴。超市里很多法国人也开始囤东西,买菜用的双轮拉杆车,他们几乎人手一个。结账的队伍起码排了30米,好多货架都空了,在超市那么多人聚集也没几个人戴口罩。

李琛已经决定,在回国之前不准备出门了。

从巴黎回国的票已售罄

时间回到春节前,已经好几年过年没回家的李琛决定今年好好在家过个年。执行完最后一班飞行任务后,大年三十那天李琛回到老家,紧接着疫情就爆发了,年也没过成,在家待了一天后他就回到了单位。因为正月初六有航班任务,他担心之后封城回不去掉链子。

李琛从正月初六(1月30日)开始一直飞到了2月中上旬,在家休息了近一月后,收到了此次飞巴黎的任务。这期间李琛也见证了疫情由国内向国际蔓延前后人员的流动变化。

李琛回忆道,2月初那会儿国外疫情还没爆发,他们机组飞国际时还是会戴口罩、手套,但国外几乎还没人重视,海关也都跟没事人一样,刚开始甚至也不让他们戴口罩,理由是生病才会戴口罩,戴口罩会引起大家恐慌。现在国外大部分海关都已经戴上了。

“那时候是出去比回来的人多,现在是回国比出去的人多很多。”李琛关注到,中国疫情很严重时,很多中国人往国外去,一些华侨,外国人回国的也不少。还有很多人往美国走,那时在美国过海关极其严格,还有专门的检验人员在海关口一个个检测体温,告知注意事项。2月中旬开始,国外疫情蔓延后,航班班次也开始减少。

而现在大多都是从国外回来的人,以此次飞巴黎为例,李琛驾驶的航班可以装300多人,去的时候只有46个旅客,但回来的票已经售罄了。

高风险国际航班机长空姐:带锅在酒店煮面,因乘客发热遭隔离

新华社照片,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工作人员询问入境人员信息,图文无关

据官方透露,自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大流行以来,乘国际航班入境的人员日均2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占比一成左右。3月18日0—24时,我国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4例(北京21例,广东9例,上海2例,黑龙江1例,浙江1例)。截至3月18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89例。

国航一位工作人员也告诉南都,尽管疫情对民航业的经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目前防疫已经成为他们面临的第一压力和难题。

飞一趟国际机组全员隔离14天

境外输入病例持续增加,华人华侨归国心切,各地航班、机场只能纷纷升级防疫措施。

民航局先后下发了三版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运输航空公司、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在前期加强通风、消毒、垃圾处理等措施的基础之上,综合航班始发地的疫情、客座率、航班运行特点等因素对航班运行风险进行评分,将航班划分为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指导各航司和机场依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此外,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防控举措。

例如,3月10日首都机场正式启用了3号航站楼的D区作为集中接受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进港航班的处置专区,设置旅客进港区、中转区、留观区、休息区,以及入境办理手续和安检区域。从3月15日起,首都机场全部国际和港澳台航班均停靠在处置专区,对于入境过程中出现体温异常的旅客,首都机场设置专门的转运程序和路线,以避免和其他旅客发生接触。

李琛说,各航司都是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现在不能有一点马虎。以高风险航班为例,第三版疫情防控指南要求要尽可能减少机上服务流程,对旅客进行分区管理,安排旅客分散乘坐,同时预留机上后三排作为应急事件处理隔离区。

李琛等机组人员在执行航班任务时会配备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飞湖北、意大利等高危地区还要穿戴防护服。飞机上会单独隔离出机组专用的卫生间,不与旅客共用。

此前他们飞国际航线回来可以不用隔离,但国外疫情蔓延后,公司要求飞国际航线的机组人员回来都要隔离14天。19日凌晨李琛收到最新消息,居家隔离升级成集中隔离。

不过,这样严格的措施也给人员调配带来了挑战。李琛说目前公司出现了机组人员不够用的苗头,上级也在想办法,之后有可能变成机组回国后不回家,在机场附近公寓统一安排住两天,再飞一趟国外,然后再隔离14天。目前方案还没确定。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前,北京市已要求对国际航班机组和空乘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

有人落地后发热空姐被隔离

目前李琛飞的航班还没有出现发烧的旅客。相比之下,与乘客直接接触的空乘则压力更大。李琛告诉南都,现在境外输入旅客太多了。原本机组人员可以拒绝体温不正常的旅客登机,但有一些旅客会瞒报,也无法判断哪个人有风险,还有一些人起飞后才告知空乘自己吃了退烧药。“这样的人已经算不错了,起码会告诉你,最怕那种从头到尾装没事的,”李琛说,“空乘们只能硬着头皮上,这时候大家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一起打赢这场防疫战。”

高风险国际航班机长空姐:带锅在酒店煮面,因乘客发热遭隔离

新华社照片,空乘介绍旅客乘机情况 图文无关

相比李琛机组,张璐则没这么“幸运”,因为所负责的区域内有乘客出现发热,她正在接受隔离。

张璐是某民航公司空客机型上的空乘,平常主要飞欧洲航线,也属于高风险地区。国外疫情严重之后航线减少了,她飞的次数也不多。“疫情严重后我就飞了这一班,之前飞的时候境外还没有这么严重。”张璐前几天刚从欧洲一个国家飞回来,她的责任区域内一位旅客在落地后被检测出来发烧了。

按照公司规定,如果航班上有发烧乘客,接触服务过的乘务员就需要集中隔离,没有接触过的需要自行在家隔离,不能出门,每天定时定位,在微信群打卡。

正在集中隔离的张璐告诉南都,他们在航班上会定时给旅客量体温,次数由飞行时间决定,这次飞7小时量了2次,而那位旅客在飞机上体温一直很正常。

“收到信息要集中隔离的时候我很害怕。”张璐坦言,不过担心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该做的防护都已经做到位了,相信我们都会没事的。”

张璐说,他们这趟航班上配备了口罩、手套、护目镜、酒精消毒液、包括防护服,机上还有隔离区,并且口罩、手套都足够机组人员使用并更换。“相比之前完善了很多。”她现在非常希望赶快收到那位乘客的检测结果。

南都记者了解到,吃退烧药瞒报入境的情况已有多例。北京、宁夏等地也已通报多起“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被立案调查”事件。3月16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明确隐瞒疫情等六大类行为将被定罪,并要求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生的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犯罪,要快侦快破,并及时予以曝光,形成强大震慑。

不过,近日,贵州、四川等地入境人员中出现的“无症状感染者”等新情况,又给防范境外输入风险提出新的挑战。19日凌晨,北京发布进一步严格境外进京人员管控措施,从即日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医学观察,费用自理。对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4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孕产妇、患有基础性疾病等原因不适宜集中观察的,经严格评估后,可以进行居家观察。不再受理有单独住所且住所内没有其他同住人员的居家观察申请。

用自制美食给自己减压

海外疫情蔓延,境外输入人员不减,近距离接触未知的风险,国际航班的机组及空乘难免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李琛说他一般会通过给自己做好吃的来减压。做好防护,别的事情也只能随缘。“只能多吃点,打打游戏看看书看看剧。”

高风险国际航班机长空姐:带锅在酒店煮面,因乘客发热遭隔离

李琛在巴黎酒店用自带锅做的午餐

张璐认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关键时候更不能退缩,这也是这身制服赋予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她告诉南都,疫情发生以来,爸爸几乎每天都会跟她视频,问她飞机上的客人怎么样,有没有防护好,一定保护好自己。现在在隔离中,爸爸也会每天关心她吃了什么,告诉她不要害怕,肯定没事的,只是换了个地方休息。

“都说长大了在外面要报喜不报忧,但家人永远是最强大的后盾,有了他们的安慰也好,开导也罢,心里会放松很多很多。”张璐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目前身边同事心态都还可以,关键时刻我们还是要顶得上去,大家觉悟还是有的,从一开始做民航人就一直在最美逆行。”李琛笑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