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讓中國多了3億人口,至今仍被紀念


他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讓中國多了3億人口,至今仍被紀念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十四億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麼多人,要想全部解決所有人的吃飯問題,恐怕放在任何一個國家也是不能得到完全保證的。但是,隨著2020年的到來以及脫貧攻堅的展開,我們基本聽不到國內有人捱餓這種新聞了。在當今世界,卻仍然有很多貧窮國家以及地區是沒有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的,比如非洲。

我國能夠完全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得益於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學家袁隆平發現了雜交水稻,使得大米有了源源不斷的的供應。

相信在當代,提起袁隆平先生的名字,大家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直到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十多億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可是大家知道在我國明朝時期,有一個像袁隆平一樣解決了當時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使得人口增長三億的人嗎?

他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讓中國多了3億人口,至今仍被紀念

“番薯之父”陳振龍

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番薯之父”陳振龍。相信現在大部分聽到這個名字都感覺比較陌生。陳振龍是中國明朝時期的一個讀書人,福建人氏。他本是一個儒生,但是後來因為考不上舉人就放棄了讀書仕進這條路而改為了從商立身。當時,他跟隨自己的家族成員一同到外國去做生意,這裡說的外國就是現在說的菲律賓,當時的國名叫做呂宋。

當時的明朝海禁還沒有達到非常嚴格的程度,福建、廣東等地區的商人去東南亞諸國做買賣的比較多,他們往往結伴而行,通過自己的商業頭腦和經貿往來獲得巨大財富,取得人生的成功。因此,在十五、十六世紀,中國同呂宋的商貿往來非常頻繁,良好的國際經濟文化交往環境為陳振龍發展自己的商品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而他也最終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成就了一番事業,同時造福了廣大人民。

他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讓中國多了3億人口,至今仍被紀念

發現新作物——朱薯

十六世紀時期,西班牙就開始進行海外擴張,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政府,妄圖征服世界諸國稱霸全球。因此,當時的菲律賓就被西班牙入侵了,西班牙把當時的菲律賓也就是呂宋變為自己的殖民地,加強對該地的統治與管理,而這種野蠻的入侵方式其實在客觀上促進了雙方兩國的文化交流。比如,

來自西班牙的一種農作物叫做朱薯的就在呂宋流行起來,變成了為呂宋人經常食用的新型農作物。

朱薯是什麼呢?其實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番薯,只不過跟當時的叫法不一樣而已。朱薯這種食物在中國以及呂宋都不見生長,只有在從西班牙傳來以後人們才漸漸熟識了它。這種作物具有耐旱的特點,能夠有很高的產量,並且不論生的熟的都能夠吃,最重要的是朱薯能夠讓人吃飽,也就是可以代替米飯去進行食用。朱薯獨特的功能引起了陳振龍濃厚的興趣。他萌生了將朱薯帶回中國的初步想法

他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讓中國多了3億人口,至今仍被紀念

可是當時的西班牙政府設置了重重的保護措施,不想朱薯這種優良的農作物散播他國。更因為當時呂宋的海禁都由西班牙人實際管理,因此番薯根本就被嚴格禁止帶離出境。因此很多人都無法將朱薯這種作物帶來中國,而朱振龍卻不是一般的商人,他本來就飽讀詩書很有文化,因而十分聰明,面對西班牙人的刁鑽規定,他想出一個策略。

這個策略是這樣的:將朱薯的藤摘取出來,而不摘朱薯,使用繩子將朱薯的藤曼加以包裹,這樣在外表看來,這只是一根毫不起眼的繩子,而不是西班牙人設置了重重保護的寶貝作物朱薯,在進行出境檢查的時候,陳振龍就依靠這種方法成功逃脫了西班牙人的檢查,而將朱薯這種新型作物帶回了中國。陳振龍在大海上漂流了七天七夜,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危險,就這樣他誓死保護的朱薯順利傳到中國大地

他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讓中國多了3億人口,至今仍被紀念

朱薯拯救萬民

陳振龍在帶回朱薯以後,就種在自家牆院,經過精心栽培,順利種植出一顆顆朱薯出來。但是,陳振龍並沒有將這件事廣為傳播,而是隻是自家人知道。明朝末年,社會動亂,各種大災小難接踵而至,特別是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這年發生了大饑荒,福建大地民不聊生,人人飽受飢餓的折磨。這時陳振龍就站出來,準備獻出自己拼死命保住的朱薯來拯救天下蒼生的性命

他首先派兒子陳經綸寫信給福建具有實權的治理官員金學曾,向其報告自己曾於東南亞帶回能夠飽腹的新作物朱薯的事情,並且詳細講述了這種作物的種種優點,更錦上添花地附上了這種農作物應該如何種植培育之方。金學曾是一個品德高尚的清官,心懷天下,他高度重視陳經綸的上報,立刻令人在一塊空地上予以栽培試驗

,經過四個月的培植,確實種植出來朱薯,而且確實可以使人飽腹,因此大力推廣。

他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讓中國多了3億人口,至今仍被紀念

正是由於陳振龍的慷慨獻出,福建全省的老百姓才能有機會在大饑荒中保得生命。大家都學習種植朱薯,這種植物生長週期短,果實生的能吃,熟的也能吃,解決了當時人民的溫飽問題。當地的百姓深懷感恩,聯名在福建各地自發建立功德祠來對陳振龍和金學曾崇高的功績予以讚頌。

人口增長四億

後來到了清朝,番薯這種農作物已經在全國推廣開來,番薯對種植條件要求很低,因此在全國各地的種植都獲得了大豐收。正是因為農作物的大豐收,也帶動了人口數目的急劇增長。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明代的人口數量約有一億人,而到了清朝卻有四億人了。人口的大量增長當然不全是朱薯的功勞,但是跟朱薯的順利傳入中國、在全國各地取得大豐收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他冒死從國外偷回一根藤,讓中國多了3億人口,至今仍被紀念

後來,有人為了紀念陳振龍就在烏石山建立了“先薯亭”,直到現在,前去參觀祭拜的人仍然絡繹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