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同学朋友一直在推荐这本叫《月亮与六便士》的书,终于断断续续读完。作为一个记忆力不怎么好的人,决定把书中各种小触动的文字摘抄下来分享。人生跌跌撞撞的旅途中,会遇上很多精彩的故事,也许体会不深,但终究会对未来的自己、未来的路有些许启示。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这(同情心)是一种迷人的资质,但常常被拥有它的人滥用了:他们一看到朋友有什么不幸,就施展自己全部的灵巧,猛扑到他们身上来。同情心应该像一口油井;惯爱表现同情的人却让它喷涌而出,反而让不幸的人受不了。有人胸前已沾满泪水,我不忍再洒上我的。

文明人践行一种奇怪的才智:他们把短暂的生命,浪费在烦琐的事务上。

她很不幸,但为了引起我的同情,她向我表演她的不幸。显而易见,她准备大哭一场,因此准备了好多条手帕;我很钦佩她的深谋远虑,可现在回想起来,她眼泪的分量变轻。我说不准,她让丈夫回来,是因为爱他,还是怕招人议论;我也怀疑,爱的痛楚是否掺杂着虚荣心受伤的痛苦,这对我年轻的心灵来说,简直龌龊。我那时还不懂得,人性有多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虚伪,高尚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皈依,有时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有些人,是激变,仿佛愤怒的激流把石块瞬间化作齑粉;另一些人,则是渐变,好比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斯特里克兰,有着盲信者的直接和使徒般的狂热。

有人说他们不在乎比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多半是自欺欺人。一般而言,他们能够自行其是,是因为比人看不出他们的怪异想法,最多因为三五知己的支持,他们才敢一意孤行。如果一个人的离经叛道切合他所在阶层的行事作风,那他在世人面前违反常规倒也不难。这会让他洋洋得意。既标榜了自己的勇敢,又不用担风险。但是,想让被人认可,这或许是文明人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一个标新立异的女人,一旦冒犯了礼仪,招惹了明枪暗箭的非议,,没谁比她跑得更快,去寻求体面的庇护。那些告诉我,自己毫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我绝不相信。这只不过是无知,虚张声势。他们的意思仅仅是:他们不怕别人非议,因为他们确信没有人会发现。

感情自有其理,理性难以知晓。

卑鄙与高尚,邪恶与善良,仇恨与热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中。

美是美妙,是奇异,艺术家唯有通过灵魂的煎熬,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创造出没。而当美出现,它并非为了让每个人都认出它自己。要认识它,你必须重复和艺术家一样的奇异之旅。这是一支他唱给你的旋律,要想再次用心聆听,就需要智慧、感觉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柔情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斯特里克兰无论对人对己,都是铁石心肠。爱需要有甘愿示弱的态度,保护他人的愿望,尽心竭力、取悦对方的渴望——总之,爱需要无私,或者至少将自私隐藏得了无痕迹;而且爱也需要矜持。而这些特征,在斯特里克兰身上简直无法想象。爱是全神贯注,它需要一个人全力付出;即使是头脑最清醒的人,也可能知道,要让他的爱永不停止,根本没有可能;爱基于的真实是虚幻,而且,明明知道是虚幻,不是别的,却依然爱得义无反顾。爱,让一个人比原来的自己更丰富,同时又更贫乏。他不再是他自己。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件东西,一样工具,需要通过某种外在的目的来抵达他的自我。

每当一个人有了意外之举,他周围的人总会认定,原因肯定很丢脸。

一个人因为看到另一种生活更有意义,只经过片刻思索就抛弃大好前程,这才需要足够的个性。勇敢走出这一步,绝不后悔,这才是真个性。

生活的经验表明,人们总是不断地去做招致灾祸的事情,但总有机会,能让人逃避愚蠢的后果。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世界冰冷而残酷。没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必须身怀谦卑。我们必须看到宁静之美。我们必须隐忍地生活,这样命运之神才不会注目我们。让我们去寻求淳朴、善良者的爱吧。他们的无知比我们的知识更可贵。让我们保持沉默,满足于我们小小的角落,像他们一样平静温顺吧。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人们随随便便谈论美,却不知美为何物。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地生活在世界上。谁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李。只能凭一些符号与人交流,但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所以它们的以及模糊不定。我们可怜地想把心灵的珍宝传递给别人,但他们却无力接受,因此我们只能踽踽独行,虽然紧挨着,却并不真正在一起,既无法了解别人,也不被别人所了解。我们就像身在异国他乡的陌生人,对他们的语言知之甚少,想表达那些美妙而深刻的事物,只能局限于会话指南上一点平庸的词句。我们的大脑充满了奇想,却只会说“花匠的姑姑有把雨伞在屋里”。

世界上到处都是怪人,他们的举止稀奇古怪;但人们知道,一个人往往不是他想成为的那种人,而是他不得不成为的那种人。

恐惧让人变得残酷无情……

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也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之后,带着傲慢和不屑,又将它完全毁掉了。

魔鬼要行凶,总会引用《圣经》。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