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阮雪榆:上交畢業、清華進修,曾獲9次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少有人能夠完整地讀完大學,能讀完高中就已經是很厲害的知識分子了。可是有這樣一位中工院院士,

他卻成功在上海交通大學讀完大學,還順利地在清華完成進修。他就是為我國做出巨大貢獻的新中國首批院士阮雪榆。

“師者”阮雪榆:上交畢業、清華進修,曾獲9次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值得人們追求一生的從來不是功成名就,從未停止科研的他是國之俠士。

1933年,阮雪榆出生於上海,後來大學也就讀在上海交通大學,雖然祖籍是廣東省中山市,但小時候,他印象中最安詳的家是上海,長大之後,他心中最安詳的家是中國。

在當時那個年代最不需要質疑的便是學歷。學歷當真能代表一切,阮雪榆便是最典型的代表。1953年,畢業於母校交通大學後,他又前往清華大學進修。其他不談,這種學歷的人才一定是祖國未來的棟樑。如人所願,學業有成的阮雪榆,當真在自己的領域創立下了一番天地。

截至2019年,阮雪榆已經先後與國際企業建立了30多個聯合實驗室,在他的領導下鑽研出的科研成果達400餘項,涉及數十個行業,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還不是他的全部,在他的專業領域他更是輝煌。他是世界上首先提出冷擠壓許用變形程度理論,併成功發明出黑色金屬冷擠壓技術。

僅憑這一項他就先後斬獲9次國家和省部級別的獎勵。就現如今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技術研發技術,裡面就曾有阮雪榆的科研成果。

不容置疑,阮雪榆是世界級塑性加工領域的一代宗師。

早在1994年,阮雪榆就已經當選了中國工程院的院士。而作為首批院士,成就名譽已經達到了國家的最高級別,就別人而言,似乎不需要再繼續奮鬥了。而對於阮雪榆來說卻不是如此,他認為,榮譽從來不是享受的藉口;相反,這是一種責任,一種繼續激勵著我前行的動力。榮譽越大,責任越大。

“師者”阮雪榆:上交畢業、清華進修,曾獲9次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育人50餘載,他始終堅持正確的學習方法永遠勝於死記硬背。

關於教育體會,對於1958年便在交通大學開始任教,如今已經有五十餘年教學生涯的阮雪榆來說,無疑更有發言權。對於教師的職責,古人就曾有明確的敘述:“傳道授業解惑也”,阮雪榆深以為然。

相對於單純的學習知識,阮雪榆無疑更偏向於修養和品德的培養。在一次博士論文答辯會上,一向和藹可親的阮雪榆罕見的嚴厲批評了一名學生,不是因為學生論文質量如何,而是因為學生對待博士論文不認真,不夠正式,不夠嚴謹。對於阮雪榆來說,態度上的不認真比學術上不合格更讓人揪心。

找對方法,點亮心靈,要讓學生們主動愛上學習。阮雪榆在育人方面可謂真有一手,平常雖然嚴謹,但不嚴肅;雖然認真,但富有親和力,也能因材施教。阮雪榆老師十分注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他善於發現並引導學生學習,給每一位學生都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

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靠正確的學習方法。

“師者”阮雪榆:上交畢業、清華進修,曾獲9次國家和省部級獎勵

寄情母校,學校的明天靠老一屆,更靠新一屆。

阮雪榆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學術領域都是母校的驕傲,而對於阮雪榆來說也是這樣,對於母校他同樣具有深厚的情感。

從一名交大的普通學生蛻變到交大的一名教授,阮雪榆將自己大半生的時光奉獻給了母校。和老一輩“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傳統給一樣,阮雪榆非常注重母校的發展,多次在背後給母校捐款,修繕教學設施。對待母校的學生,阮雪榆更為嚴厲,他希望以後的學生,只要出身交大,就一定要有所作為,頂天立地,能夠在平凡中創造偉大。

而在生活中,阮雪榆對待自己的學生更是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對於家庭困難的學生,阮雪榆非但不施以白眼,反而施予援手毫不吝嗇。為了能夠更好地接濟貧困的優秀學生,阮雪榆經常呼籲其他教授一起施以援手進行資助。

可惜在2019年2月3日,86歲高齡的阮雪榆於上海逝世,生於上海,逝於上海,也算是迴歸故鄉。雖斯人已逝,但昔日的榮光長存,他為祖國做出的貢獻,祖國是不會忘記的,祖國人民也不會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