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還保留有哪些手工藝,年青一代會傳承下去嗎?

雕刻藝人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就我所知道的我們村保留傳統手藝是木匠手藝。農村保留農村住的木房子,各種農用具太多太多都需要木匠來完成,當然木匠也分各種各樣的,建木房框架的,裝木板的,製作家庭用具的,農用具等等,農村非常多的木製用具。我爺爺就是村裡的製作傢俱的老木匠。爸爸當年結婚用的櫃子桌子板凳椅子都是爺爺年輕時候當木匠打的,採用的都是榫卯結合的做法,沒用一顆釘子,到現在依然結實如新。但是時代發展到今天,造房子不再造木房子,家裡的用具也大都是買了,木匠的了手藝也慢慢失傳了,爺爺現在還偶爾做個小凳子什麼的,但是現在年輕人都沒有再學這個傳統手藝了,無法繼續傳承下去。


陽曲老曹家


農村肯定有很多很多手工藝,以前的人們都靠這個為生。

據我所知,保留下來的也有很多,但是年輕一代傳承這個可能有些困難,那些手工藝品做起來太費事,年輕一代大多不喜歡。

就說說我和我老家的手工藝品吧。

001 手工鞋墊

我現在穿的都是我媽給我製作的手工鞋墊,每年至少會給我做十多雙吧,能穿到老死都穿不完。

我小時候,一隻鞋墊要花費她很多時間,她先找到竹子脫的皮,用剪刀✂️裁剪出鞋墊的樣式和大小。然後在用布把它包邊,用線把它固定起來,最後一步就是自己喜歡什麼樣的樣式,自己畫,每一針都得數數,最後一雙漂亮的鞋墊製作完畢。

製作一隻鞋墊大概得花10來天時間。

當然現在不用自己裁剪了,買現成的畫好圖的空白鞋墊,不用數針,直接按照上面的空填就好了,省了很多步驟。

現在製作一隻鞋墊花6天左右。

002 編制毛衣

我小時候有三個姑姑,幾個舅娘,還有一個么媽,他們每年都會給我編制毛衣,一到冬天我的毛衣都是新的,各種花樣,穿出去漂亮極了,很多小朋友都羨慕我,那個時候特期待冬天趕緊來臨,我可以出去顯擺。

編制毛衣,也需要花至少一個月才能編製成。

首先買毛線,用四個針排針,根據穿的大小,線的粗細決定排針的多少。排好針,想好樣式就開幹。有的是從上而下,有的是從下而上,最後成了一件漂亮的毛衣,暖和又耐穿,一件毛衣可以個好幾年,不變形還保暖,基本上不會壞。

在那個年代有很多漂亮的毛衣是一種富裕,也是可以炫耀的資本。

現在他們都不打毛衣了,在市場上買,花不了幾個錢,省事還時髦,年年換個新花樣。

003 編制扇子

我外公是編制竹扇的能手,小時候他就靠這個賺錢養家,每到夏天他就遊走在各個“場”(農村趕集,一般三天一次,周圍有很多個場,基本上是147,258,369除了10沒有,一個月27天可以趕集)中間賣扇。

我家裡每人一把,一年一換。

做扇子是個精細活,需要找到能用的竹子,把竹子分開,在把它分成很薄很薄的一片備用。最後開始編制扇子,也有很多花樣。

我外公能編制幾十種不同的形狀和圖案,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他的扇子都一個價,賣價一元,自己挑選,一次賣十幾個,賣完了就喝酒去。

他是從小祖傳的絕活,從很小就開始練習,現在沒有人繼承,基本在我們這一代是放棄了。

還有很多手工藝

比如燒磚瓦,我家房子的紅磚和黑瓦都是我爸燒的。

編制簸箕背頭,我奶奶是家裡的主力,沒事的時候她就在家做。

做草鞋,我爸和奶奶,我媽,姑姑他們都會做。

我外公還會用竹子編制各種小動物,蜻蜓,蝴蝶,螞蚱,飛機等等,小時候的玩具都是他編制的,過年一人一個,自己挑選。

剪窗花也是個絕活,我媽,我外公,我奶奶都會。過年過節都貼窗花,買紅紙自己剪各種圖案,貼門貼窗日子旺旺,喜氣洋洋。

還有好多好多,那是我童年的回憶。

年輕一代會傳承下去嗎?

很遺憾,大部分不會傳承下去。

第一、每一個手工藝都需要時間精力,需要獨處,一個人一坐幾個小時。

現代人沒有時間,每天在工作,生活,孩子中間徘徊,壓力太大,唯一的休息時間只想好好睡個覺,或者出去走走。

再說網上什麼沒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的。何必浪費那個時間去做呢。

現代人大多愛熱鬧,休息時間,三五成群出遊,打麻將,唱歌等等。對於一做需要幾個小時,甚至自個兒得獨處幾天才能完成的手工藝,真心沒有吸引力

第二、付出和價值不對等

就拿我媽做的鞋墊來說,她做一隻鞋墊,什麼都不只做它,需要三天的樣子。網上售價200多,外面賣50多的都有。

她雙手因為做鞋墊變形,連續做會手抖,眼花,腰痠背痛。

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不可能全身心的做,不能靠它吃飯,只能當做愛好偶爾給自己家人做做。

第三、不認同它的價值

手工藝相對比較呆板,沒有現代機器做的靈活,選擇性也沒有那麼多。

手工藝做的時候,是人工一針一線,一點一滴慢慢堆積而成的。

有時候一個舒服,用力大點小點不太均勻,或者因為將就,有些敷衍不太匹配,也有可能急於完成收尾不好等等,看起來就沒有機器做的精細,比較粗糙,不夠精美。

這樣不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

第四、手工藝需要巧手巧心

手工藝他也是一門藝術。

藝術就需要天分和才能。

我外公和他兄弟同樣是一個爹傳承下來的,他哥哥就沒有他做的好。做出來的東西買的人比較少,看起來都不太好看。

我外公可以以它為生,養活好幾口人。

而他哥哥只能做來自己家人用,偶爾拿出去買賣。

現代年輕人也一樣,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手工藝。

小時候我看我外公編制扇子很好玩,我也試圖去做做,結果編出來的樣子不忍直視,真的是慘不忍睹,後來就放棄了。

那麼我們應該做什麼來保護手工藝品呢?

從個人層面講

我們個人可以多學習這樣的手工藝,錄製製作過程,傳到網上保存。或許誰誰就喜歡這樣的事,也能傳承下去。

也可以在網上開店售賣,有一些小玩意可以當收藏價值用。

期待將來農村手工品能夠遍地開花,長久傳承,生生不息。


花家名趣屋


你好我是陝豫一家,傳統手工藝傳承幾百年幾千年他是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在在農村還有很多傳統手工藝:

一 倒鋁盆鋁鍋,記得小時候放學走在路上看到師傅在倒鍋能看好久,流動的鋁漿神奇的就變成一個個生活用具,

二 竹編手藝農村生長了很多竹子不得不稱讚老輩手藝人,他們利用竹子做生活用具用竹子做工藝品一算勤勞的雙手生產出豐富多彩的生活

三,織布小時候奶奶有個織布機她一有時間就會一踩一傳相信很多人都見過,織的布花色多樣,可以做成床單記憶最深的還是以前我們背的書包。😀

四,雕刻,一塊木頭一塊石頭在雕刻師的手中變得栩栩生多姿多彩,他們用雙手造就了奇蹟!

看完了這麼多傳統手工藝我們感嘆勤勞雙手的偉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現在利用手工藝賺錢的人很多,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手工藝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有求就會有供年輕人一定會把我們中國傳統手工藝傳承下去的。

以上是的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有幫助,祝生活愉快!


陝豫一家親


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對那裡很熟悉,那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周邊的親人和鄰居都有很多有手藝的人。

小時候,有時爸媽忙,我們在爺爺奶奶家會住幾天,爺爺奶奶從傍晚就開始忙起來,麵粉加水加上細鹽,面和起來,然後再抬到案板上揉麵,揉好後成一條條再捲起來放到大缸子裡,常常半夜醒來,爺爺奶奶還在賣力的揉麵,豆大油燈照著暖暖的光。

晚上揉好面了,第二天,就放在面杆子上,一道道拉成細軟的麵條,在冬日暖和的陽光下照著,稍微晾乾,便可以一道道放在大簸箕裡,第二天上集售賣。

這和麵,揉麵,上架子拉,都是需要手藝,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很難,現在爺爺奶奶年齡也大了,家人也沒有學這個了,慢慢的,多年後,這個手工藝也就失傳了。

我家在南方,南方的七月半是祭祀夜遊神的日子,傳說也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農村都會準備好雞魚肉還有三素來祭拜,每年快到農曆七月半的時候,都會有個老奶奶,挎著籃子,挨家挨戶賣紙布鞋,小小的,一串串,五顏六色的,做的很精緻,記得好像1塊錢幾串的,到七月半那天,和刀紙一起焚燒,給逝去的先人,'寓意有布衣有鞋穿,不凍著餓著。

多年過去了,那個老奶奶可能也早已不在人世,現如今,各種各樣的祭祀品五花八門,卻再也沒有那個紙糊的小布鞋那印象深刻了,能表達深意了。

還有家門口的鄰居,會用竹子編出各種籮筐,還有簸箕,隨著老年人的去世,這些現在已經沒有人會了。

那個年代物質匱乏,很多手藝慢慢在消失,希望能得到保護和傳承,以紀念和懷戀我們的那個理想中美好的時代。





小小小藍心兒


大家好,我是園林工作者,孫工。工作地點位於成都簡陽的某鄉鎮上,雖然這裡馬上就要成為開發區了。但是在這中原始的村鎮生活的街頭,總會出現一些上了年紀的手工藝人。個人最喜歡的就是泥人。每一個迷人的泥人玩具都是老師傅親手雕刻、打磨、上色,經過很多道工序才做成的。

對於這種非物質文化老師傅告訴我說,現在年輕人雖然有部分人喜歡,但是幾乎沒有年輕人想把自己的人生投入這精緻但極其乏味的工作中,並且一干就是一輩子,當我問道他關於傳承的時候,他都十分失落。

然後有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就想用自己的享有之年,為後代多留下點作品,一直等待著有人來學徒的他也年過80了。

謝謝題主提出的問題!


孫工細品園林


你好,我是小朵朵,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覺得農村的手工藝還真不少,就年青一代會不會傳承下去這個問題,應該說很少了,年青人一般都不願呆在農村學這些手工藝了,嫌麻煩,覺得收益一般。

我家是農村的,留下的傳承手藝就是做手工粉皮粉條的,到了我這一代都不覺幹了,雖然都比不上手工的好吃,原味道,還純正,但現在的趨勢是手工被機器取代了,所以招工這塊都沒機器的好招工了,更別說招年青的啦[捂臉],所以我覺得這塊手工做粉皮粉條的手工藝在農村是失傳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你喜歡。






農村小朵朵兒


你好,我是一個喜歡傳統手工藝的人,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很遺憾第說,現在農村的傳統手工藝留下來的越來越少了。我姥姥小的時候還學會了手工紡線,甚至我很小的時候還隱約記得家裡有個紡車(雖然我沒看她紡過線),但是現在根本看不到人工紡線了。

我現在在農村還能看到的手工藝有以下幾個:

1. 手工繡鞋墊:農村的老太太們現在還會做,都是用一些舊的衣物做的,圖案一般是花朵、小動物之類,顏色比較鮮豔,以紅黃藍綠為主色,老人們總是覺得自己做的鞋墊穿著比較舒服,所以尤其是冬天閒來沒事的時候會做很多送給親人朋友。

2.葫蘆製品。雖然不多,但也能看到,以前人們不買水瓢,就用葫蘆一劈為二就用來盛水了。現在用葫蘆做些工藝品,一般都是酒壺或者擺件,他們會在葫蘆上燙傷圖案或者祝福的文字,使葫蘆更具觀賞性。

3.兒童學步鞋:兒童學步鞋現在還是有人做的,我有個朋友送給我們一雙學步鞋,她家在陝西,她說是她媽媽親手做的,非常漂亮,鞋子的頭部是兩隻小老虎,至今我也收藏著。在市場上現在還是能找到手工做的兒童學步鞋的,多數是用純棉布做成的,好看又不貴。網上也有些做兒童學步鞋的手工教程,很多年輕的媽媽在孕期閒著沒事也會嘗試著做一雙給寶寶。

至於你問的年輕人會傳承下去嗎?我覺得還是有希望的,現在國家對傳統文化和傳統手工藝的越來越重視了,國家也在不斷地強調文化自信,現在很多地方電視臺製作了很多反映手工藝人生活的電視節目,網上評價都很高,未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當人們不再為生活更多擔憂的情況下,他們關注的目標一定會迴歸這些傳統手工藝,因為他們讓我們的生活更有趣、更有意義。


紙藝手工


我就是農村人…在我們農村有太多的古老的手藝了…

第一個,就說說現在人們常吃的豆腐吧,我們村就有一個還是傳統的做法,細節操作流程不會讓我們看的。這門手藝我古計以現在的年輕人就沒人幹了…

第二個,以前有很多人都燒過蜂窩煤吧,我們村也有做的,他不是機器做的是純手工做的…

第三個,就說最常吃的饅頭(饃饃)傳統的做法很好吃的…可現在的人誰還做啊…

第三個木工,以前很吃香吧,那家有蓋房子的肯定要請木工去做門,窗,吧…傢俱等現在誰還做那…

等等太多的傳統手藝現在的人是不會做了以後……





老火計


爸爸是篾匠,純手工編制的有農村常用的簸箕,筲箕,笊籬,撮箕,竹籃,主席,米篩,籮筐,洗鍋用的刷吧!這算是農村的手工藝吧耳濡目染,我也會做一點簡單的東西,但是我卻沒有得到真傳,因為爸爸的篾匠技術在我們這裡方圓幾十裡是出名的好,做工精細,漂亮,牢固耐用。所以一般家裡的竹製品都是買我爸爸的。但是這個手藝現在一般的年輕人學不來呀,一是年輕人吃不了那份苦。二是年輕人嫌農村手工藝技術不掙錢。三是好多農村手工藝製品逐漸被現代化工藝品替代了。所以農村手工藝技術會越來越少了。








大秦良民


農村的手工藝很多的,有木工、鐵匠、泥瓦匠等,我就會泥瓦匠(做瓦)和鐵匠。八十年代給別人家做(燒)瓦蓋房,加工鋤頭、草鋤子。O8年大地震後重建都是鋼精混泥土房,再沒人修明瓦房,這門手術要失傳了。

鐵匠也是,1O年後,就我鄉村大多人出去打工,土地荒蕪,基本沒人種地,所以農具高掛,我也近2O年沒點過爐火,這門技術也沒後人學,估計我們這代人過後,連種地都不會,別說打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