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康熙皇帝,身体一直非常健康,为何会突然去世?

良春喊我才才


【一】各朝代人口平均寿命

请看图


【二】各朝代皇帝平均寿命

先看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

据传寿命最长的是南越武帝赵佗,享年百余岁,但可信度有很大问题;

80岁以上的皇帝还有清高宗乾隆(89岁)、梁武帝萧衍(86岁)、武则天武瞾(82岁)、宋高宗赵构(81岁)、元世祖忽必烈(80岁)。

70岁以上的有11个;

60岁及以上的有30个。

中国历代皇帝平均寿命为39.2岁。


【三】清朝皇室平均寿命

回头再看看清宫皇室。

1、先说皇帝。

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 67岁

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592年(壬辰年)-公元1643年)51岁

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 23岁

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 68岁

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 57岁

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88岁

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 60岁

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 68岁

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 30岁

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 18岁

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 37岁

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61岁

十二帝平均寿命52.8岁。

2、再说皇后。

二十九位皇后中有八位享年不详,其余二十一位

平均寿命47岁

3、最后说皇子。

清朝一共有过103个皇子。他们的平均寿命却仅仅只有32岁,比那个时候的普通老百姓的平均寿命还要短。


所以,笔者认为当时的69岁算不得突然。


覌海听涛


 

  公元1722年冬天,已经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当时,康熙皇帝的去世非常突然,从病发到去世仅仅3天时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虽然已经69岁了,但身体比较健康,没有什么疾病。那么,作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到底是怎么去世的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我们只能通过一系列的蛛丝马迹进行猜测。

  

  首先,我们看一下康熙皇帝的成就。康熙皇帝8岁登基,在位总计61年时间。在位期间,铲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叛乱、平定台湾郑氏集团、击退准噶尔部进攻。在内政方面,康熙皇帝兴修水利、巩固黄河等等。认真的说,虽然在多尔衮时期和顺治时期,清朝已经入关,但康熙皇帝奠定了清朝入关以后的统治基础,同时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已经给儿子雍正皇帝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至少,雍正皇帝不再为外部威胁发愁,开始专心处理内部事务。但对于康熙皇帝的死因,则存在各式各样的猜测。因为康熙皇帝的身体情况很健康,在去世的前几天,康熙皇帝还带着群臣前往南苑狩猎。按照清朝皇宫的记载,康熙皇帝也没有什么慢性病。

  

  按照清朝官方的记载,公元1722年12月,康熙皇帝带着群臣前往南苑狩猎。由于天气寒冷,康熙皇帝得了重感冒。当时,康熙皇帝并没有在意,还表示:“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到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但是到了第二天,康熙皇帝的身体情况开始急转直下,不得不召见重臣和皇子们,似乎要交代自己的身后事。第三天,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45岁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承了皇位,也就是著名的雍正皇帝。虽然重感冒比较折腾人,对于老人的威胁很大。但康熙皇帝的身体情况很好,再加上御医们的精心治疗,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才对。针对这个问题,当时在宫里工作的外国传教士得出了不同的纪录。

  

  当时,外国传教士马国贤就在宫里,而且目睹了整个过程。根据马国贤的纪录:“康熙皇帝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从马国贤的纪录来看,康熙皇帝在去世之前,非常的不安,出现了呼喊的情况。但又没有没毒杀的迹象,因此断定,康熙皇帝生前肯定遭遇了重大的变故。具体什么变故,我们不得而知,只能进行推测。雍正皇帝上台自己,自己兼任领侍卫内大臣,可以直接控制皇宫的防卫。九门提督隆科多负责京城内部的防务,也投靠了雍正皇帝。老十三胤祥则控制了丰台大营,胤祥堪称是雍正皇帝的铁杆。由此可见,虽然无法证实雍正皇帝的不合法继位,但能够确定雍正皇帝的上台,得到了军队的支持。

  

  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康熙皇帝的死亡出现了不正常情况。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之下,本来已经病重的康熙皇帝病情继续加重。不过,这仅仅是一种猜测,目前没有任何的证据。雍正皇帝上台以后,确实做了很多有利于清朝发展的事情。例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政策,提高了清朝国库的收入,同时减轻了普通百姓的实际负担。雍正皇帝总计在位13年,用自己13年的辛勤工作,换来了国库充实的局面。但1735年,雍正皇帝和父亲康熙皇帝一样,也是突然去世。随后,25岁的年轻小伙弘历继位,弘历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上台的时候,清朝各方面的基础已经非常稳固,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建立十全武功,都建立在爷爷和父亲遗留的基础之上。但是,等乾隆皇帝去世的时候,却给自己的儿子嘉庆皇帝,留下了一个简直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用户769288457696924



康熙帝突然去世没有什么因为,康熙帝自己负全责。他根本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寒冬腊月还跑去京郊打猎,并且在回城过程中为了表示自己身体状况良好,选择冒着风雪骑马回到畅春园,结果重感冒引发心肌炎,心肌炎引发心力衰竭,。最终康熙帝“作死”成功。

虽然康熙帝晚年有许多病痛的记载,比如头晕目眩,手抖脚肿等等,但是康熙帝作为一个极度自负的皇帝,并没有真正觉得自己年老体衰,需要好好保养。

相反,康熙帝越是老年,越是身体状况堪忧,越是要像阿哥、大臣、勋贵们证明他没有老,他身体好得很。

正如《康熙大帝》主题曲所唱的那样,康熙帝似乎真要证明自己还能“再活五百年”。

关于康熙帝的去世,《清圣祖实录》、《清史稿》都记载的很简略。

“癸酉,上幸南苑行围……十一月戊子,上不豫,还驻申昜春园……庚寅,命皇四子胤秅恭代祀天。甲午,上大渐,日加戌,上崩。”

这么简略的记载完全不能表现自负的康熙帝“作死”有多厉害,幸好,康熙帝喜好西学,当时宫廷内活跃着大量的西方传教士,这些活跃在宫廷里的西方传教士详细记录了康熙帝时如何“作死”,最后终于把自己“作死“的全过程。

被康熙帝任命为钦天监监正的德国传教士戴进贤(Ignatius Kgler)在1724年11月14日给友人的信件里详细记载了康熙帝生病到去世的全过程。


(电视剧里的戴进贤等传教士)

从戴进贤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康熙帝不仅仅是在南苑围猎时患上了重感冒,而且他在从南苑回到畅春园过程中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不顾自己已经患有严重重感冒的事实,起床后不管不顾的顶着北风吹,一直吹到他回畅春园。

“他起床时便很暴躁,迎着北风吹,气疯了头,像一个斗士,他穿过了雪原,慢慢的回到了畅春园。”

从这条史料看,康熙帝应该是完全没有考虑过自己身体状况,大概是对自己患病的不满,不说好好治病,反而顶着北风从南苑回到畅春园,加重了感冒,甚至有可能是重感冒转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或者是重感冒引发了其他严重疾病,导致康熙帝仓促间去世。


从另一位传教士马国贤日记看,我更倾向于他是重感冒转病毒性心肌炎,因为马国贤在日记里称在康熙帝生命最后一刻,他对医生已经完全失去了希望,但是康熙帝还能保持清醒的处理生后事,这和心肌炎得病症状很类似。

从康熙帝之前“头晕目眩,手抖脚肿”等病状来看,康熙帝心脏很早就出现问题了,但是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一直到这次他因为重感冒引发了急性爆发性心肌炎。

康熙帝绝不是因为“九龙夺嫡”引发的心力交瘁,也不是自知绝症后的自暴自弃,他就是单纯的极端自负,认为69岁的他身体好得很,才会在11月大雪天去京郊打猎,才会在患上感冒后感觉很丢人,又用顶风冒雪来证明他自己没问题,终于“作死”成功。


兰台


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24岁的顺治帝福临因染天花突然病逝,这时候爱新觉罗·玄烨年仅八岁。顺治帝生前并没有立皇储(太子),在他临终前德国人汤若望建议,立爱新觉罗·玄烨为皇位继承人,理由是因为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顺治帝接受了汤若望的建议,以遗诏形式正式册立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



康熙帝从八岁开始登基到六十九岁,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时间的皇帝

顺治帝驾崩后,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被赶鸭子上架成为了清朝的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因其年号为康熙,所以被人称之为康熙帝。康熙帝从登基称帝到69岁逝世,一共在位61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时间皇帝头衔,是在他孙子乾隆皇帝的谦让下保住的)。虽然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他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命的皇帝,他在六十九岁时就突然去世了。康熙帝在去世前,还曾经去过狩猎,为何会突然去世呢?



九子夺嫡对康熙帝的打击是巨大的

康熙帝自从14岁正式亲政后,他完成了铲除鳌拜、削平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等一系列的历史性大事件,其功绩还被人称为“千古一帝”。虽然康熙帝在外人看来是非常的风光,但是犹如清宫大戏般的“九子夺嫡”对康熙帝的打击是巨大的。康熙22岁的时候立了年仅2岁的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本是希望培养他成为接班人,胤礽长大后不但变得娇纵蛮狠,他还结党营私。

在康熙55岁时,他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自从胤礽被从太子之位废掉后,众多的阿哥开始对皇位继承权的觊觎。随后形成了“九子夺嫡”的残酷局面,加上康熙帝突然逝世,差点动摇了清朝的国本。

康熙帝在四十七岁开始就疾病缠身

《圣祖实录》记载: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

根据《圣祖实录》的记载,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康熙帝在中年后,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根据上面对病症的描述,他很大的可能是得了比较严重的心脏或者是血液循环上的疾病。他在得这些比较严重的疾病后,再加上皇储之争带给他的压力,只能让他在抑郁的心情中,让病症越来越重,为他的突然去世买下了雷。

康熙帝在去世前,还进行了一次狩猎活动

《清史稿》记载:“冬十月辛酉……癸酉,上幸南苑行围……十一月戊子,上不豫,还驻申昜春园。”

康熙帝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公元1722年12月20日)去世的,他在去世前一个月还曾经进行了一次狩猎活动,当时正时值寒冬,69岁的他也是因为在这次狩猎中,得了严重的伤寒病,回来后就变得特别的怕冷,更要命的是这次的狩猎诱发了康熙帝其他病症。一个69岁高龄的老人还在严冬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狩猎活动,这无异于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


综合上述观点,康熙帝的主要死因猜测如下

意大利人马国贤回忆:“驾崩之夕,号呼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康熙帝在驾崩之时,是极其痛苦的(号呼之声,不安之状),他不但呼喊还伴随着身体的颤抖,最后在被折磨中死去。观景猜测,康熙帝在狩猎活动中,因为出了一身汗,把衣服给脱掉了一些,后来并没有及时穿上,这就让寒气入侵,造成了感染严重风寒。而他的怪儿子们,却在他生病期间更加的觊觎皇位继承权,这让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急火攻心,诱发原先就有的心脏病而去世。


关于野史中说雍正帝毒父登基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清圣祖实录》记载:“十三日康熙病情加剧,命速召诸子至御榻前,传位于雍正。”同时在历史中还记载有康熙晚年曾经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这就说明康熙晚年已经选定了雍正作为皇位继承人。由此可以说雍正帝完全没有毒死康熙的理由。


观景说史


康熙皇帝可以是是整个大清朝的奠基人,也是清朝的中流砥柱。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康熙皇帝一手打造起来的,而雍正和乾隆不过是在康熙的基础之上将这个盛世得以延续,说康熙皇帝是大清朝的第一皇帝也是毫不为过的。同时康熙也是中国的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古代平均皇帝的寿命是在40岁左右,可是康熙却在位61年,活到了六十九岁。

但是康熙一生却有着一个 疑团,就是69岁的时候身体还是依然的健康的,可是却突然去世,是为什么呢?

  • 打猎之时偶受风寒

康熙皇帝是喜欢战马的,他在战马上平定天下,将破碎的山河重新归于一统,所以康熙皇帝对于战马也是非常的喜爱的,所以 打猎便是常有之事,可是有一次康熙在外出打猎的时候就受了风寒,回来的时候就一直发烧,于是便落下了这个病根,一直不见得好。


  • 其实很多人都认为康熙是没有生病的,其实不然,早在康熙五十六年的事情就已经是身患疾病,重病缠身,只是这种病并不是什么大病,没有什么症状,只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潜移默化的越来越严重,起初康熙也没有过分的在意,直到后来可能就越来越严重。
  •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心病,我们知道康熙就头疼的事情可能莫过于九龙夺嫡,自己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明争暗夺,自相残杀。太子都已经被废了两次,其实大太子胤礽被废,表面上可能大家觉得是胤礽腐败无能,但是实质上就是皇子们争夺皇位所造成的的 。

这样一来不管是心病还是身体的病痛都长时间的困扰着康熙,所以也说不上是突然去世,而是早已病入膏肓。反观康熙的一生可以说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还将整个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已经是非常的成功。


人皆可为舜禹


首先,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盛世明君。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意寓安宁兴盛。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三藩之乱、雅克萨之战、多伦会盟,准噶尔之战、清统一台湾之战和九子夺嫡等。



公元1722年冬天,已经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当时,康熙皇帝的去世非常突然,从病发到去世仅仅3天时间。令人奇怪的是,去世之前一个月还去围场打猎,身体一直非常健康,为何会突然去世?直至今日都没有准确答案。

1.打猎骑马受了风寒

  康熙皇帝是喜欢战马的,他在战马上平定天下,将破碎的山河重新归于一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对战马有很深的感情,在这次打猎的过程中,他自然还是要挑选比较快的战马。而正是在这一次打猎的时候,康熙皇帝得了风寒,到了晚上一直在发烧,这个病也就再也没有好过。



  冬十月辛酉……癸酉,上幸南苑行围……十一月戊子,上不豫,还驻申昜春园。---《清史稿》

  这就是说康熙在十月份的时候,还到南苑打猎,可是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却生病了。这段时间是康熙艰难的时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经到了,他必须要安排好后事才能离开。

2.康熙早已得病

  其实从清史中,我们能发现晚年的康熙一直在生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也没有影响到生命。但是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个时候又没有全方位体检,更不要说内脏方面的检查了。光靠太医号脉是很难查出一些病症的隐患的,所以康熙并没有注重保养。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康熙早就觉得身心不给力,常常出现头晕目眩,手抖脚肿的症状。但是他当时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才五十五岁,正当壮年,所以他并不在意这些。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已经被疾病缠上了,只是他没有重视而已。到了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康熙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批阅奏章的手已经拿不住笔了,可见他的病已经打到了何种地步。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服老了。他的祖爷爷努尔哈赤活了六十八岁;他爷爷皇太极活了五十二岁,他老爸顺治只活了二十四岁。他现在已经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自然是觉得也到岁数了,甚至已经在此刻拟定好了接班人的人选。

3.九龙夺嫡,让康熙身心俱疲



  康熙是个非常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他从来不选择逃避问题。可是在九龙夺嫡这件事情上,康熙一直在选择逃避。因为这件事事关他那么多儿子的生死,他必须要做好选择才行。太子胤礽被废掉表面上是他自己腐败无能,其实也是九龙夺嫡的后果。康熙知道自己不管选择谁来做太子,都会被其他儿子给拱下去。




  所以他一直都不表态,甚至一直在放烟雾弹,让每个皇子都觉得自己有戏,这可就了不得了。这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去演戏,可不是指点江山大手一挥那么容易。很多时候家务事比国家大事还难解决,康熙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一直到了康熙五十六年,他都没有下决心让哪位皇子登基,可见他的晚年是多么的凄凉。

所有的说法只是猜测,我们仍忘不了这位功高盖世的圣君,造就了“康熙盛世”,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龟仙人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康熙是病死的,这个没什么疑问。

原因如下:

第一,老人的身体不能用年轻人的标准来衡量。

萨沙这次去南美,一起去的有个老爷子已经70多岁,身体非常健康。

我们天天长距离行走,爬雪山,过草地,一天睡三四个小时,坐二十多个小时的飞机,他都没问题。

甚至老爷子爬山速度,比萨沙还快。

然而,在最后快要返程的时候,一直很健康的老爷子突然发作了一次心脏病。

好在一起旅行的其他老人带有心脏病急救药物,不然怕是连命都会送掉。

所以,老年人的身体再好,其实也是虚的。

毕竟人体已经老化,随时可能出危险的,不能用年轻人旺盛的生命力来衡量。

康熙当年69岁,在医疗落后的时代这个岁数相当于今天的79岁,暴毙是很正常的。

第二,康熙身体并不算好。

《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开始,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

由此类推,康熙在50多岁的时候,已经有了疑似心脏病,高血压,而且症状相当不轻。

大家注意,康熙还有腿肿的症状。

一般来说,心脏病、高血压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心脏无法将血液顺利送入肺部,血液便开始倒流入静脉当中,然后就会汇流入位于心脏下面的器官――肝脏,使得肝脏充血而肿胀起来。如果情形未见改善,最后血液甚至会回流腿部的静脉里而形成腿部肿胀。

也就是说,50多岁的康熙其实已经有比较严重的疾病。

只是古代谁敢说皇上有病,都是歌功颂德,说皇帝非常健康罢了。


而康熙50多岁就有如此严重的病,还能支持10年到69岁才死,已经算是体质很好了。


第三,康熙比较好色。

康熙一生还是比较好色的,女人众多。

康熙的皇后和妃子,有明确记载的就有50人,另外还有答应、常在等很可能同他国有关系的18人。

康熙性生活频繁的结果是,他的孩子很多,仅仅皇子就有35人,公主还有20人。

年轻和中年时期如此纵欲,老了身体必须会虚弱,能够活到69岁已经是奇迹了。


萨沙



康熙的去世不是突然的,而是伴随着衰老,体质下降,疾病缠身而病死的。

《清圣祖实录》载:康熙自四十七年冬始,“稍早起,手颤头摇,观瞻不雅”,“心跳之时,容颜顿改”,这些都是老年疾病的常见现象。 实际上,那个时候他已经是疾病缠身,衰老体弱,心悸几危,右手失灵,头晕、腿肿。


按照现代医学的定义,应该是患上了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富贵、老年性疾病了。康熙一生殚精竭虑,8岁继位,十四岁亲政,除鳌拜、削三藩、清河道、治水患、平葛尔丹,一生奔波忧虑,晚年虽养尊处优,但是又处理党争,陷于九王夺嫡之虑,可谓外忧内患,身心疲惫。身子的消耗是难免的,以当时的医疗条件,69岁已经是高寿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驾崩,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


其时野史上有争议的十四阿哥允褆在西北统军,四阿哥胤禛驻守京畿。 康熙逝后,由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遗诏,命胤禛继皇帝位,年号雍正。为康熙帝上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之所以有这个问题诞生,相信题主是受到了一直传言甚广的阴谋论影响。坊间一直传言,四阿哥胤禛篡改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了传位于四子,于是联想到康熙皇帝可能被雍正谋害致死。


事实上,这种可能根本不存在,就党徒势力来说,背后有八哥党支持的允褆一直比孤家寡人的胤禛势力更为庞大。不但朝中有八哥党的庞大势力支撑,更是手握兵权,掌有重兵。

而且过去汉字是没有“于”这种简体字的,通用的都是“於”。胤禛当时能够自保已经是左支右绌,更不用说去谋害他的唯一靠山康熙皇帝了。胤禛能够顺利继位,都是康熙预防性的权力安排所致。

事实上来看,雍正帝也是康熙诸多皇子中最有能力,最勤政爱民,整治吏治、腐败最彻底的,如果没有雍正,根本不会有康雍乾盛世。雍正到死,都在勤奋工作,而康熙晚年,开始懒政,夺嫡斗争尖锐,吏治败坏,国库空虚。乾隆晚年也是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吏治败坏到瞩目惊心。如果没有雍正披肝沥胆的执政,清朝恐怕就会像元朝一样,无法立国二百多年。


谢金澎


康熙皇帝是满清实际上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令人奇怪的是,他在去世之前,一直活得很好,甚至在去世前一个月都去围场打猎。可见康熙是暴毙的,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康熙的暴毙呢?

(康熙王朝康熙剧照)


打猎骑马受了风寒。

康熙皇帝是喜欢战马的,他在战马上平定天下,将破碎的山河重新归于一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他对战马有很深的感情,在这次打猎的过程中,他自然还是要挑选比较快的战马。而正是在这一次打猎的时候,康熙皇帝得了风寒,到了晚上一直在发烧,这个病也就再也没有好过。

冬十月辛酉。。。癸酉,上幸南苑行围。。。十一月戊子,上不豫,还驻申昜春园。---《清史稿》

这就是说康熙在十月份的时候,还到南苑打猎,可是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却生病了。这段时间是康熙艰难的时刻,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经到了,他必须要安排好后事才能离开。

(康熙王朝康熙剧照)

其实康熙早就得病了。

其实从清史中,我们能发现晚年的康熙一直在生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也没有影响到生命。但是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个时候又没有全方位体检,更不要说内脏方面的检查了。光靠太医号脉是很难查出一些病症的隐患的,所以康熙并没有注重保养。

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康熙早就觉得身心不给力,常常出现头晕目眩,手抖脚肿的症状。但是他当时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才五十五岁,正当壮年,所以他并不在意这些。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已经被疾病缠上了,只是他没有重视而已。

到了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康熙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批阅奏章的手已经拿不住笔了,可见他的病已经打到了何种地步。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服老了。他的祖爷爷努尔哈赤活了六十八岁;他爷爷皇太极活了五十二岁,他老爸顺治只活了二十四岁。他现在已经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自然是觉得也到岁数了,甚至已经在此刻拟定好了接班人的人选。



(康熙王朝康熙剧照)

九龙夺嫡,让康熙身心俱疲。

康熙是个非常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他从来不选择逃避问题。可是在九龙夺嫡这件事情上,康熙一直在选择逃避。因为这件事事关他那么多儿子的生死,他必须要做好选择才行。太子胤礽被废掉表面上是他自己腐败无能,其实也是九龙夺嫡的后果。康熙知道自己不管选择谁来做太子,都会被其他儿子给拱下去。

所以他一直都不表态,甚至一直在放烟雾弹,让每个皇子都觉得自己有戏,这可就了不得了。这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精力去演戏,可不是指点江山大手一挥那么容易。很多时候家务事比国家大事还难解决,康熙算是真正体会到了。一直到了康熙五十六年,他都没有下决心让哪位皇子登基,可见他的晚年是多么的凄凉。

(康熙王朝康熙剧照)

总结:康熙皇帝感染风寒,旧病缠身,心烦意乱才会导致暴毙。

  1. 康熙皇帝在人生的最后一个月,选择骑马狩猎,这本身就是一种找死的行为。不过他对自己的身体应该比较自信,所以认为就算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是可以折腾一下的。这下就给他折腾完了,因此得了风寒,直接导致他高烧不退,从而去世。
  2. 其实康熙早就已经生病,只不过当时还年轻,所以不重视这些问题。每年也没有条件体检,使得这些毛病一直积攒在他身体内,这是他暴毙的主要原因。
  3. 最重要的是心病,太子被废了两次,接班人的位置一直没有确定下来,九个儿子天天在想着夺取皇位。这是康熙一辈子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他心头最大的病,心病比任何病都要难以医治,因为没有药啊。所以康熙暴毙跟这些儿子夺嫡是有关系的。

江湖小晓生


69岁的康熙皇帝,身体一直非常健康,为何会在前一个月还在打猎后一个月就突然离世了呢?其实这并不突然,因为康熙在自己的中后期身体已经经常不舒服了,只不过这些不舒服还能坚持,加上那时候的太医伺候着,总以为是中老年人常有的小毛病,所以没有在意。

在那个医学并不发达的年代,活到60岁以上就算是高寿了,而康熙在60岁之后还经常出去打猎所以身体也算是不错的了。但是康熙突然离世,还是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那么咱们详细来说一下让康熙身体状况快速直下的几个原因:

一、年级大,容易感染风寒

在现在这个年代,几乎每天都有因风寒感冒的人,但是吃点药,最严重打几天吊瓶就好了,但是在清早期,风寒其实可以算是不治之症,因为那时候的医学不发达,所以只能吃些中草药,但是中药的药力较小,所以好起来也需要一个月甚至更久,而且吃中药会让人脸色蜡黄,没有精神,所以高龄的康熙在去世的前一个月出去打猎时染了风寒,导致身体状况愈发不好。

二、朝中大事未定

康熙晚年的时候太子两番都没有定下来,所以太子未定,九个儿子都想当皇帝,在康熙去世前一直都没有定下,这是康熙一辈子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康熙皇帝突然病逝,和他的心力憔悴,筋疲力尽有很大关系,康熙从第二次废太子以后,就一直没有立皇储,康熙皇帝不立皇储有两个原因,第一,康熙皇帝害怕被分权,古代皇帝因为立皇储被杀的皇帝,不得善终有的是,康熙害怕分权,更害怕自己不得善终,这是他没有的担忧。康熙皇帝第二个担忧就是,他的儿子都已经成年,一旦立皇储,众位皇子很有可能会明争暗斗,争夺皇位,康熙害怕儿子们为了皇位自相残杀,康熙废立两位太子的时候,就做过一次公推,康熙一切都看在眼里,康熙不仅是一位君王,更是一位父亲,这也是康熙的忧愁和烦恼,所以康熙皇帝迟迟不立皇储,长时间的思考,使得康熙积劳成疾、心力憔悴。

自古长寿者都有好的养生心得,就是要不烦心,不想事情,保持心情愉悦,勤加锻炼。康熙皇帝虽然勤加锻炼,但是到晚年一直有琐碎的事情烦扰,心情一直不得畅快,所以才会突然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