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盡調:“淘”律師,搜你沒商量


客戶盡調:“淘”律師,搜你沒商量

滿紙肺腑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律者痴,

誰解其中味?

2019年,是很多律所及律師在互聯網領域不斷“折騰”的一年。用一位資深法律人的話來說就是:今天不折騰,以後的市場蛋糕還有我們的份嗎?


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在《競爭戰略》一書中,全面展示並闡釋商業和競爭者行為的一系列分析:


一個行業內什麼因素驅動競爭?


如何對競爭者的行為做出反應?


如何才能始終佔據最有利的競爭地位?


1995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商業化元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匠人出身的法律人不再是網外過客,逐漸成為行業大變局的參與者和興奮者。


走進律所的時候,律師們會經常分享他們在這個未知領域的探索和嘗試,有時候自己描述不清楚,卻很想知道完整、直接的答案。


互聯網講究速度和覆蓋面,法律人講究深度和匠人精神。一橫一縱,兩個不同維度的行業,在客戶這裡有了“交集”。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客戶三過其門而不入,門未敲而客已遠。


縱觀2019年10月以來,競價投放案源轉化降低,業內的競爭者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互聯網大環境和客戶購買法律服務行為的變化,是這一輪變化中兩個看不見的變量。


在非訴領域,四大和巨頭埃森哲這樣的諮詢巨頭先從京滬兩地慢慢切蛋糕;在訴訟領域,一旦競價轉化降速,且短期不能改變,我們路在何方?


彙總自2015年跨界從業以來,一個互聯網人眼中的法律人:痛點及糾結。希望對其他正在踩坑或者入坑的匠人們,有所啟發:

客戶盡調:“淘”律師,搜你沒商量

客戶盡調:“淘”律師,搜你沒商量


第一篇之客戶盡調

移動互聯網“淘”律師,搜你沒商量


第二篇之割裂運營

競價與新媒體本為一家人,卻說兩家話


第三篇之案源轉化

關鍵詞PK信息流,轉化背後邏輯解析


第四篇之中小團隊

有一種精神叫匠人,一群人叫志同道合


客戶盡調,網絡時代

購買法律服務背後的行為邏輯


盡職調查,企業收購兼併程序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收購運作過程中重要的風險防範工具,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


網絡時代,客戶變為中心,他們自帶光環,不受雜音干擾,有其自身的知識架構和判斷認知體系。他們購買法律人服務的行為,雖然我們沒有準確的語言去更好概括,姑且將其稱為“客戶盡調”:對法律人專業服務能力做盡調,從而為是否委託提供參考和決策支持。

客戶盡調:“淘”律師,搜你沒商量

客戶盡調:“淘”律師,搜你沒商量


發起盡調的主體,變為客戶,而其借用的工具即為互聯網這個“放大鏡”。這種行為,逐漸成為網絡時代客戶購買法律服務一個很重要的行為特徵和趨勢。


先讓我們透過河北一位律師提供的案例,來還原下陌生客戶到訪律所的場景:


客戶:趙律,到律所之前,我已通過手機查詢完您以往相關信息,您的專業能力符合預期,想委託您來代理我的離婚訴訟。


分析:伴隨“客戶盡調”行為而來的,是我們法律人對這種行為的識別,很多還未引起重視。


在該案中,律師如日常缺乏關鍵專業服務信息在網絡的披露,或許會與該案將擦肩而過。


客戶在天貓和京東等多年形成的購物習慣,移植到了法律領域。客戶會從更多的維度去參考去揣摩律師,講究“眼見為實”,即使熟人介紹、推薦的律師朋友不止一個。我們日常遇到的典型問題,可以分為:


第一:從互聯網行業找答案


答:百度不是無所不能,而搜狗搜索卻可以抓取。


法律人需要自己“架橋”,比如內容放微博或知乎等兩個搜索爬蟲都可以路過的地方,可解目前困境。


第二:從法律行業找答案,被忽視的“簡歷”


1、忙,沒時間誇誇自己

2、N年前的簡歷

3、學術論文型簡歷

4、全通型簡歷

5、未轉PDF版本,漿糊型

6、不析客戶需求,一文通吃型


分析:一文千投,很難讓客戶在最短時間內瞭解到律師能解決哪類核心問題。最終石沉大海,“家門口”的客戶,另尋他家。


第三:互聯網和法律交叉地帶


根據百度搜索的大數據,客戶的法律搜索請求大多通過移動端來完成,所以律所官網改版時,要做適配。PC端高大上的同時,移動端更要讓客戶便捷地獲取關鍵信息,對律所來說,這是比較薄弱的一個地方。


長期以來,律所品宣作為邊緣部門存在。隨著規模不斷擴張,品宣部門的工作人員,弄清每個律師的業務領域,再“翻譯”成品牌推廣所需的文案分身乏術。


從競價投放及業務現實情況來看,法律人需要的不僅僅是流量,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的薄弱,很難真正指向案源轉化。

律師自己的“門臉”,還得自己當好“守門員”。


在雷鋒網《2019:技術為王》一文中,這樣寫道:如果借用歷史眼光和上帝視角來看待 2019 年,這一年必將會被視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史上的一個標誌性年份。


2011年,被稱為中國移動互聯網元年。如果翻看這段歷史,有兩個大的事件不容忽視:


第一個是中關村勞模雷軍二次出山,創立小米科技,推動國內手機等硬件的普及。


第二個是以微信為代表的國民級應用的出現,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兩個核心要素。


對標傳統法律服務,律師眼中的“網絡”,橫跨兩個時代:傳統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對案源轉化影響最大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應用的興起,自2011年時代開始。


對於律師等客上門的模式受到很多挑戰,儘管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如果客戶不從巷子口經過怎麼辦? 這個糾結點,考驗著所有想借助互聯網,把創收規模更上一層的法律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伴隨著網絡對於國民生活的影響逐步加深,在法律領域一側,原有的信息不對稱,法律人掌握主動權的情形,在互聯網巨頭的深度市場教育下,正在重新迴歸到客戶手中。


律師在諮詢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做的事情不少,做的很努力,但是感覺做得很“雞肋”,分析原因就是因為他只做了事情,很少對互聯網的趨勢予以關注。開始的路徑選錯了,後面的答案可想而知。

客戶盡調:“淘”律師,搜你沒商量

客戶盡調:“淘”律師,搜你沒商量

客戶對法律人的研究不會止步,互聯網終將成為法律人品牌突圍的“第二戰場”,也是一個看不見的“戰場”。


在互聯網一側,走好每一步,減少試錯的概率,是對團隊最好的升值。以客戶為中心,想跨越創收層級,趨勢、時機和事情,缺一不可。


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客戶盡調,是所有故事的開始,也是結局。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們法律人已經無路可退。


互聯網這門“大作業”,法律人很多都在做。如有可參考的行業經驗與案例,少走彎路,那是再好不過。


對律師個人來說,個人專業和擅長領域如何定位;怎樣借力新媒體打造品牌和影響力,進而促進案源轉化的問題更受關注;


對於中小律所及團隊來說,更加關注:互聯網如何佈局與傳播;競價推廣與新媒體運營如何雙輪驅動等問題。


只有深度理解客戶盡調律師的“底層邏輯”,才能夠真正下好互聯網這盤“大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