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我们国家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资卖到国际市场,能把钱挣回来吗?

8苏苏看娱乐


楼主你好,非常时期,我们国家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资卖到国际市场,能够把钱挣回来吗?当然你的这个理想是很丰满,但是现实却是很残酷的。首先,我们国家对于这些医疗紧缺物资的生产就从未中断过。虽然有很多风险疫情比较高的地区,那么对于这一类的生产企业都是优先开绿灯优先复工生产,所以说无论是口罩生产企业,包括防护服生产企业,包括一些药品的生产企业,都是没有停工的。

那么也就谈不上开足马力去生产这样的物资了。而且不但是原有的一些企业正常的生产,实际上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后。很多地区都已经新建了相关的这样的企业,比方说生产口罩的企业,生产防护服的企业等相关的企业,但是新建一个企业它是需要一定的周期的,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出现正常的产能,所以说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再加上这个医疗紧缺物资,实际上在我们国内来讲都是一种非常紧缺的状态,那么也就是说它不必要卖到国际市场,可能国内都是属于一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因为毕竟每个人都需要口罩,所以说在国内是非常紧缺,当然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其实更多的是以直接捐助的方式来援助那些急需的国家,并不是卖给他们,所以说就谈不上把这个紧缺的医疗物资去卖给他们,也就不会出现挣钱的事情了。


社保小达人


想法是好的,但是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首先我们看国内外的疫情情况,大体推断下国外口罩、呼吸机、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的需求量。

目前我国境内累计确诊81246人,昨天新增确诊84人,其中34人为境外输入;现有确诊7448人,比较昨天下降746人;累计治愈人数70548人,昨日新增治愈822人。

从这些数字来分析,我国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了,现在的工作重心已由“国内防控、防止扩散”向“防止境外输入”转变。因此现在我国对呼吸机、防控服的需求应该越来越少,而民众出行还是要佩戴口罩,因此口罩在国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有需求量。

我们再来看国外疫情:国外现在累计确诊137713人,现有确诊118115人,治愈14014人,死亡5584人。

从国内国外疫情的数字对比可以很明了的看到:确诊人数国外已经超过国外;国外现有确诊远远高于高内,对于呼吸机、口罩、防护服的需求很大。

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的利润和我国的产能。

我国的口罩产能是每天1.2亿只左右,在疫情爆发前每只一次性口罩的利润是0.1元,即使是N95这种一只的利润也才0.5元;而呼吸机和防护服的利润率在50%左右,出口一台呼吸机能盈利几万到20万不等;出口一套防护服能盈利200元左右。

基于国外疫情处于爆发期,需求量极大,看起来是个不错的生意。但是实施难度很大:

  • 难度一:口罩等原材料成本上升,个别国家已经限制口罩原材料出口。

  • 难度二:产能有限。如果建立新的生产新需要巨额资金,很可能连本钱都赚不出来,后期还面临产能过剩。
  • 难度三:有出口医疗物资的企业有限,且国外对医疗物资的“国标”不一。

因此,总上来说,通过扩大产能赚国外市场的钱基本是不可能的。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关注老刘,越来越牛。

中年老刘聊财经


中国的疫情已经基本上控制住了,但是中国以外的国家疫情才刚刚开始,现在除了中国以外,全世界都在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这个数量是相当惊人的,中国可以抓住这次机会,开足马力大量生产防疫产品,供货全世界,出口创汇,这个利润是相当惊人的,这是有形的;当然了也可以用防疫产品去换取一些国外的一些尖端的科学技术,这是无形的;综上所述,中国不但可以把在疫情期间的损失补偿回来,而且能积极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形象。


好运不打烊84


这个观点非常接地气,有需求才能发生更生更多的供给。

而且,这个取向官方非常认同。商务部网站的消息指,2020年全国进出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3月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做好医疗物资商业出口工作。

当前外贸形势并不乐观,商务部表示,进入3月之后,外贸企业能否大面积复工复查仍面临不小的考验,当前不少外贸企业已经复工,但达产率并不高,当务之急在于协同全产业链的复工达产。

今年初疫情的大爆发,倒逼中国医疗物资产能产量快速提升,官方表示“整体保障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在这样的基础上,国内相关产业链开足马力释放产能,是有可能在“三驾马车”的出口一环,取得新突破。

中国外贸出口在医疗物质方面,实现单点大突破,不仅是赚钱的话题,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口罩、防护服、CT机、呼吸机、测温仪、药品等紧急医疗物资、医用装备出口,中国都能生产,这也是中国全产业领域发展的优势,欧美国家在中低端产业链上不重视,已使得其在疫情中陷入了被动。当然,中国有14亿人口,防控物质内需本身就是非常大,在内需有保障的前提下,完全有可能拓展更多的外贸份额、外贸订单。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4.12万亿人民币,下降了9.6%。其中,2月份的出口呈现了两位数的降幅。现在疫情在169个国家出现,这些国家的产业与市场均有受到波及,除了防控物质,其他产品的需求大概率的会缩小。而在防控物质上寻求新增进,既符合全球抗疫的需要,也符合出口增长的需要。

3月19日13时29分更新数据显示,海外已累计超过137521例,意大利、伊朗、西班牙、德国及美国等五国目前疫情更严重。以美国为例,90%的口罩是由中国大陆提供。近期美国表示,在防控物质上对中国依赖度比较大,对从所有中国进口的口罩等医护物资实施0关税的政策。但出于美方近期种种行径,中方对此反应冷淡。

商务部曾表示,即便是要先帮助,也是帮助那些对我们友好的国家,而像美国这种客户,我们的答复就是依照市场化原则来进行自由贸易。


波士财经


可以开足马力,但不能无序无节制增加产能和投入。口罩,防护服技术,门槛不高的。这两个月很多外行人一下就进入了这个行业。试问,如果是能长期盈利的,为什么欧美人自己不投资。我们这两个月投资就马上能扩大产能了。对于医疗物资。我给的建议是足够我们用,如果全球性事件发生时,我们内部紧点用,节省出来的能出口友好国家就行。没必要包全世界短期的所有需求。不是很几个月后,一地鸡毛。。。特别是那些贷款投入到这个行业,增加产能的个人或企业。行业长远应该在意的应该是生产效率,成本控制。这样就算外国企业也进入这个行业,成本和效率和产品质量都不能和我们竞争。


恩企业咨询顾问


谁也不会想到,当我国疫情防控取得根本性好转的情况下,国外疫情又出现了严重蔓延扩散和爆发的情况。那么,凭借我国医疗器械厂家众多、产能巨大的优势,开足马力生产防护设备和物资卖到国际市场上,能不能把钱挣回来呢?润友的回答是,钱肯定是要挣的,但要完全弥补这次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则恐怕有难度。

为什么说能挣钱呢?其实,这段时间以来,我国生产的防护产品已经有大批量的岀口到世界各国急用于抗击疫情上了。

比如,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是我国最早研制生产的,现在的产能很大,在满足我们自己需要的同时,这段时间已经有大批量的试剂盒岀口到世界重点疫情的国家和地区。可以说,这是很挣钱的。换句话说,利润是很大的。

再比如,在肺呼吸机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上,我国均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而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是离不开肺呼吸机的。因此,在近期国外许多疫情严重的国家,向我国订购肺呼吸机的订单急剧上升,以至于我们所有的厂家开足马力“三班倒”生产,仍然供不应求。可以想象,这种情况肯定是要挣钱的,而且还会是挣大钱。

还比如,现在全球每天消耗的口罩就达到10多亿只,而产能最大的是我国,现在每天能达到5亿多只,在满足本国需求的同时,每天出口的口罩也是不计其数。尽管口罩的价格低、利润少,但由于数量巨大,如果持续几个月下来,挣到的外汇也是不会少的。





润友


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质卖到国际市场,肯定是挣钱的。至于能挣多少,还要看后续的需求。但,现在我们开足马力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需要。口罩等防疫物资,并非暴利产品,尽管美国市场上的口罩也卖到了25美元一只,但我们的企业还担负着世界市场的供应任务,是不会为了专门追逐超额利润而向价格最高地方流动。它既要照顾到过去帮我们的朋友,也要照顾到疫情严重没有能力的国家,还有我们的战略伙伴。



我们国家的生产能力是巨大的,原本产量就占到了全球生产量的50%。以口罩为例,去年的这个时候,日产量大概是3000万只。而今年的2月底医用口罩和普通口罩就双双过亿了。虽然现在有很多口罩企业在开足马力在生产,但也会有一些新的生产商加入这个行业,形成竞争。比如韩国和富士康等一些企业,也来抢这块蛋糕了,这主要是为钱的,这也会增加口罩等物品市场上的不确定性。但,总的优势仍在我们手里,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我们生产歼20战斗机的西飞公司竟开发出一种生产口罩的自动机器,能力巨大,这说明了,没有人能动摇我们主宰这块市场的能,过去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今后世界这方面我们仍占主体地位。



现在是商品经济时代,企业经营就是要赚钱的。除了必要的援助外,我们完全可以抢占市场先机,支援各国抗疫并同时赢得一定的利益。欧洲各国和美洲的疫情正在发展,可能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有人认为国外疫情起码要持续到6月,有的人还认为可能要跨年,这样,生产抗疫物资的任务就很重了。不敢说能不能把因为疫情所花费的钱补回来,因为这次的疫情代价是很大的。只能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我们强国富民们目标的。努力不会放弃,目的就能达到。


天太2


世界很精彩,老金看世界;

现在国际市场硬通货是什么?口罩防护服护目眼镜!

国际市场上黄金美元大把,因为新冠疫情的迅猛发展,缺的就是口罩防护服护目镜这些防疫物资,现在处于有价无市阶段;

口罩已经涨到10欧元一个,折合人民币80元左右,就是最好的医用口罩,成本也不过几块钱吧?其间利润有多少?简直就是暴利啊。


所以通过开足马力生产防护物资,比如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检测试剂盒等等卖到国际市场,挽回一些因为疫情造成的损失,也不失是一个好主意;

目前前期采取大力控制措施的国家比如我国,疫情得到很好控制,伊朗在我国专家的帮助下,也得到很好控制,欧美各国却进入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期!

意大利半个月之内从1000确诊者暴增到近40000人!美国半个月内从几十人暴增到超过9000人!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都已经几千人,目前这些国家都没有什么更好的控制措施,未来确诊人数还是呈现暴增态势!


怎么控制新冠疫情这个脱缰之马呢?

当然是从个人做起,人人戴口罩啦!国家要大量采购防疫物资(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盒等),用于控制疫情;

于是国际市场上口罩变成了比黄金美元更加好的硬通货!而且被大家一扫而光,你有钱买不到!


这时候,疫情得到控制,号称世界工厂的我国,机会来了!

神州大地冒出大量的生产口罩防护服的工厂,连造汽车的比亚迪,炼石油的中国石化都有了口罩厂!一下子我国的口罩产能超过1个亿,达到1.2亿左右!


即使这个巨大产能放到国际市场上,还是远不能满足需要!比如美国就号称缺35亿只口罩!需要我国加班加点一个月才能供应上,而且还是别国不买口罩的情况下;

当然,我国的口罩也不会全部卖给一个国家,这里有排个三六九等了;

优先援助铁哥们儿,比如巴铁,伊朗;

对于帮助过我国的国家,我们也尽量满足,比如韩国,意大利;

原本跟我国关系好的国家,我们也会供应,比如塞尔维亚;

至于一贯跟我国对着干的国家,比如挪威,瑞典,我们就打个哈哈,产能不够啊,等等吧。

总之,只要不是挪威瑞典之流,我国都可以采用援助和市场化的方法处理,让这些国家得到防疫物资,用来控制疫情。


那我们算一笔账,究竟能不能弥补两个月举国停工的损失呢?

口罩按市场价10欧元一个吧,产能1.2亿每天,一天12亿欧元,比起我国举国停工上万亿元的损失,太少啦。

即使加上防护服,护目镜,红外体温计,检测试剂盒等等防疫物资的出口,也是杯水车薪啊,不过总有活干,比大眼瞪小眼的要好,毕竟我国的经济先运转了起来!



老金看世界


大实话:这个肯定是对外汇有帮助的,但是想要完全弥补疫情的损失,那也是不现实的。

在疫情期间,我们的医疗防护物资方面的产量可以说是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不但做口罩的厂家在做口罩,卖车的,卖空调的也都开始生产口罩。而现在全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也进入了一个爆发的状态,所以,这个医疗物资的出口肯定也是有很大的市场需求的,但是,想要把之前因为疫情的损失给赚回来,这个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因为,这个事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个出口创汇能有多少,如果这个需求比国内疫情损失大,那么就能赚得回来,如果说没有疫情损失大,那就赚不回来嘛。而就疫情的损失来说,那基本上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首先就说疫情严重的那段时间最直接的成本投入吧,各地建医院,为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物资,购买医疗物资,这些都是钱,至少也得是上百亿的投入。另外,我们也能看到在网上流传的一个重症患者的治疗费用,差不多一个人下来就是70万左右,那轻的至少也得上万块吧。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加实际的,现在国内的疫情最终确诊人数应该也就是八万左右了,然后海外的疫情共计确诊是十万左右,就算按照每个人是平均成本都是一样的来算,那国内也就是比整个海外少两万左右,那两万人肯定是无法抵消六万人的成本的嘛,再者说了,境外疫情的物资主要还是用的是本国内的医疗生产,而不是完全依赖中国进口的。

最后就是这段时期的间接成本支出,比如说工厂停工,我们居家隔离不复工,这些损失也是数以百亿计算的。那肯定是不能靠海外的那几万人医疗物资需求来弥补这个损失的。

所以,总的来说,现在通过医疗物资的出口创造外汇收入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个更多还是相当于一个做慈善的事情,并不赚他们多少钱,更不可能说弥补我们之前的一个损失。

有理有据,实话实说,关注:大实话。让我们一起用理性的视角看世界。


大实话


的确,随着我国对新型冠中病毒疫情的控制,我们已经基本上宣告了对剧情战役的胜利,毕竟昨天新增的20例感染患者,只有1例来自于武汉,其他的都是境外输入者。我国成功的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压至在了10万人以内,到目前为止,累计感染患者达到81202例。而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出乎意料的效果,也是因为我国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不仅仅是生命代价,还有更多的经济代价。


那么是否会向我们提主所提问的?这样我国已经恢复了国家的经济生产,能否加大马力生产防护物资对国际出口,这样来弥补国内的经济损失呢?这主要取决于国际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期会有多久?毕竟世界各国如果能够在短期内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显然,这样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庞大。只这意味着这种需求可能是一种长达近一年以上的迫切需求,那么对于我国出口相关防护物资显然是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的。

对于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就属于欧洲,当然他们都是缺少相关医疗物资的国家,目前唯一能够提供大量物资的国家,基本上也就是我们。显然包括美国在内都需要从我国进口大量的防护装备,那么我们是否能够提供这么多的装备呢?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对相关的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并没有达到100%。口罩为例,我们在疫情爆发之前,我们的占有率只在40%。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因为整个国际市场对于口罩的需求量已经暴涨,根本就不能用百分比来衡量。

而我国的产能在2月29日报道当中,我们已经看到我们口罩生产已经由每天4000万只增加到1.16亿只。按这样的生产速度,既能满足国内的需求,同时也能拥有一部分的出口能力。如果我们的口罩能够销售到1美元1只,那么一天就能够销售1亿美元,365天自然就能够卖300多亿。当然,这不可能是真实的状态,至于出口的定价和疫情的时间长短,目前我们根本无法确定,以口罩为例,也无法定论,具体我们会销售多少?利润又会有多少?

不过以口罩的数据来看,如果价格能够达到一定的合理优势,自然我们能够获得不菲的利润。更何况这也仅仅是以口罩为例,还有最简单的护目镜防护服,当这些相关的医疗设备,他们都是远比口罩要值钱的多。简单的一套防护服来说吧!我们国内的价格就需要400多,对于出口的价格肯定要高于这些,至于企业之间是如何定价的?目前我们是无从得知,只不过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加大,我们的企业也会加大生产力度。这自然能够增加我们企业的利润,也能够为我们换取更多的利益。



只要世界各国的疫情不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有效遏制,那么对于相关的医疗防护设备的需求,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比如现在的很多欧洲国家都开始向我们求购相关的防护设备,当然,我们的制造能力还没有完全打开,对外出口的能力目前还是相对有限。不过国际市场的需求是一个巨大的缺口,根本就没有其他国家能够满足国际市场。即使是我们目前马力全开,也无法满足庞大的国际市场需求。那么是否能赚回来我们所遭受的损失,那就要看国际疫情会发展到何种地步!(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淡然小司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