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资历最低,为什么后来指挥的部队却最多?只因他坚持做3件事


林彪是我国著名的军事统帅,麾下的第4野战军有百万之众,解放了东北、华北、华南等广大地区。不管是指挥的部队人数,还是解放的省份数,都位居榜首,超过任何开国将帅。

林彪虽然拥有如此耀眼的光环,但他参加革命的起点却非常低。南昌起义时还只是连长,资历、军阶比他高的黄埔教官、黄埔师兄一大把。

既然他的起点如此低,为什么却能超越绝大多数教官、师兄、上级、上上级,指挥上百万的庞大部队呢?

他并没有过人之处,之所以能后来居上,只因长期坚持做 3 件事:

1、勤于思考

林彪性格内向,但并不是疏懒,相反,非常勤奋,总在思考问题。1928年2月,他率3个连外加一些地方赤卫队攻打驻有1团敌人的耒阳。他没有直接进攻,而是先派一部分人潜入城内打冷枪,然后在城外虚张声势大喊进攻,造成红军人数众多的假象,吓得敌人仓皇出逃。

这一战轻松就攻占了耒阳,成为林彪军事生涯的起点,此后他一直保持着勤于思考的习惯。由于性格内向,很少表露自己的观点,但一旦表露出来,就直指要害,既有冷静严密的分析,又有尖锐泼辣的批评。所以很多人都对他捉摸不透,即使到现在,金一南将军还说他像一潭水,深不可测。

2、重视地形勘察、长期研究地图

形是决定战斗成败的重要因素,地图是军事指挥员的第二武器。林彪对它们特别重视,每次战斗前都要实地勘察地形,有空就看地图,他能在地图前一动不动的坐上几个小时,几乎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平型关战斗前,他曾3次到伏击现场察看,参战的师、旅、团、营四级指挥员也跟他到现场把地形全部看了一遍。第一次察看地形回来后,他的警卫员倒头就睡,但一觉醒来时,发现林彪还在地图上勾勾画画。

3、能深刻理解自己的任务在战斗中的作用

林彪打过无数仗,但不管大仗、小仗,他都能深刻理解自己的任务在整场战斗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非常清楚自己任务的成败将产生什么影响。长征的湘江战役时,他的红1军团伤亡惨重,牺牲、负伤的师、团干部多达10多人,连军团部都差点被敌人包了饺子。但在红军大部队完全渡过湘江前,他一直坚守在阵地,没有丝毫撤退。

以上3点是军事指挥员需要把握的基本功,林彪对它们特别执着,一直没有丝毫松懈,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指挥理念,所以胜仗一个接一个,最终指挥上百万的庞大部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