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超牛"教授:为新冠肺炎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他踏访国内50多个大型水电站,研发出新型技术,为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南美洲,他协助我国建成海外投产的最大水电站,让"中国设计"迈向世界舞台。近期,他又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围绕全时段空气病毒主动式及被动式消杀技术及装备、洁净空气发生和定向输送技术等内容进行技术攻关,提出了多种技术方案,为提降 低感染,保障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提供了防控指南。他就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安桂。

陕西

李安桂,山东寿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首批陕西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他以人工环境调控与保障为研究目标,在通风空调气流组织、地下环境控制及输配系统减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等十余项奖项。

结缘通风技术

李安桂教授所负责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利用空调、通风、供暖、制冷等人工方法创造室内环境的"春夏秋冬"。

1984年9月,李安桂到西安建大(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戴庆山教授。戴庆山是西安建大环境卫生系的创始人之一,曾参与过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多项重大工程通风空调的设计工作。

在学习中,李安桂体会到气流组织对室内环境营造的重要意义。为找出一种更合适的气流组织,他进行了大量调研,在对当时的各类型空调风口分析后,设计出各种新方案,并加工成样品,进行试验测试。大自然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给了他启示。李安桂和导师一起,设计出一种时强时弱的脉动风口及波浪式气流组织方式,这个成果在他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中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这一气流组织方式,也在后来的空调及风扇设计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陕西

科研人的责任担当

对李安桂来说,第一次来到水电站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纵横交错的廊道、高大的地下空间和巨型水轮发电机组设备所产生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样的环境让李安桂着实吃了一惊。如何在降低能耗的同时,调控好这类地下高大空间的热湿环境,成了他寝食难安的心病。 从炎热的西双版纳景洪水电站,到严寒的东北白山抽水蓄能电站,李安桂踏访了国内50多个大型水电站,进行了大量的现场测试、试验及模拟研究,研究解决了水电行业地下空间环境技术涉及的一系列难题。他的研究成果克服了传统混合通风模式的弊端,研发出了包括高效送风模式——竖壁贴附通风方式及气流组织设计在内的一系列新技术,为高大环境控制和节能、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陕西

李安桂的研究成果在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水电建设工程的地下热湿环境调控领域得到应用,对保障人体健康和工业设备环境安全、促进我国水电工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这份对科研的热爱和担当,让李安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瞩目的成绩。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上游、安第斯山脉中部,有一座被誉为厄瓜多尔"第一工程"的水电站——科卡科多·辛克雷电站(简称CCS水电站)。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8日,CCS水电站正式宣告竣工发电。这是目前我国在海外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设计之初,在极端潮湿的气象条件下,如何保证CCS水电站发电机组设备稳定运行和电力安全,成为横在工程人员面前的"拦路虎"。李安桂团队雪中送炭,使CCS水电站设备能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稳定安全运行,让"中国设计"迈向广阔的世界舞台。

陕西

让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地铁环控系统作为生命安全保障线工程,担负着营造健康舒适的空气环境、故障保障或火灾情况下人员避难逃生的重任。

李安桂团队同几家设计及研发单位历经十多年研究,突破了地铁环控通风空调系统占用空间大、能耗高的瓶颈,首创了高效柱体空气湖通风技术,发明了输配系统减阻降耗系列新技术,攻克了地铁环控技术系列难题。该技术发明成果所涉及的理论、工程设计方法、技术装备及专用产品,被众多设计院及生产企业推广应用,为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装备制造国产化的战略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引领了国际地铁环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因此获得了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近期,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李安桂教授团队积极参与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环境的关系及风险防控"专题的研究工作,重点围绕全时段空气病毒主动式及被动式消杀技术及装备、洁净空气发生和定向输送技术等内容进行技术攻关,提出了多种技术方案,编写了相关技术指南,为提高环境风险防控,降低感染,保障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和工作环境提供了防控指南。

人才培养成果卓著

李安桂教授注重教书育人与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多年来坚持亲身指导大量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动力,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自2005年起,李安桂指导学生完成了几十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CAR-ASHRAE中美制冷国际大赛、艾默生杯空调与冷冻设计应用等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在全国180余所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被国家教指委授予创新人才最高荣誉——特别贡献奖。

陕西

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研究生在毕业时应具备在本领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还要有创造性解决重大工程难题的科学思维。李安桂教授的研究生论文选题大多是针对国家重大水电工程、地铁工程等遇到的技术瓶颈难题而开展,同时归纳、提升技术难题背后的共性科学理论问题。基于"解决重大工程问题——凝练共性科学问题"思维,李安桂团队获批并完成了几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生们都学会了如何基于工程实践需求,解决技术难题,然后进一步提炼科学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工作方法,具备了自主立题、自主解题的能力。学生们在实际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将理论用于实际,而且补充学习,显著提高了科研创新能力。多年来,李安桂教授累计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生百余人。他们多数已成为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骨干力量,有的已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如王丽萍、张可男等已分别是美国怀俄明大学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高级研究员。高然、张莹等多名研究生获得了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或校优秀博士论文。李安桂教授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陕西

行者无疆,科研永远在路上。正如李安桂经常告诉学生的那样,选择有价值的事情,一心一意地坚持做下去,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淬炼与成长。从李安桂身上,可以看到一个科研人的热血与担当,将个人成长和国家需求相结合,才能走得更远。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官微、陕西省教育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笃实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