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和今法是书法老师经常提起的概念,到底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龙门四品


为什么说书法所谓的“法”都是针对楷书、行书、草书的?这是因为,唐代以前的书法,没有严格统一的书体,到底要学什么书体,大家不是很清楚。但是,唐代以后,楷书就是统一的书法字体,所以,大众化学习书法规范是从唐代以后开始的。楷书是标准字,行书和草书是楷书的辅助书法。因此,所有的书法技法,艺术情趣,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书法体系之中的。

  • 《万岁通天帖》王志的《一日无申帖》

所有的书法技法,也只适合这样一个书法体系。

我们现代书法家提出一个“魏晋用搅转”,“唐代用提按”这就是所谓的古法和今法吧?那么,更古老的书法隶书、篆书是用什么笔法呢?古法到底要古到什么年代?这是不明确的。

我看到一个朋友回答这个问题,居然说书法是从甲骨文到楷书的书法,你也不想想,甲骨文书法能与楷书是一样的笔法结构吗?

我们现代书法家喜欢引进现代逻辑思维学习书法,这个没有错,但是,不等于逻辑不会出错。汉字书法的规律,还在研究的路上。我们应该针对问题,找出规律,寻找符合中国所有笔法的共同规律来。给书法学习带来一个清楚逻辑。

书法的笔法和结构是汉字的共同规律,古人也早已发现这些规律了,例如,最早欧阳询提出了《笔法结构36法》,赵孟頫提出“用笔为上”这些都没有错,也都是书法的核心问题。

那么,现代书法家提出的“搅转”也好,“提按”也好,都是把书法的核心聚焦在用笔问题上的书法学习观点。千里马认为,这是没有错的。问题就在于,到底搅转和提按是不是古今笔法的区别呢?我们还是看看经典书法家的作品,做一些具体的比较。

南朝王志的《一日无申帖》就是王羲之后代的作品,这个书法是唐代以前的书法,当时,还不是全国各地都使用的书法,但是,却是王羲之书法体系的延续,也是后来的魏晋书风。所以,《一日无申帖》按照某些人的观点应该是一个用“搅转”笔法写出来的书法作品。

我们看其中的局部“故造迟叙”这四个字,我们从哪里看得出来是“搅转”,哪里是提按?真的有区别吗?例如“造”这个字,“告”的第一笔还保留着隶书的笔意呢!几次用笔转折,都是有提按的。

我们再看看米芾的作品,是如何用笔的。


这是米覅的书法名作《砚山铭》,我们看看,米芾的笔法,哪些的搅转,哪些是提按写出来的?

如果按照现代书法家的理论,到底谁是古法?我们知道,书法的基本体系,也就是唐代以后的楷书行书草书这个体系的笔法,都是来自于王羲之魏晋笔法系统的。在王羲之书法系统,最早的笔法,依据我们严格的考证,应该属于钟繇,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我们现在能够发现的最早的楷书,大体上是在三国时代的东吴,例如《长沙走马楼》的木牍墨迹,已经有明确的楷书、行书笔法了,考虑到这是低级官员的书法,那么,像钟繇的《宣示表》这样的书法作品,完全可以产生在魏晋时代。

  • 三国东吴时代楷书《长沙走嘛楼》木牍

那么,钟繇的笔法有“搅转”吗?根本没有?完全是提按写出来的。事实证明:书法发展到隶书时代,用笔就自然产生了“提按”的笔法。

提按笔法的使用,却是是古代书法用笔的一次伟大的革新。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隶书的变化是有起伏变化的,而篆书的笔画是没有起伏变化的,所以,篆书就基本上没有提按用笔的问题。


为什么说篆书没有提按用笔?因为篆书的笔画是匀称的线条,不需要提提按按来写,但是,隶书如果没有提提按按的用笔变化,就无法产生笔画的波折变化。这就是中国书法史上一次巨大的用笔革新。自从有了提按这种笔法,就会产生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那么,到底什么是提按?如果我们从理论上讲,提按最早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提出,而诠释提按,是现代书法家才提出的,但是是实践上呢?早在汉代已经普遍实践了,你不觉得我们我们的“理论”太滞后了吗?


  • 米芾尺牍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法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通灵,自无僵卧纸上之病。”董其昌所谓“稍知书法者,皆知之”太意味深长了:提按本来就不是什么书法秘诀。

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

事实上,董其昌提出的“提按”如米芾的“八面出锋”都是书法家自己的用笔体验,或者是个人的一点“顿悟”而已。但是,不幸被董其昌的“提按”把现代书法理论家给唤醒了,所以,就认为,用笔在提按。那么,我们真的对提按就认识的那么清楚吗?像刘熙载在《艺概•书概》所言只是起笔收笔而已?


  • 米芾《虹县诗帖》单字放大

这就是对笔法逻辑的认识的了。事实上,提按从逻辑上来说,主要是笔画粗细变化的控制而已,这是提按用笔的核心问题。而提按,主要在顺锋的情况下。如果笔锋要改变方向,那么,就不是“提按”,而是“调锋”。现代书法家,把调锋当作“搅转用笔,这又是一个逻辑错误!因此,所谓的古今笔法,搅转和提按,实际上是混乱的用笔认识而已!

我们继续分析提按。前面我们说过,提按不是什么神秘难懂的用笔,就像董其昌所说,写过字的人都知道的。

而问题就发生在调锋这个地方了。调锋要不要提按?是不是提按?”千里马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当然是提按!

那么,既然调锋也是提按,这不是与”古代“的搅转是一回事吗?当然也可以认为是一回事。但是,你不要忘了,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调锋“,也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提按。

调锋只发生在改变用笔方向是时候,例如,起笔、收笔调锋发生的可能性最大。都是,行笔就没有调锋了,只有提按。

所以,我们看得很清楚了:尽管调锋也是一个提按动作,目的和任务与调整笔画粗细无关,只与改变用笔方向有关,所以,我们就不要把用笔的两个必要性给混为一谈了。这就是顺锋用笔搅转(调锋)与提按(粗细)的区别,它不存在古与今的问题,但是,存在用笔规律问题。即:用笔改变方向必须调锋(搅转),改变笔画粗细必须提按(而不是搅转)。

我们现代书法家最大的书法发现就是”笔法三段论“。即:所有笔画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构成的。这个规律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所有书法字体。

包括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而我们所谓的书法笔法,仅仅是针对楷书、行书、草书而言的,所以,古代书法用笔的理论,就不是那样完美。”书法三段论“才是一个真正完美的书法理论。

根据书法三段论看,在不同的书法体系里,起笔、行笔、收笔的用笔是不一样的。例如篆书的行笔就没有明显的提按,因此,提按对篆书就不太具备提按理论的概括性。而篆书的起笔和收笔是有提按的,但是,又不是调锋,或者不像楷书里的调锋那样典型和突出。


千千千里马


顾名思义,“古法”就是古人写字的方法。同样,所谓“今法”就是今人创造的新思维、新概念。

书法到了现在,已发展形成无变不成书的时代。将来不知会变成什么样,或许又回归于象形文字、甲骨文字等。有可能“变法”,王八样的墨团、蟹爬式的结体、蛇行的章法。一切皆有可能,总会有一些人给你惊讶,恨不得自己是马良再世。

当然也有象样的,在有深厚古法技巧上,探索新的方向,让书法的语言更加丰富,更适应时代,也更适应当下大众的审美观点。我更推崇精通古法,古人的字很美,格局更高。

古法和今法怎样适时交替、融合才是今人要做的,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传承书道袁建华


書法没有“古法”“今法”之稱,所謂“概念”都是那些不懂法者,裝飾自己無知而精編的的糊話。

書法之“法”從學習層面講,只是懂法與不懂法之分。





零翁柳培琪


书法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书法之所以令人着迷 ,是因为笔画通过技术处理之后,呈现出各种美感元素供人捕捉欣赏,而书法的技术,主要就是指笔法。

一说起笔法,大家喜欢就说笔法有古法有今法,其实这样区分是不适合的。古人的书写状态我们已不可再见,于是他们(古人)的笔法就披上了神秘色彩,而且今人觉得,无论怎么写也写不出古人所书的那个味,关于书法秘笈就有了想象的发挥,加上书籍上确有记载着精英家族阶层内部流通着特有的笔法,于是,一句古法就概括过去了。

笔法分古今,实际上只是笼统的一笔带过的说辞,如何古法?今法又是啥?如何代表?如何不同?能混搭否?这些都没有答案。书法是具体的技能,可以说是手工活,先别想着往艺术上靠,没有经过笔法磨炼的手,说代表了书法艺术只能是意淫。如此具有技术属性的书法,说笔法还是以其内裹容质来展开更合适,以时间来列示笔法不是一个可以延伸继续起点!

【书法传密】敏感书法,致力发掘与开发中国书法书写技术,以笔法技术本体特性把书写笔法分为两系列——平流系及环流系。知道其中的划分原理可对书法学习起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助推。

笔法分古今,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就是它们体现的书写的本源性和导引性不同,什么是本源性?——书写力量出发建立的发力链;什么是导引性?——书写力量的牵制与推送。


书法传密


古法,顾名思义,古人的法则,可多学草诀歌,书谱,兰亭序,圣教序,外拓内yan,方圆,逆锋顺锋,绞转等等笔法,而所谓今法,我想最起码通晓熟稔古法基础上,创新,但也要有法度,不然怎么称今法











加龙啊


所谓古法,就是我们一直追摩的原帖技法,基本上特指楷书,欧颜柳均属古法,赵已经不是古法,今法应当赵体集大成者,以后的楷书技法基本没有突破赵体的窠臼。馆阁体就是今法的最基本表现形态,广泛用于官方的文书和科技考试。后来学欧体的姚孟起、黄自元,现代的田英章、卢中南,其实都是用的馆阁体技法。这也是他们写欧体不像的原因。行草基本不谈今法古法,因为毛笔的特性,几千年来已经被古人研究到极致,因此各种技巧已不能创新。所谓丑书的书写技法,其实已经是古人摈弃的病笔败笔,更谈不上创新了!





窦国书法


古法人和今法人是一样在学术,文化,社会到全在一种概念!人生定人?把艺术建在人定生人。




关宝龙


所谓古法就是笔法还不完善时的书写方法!因为古时候还没有桌子,椅子,都是席地而坐。书写方法简单,纵横势。即使以后有了桌子,也是跪着,桌子很矮。

唐朝以后,桌子慢慢高了,也有椅子了,书写方法开始圆转起来,为了书写方便,其实大多数学书法的人都考虑不到这一点。理解不了魏晋以前的书写方法。



昆仑飞廉


书法只有一种法——古法,并无今法!这位提出“今法”的老师自己还没弄明白书法之法岂不误人子弟???

老朽来讲一讲为什么说:书法只有古法而无今法。

书法之法(古法)指的是:我们的祖先从造字开始历经3000多年的书写实践,总结出来的最佳的汉字书写方法,它包括如何用笔(笔法)、如何用墨(墨法)、如何布局(章法)、如何把字写的更端庄(字法)。对这四种方法都能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者,才算是懂得了书法。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这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语录。他强调了“书法以用笔为上、笔法千古不易”,也就是说:笔法为上,是永远不可改变的。其实墨法、章法、字法都是笔法的辅助方法,如果笔法不能娴熟掌握,其他辅助方法没有任何意义,就好像:我们要做红烧肉,油盐酱醋花椒大料都备齐了,就是没有肉,佐料有用吗?

为什么经常会有人认为“突破”即可创造“今法”呢?这是一个无知的误解。艺术需要创新和突破,大多数人认为创新就是开创了“新法”,其实不然,创新和突破,只是在古法基础上,对个人书法认知习惯的创新和突破,对个体有了改变,并没有改变古法。古法,是无数书法家在过去的3000多年时空里,尝试了我们试图尝试的一切,最后优存劣汰,才留下了最精湛的书写方法,请问哪位能改变?对自己个性风格的改变是可以做到的,但绝不是改变了自己的风格就创造了“今法”。

如果您觉得老朽的答案靠谱,请关注“张庆涛中国书法家大课堂”,谢谢。


张庆涛中国书法大课堂


古法与今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首先说古法,是指古人给我遗传下来传统经典艺术。今法是指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是指规范的习作之路,特别強调的今法,还有许多江湖、丑书大家,这也是当今书坛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些垃圾何时才能清理出去?值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