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丨我省藏區脫貧路上不歇腳 小康路上不鬆勁

2019年底,我省藏區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2063個貧困村退出,實現全域脫貧摘帽。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四川藏區健全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機制,脫貧路上不歇腳,小康路上不鬆勁。

四川新聞丨我省藏區脫貧路上不歇腳 小康路上不鬆勁

3月的丹巴縣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在大邑村,村民三年前種下的中藥材終於迎來成熟期,這讓寂靜的山村熱鬧起來。大邑村位於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帶,這裡山高坡陡,生產生活條件非常艱苦。

四川新聞丨我省藏區脫貧路上不歇腳 小康路上不鬆勁

甘孜州丹巴縣大邑村村主任 周洪文:以前我們這裡主要種玉米和土豆,基本上家裡累一年,最多玉米能賣800多塊錢1000塊錢,連餵豬的豬飼料都不夠。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當地政府採用農民+合作社+公司的模式,積極引導村民種植羌活、秦艽、連翹、芍藥等經濟價值高的中藥材,還給予種植戶種苗款補助。村民蘇國強家的7畝地都種上中藥材,光羌活就收穫1000斤,可給他家帶來2萬元的收入。

四川新聞丨我省藏區脫貧路上不歇腳 小康路上不鬆勁

這幾天,瀘定縣傘崗坪金絲皇菊產業基地也是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正在參加金絲皇菊的種植技術培訓,今年,這裡已被作為全縣鄉村振興第二批示範基地進行重點打造。

四川新聞丨我省藏區脫貧路上不歇腳 小康路上不鬆勁

甘孜州詩和遠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曾志勇:去年我們在瀘定7個鄉鎮,13個貧困村試種了金絲皇菊100餘畝,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畝收益都基本上達到了七、八千元。

四川新聞丨我省藏區脫貧路上不歇腳 小康路上不鬆勁

甘孜州瀘定縣瀘橋鎮團結村村民 孟意浩:我們家去年種了一畝多地,收入應該是在2萬元左右,今年我們就繼續簽約了,準備把菊花這個產業再發展得大一點,把自己腰包弄滿一點。

產業新則鄉村興,甘孜州在康定、瀘定、丹巴3縣市打造示範村15個。梯度推進雅礱江、金沙江流域鄉村振興試點,啟動實施鄉村振興第二批試點村69個。

四川新聞丨我省藏區脫貧路上不歇腳 小康路上不鬆勁

這些天,阿壩州小金縣日爾鄉木椏村村民李華英家門口的開源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復工了,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公司優先為脫貧不久的村民提供工作崗位,李華英心裡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四川新聞丨我省藏區脫貧路上不歇腳 小康路上不鬆勁

阿壩州小金縣木椏村村民李華英:昨天又打電話我們就來了,一個月也能掙3000多。

全域脫貧摘帽後的阿壩州並沒有滿足現狀,把穩定增收作為核心,持續完善幫扶政策,多渠道發展產業,幫助已脫貧人口真脫貧能致富。

這幾天跨越2000公里,由浙江省蘭溪市仙鄉楊梅專業合作社裝運的2400株“扶貧楊梅苗”運抵汶川縣映秀鎮中灘堡村,這批遠“嫁”汶川的產業扶貧苗,將助力當地群眾鞏固脫貧成效。

四川新聞丨我省藏區脫貧路上不歇腳 小康路上不鬆勁

汶川縣映秀鎮中灘堡村村支部書記 楊雲兵:我們想下一步再種兩三百畝,擴大我們的種植面積,給我們的群眾致富增收和集體經濟、旅遊經濟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鞏固脫貧成果,阿壩州及時將中央、省、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1億元分解落實到項目上,確保在3月底前1655個扶貧項目全面開工。

四川新聞丨我省藏區脫貧路上不歇腳 小康路上不鬆勁

阿壩州扶貧開發局副局長 舒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排查分析脫貧攻堅領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讓貧困戶在脫貧的同時實現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